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对应医嘱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62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模板一骨科疾病患者易出现肢体疼痛、肿胀,功能性便秘、尿潴留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与舒适。
中医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积极发展骨科中医护理技术,骨一科开展腕踝针、耳穴压豆、耳尖放血、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温通刮痧等十余项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不适、加强围手术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疗效显著。
1、腕踝针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多种痛症及高血压、失眠等内科疾病。
2、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地揉、按、捍、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持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3、其他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等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消肿止疼,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图片实施“一科一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疾病专科护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们始终坚持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在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凸显专科特色,塑造专科护理品牌。
模板二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进人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是一项基本、高频的护理操作。
护士看服到口是避免遗漏、延误、错服、服用方法不当等用药错误的有效方法。
康复一科特开展“落实口服药看服到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一科一品”项目。
通过看服到口查检表进行查检,找出原因:患者进食、水温不合适、药物统一包装、患者留置胃管、康复训练未归,进行分析、制定对策,提高看服到口率。
一、通过制作常用药物手册,建立新药学习制度,纳入质控,月末统计归纳等方式加强护士看服到口意识。
针灸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XXX中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目录1、醒脑开窍法------------------------- 12、耳针法-------------------------- 63、靳三针技术------------------------- 84、头针技术------------------------ 225、平衡针技术------------------------ 256、天灸技术-------------------------- 277、穴位注射技术--------------------- 318、火针技术-------------------------- 349、督灸技术------------------------- 3710、腕踝针技术----------------------- 41醒脑开窍针法一、适用症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禁忌症严重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证、精神烦躁患者禁用此法。
三、操作流程1、准备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2、穴位操作方法内关:针刺深度1.0 -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 一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 - 3 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 —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度1 —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 一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胶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 -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中药内服二、针刺法三、耳穴治疗四、中药足浴熏洗五、艾灸疗法六、拔罐疗法七、中药灌肠八、穴位按摩中药内服四诊合参,辩证施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或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疾病运用中药内服治疗效果颇著。
我科在优势病种如眩晕、消渴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内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疾病如中风、头痛、失眠、喘证、胃脘痛、淋证、水肿、痹症等治疗中药内服效果明显。
中药的熬制1.熬药的程序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
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
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2.熬药最好用陶瓷器皿,或用不锈钢制品,避免用铁锅。
3.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
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4.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
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
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
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
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易致中毒。
5.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
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
中医特色服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中医特色服务的管理和运营,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服务内容1. 传统中医诊疗:包括脉诊、舌诊、问诊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2.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3.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
4. 推拿按摩:利用推拿按摩手法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5. 艾灸疗法:利用艾绒制成的艾绒灸条或艾绒灸盒,对穴位进行灸疗。
6. 中医养生指导:根据个体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中医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
三、服务流程1. 预约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中医服务,提前填写相关病史资料。
2. 接待服务:接待员接待患者,核对预约信息,安排患者进行初诊。
3. 初诊服务: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等信息,进行脉诊、舌诊、问诊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4. 诊疗服务:中医师开具中药方剂或进行其他中医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
5. 随访服务:治疗结束后,中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健康管理服务: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提供中医养生指导,帮助患者维护健康。
四、服务人员1. 中医师:负责诊断治疗、开具中药方剂等工作。
2. 接待员:负责接待患者、登记信息、安排诊疗等工作。
3. 护士:负责辅助中医师进行治疗,如取药、针灸等操作。
4. 养生顾问:负责为患者提供中医养生指导。
五、服务质量管理1.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中医师、护士等服务人员进行中医理论、技术和服务技能培训。
2. 审查评估:建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中医服务进行定期审查评估。
3. 投诉处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患者的投诉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改进措施。
4. 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治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六、经济管理1. 服务定价:根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因素,合理制定中医服务的收费标准。
xxx中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目录1、醒脑开窍法-------------------------------------12、耳针法-----------------------------------------63、靳三针技术-------------------------------------84、头针技术--------------------------------------225、平衡针技术------------------------------------256、天灸技术--------------------------------------277、穴位注射技术----------------------------------318、火针技术--------------------------------------349、督灸技术--------------------------------------3710. 腕踝针技术-----------------------------------41醒脑开窍针法一、适用症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禁忌症严重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证、精神烦躁患者禁用此法。
三、操作流程1 、准备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2 、穴位操作方法内关:针刺深度1.0 -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 度,频率50 一60 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 - 3 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一0.5 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 度向斜后刺入,深度1一1.5 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产品名称】: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产品简介】: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是一项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综合性皮肤科服务。
通过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疗法,针对皮肤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改善皮肤问题,恢复皮肤健康。
【产品特点】:1. 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皮肤治疗方案。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皮肤问题和身体状况,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维护皮肤健康: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不仅仅是治疗皮肤问题,更注重预防和维护皮肤健康。
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皮肤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扩散。
4. 独特的中药配方: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采用独特的中药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理身体内部环境,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5. 安全无副作用: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采用天然的中药材料,无化学成分,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无需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产品流程】:1. 专业咨询:患者来院后,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详细的咨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2. 个性化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中医师进行个性化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3.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医师开具中药方剂,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服用。
4. 中医疗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5. 仪器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治疗,如光子嫩肤、射频紧肤等。
6. 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妇产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XXX妇科在2014年推出了10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符合XXX的要求。
这些项目包括中药熏洗法、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
这些项目的具体细则详见附录。
其中,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在患处进行熏蒸和淋洗,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目的。
适用于阴痒、带下等症状。
但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
在操作前需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水温计等物品,并遵照操作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核对、评估正确,全面。
术前一定要清点物品。
其他项目如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也各有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操作前同样需要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并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带好口罩、帽子,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1.确认医嘱和患者信息,并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和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经期或妊娠。
2.洗手并戴口罩,备齐所需用物。
按医嘱配制药液,保持水温在50-70℃之间。
3.携带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解释熏洗过程并获得患者的配合。
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暴露熏洗部位。
5.对于坐浴,将药液倒入盆中并协助患者脱下内裤,然后让患者坐在木盖上进行熏蒸。
待药液不烫手时,拿掉木盖,让患者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在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后,用小毛巾擦干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并安置在舒适的体位。
清理用物并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1.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冬季需注意保暖。
2.对于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服务项目肛肠科外科、肛肠科特色项目目录1、涂药法2、中药熏洗3、塞药法4、中药保留灌肠5、引流法6、垫棉疗法操作规7、结扎法8、切开疗法9、挂线疗法10、药物(消痔灵)注射法11、湿敷法12、涂药法一、涂药法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二、中药熏洗1、目的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疮痔、筋悄疼痛,目赤肿痛,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目的】根据我院自制药品新伤丸粉末跟詹氏消瘀酊配合拌匀制成药膏直接敷贴在损伤或疼痛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跌打损伤、四肢骨折脱位急性期肢体肿痛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棉纸、药物、油膏刀或压舌板,盐水棉球,胶布、绷带【操作方法】1、正确取下原敷料。
2、盐水棉球擦去原药迹。
3、观察皮肤情况。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5、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6、摊药均匀,厚薄适中。
7、棉纸四周反折。
8、敷药部位准确。
9、敷药面积适中。
10、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体位合适,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关窗保暖、遮挡。
3、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敷药部位,取合理体位。
4、选好部位后,观察皮肤情况。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6、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它物。
7、摊药均匀,厚薄适中,棉纸四周反射。
8、敷药部位准确,面积适中。
9、绷带固定,松紧适宜,美观。
10、协助病员穿好衣裤,安排合适体位,整理用物。
12、向病员交代敷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保健知识。
13、洗手。
【注意事项】1、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则药力不够,影响疗效;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2、包扎做到松紧适宜,过紧易压迫血管神经,过松易出现滑脱。
3、敷药夏季每日更换,其它季节2-3天更换一次,若敷药已干, 应及时更换,骨折病人换药时间遵医嘱,带回敷药应放置冰箱冷藏室用塑料袋装好封口保存。
4、按骨科功能锻炼法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局部肢体功能,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6、偶有皮肤过敏,出现红疹现象,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但皮肤有破溃创面及局部有皮肤病者禁用。
【操作规程】1、术者和助手的准备复位前术者和助手应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全身情况,以及据此制定复位方法、步骤和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的措施,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准备好外固定器具,如夹板、压垫、扎带等。
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中医肛肠科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目录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3)二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范1、大肠水疗 (4)2、肛瘘挂线疗法 (7)3、中药熏洗坐浴疗法 (12)4、中药保留灌肠法 (15)5、注射疗法 (19)6、结扎法 (24)7、切开疗法 (27)8、敷药法 (31)9、塞药法 (35)10、穴位注射 (38)11、毫针刺法 (43)12、贴敷疗法 (48)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一大肠水疗(一)简介:大肠水疗是一种当今国际流行的排毒、改善便秘、纠正腹泻、调节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结肠癌,并具有美容、美肤、减肥作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洗肠机用水彻底清洗全部结肠(一般灌肠法只清洗结肠末端),排出毒素,恢复大肠粘液分泌功能,促进大肠蠕动,能重建结肠平滑肌功能,并且它是用水而不是化学制剂或药剂来清洗结肠,因此不会产生依赖性。
(二)操作规范:只需仰躺,由专业水疗师将引流管置入肛门内,输入温度及压力都控制好的纯水,当有便意便将排泄物排出。
如此反覆操作,连续冲洗大约45分钟,整个过程安全又有效。
若每—个人每年定期做“大肠水疗减肥”的完整医疗程序,清除粪便囤积之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所致的慢性病,除了可养颜美容,改善体质,使身心舒畅外,更因安排粪便潜血反应与肿瘤标志血清测试与大肠镜检查,即时发现大肠病变接受适当治疗因而痊愈,完全达到预防大肠病变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概述】耳穴压豆法,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给予适度的揉、给予适度的揉、按、按、按、捏、捏、压,使其产生痠、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适应症】乳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痈症、女性盆腔炎(慢性盆腔腹膜炎)、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外阴白斑、闭经、月经不规则(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不育(女性)、人工流产、人流后延迟出血(人流后出血)、妊娠呕吐、胎头异位(胎位不正)、滞产(催产)、产后出血、产间尿潴留(产后尿潴留)、乳汁过少(产后缺乳)等。
产后出血、产间尿潴留(产后尿潴留)、乳汁过少(产后缺乳)等。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性流产者慎用。
【操作方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5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 →↓ ←↓ →↓←↓ → ↓←↓ →↓→6评估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部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物品准备 治疗盘、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探棒、弯盘等 患者准备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理体位 定 穴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敏感点 消毒皮肤消毒皮肤 消毒局部皮肤消毒局部皮肤 选穴埋豆选穴埋豆 选穴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 观 察 患者是否疼痛,穴位是否准确,埋豆是否牢靠等情况 整 理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压豆后应注意的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记 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穴压豆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复制链接]mengxilv中级会员楼主发表于2013-2-6 05:06 PM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某某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医疗卫生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中医护理是中医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
为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我院护理工作品牌,参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依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相关标准,拟于我院临床科室中广泛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能力,结合各科室特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进护理事业发展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
二、内容和要求(一)工作要求:1.严格遵循医嘱。
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2.执行标准规范。
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遵循和贯彻中医学理论整体观、辨证施护,全面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
3.加强协调配合。
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明确护理、医疗、药剂、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机制,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4.强化检查评估。
成立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持续改进。
(二)、内容与要点工作内容1.全院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耳穴埋豆、拔火罐、艾灸、中药灌肠。
2.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内科:足浴、贴敷、3.情志护理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
中医特色疗法一、拔罐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的1.缓解急慢性疼痛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四)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告知1.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管、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纱布2.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5.常规留罐10-15min后起罐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8.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7.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