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新技术对教育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知识来源,并且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知识的传统方式.变被动接受为探索式主动接受。
信息化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懂得使用信息化的工具.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和接收信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的时代。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
教育也因受着信息化的冲击而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必然产物。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激起了传播界一场深刻的革命。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它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的否定的基础上的,并且对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定冲击。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对当今的社会产生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它将会大大改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1.改革教师思想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主要使用教案和相关参考书,课程资源馈乏,查阅起来太占用时间,在备课中,由于无法及时跟踪当今所授学科最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本读不上“创新”二字。
完全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掌握具有权威性。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师生交往趋于平等化、多样化,推动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和展开,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
浅谈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极为必要的,这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更是教师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遇。
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标签: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成了极为迫切的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逐步获得媒体素养。
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我的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
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保证。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控力还较差,更需要教师通过他们喜爱的图片、音乐、游戏等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收获的效果会更好。
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限于学习的条件,大部分的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可以通过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还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学习目标高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知识结构,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深度,不同广度和进度的课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或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或设置问题,引起思辨;或提供素材,供其参考;或提供演示,解释疑点;或时空再现,还以清白,从而顺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
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髓,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呢?1 抓住信息技术教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知道,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都是通过学校课程来体现的。
课程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离开了教材这个核心,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会象信息技术学科这样发展得那么快。
知识迅速老化,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正确认识游戏对学习电脑的作用电脑游戏以其宏伟的场面,诱人的情节,极具挑战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
电脑游戏能激发初学者对电脑的兴趣,加深对电脑的感性认识,对学好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沉迷于电脑游戏,就会误入岐途。
教师绝不能谈“戏”色变,应通过游戏积极培养兴趣,提高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学习一些常用软件如windows,flash动画、金山画苑等的操作,继而为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信息技术教学要跟上信息技术技术发展的速度,必须尽可能追随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方向,及时向学生传授和介绍一些新科技、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讲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工作原理、汉字输入法,而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提供时代流行软件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先进技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前沿的东西如internet浏览、电子邮件、网页制作等。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今天我们将来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探讨它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以及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板书来传授知识。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通过视频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工具,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知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让学生即使不在教室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
从而丰富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也对教学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环境主要以教室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为有限。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开放和互动。
通过教学软件、网络平台等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更加丰富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课程作业、进行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线上获取教学资源、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更加紧密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以及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了教学环境,促进了师生之间更加紧密的互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继续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是首当其冲的。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上,缺乏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硬件知识和软件应用,更加强了对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引入,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
这种更新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为传授知识,讲述理论,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践性,引入了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编程、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更加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巨大作用。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程设计、项目制作和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将对教师的角色产生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语文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网络资源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名著原文、名家作品、文学理论等,这些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和实用性。
3. 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等形式,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如线上讨论、网络作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理解、评估和利用信息。
学生在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还可以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
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美妙的音乐、妙趣益智的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应用word2000软件进行制作小报。
我事先和相关班主任联系,对于小报制作好的学生给予出一期班级小报,作为展示自己的设计小报的机会。
在同一主题下,制作小报几乎采用自主设计的方法,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尤其对胆量小的学生,平时在班级中不太展示自己,怕被人笑话,你让他出班级板报,有些学生是有困难的,但在电脑上制作小报,学生就没有心理压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将更加得心应手,制出更好更美的小报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word2000作为一种乐趣。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的全方位变革。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单单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创造性的发展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一、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不利的。
为此,作为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
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是与世界同步的最新知识,运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
所以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唯一方法。
让学生多动手。
有助于养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考虑到这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从操作中、从实践去领会方法。
去比较各种软件、各个菜单的功能,区别操作步骤。
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电脑。
让学生多上机实践,以激发兴趣。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浅谈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
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
计算机课特殊的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及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更要求计算机教师注重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下面略谈几点如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枯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现代教育媒体因其多彩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在教学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例如讲“powetpoint”一课时,制作一个家庭简介的多媒体作品,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确定制作的内容和制作方法,然后按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完成,最后合并成一个作品。
教师不用多讲,既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由师生教学到生生教学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虽然知识底子薄,但是动手能力强。
按学生们实际掌握水平、理解接受能力交叉安排座位,既能从不必要的个别辅导中解脱出来,又能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辅导同学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写信交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设计“作品展”,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圆满地完成了“中英文的输入及输入法切换”“对文字修饰的各种方法”“插入图片、编辑图片”“保存文件的两种方法”等一系列认知目标、操作目标,并且了学生让学生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编辑文件的能力,其中我采用的一对一互助或一对多互助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试析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改革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些方面提出改革对策。
标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引言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较而言,信息技术的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虽然引入了新的方法,采用了新的方式,但偏向理论教学这一点依旧没有改变。
长期在这种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便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也很难灵活应用。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并能真正地学以致用。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观念滞后是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虽然在不断转变,但是信息技术教师所秉持的观念却没能跟上教学改革的速度,导致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在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仍旧主导着整个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倾向于采用“灌输”的方式。
而现代化的教学更为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与节奏。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若仍偏向于知识的教学,脱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2.教學方法单一当前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
不过这些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新方法总是在某种限制下被应用,难以发挥真正作用。
许多教师认为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比较稳妥,于是在教学中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这就使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尴尬局面”,明明是在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但用的方式却很传统,教师很疲惫,学生也很疲惫。
折腾来折腾去,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和学生也对教学产生了“厌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
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对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育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的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在线课件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新兴的技术将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使得教学更加多样化,比如通过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触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也可以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指导。
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为教学评估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主要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而这样的评估方式只能够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则比较困难。
而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在线测验、教学反馈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等手段为教学评估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让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工具支持。
比如通过教育管理系统,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等方面。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新兴学科的信息技术已经被纳入到了高中教育的课程中。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
有必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滞后信息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且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发展,学生学习了过时的知识,不能及时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
2.师资力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和师资力量并不足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教学方法单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途径1.更新教学内容,搭建学科平台为了解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及时更新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建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途径和技术支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倡导互动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实验探究、项目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倡导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营造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高中语文课堂作为传统的文化教育课程,也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浅谈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优质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资料、数字图书馆等,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资源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还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网络课堂作业、在线讨论、学科竞赛等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设计精美的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便利。
通过电子书、数字化阅读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标注、评论等操作,方便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
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还应加强跨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支持,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共同推动学科整合。
在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背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与艺术的融合中,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
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
机。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
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
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
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
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施教之功,贵在授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
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
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
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 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
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
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例如:我在修饰图表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
B、可将“我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打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
C、可输入有关的数据,并生成图表。
(教师提示,你可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
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
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他们“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迅猛。
例如,在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后,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的互助形式来完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我也会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稍加提示,比如,出示我做的“全球陆地面积分布表”并简单提示要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等。
完成第三层次任务的同学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更清晰地表现图表的内容。
五、展示评价,学生乐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采取的做法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毛遂自荐,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过程与技巧,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
然后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或不足,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
这样,通过评价,
3 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学到了别人的好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评价很高
时,马上就会有另一位同学站出来反驳说:“他的设计不够好”,这时,就要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展示他的作品。
在辩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在最恰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教会他们要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通过学生自主探求习得,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