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家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赞美他的情人,“Shall I compare thou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Cao Shunqing,1988:151-153)(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你却比炎夏可爱温存。)植物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竹为例,当我们想要表达某种新生事物充满力量或者发展很快时,中国人常选用竹,而在英国更多地则选用蘑菇(mushroom)。这是因为中国多产竹,竹文化也在中国源远流长。英国则以其阴雨多云的天气闻名,这种气候尤其适合蘑菇的生长。因此,英国人尤为喜欢蘑菇。汉语中雨后春笋知新事物发展很快,我们经常把它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or mushroom up”。可见,在英语中,蘑菇才有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这一层含义。

2.宗教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儒、道、释三者的影响,而西方却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远古时代,人类无法理解和掌控多变的大自然,因此相信有巨大的神秘力量的存在,比如人类敬畏崇拜的上帝、仙佛菩萨等。同时,还存在使人类厌恶恐惧的撒旦、妖魔鬼怪等。很多宗教都有相信永生、敬畏鬼神、劝人向善的共同点。但某些宗教语言却是本民族所独有的。比如,英文中常出现的dove,oliver leaf,Adam’s apple,forbidden fruit,lost sheep(和平鸽,橄榄枝,喉结,禁果,迷失的羔羊,误入歧途的人)。与此类似,“奈何桥”、“孟婆汤”、“孙悟空”

等词汇却是只有中国人可以意会的。再以莲花为例,在英文中,莲花的联想意义主要来自于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它的释义为 a fruit that makes those who eat it lazily and dreamily contend(一种吃了使人慵懒,陷入迷梦,满足的花即忘忧果)。因此,在英文中莲花的联想意义是吃过后忘记一切,短语lotus land(安乐乡),Lotus-eater(醉生梦死)就有这一层含义。在中国宗教语言中,莲花常处出现在佛教中,比如说是菩萨脚底的莲花台。再者,当人们提到圣地时。不同文化中的人会想到不同的地方。基督徒很自然就联想到了耶路撒冷,佛教徒则会想到印度,而伊斯兰教想到的却是麦加。"

3.文化习俗差异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民族,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视角与好恶感,从而引发不同的联想。长期以来,汉民族认为狗是低贱的、品行不好的动物,人们总是带着一种鄙视的、憎恨的眼光看待它。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和谚语丰富多彩:“狗皮膏药”、“狗苟蝇营”、“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仗人势”、“孤群狗党”、“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由此可见,在汉民族文化中,狗总是被人们更多地赋予贬义的感情色彩。而在西方人眼中,狗却是好朋友,是心爱的宠物,他们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例如,

lucky dog幸运儿

to be top dog重要的人,处于支配地位的人

as faithful as dog极其忠诚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4.价值观差异

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也体现在语言中。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概念意义的词汇完全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比如,individualism与个人主义。汉语中个人主义带有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爱出风头、逞能,强调个人利益、自私、冷漠,不关心他人等意味,常用作贬义词。英文中individualism 则意味着对自由、对差异的追求。个人主义在英文中具有肯定、赞扬的联想意义。再以恭维为例,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在中国,如果一位男士在公众场合向赞扬一位姑娘她的美貌,姑娘可能将这种恭维视为一种轻佻的调戏行为而生气。而在西方国家compliment(恭维),男士赞美女士的美丽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女士一般都会欣然接受。

5.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独特的历史发展和历史传说构成的。由于历史发展轨

英语词汇意义的特点和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意义的特点和词汇教学 475300 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王燕燕邮箱wangyanyan0202@https://www.doczj.com/doc/3d2401582.html, 【内容摘要】英语词汇是其所有单词的总称。英语词汇意义错综复杂,具体表现在其多样性、层次性和可变性。英语自身的特点增加了词汇教学的难度。因而,英语词汇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颇为枯燥、费时且收效往往欠佳的教学活动。如果能将英语词汇学的研究成果恰当地运用到英语词汇的教学活动中去,那么英语词汇的教学很很生动且很有意义,收效也会更好。本文从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词的构成方式、词的联想与搭配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英语词汇的性质、构成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知识,从而不仅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释义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词汇意义词的构成词的联想和搭配词汇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 说过:"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由此可以看出,词汇是构成语言材料的基础。而词汇学习不像语音和语法的学习,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突击掌握,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学习。其次,词汇的教学不仅涉及到单词本身的意义,还涉及到词与词之间及词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词的结构和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词汇的联想和搭配,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表现力。 一、.词汇的意义学生们常抱怨对已经学过的单词不能灵活运用,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意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语言学家指出,词是一种语言符号(linguistic sign)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词的意义又分为外延意义(denotation)和内涵意义(connotation),要想理解词汇的意义,我们必修了解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这两个词汇学上的概念。 1. 外延意义(denotation)G. Leech在他的Semantics (P,23)说道:“The first type of meaning ---conceptual meaning---makes up the central part. It is denotative in that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word and the thing it denotes or refers to.”也就是说每个词都指称、对应一个或者一些确定的事物对象,这就是词的外延。For example, The denotation of human is any person such as John and Mary. 2.内涵意义(connotation)从哲学角度来看,与外延意义不同,内涵意义用来表示词项所指事物的内在属性和特征。以上文的Human为例,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is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ct. So, in my paper I will expound the phenome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econd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one is the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is one animal word has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one language but has no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other langu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globalization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tendency, and human being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is explain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not only our own culture but other cultures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animal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o as not to make mistakes. Key word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反映出英汉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会从四个 方面谈这些不同点。第一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 想意义。第二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第三个是 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最后一个就是一种动物 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应的联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为大势所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世 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另外, 动物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犯错误, 了解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跨文化交际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颜色词和联想意义

颜色是光波作用人眼引起的视觉经验。颜色认知反映在语言上, 就是颜色词。颜色词不仅指称颜色特征 ,还表达主体反映特性。主体反映特性构成颜色词的联想义。联想义是使用词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经验,产生的情感反应, 从广义上显示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 (Leech G. Semantics, Penguin Book, 1977 ) 。 基本颜色的联想词有感觉、情绪和人格特质 3 个维度。每种颜色的联想词可兼有几种维度; 互补的颜色词, 可有相同维度 ; 色彩邻近的颜色词 ,也可有不同维度。这些联想词有两种类型 : ( 1)正价联想词, 表征积极联想意义; ( 2) 负价联想词 ,表征消极联想意义。 颜色词联想有两种方式 : 一是具象联想, 由颜色词联想到具体事物或特征。二是抽象联想,由颜色词联想到抽象意义。男生抽象思维发达 ,偏重抽象联想; 女生形象思维发达,偏重具象联想。 颜色词联想不仅有生理、心理和语言机制 ,还有社会文化机制。 黑色是暗色 ,易引起坏和邪恶联想;白色无色调, 简单 , 给人以纯洁、干净和天真无邪感觉;红色使人兴奋、激动 ,是古代高官服色,于是有高贵、吉利含义 ; 橙色使人想到橙子,想到太阳 ,又想到耀眼,再想到活力;黄色也有贬义 ,有色情联想;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给人以清新感觉 ,给人希望 ;蓝色使人想到湖海和天空, 给人崇高、遥远、冷静、忧郁感觉;紫色丰厚美丽 ,是尊贵色;棕色让人想到肤色;灰色透明度差 ,使人想到阴沉的天和灰蒙蒙的地 ,给人沉重、压抑和模糊感觉 ,因而获得忧愁、低沉和无生气含义;粉红让人联想到衣服和胭脂 ,联想词也多与人格有关。 彩虹糖是美国家族企业玛氏公司旗下的一款产品,在中国由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虽然彩虹糖在中国已有10多年历史,但由于新产品推出慢,营销推广少,所以基本上是一个第一提及率不高、不见不买、相对缺乏故事的品牌。不过这一状况自2009年以来悄然改变。2008年10月,玛氏公司以总价230亿美元收购箭牌公司,箭牌作为玛氏旗下子公司独立运作。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玛氏将其全球非巧克力糖果品牌转到箭牌名下。随后,在箭牌的指挥下,彩虹糖在中国大陆市场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宣传攻势。 在这些广告合集中,广告设计者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混合,以及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带来搞笑的气氛和强烈的购买欲。彩虹糖重新定位品牌,以青

英语单词构词和联想篇

汤姆森英语单词速记简明教程---构词篇 作者:新东方程继新 (本文出处汤姆森英语背词网https://www.doczj.com/doc/3d2401582.html,) 本站搜索关键字:汤姆森英语单词速记、汤姆森英语背词网 破解英语单词的密码 英语单词由三部分组成:前缀、词根和后缀。一个单词可以没有前缀和后缀,但通常一定要有词根。 什么是前缀?前缀就好比是汉字的偏旁部首,通常表示单词的方位和性质。 什么是后缀?英语单词比汉字多了后缀,后缀表示单词的词性。 什么是词根?词根就是被大量使用的词素。例如:人、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其中的“人”就相当于汉语中的词根。 一个单词的灵魂是词根,所以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词根。 同源异形根与音变 在汉语中,同一个字的发音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是不同的,各地的方言就证明了这一点。汉字发音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到书写形式的变化,而英语单词的情况却不一样。英语是用字母来组合构成单词的,发音上的不同导致了书写上的差异。 单词难记众所周知,但很多朋友却不了解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从英语的构词规律上讲,它要比汉语简单得多! 英语属于印欧语,属印欧语的语种有着共同的起源,只是后来由于人口的迁移到不同的地方,才使语言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类似于汉语方言的变化,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我们会发现表示同一意思的单词或词根通常有几种不同的形式,这类似我们汉语中的通假

字。 同源异形根是指来自同一个词源的异形词根,它是由于音变而产生的。一个词根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有规律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字母,这就是音变。 这种规律为我们高效、准确地记忆大量单词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理解了中文的汉语拼音,就掌握了破解英语单词的密码。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就可以轻松记住成千上万的英语单词。 英语单词的变音规则共有三种:元音音变、辅音音变和特殊音变。 元音音变解密 在我们重庆新东方学校里有一位管理员阿姨,人们都叫她sen老师,我也一直叫她森老师,两年后才知道,她是姓孙,而不是姓森,原来大家一直是在用重庆话称呼她。这说明汉语中也发生了元音音变,只不过我们不叫元音,而叫做韵母。 像我们经常读错的:确凿,角色,都属于元音音变的情况。 1.单个元音字母(a,e,i,o,u)可以互换 例词:l i p--- l a p舔 lip这个单词可能女孩子们更熟悉,在化妆品上常看到,是“嘴唇”的意思,但lap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一定和嘴有关,原来他是“舔”的意思。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是舌头的意思呢?大家要注意,我们是记单词,而不是创造单词,它产生时赋予了什么意思,我们就记什么意思。 2.元音字母与元音字母组合的互换 例词:fr ee---fr i end free是“自由”的意思,元音字母组合ee变成i,在加上一个名词后缀,就变成了friend,表示“朋友”。那么free和friend有什么关系呢?free和fri都表示“自由”的意思,friend表示的意思是可以自由沟通交流的人,这不就是朋友吗?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471800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中游洪钧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指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非常重视也非常喜欢词的联想意义。只是朱先生学识渊博,举的例子距离现实生活稍远一些,使广大同学理解起来“隔”一些。我在此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也许对理解词的联想意义有些帮助。 生活中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谓,差异微妙,联想意义丰富,用它们来帮助我

的含义。 以上大多数词的联想意义在词典中没有显示,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实际上在受着联想意义的制约。比如:普通人很少有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年轻男子也大都不喜欢被别人称作“小青年”;著名摄影记者刘波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一组照片,命名为“俺爹俺娘”,很难想象换成“俺爸俺妈”会如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姐”一词,由于社会风气的原因,现在它在某种情况下已经成了“坐台小姐”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年轻女子愿意被陌生人称为“小姐”。这实际已证明“小姐”一词的联想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正验证了朱先生的话——“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过去的那些尊贵矜持的小姐,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小姐”称谓的联想意义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历史性”变化吧。 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写作的时候,朱光潜先生主张“咬文嚼字”,实际上“咬嚼”的是词语的联想意义。可以说,把握住了词的联想意义,才能算是真正把握住了词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词的联想意义。 (共1390字)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ains a nation's social consciousnes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othe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making the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values, codes of conduct, and lifestyl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is much more obvious in animal word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given the same kind of animal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y contrast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如何利用联想记忆法记忆英语单词

如何利用联想记忆法记忆英语单词 1.结构联想 英语单词由基本的词根加词缀派生而成,派生词大概占所有单词的80%。根据构词法知识,可以轻松记忆单词。 E.g. 1)port (in Ancient Latin means "to carry") export, import, important, importance, transport, deport, portable, porter, portage, report, reporter, E.g. 2)serv (to keep or protect) conserve, conservation, conservative, preserv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ve, reserve, reservation, reservoir, observe, observer, serve, service, servant, deserve, servile. 2.声义联想 人的大脑具有强大的联想功能,根据单词读音,与其意义产生联想。 umbrella 雨伞;(声音联想"俺不来了";意义联想"下雨→雨伞"), envelope 信封;(声音联想"安慰老婆";意义联想"写信→信封"), bullet 子弹;(声音联想"不理它";意义联想"子弹来了→我不理它"), coffin 棺材;(声音联想"靠坟";意义联想"靠在坟边的是什么?→棺材"), ferment 酵母;(声音联想"发馒头";意义联想"发馒头需要什么?→酵母"),

3.语气联想 朗读单词时,配合嘴型,语气等,建立联想。 laugh, cheer, (口型象照相时的微笑。) threat, insidious, cruel (朗读时咬牙切齿,做凶狠状。) bubble, sigh, cough,(朗读时配合口腔气流。) 4.拼合联想记忆法 拼合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拼凑合成的办法将词形与词义进行联 想记忆的方法。又分为:单词+单词→单词、字母+单词→单词两种。 1)、单词+单词→单词 相信同学们除了乐于记音译词外,对合成词也是“情有独钟”。合成词正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比如:classroom,bedroom,blackboard 等。然而,还有一部分合成词却不是十分明显,需在原有词义上有所延伸。 例如:handsome /’h7ns=m/ adj.英俊的,大方的,美观的 hand(/h7æænd/ n.手,掌握,协助vt.支持,交 给)+some(/s2m/ adj.一些,少许,某一int.一些,一部份,若 干)→handsome(adj.英俊的,大方的,美观的) 手(hand)一招就吸引来一些(some)异性,此类人通常是英俊的(handsome)。 birdman /’b+:dm7n/ n.飞行员 bird(/b+:d/ n.鸟)+man(/m7n/ n.男人,人)→birdman(n.飞行员) 上面的例子,都是一个单词加上另一个单词构成一个新单词。在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目录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2)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2) 三. 中西方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四. 中西方色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五.结束语 (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异同会表现在词语的解释和联想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了其词语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动物词汇和颜色词汇以及植物词汇的联想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语言和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词汇的联想 什么叫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想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候甚至会引起误解。所以,正确认识词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上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牵连涉及许多联想的意义。”(王佐良)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它具体的意义以外,还具有色彩斑斓的联想意义和内涵意义。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人类的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个性的一面。共性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同的大脑机制这一事实,个性则来自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生存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这些文化的差异会使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出不同的特定的联想意义。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动物,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情,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即使是对用一个动物词汇,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比如,在汉文化中,人们习惯性的把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划成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爱狗如子,在下列英语成语、谚语中,“狗”都带有褒义的色彩:a lucky dog (幸运儿)/ Bark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