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当时,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境。
经济增长放缓、物资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革来破解困局。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逐步放开了市场,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中,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起点。
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措施,使企业更加市场化、竞争力增强。
2.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文化教育改革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堂笔记篇一: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堂笔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深入改革打开门户迈向世界的过程中所走过的历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
1. 改革开放提出背景1976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基本上是与毛泽东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
“四人帮”倒台后,全国上下期待和呼声很高,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推进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正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要求。
2. 改革开放的背景毛泽东时代以集体主义、计划经济、自力更生为主题,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极低,国家的实际贫困也十分突出。
因此,实现现代化是国家的迫切要求。
3. 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
其中,对外开放是推进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明确地提出:“开放振兴、科技创新、人民至上、全民参与、产业兴旺、绿色生态”。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
4.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得以迈向世界大舞台,金融、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都很明显。
在金融方面,通过开放银行、保险业、证券市场等,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各国之间形成了广泛的经济联系,为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文化方面,中国走出国门,推进中华文化向国际化前进。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加入了国际环保联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总之,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彰显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表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八年下历史9,10课笔记。
第九课改革开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2.时间: 1978 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5.方式/形式: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6.影响/意义:①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条新路。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1.原因: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企业的管理过死过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自主性和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使我国的经济缺乏生机与活力,是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
2.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①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②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五个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1988年,我国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作用: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起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0 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4.对外开放的14个地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5.开放格局: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②特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九课改革开放【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自主学习】一.对内改革:(农村)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目的:调动,促进发展。
3、实施:(1)地点:安徽村(2)方式:农民首先实现,。
(3)措施:农村逐步实现责任制。
4、影响:(1)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得到大发展,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国家给予优惠的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背景:党的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3、过程:(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3)设立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内改革: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1)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3)实行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 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制、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方式。
【合作探究】1.阅读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什么作用?2.阅读43页内容,结合44页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重、难点解析】1.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与联系?时间上: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内容上:①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同时留给地主一块应得的份地,自食其力。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重点难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学法指导】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开始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2、方式: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3、目的:调动农民,促进发展。
4、影响:农民有了,大大提高了。
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知识点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吸收、引进先进和,进行2、过程: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了个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了14个。
③1988年,增设了。
④1990年设立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中心和中心。
开放了三角洲、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后来开放区向、发展。
3、开放格局:现在,我国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改革。
2、内容:所有制方面以为主体,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改革背景:年,党提出建立、内容: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迈进;小型企业采取、。
探究:请阅读《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第9课改革开放一、自主完成学习总结
二、近代资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那些口岸、租借地和现代的对外开放中的港口、城市有什么不同?
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是被动的,是在主权沦丧的基础上开放的。
当今改革开放口岸是主动地,是在拥有国家主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开放三、建国后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共采取了四项措施:(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2)1953年—1956年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4)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006年,党中央在农村免除了农业税。
2008年开始,对农业中种植玉米、小麦进行补贴。
第9课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___ 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目的:调动 ___ ,促进____________ 。
3.过程:①安徽______农民首先实行_____ ,_____ 。
②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③农业生产向 _ 发展,___发展起来。
4.作用(意义):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农村经济得到大发展。
②为和开辟了道路。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1.时间:从____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2.内容:①把原来 _ 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 ,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
③实行 _____分配为主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_____年,党的十四大提出_________ 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 、,向建立__ 迈进(目标);中小企业采取____ 、____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特区:①____ 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 _、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目的:吸收 __ 、,引进_______ 和,进行现代化建设。
3.扩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______、______等 _ 个沿海城市,增设了经济特区,设立 ____ 开发区;4.格局: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______ ————______ ————_____ ———— _____,这样一个___ 、___ 、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改革开放1.农村改革(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2)开放14个沿海城市(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路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路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社会保障制度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医疗制度改革最引人注目)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减少改革的主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助于调节贫富差距,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