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1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2书以观,每假借3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
录毕,走5送之,不敢稍逾约6。
以是7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
先达德隆望尊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3,俯身倾耳以请14;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俟17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8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19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0而不知。
至舍21,四肢22僵劲不能动,媵人23持汤24沃灌25,以衾26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2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28绮绣,戴朱缨29宝饰之帽,腰30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1,烨然32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33处其间,略无慕艳意3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5。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课下注释: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本)。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东阳,地名,现在浙江东阳。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
唐初,亲友别离,赠言规勉,又有赠序。
本文即是一篇赠序。
2致:得到。
3假借:借。
4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就特别爱好没有办法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买书连词,相当于“来”常常借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用笔抄写连词,相当于“来”非常坚硬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可以弯曲伸直不懈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终了,完毕代所借书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人多以书假( jiǎ)余,余因得遍观把借我于是能看群书。
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众,各种已经更加仰慕学说担心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大交游曾经奔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向当地的学术界的前辈握经书请教道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声望重挤满稍稍缓和言辞脸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侧着而请教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有时训斥更加礼节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说来辩解等到高兴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就语气词所以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闻。
听到一些东西我小时候就爱学习。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日期归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结成了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大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以看遍各种各样的书籍。
已经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和他们交游,我曾往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声望高前辈请教。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能有所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引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文化人爱国诗人文天祥(1253年–1321年)创作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写作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当时文天祥因为反抗元朝政权而被囚禁于东阳,痛心中国国破家亡,对于他而言,这是一首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哀怨之作。
文天祥以铁骨铮铮的精神,深受后人的崇敬和赞美。
他的《送东阳马生序》被后世广泛传播并广为赞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以及对其中部分内容的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诗歌解析第一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几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
青山横在北城外,白水环绕东城,形成了离别之处。
作者以自己为孤蓬,表示他离开了家乡,长时间漂泊在外。
第二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浮云飘忽不定,象征着诗人游子的心态。
落日落下之际,让诗人想起了故人的情感。
诗人挥手告别,自此离去,班马的马蹄声响起,彷佛在诗人耳畔响起。
第三联回看射天狼,遥哭缧绁声。
长路漫悠悠,此别何时还?这几句写诗人回望离别之处。
射天狼是指天上的一颗星,天狼星。
诗人遥望星空时,回忆起被囚禁的自己,心中不禁流出悲切之情。
长路漫漫,离别之后漫长的道路何时才能回归呢?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文天祥的一首感人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破败的忠诚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景物的描绘,诗人以自己为孤蓬,表达了漂泊他乡的心境。
在诗的最后,诗人回望着离别之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
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感染力。
其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这也是为何《送东阳马生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这两篇文章,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一定程度上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二者的异同之处,以期让读者更好地领略到这两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正文】一、内容上的异同1.1 相同点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的内容都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而写成的。
这两篇文章都是以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从而使读者可以更为生动、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心境和思想。
这两篇文章还都能够通过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有着更加直观的印象。
这其中所展示出的场景和人物性格,都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非常具有历史表现力。
1.2 异同点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的内容虽然都与马生相关,但最为明显的不同点却在于从不同角度写作。
送东阳马生序1是以赠别为主线来写的,主要介绍了马生在官场上的辉煌经历和作者与马生的离别之情。
而送东阳马生序2则是以新官上任为主线来写的,主要描绘了马生新官上任的情况和作者对他的赞誉之词,两篇文章都因其忠实地描述了古代官场风俗而备受赞誉。
此外,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的文化背景也略有不同。
送东阳马生序1所处的时代为唐朝初年,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而送东阳马生序2则处于宋代中期,社会上诸多的矛盾与问题,也逐渐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2.1 相同点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的表达方式也有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都使用了形象生动、明了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文字运用技巧。
送东阳马生序1和送东阳马生序2在表达方式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送东阳马生序1在表现马生离别时,使用了渲染情感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离情别绪。
而在送东阳马生序2中,作者则更多地运用了比喻和句式的运用手法,使文章更加华丽。
此外,两篇文章的主旨也不尽相同。
送东阳马生序1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马生的欣赏和离别之情,而送东阳马生序2则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对新官上任的祝贺之意。
《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
而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选自《宋学士全集》,作者宋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字词翻译字词翻译余幼时即嗜.学。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不敢稍逾约..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俟.其欣悦。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走.送之言和而色夷.余因得遍.观全书硕.师稍降.辞色不敢出一言以复.四支.僵劲.不能动右备容臭..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媵人持汤沃灌...假诸..人而后见也非天质..之卑负箧曳屣二、句子:句子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色愈恭,礼愈至。
先达德隆望尊。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余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
(我)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用被子给我盖上,(我)很久才暖过来。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饥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子里面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字词:嗜学:爱好学习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每:时常。
假借:同义词连用,借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字词: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译文:(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从不放松抄写。
原文: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字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译文:抄完后,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原文: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原文: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字词: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道:学说译文:我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原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字词:硕:大。
硕师即大师,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译文: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字词:填:塞满,充满降:减,减退辞色:言辞和神色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字词:援:引述质:询问请:询问,请教译文: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原文: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字词:叱咄:大声斥责至:周到复:回答译文: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原文: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全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