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4
“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能体现《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将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任务驱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据库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开发的能力,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的操作与维护等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
要达到上述目标,可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按知识体系组织教学的方式,按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将项目划分为阶段性任务,在各项任务中融入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等。
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个真实项目展开教学,首先给学生全面展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将任务划分为阶段性任务,使学生了解整个学习进程。
最后进入项目开发过程,即层层递进完成各阶段性任务。
1.合理设计项目在应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该考虑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采用的项目是“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该项目与学生在校的教学密切相关,他们立刻对该系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通过调查,结合自身在校学习涉及的教学环节及常用操作,确定人员有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
在编写应用程序实现项目的阶段,采用学生学习过的进行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引入三层体系结构的建立过程。
既能让学生巩固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代码,还能了解组件层的应用。
2.精细划分任务将项目合理且适度的细化为若干个任务是“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环节。
设计“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提出问题:基本数据维护需要管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包括各项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维护和查询等功能;该系统规定系统管理员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给予相关权限等。
“任务驱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作者:金珏王洵张袖宇王珍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3年第08期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秉持“向着美的方向生长”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美丽课堂”建设,展开“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任务驱动行动研究”。
学习任务是学习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基本的学习单位。
学习任务驱动,是精细化地做好课堂教学的“针线活”。
学校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规划学生学习历程为核心进行单元学习设计和规划,以“学习任务序列”为落脚点,探索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任务驱动策略,为学生建构有挑战、有意义的学习历程,发展学生学习品质。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在这一学段,统编教材中出现了专门的识字单元,其清晰地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在进行单元备课时,笔者就从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识字单元入手,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进行单元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实践。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识字单元新课标对“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描述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积累的对象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这个学习任务群就是要通过对语料和经验的梳理,让学生形成语理,使得无序的语料变得有序列、成系统,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统编教材中的识字单元编排就一、二年级的识字单元,从纵向联系来看,六个单元的关键知识与汉字构形文化一脉相承,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
横向上看,识字单元学习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清晰可见,每一个关键知识在单元中都按层次逐步进阶。
从单元主题来看,识字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一脉相承。
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识字单元是统编教材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模式探究一、转变全新教学理念,发挥任务驱动优势在新课标发展背景下,为了促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贯彻和落实,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如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日常所开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的反馈,能够意识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因此,广大教师就需要在新时期转变为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以往单一性和刻板性的教学桎梏,从而能够为学生呈现出更加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教师可以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进行探究,通过给学生布置语文学习任务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探究行动,并且按照既定的任务要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不能运用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寻求其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大意,并且能够自主理解古诗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在不强制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记住诗句,思考诗句中一些细节性的知识。
如此这般才能够真正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优势,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根据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水平,为他们科学设计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与实践任务。
因此,教师需要对于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其中的不同板块中构建出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细则。
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给学生设计任务,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当前阅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浅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职计算机课程中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和效果。
首先介绍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分别详细分析了在职计算机课程中如何运用项目导向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实际运用这两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
对这种教学法在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应用、教学评价、教学展望、教学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通过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和任务的解决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项目导向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真实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则注重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践和针对性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职计算机课程职计算机课程是指面向职业领域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中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评价引子:在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评价是热门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任务评价则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综合评价,旨在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评价,旨在为读者提供详尽的了解和思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任务为核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任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任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真实性和实用性:任务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任务中相互协作、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难度适宜:任务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调整,既挑战学生又不过分困难。
二、任务评价的定义和目的任务评价是衡量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和能力的评价方法。
它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
2.1 任务评价的定义任务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估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和表现的方法。
它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2.2 任务评价的目的任务评价的目的是:1)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任务评价中可以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2)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任务评价可以评估学生在解决任务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任务评价中的合作学习环节可以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角色与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
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常用教学法辨析——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尝试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其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是用得非常多的方法。
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它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辩论法、现场汇报法、媒体展示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完成任务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困惑、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其任务可以是撰写一篇文章、描绘一幅图形、设计一张表格、制定一份计划、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制作一个展示作品,。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方法简介通常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表4-1)。
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具体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则要求我们从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通过编辑一篇文章、一个通知、一份板报、一份简历等任务来掌握信息处理的有关技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开展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而且,在解决和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简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表4-1任务驱动教学的概念什么是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成的任务,实质是教学内容的任务化。
例如,任务可以是文章、图形、表格、数据库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网站等。
与传统孤立的知识点式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不同,比如关于Word中的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一个具体任务(比如制作贺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贺卡的制作,实现相关教)(表4—2)。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庆云县第五中学 253700“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思路。
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任务:在明确学生学习本堂课后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的同时把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任务”;展示任务,基于学生预习前提下,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导学;合作完成任务,此环节是基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效果评价,它是基于典型问题的答疑解惑以及归类整理和问题延伸的过程;反思自我,这是基于当堂达标题完成情况的评价反思,是为下一堂课提供借鉴,提出整改方案的基础。
对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思维训练和技能练习类的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体现的是教师课堂组织的技能问题。
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任务” 完成中探究方法、拓宽思路、掌握知识,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快乐,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近一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也开始引入这种教学模式,使得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语文学科,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加之教学环节的形式固化,让许多年轻教师在教学步骤上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习。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灵活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的、社会的、合作的、建构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重视学生在实际任务情境中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建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基于情境理论。
情境理论认为学习是与情境相依存的,学习者必须将学到的知识与情境相联系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任务设计,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组织,是对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适应。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认知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点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介绍,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乏与实际生活情境的结合。
许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情境,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先熟悉学习目标,主动探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向。
当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从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出发,适当予以学生引导时,则会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得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落实。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课堂增添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充满探究乐趣的。
随着学生学习状态愈来愈好,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进一步内化于心。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教育理念,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教学途径。
因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具有推动作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对自身课堂主导者身份的认识,有责任使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让学生充分理解探究数学学习任务的乐趣,形成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态度,为初中数学课堂创造生命力。
(一)基于教材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在任何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材都是教学的本源。
忽视了教材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就成为一句空话。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研究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提出能够助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参与学习任务过程增添自信,使学生以充满动力的学习态度走进学习过程,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实现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活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目标。
比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由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够确定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了解与旋转相关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