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城市与城市化
- 格式:doc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0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内涵上讲,城市化至少有两层内涵。
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以库茨涅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的。
这个概念已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但它仍是一种浅层次的定义,因为它没有涉及在人口结构分布变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结构变化的本质。
二是克拉克将城市化定义为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人口转换的过程。
这种定义法可以弥补第一种定义所存在的缺陷。
将这两层内涵结合起来,城市化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的过程。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一些伴生现象,如城市生活方式及城市文明向乡村渗透。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前二者才是问题的根本。
而城镇化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发端于城市化,但又不同于城市化,即便是今天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与城市化之间仍存在重大区别。
城镇化与城市化本质相同但形式有别城市化的英文单词是Urbanization,而英语的Urban既包括城市(city)也包括城镇(town),所以城市化既可以是通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在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来吸纳农业人口的过程,也可以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集中,在城镇发展第二、三产业并吸纳农业人口的过程。
它们都属于城市化范畴,本质都强调经济社会的活动中心从农村转出。
只不过前者强调转向城市,后者强调转向城镇,在地理上的侧重点不同。
在西方国家,由于多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城市化发轫之前,工业化所积累的雄厚经济基础以及国土资源的稀缺,它们一般都秉承了city型的城市化路径,强调人口向大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向大城市集聚,缔造了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的快速繁荣。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小城镇被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只是在城市化的后期才被重新重视起来。
中国则正好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化刚发轫的时候,百业待兴,没有能力去搞大城市的发展,就只能尝试小城镇的发展。
大型购物中心的空间形态设计研究作者:房蕾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大型购物中心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
其体量庞大,内在功能的复合性之高,也对应产生了超大型购物中心特有的空间形态。
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形态的特点,并总结了当前大型购物中心空间形态设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购物中心;空间形态;建筑设计Abstract:The Large-scale Shopping mall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t’s huge size,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compound is high, also produced corresponding to very large shopping center space for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space form, and sums up the curren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arge shopping center space form desig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methods.Keyworld: shopping mall;Space form;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都有显著提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形态、新概念的商业建筑实例层出不穷。
人们对商业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满足单纯的消费行为,更多的融入了休闲、文化娱乐、博览展示等精神文化层面的要素,过去单纯的传统商业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大型、乃至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应运而生。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作者:夭凯民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8期摘要:以发展就业为视角,从武汉市周边地区的失地农民的现状入手,对武汉市周边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如下:政府方面完善征地制度,增加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政策优惠,开发就业通道;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68-02武汉市地处华中地区,是我国中部城市圈的领军城市。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据武汉市2006年统计,2001-2005年,武汉市耕地面积减少了8360公顷,造成近十万人失去土地,而且每年以2.5万人的速度增加。
武汉市的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快,武汉市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群体也日渐增长。
本文针对武汉市失地农民情况于2011年至2012年对武汉市新沟镇、纸坊街、关山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共在三个调研地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3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
一、武汉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一)失地农民的职业分布从职业分布来看,失地农民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务工、自主经商、家政服务等方面。
男性就业偏重于务工,包括建筑工、中小企业职工、保安等,而女性就业偏重于自主经营,包括卖菜蔬水果、早餐晚点等。
调研显示,从年龄段来划分就业情况,18岁到35岁的就业率达到了94.7%,在4个年龄段中就业率最高;其次是36岁到60岁,就业率达到81.2%,但同时也是4个年龄段中无业人员最多的。
(二)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狭窄单一从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一是通过亲友介绍,拉帮带亲,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
通过亲友介绍,失地农民对职业的信任感大大加强,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接触招聘的渠道之一。
试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6年第16卷第8期文章编号:1005—6033(2006)08—0107—03试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杨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要:介绍了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划分方式,指出此划分方式对我国不适应的原因.针对我国城市化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划分方法.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转变的过程,是非农产业和人口集中化,集约化,高教化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市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按照传统的划分方式,可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其中城市化率低于30%为初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是大发展的准备阶段;城市化率达30%一70%为中期阶段,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人13迅速增长;城市化率超过70%以后为晚期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渐趋成熟,城市人口保持平稳此种划分方法.基本符合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意义.但如收稿日期:2005—11—24果照搬到我国就会发现:第一,单纯依据城市化率来划分阶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城市化水平,因为城市化水平不仅包含"量"的增长.更包含"质"的提升;第二,不完全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以及转型经济的国情;第三,没有抓住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缺乏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化阶段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城市化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将我国城市化进程分为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3个阶段.此种划分方法不仅能够体现出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而且也说明了城市化是一个由"量"的聚集到"质"的提升,再到扩散和融合的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该种划分么专业盈利就办什么专业的功利性思想.井在学校的很多关系中产生异的购置;第二,由于监督的不到位,很大一部分钱流入到了校长或教育局化现象.高收费把很多有培养前途但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昂贵学费的年轻长的腰包里了.第三,各种收费中只有极少量的钱用于教师的福利人拒之门外;什么专业盈利就办什么引起教育规划的失调.某个专业可4,4一些政府官员试图推托政府在教育产业化中的责任以盈利.资本就流向某个专业.教育是投资多同期长,见效慢,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经以"改制还是甩卖""学校改制苦了谁"极大的培养劳动力的产业,教育的价值导向一旦出现错误,对个人,社为题,两度报道了某地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这个地方的主要负会,国家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损失无法挽回.教育市场化导致教育过程责人实行的是"一卖到底"的主张与实践他说.全市"515万人民所居住的中人与人的关系异化: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都8555km土地上.只要是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变成了"资本关系".这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相反.是阻碍人的全面"我不办穷人医院,穷人学校"据报道.从2001年开始该市337家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园,122家乡镇医院,相继变为民营,11家县以上医院9家完成改制.4_3中小学择校问题愈演愈烈2003年又把中小学承包给私人,美其名日"国有民办"通知所有教师某目前,重点学校择校现象越来越厉害.收费越来越离谱.有的地方几月某日之前到校报到,过时不报到者视为自动离职.学生因为交不起高千元,有的地方已经数以万计2004年7月30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额学费,只好舍近求远,起早贪黑去读书将严格公办高中的"择校费"政策,继续实行"三限",即公办高中在完成参考文献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公办高中的择校费标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择[2]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校生人数最高不得超过该校实际招生总数的20%,择校生录取分数不得[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低于高中录取控制线这说明了什么呢?第一,不少地方正试图将择校合(责任编辑:王雅利)法化;第二.择校费用已经高得非常离谱.着名学者李金艳指出:择校费和教育乱收费的钱并非都用于教育事业.很大…部分被蛀虫吞噬了.她在《教育行业岂能任由市场调节》一文中指出:择校费的流向基本是这样的:第一,用于校舍的改善和其他硬件第一作者简介:沈大山.男.I980年生,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省福州市,350007.SomeC0nsiderati0nsabouttheEducationalIndustrializationSHENDa-shanABSTRACT:Fromthenatureoftheeducation,thecompulsoryeducation,theurbanandrural dualisticstructure,andtheharmsoftheeducationalindustrialization,etc.,thispaperexpoundsthattheeducation,whichi sakindofloftypublicwelfarecause,shouldprovidetheeducationopportunityforallpeoplewhocanaccepttheeduc ation,andpointsoutthat promotingtheeducationalindustrializationgoesagainsttheaimoftheeducationandthepolic yofthesc,hoolrunning,andalsoharmtheinterestofthepeople.KEYWORDS:natureofeducation;educationalindustrializanon:urbanandruraldualisticst ructure;compulsoryeducation107杨波试沦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本刊*********************.net决策参考方法如能形成共识,必能解决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道路选择的长期争论对我国城市化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目前,许多人将城市化等同于城镇化,认为两者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而已.笔者认为,城市化与城镇化是有区别的,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规律,城镇化只是城市化的一种阶段性表象.从发展程度来看+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农村从业人员向非农产业转化以及农村用地向城镇用地转变等方面.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小城镇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辟了一条优先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这是基于我国国情而采取的战略性选择.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总量大,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转移难,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人均资源拥有量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由于大城市面临人口过多,就业困难,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成为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而中等城市与农村距离依然较远,在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同样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相比之下,小城镇数揖众多,分布最广+具有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二三产业和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投资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的风险和成本,能够容纳最大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创造就业机会.因此,根据国情,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初期的最佳选择.从我国城市化实践来看.积极发展小城镇对推动和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蓬勃兴起.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到2004年底.我国设市城市达到660个,建制镇2.06万个,城镇人口总数增加到5.43亿(其中建制镇人口超过50%),城镇化率达到了41.8%.比1978年提高了23.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30年城镇化速度的3倍.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2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人了全面提速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第一,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加快城镇化步伐,可以打破城乡相互隔绝的格局第二,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往"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做法,易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而全"局面,不仅增加发展非农产业的公共成本,浪费土地.污染环境,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第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进入城镇,可以创造出比农村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获得比在农村更多的收入;同时.留在农村的人口因数量大大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其收入也能大幅提高第四,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城镇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对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会产生更多和更高的需求,有利于农业形成规模经济.进行产业化经营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城镇化主要强调"量"的增加.而在"质"的提升上是远远不够的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基础没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就越高,其聚集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就越明显据统计.大城市的投入产出率耍高于中等城市.而中等城市的投入产出率则耍高于小城市和小城镇.因此,片面地控制大城市的超前发展. 人为地违背城市化客观规律,造成了我国目前大城市普遍现代化程度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战略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选择.在经济拿球化各国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不宜作为长远方针,一旦基本完成城镇化——于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候,应及时调整策略,将工作重点放在"质"的提高上,即把城市现代化作为城市化的重心.特别是沿海一些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从现在起就应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档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2城市化的中级阶段——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更高要求和发展的新阶段.在基本实现城镇化后就应立即转向城市现代化建设如果仍片面追求城镇化"量的扩108张,势必造成像拉美国家一样的"过度"城市化,产生多种"城市病".城市现代化所反映和要求的是城市发展质量方面的提高过程,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生活方式的现代文明化和生活高质量化,建立和谐的城市社会.城市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和主体,也是国家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时期的综合体现.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现代化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城市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城市经济高效益化,城市社会文明化,城市环境优质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的集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经济高效化.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快速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且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高效化.第二,城市功能多样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城市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文化,科技,教育,交通枢纽等功能第三,城市居民现代化.现代化城市是由人来建设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要求人具有与之相适直的素质和技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第四.居民生活高度社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追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牛活质量为目标.第五.基础设施现代化.现代化城市是一种开放的系统.以交通,通讯和能源供血为基础的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第六,生态环境园林化追求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屉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代化的城市应是风景秀美的"山水城市"或园林城市.第七,城市管理科学化城市是一个由经济一社会一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城市正常高效地运行按照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很低,其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北:茸,上海和天津,均与世界国际化城市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2000年我国以工业化为基础,标准和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3个百分点.而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基础,标准和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则相差15个百分点.我国要争取到2050年.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基本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非常艰巨,其中的关键是要使我国的大中城市提前实现现代化.由于我国的地区差异较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不一.但从总体上看,从2016年至2050年应为我国城市化的中级阶段.即城市现代化阶段.虽然该阶段仍表现为各要:豢向城市聚集.城市化率仍会进一步上升(到2050年大致为65%),但其主要特征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自身质量的不断提高.3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这两1,不同特质的经济}上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并不等=F城乡一致.更不意味着非均质社会空间演变为…种彻底的均质宅问.而是要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促使人口,资金,信息¨ff】物质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将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具体而言,城乡一体化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体制的一体打破城乡市场和空间的体制分治及要素分割的制度障碍.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融合.第=,经济的链接根据城乡特点,在发展农村型产业(农业经营为主)和城市型产业(工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产业的关联和链接第三.社会的趋同消陈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别,居件在乡村的居民也同样能享受到城市文明第四,空间的融合台理利用城乡空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安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之问基础设施衔接和配罱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那种认为加速城镇化就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观点是极不现:实的,同样城市现代化也实现不了城乡一体化.因为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均表现为城市的聚集效应大于其扩散效应,征某种程度上还会扩尤城乡差距.这…点从我国的城市化实践便能得到证实无庸讳言,只有往基本完成城镇化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质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X2006年第16卷第8期文章编号:1005—6033(2006)08一O109—02收稿日期:2006--03—0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周静(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分析了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了近期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若干建议.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山西省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宦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来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1,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1山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1.1由基本省情决定山西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依赖性高,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主要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增长远低于耗竭速度,水资源极度紧缺且继续衰竭,人均耕地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今后山西省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的扩散效应超过其聚集效应的时候,城乡一体化才真正开始也就星说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进程中"质"的飞跃,之前主要表现为各种要素向城市聚集,城乡一体化开始之后.便主要表现为各种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扩散.但这种扩散是有序的.同时这些扩散到乡村的要寮在经过城市提炼和城市文明洗}L之后.已完全不同于当初向城市聚集时的要素.一旦在乡村重新组合,便能形成新的更高的生产力.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城乡的融合,必须经过城市的充分扩散,而这种扩散是一个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漫长的过程,城市区域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预计在2050年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之后,便开始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从那时起,我国的"三大差别"才可能真正地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才可能真正得以扭转综上所述,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城市化初期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可以加速我国农村人口的转化进程;城市现代化则是我国城市化中期的主山西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13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山西省考察时明确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既为满足全国能源需求做出贡献,叉努力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增强发展后劲.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张宝顺书记,于幼军省长也多次强调,绝对不能再走过去那种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一定要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出实招,下硬功要任务,是能否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消除城乡差别,对促进城乡融合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参考文献[1]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辨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5):4O一44[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3]洪银必,陈雯.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5-11.(实习编辑:李敏)第一作者简介:杨波,男,1971年9月生,现为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2003级在职博士生.讲师,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233041. ResearchontheThreeStagesoftheCourseoftheUrbanizationY ANGBo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modeofdividingthecourseoftheurbanizationadopt edbymostofthedevelopedcountries,pointsoutthecauseswhythismodedoesn'tfitinwithourcountry,andinthelightofth enlainfeaturesofeachstageofourcountry'surbanizationcourse.putsforwardatotallynewmethodfordividingourc ountry'surbanizationcourse.KEYWORDS:urbanization;urbanmodernization;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1O9。
2013年TMT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分析报告2013年6月目录一、行业发展现状 (3)1、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3)2、安防行业将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 (5)二、下游应用——子行业应用前景 (6)1、平安城市 (6)(1)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6)(2)一线城市的升级和换机需求 (7)2、行业应用 (7)3、民用市场 (8)三、透析安防产业链 (8)1、视频监控设备产业链 (9)2、系统集成产业链 (10)3、运营服务商 (11)四、安防行业未来的需求 (12)1、平安城市撬动千亿市场 (12)2、安防向全经济领域延伸 (14)3、民用市场渗透率较低 (15)五、相关产业政策 (16)1、国家相关政策 (16)2、智慧城市规划情况 (17)六、重点公司简况 (18)1、海康威视 (18)2、大华股份 (20)七、风险因素 (22)一、行业发展现状1、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城市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催化剂。
实现信息化的城市,不仅可以建立虚拟城市,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态;而且能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运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这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即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无论是数字城市、无线城市还是城市光网、智慧城市等理念都是一个正在发展和演变的概念。
平安城市概念相对独立,主要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数字城市强调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及其相关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无线城市和城市光网强调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方式访问数字化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应用;智慧城市强调通过传感网广泛采集信息,整合现有孤立的不同数字化信息应用资源,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互联互通和智能的数据融合与分析提供智慧的信息化应用。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3.10.22)乐享玩:《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昨日在京发布。
绿皮书指出,2013年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5.1%,未来20年内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另外,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浙江绍兴县等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前10强。
绿皮书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几乎是世界城市化同期进程速度的两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程度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
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2.6%。
其中,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5.1%。
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届时全国将有8.37亿人生活在城镇中。
课题组还从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协调和谐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在1992个被评价市县中,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浙江绍兴县、湖南长沙县、江苏张家港市、江苏江阴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四川双流县、辽宁海城市位列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前10强。
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了《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城乡一体、四化协同的城镇化道路。
根据《绿皮书》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届时全国将有8.37亿人生活在城镇中。
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未来20年,城市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城镇化是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2013年日本城市化分析报告目录一、日本城市化的现状 (4)二、日本城市化的进程 (4)1、初级阶段:1868~1920年 (4)2、快速发展:1920~1955年 (5)3、接近尾声:1955~1975年 (6)4、饱和阶段:1975年至今 (7)三、日本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10)1、以工业化为主要驱动力 (10)2、集中型城市化模式 (12)3、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13)4、日本政府的干预政策 (14)四、三大主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16)1、东京 (16)2、大阪 (18)3、名古屋 (18)五、日本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21)1、环境污染 (21)2、交通拥挤 (22)3、住房紧张 (22)六、日本城市化进程中的行业发展 (24)1、城市化率达到50%(1952~1954年) (24)2、城市化率60%~70%(1960年~1968年) (25)3、城市化率80%(2001年) (27)七、日本的能源消耗发展 (29)八、出口对日本经济拉动作用减弱 (31)一、日本城市化的现状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却高达338 人/平方公里,是发达经济体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便达到了与欧美国家相当的城市化水平。
2011 年日本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高达91.1%,城市化程度非常之高,位居世界前列。
二、日本城市化的进程按照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我们将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初级阶段:1868~1920年19 世纪中期,日本德川幕府倒台,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日本掀起了改革运动—明治维新,自此拉开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序幕。
尽管在明治时期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1890 年日本第一产业(主要指农林水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高达47%,第二产业(主要指采矿、制造和建筑业)仅占13.6%。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总分2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地区房地产价格都上升了一定的幅度,这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 )。
A. 可达性B. 外部效应C. 区位性D. 内部效应2.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B.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D. 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3. 20世纪80年代,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提供商品粮数量为1000 ks/(人·年),日本为3000kg/(人·年),德国为1.25万kg/(人·年),这种农业供给能力的差异( )反映该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A. 不可以B. 有时可以C. 一直可以D. 当时可以4.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
A. 公元前5000年左右B. 公元前4000年左右C. 公元前3000年左右D. 公元前2000年左右5.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A. 城市区域环境B. 城市经济活动C. 城市人文系统D. 城市交通设施6. 城市进化理论中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四个阶段为( )。
①“绝对集中”时期;②“相对集中”时期,③“相对分散”时期;④“绝对分散”时期;⑤工业化成熟期;⑥工业化初始期;⑦后工业化初始期;⑧后工业化成熟期。
A. ①—⑤,③—⑥,④—⑧,②—⑦B. ①—⑦,④—⑤,③—⑥,②—⑧C. ①—⑥,②—⑤,③—⑦,④—⑧D. ②—⑥,④—⑧,③—⑦,①—⑤7. 城市的职能是( )。
A. 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 城市性质C. 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 在经济方面的职能8. 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The Basic Theory of Urbanization an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作者: 王桂新[1,2]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2]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43-5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城市化;城市化本义;城市化规律;中国城市化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遵循城市化规律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违背城市化规律、盲目推进城市化发
展的不少问题。
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与对城市化本义和城市化规律认识及实践的偏
差等密切相关。
为了正本清源城市化本义,正确把握城市化规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阐述城市化发生机制及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其
次,以其为对照,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并对如何根据城市化规
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中的各字母表示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小麦种植区的是A.b和dB.a和dC.a和eD.b和c如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3.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下图为“嘀嘀打车”行车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嘀嘀打车”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ISGPSB.RSGPSC.GISRSGPSD.数字地球6.“嘀嘀出行”带来的影响有()A.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B.解决了城市大气污染问题C.市民出行更加方便D.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7.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
下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我国东部某城市的李大爷想买一套住宅,他考察了数家小区楼盘,并选取了其中四家制作了如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一、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背景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内容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2013年城镇化率2013年城镇化率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人口聚集和城市建设的结果。
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
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许多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2013年,中国共有约710个城市,城市人口超过了7.4亿。
此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了许多变化和问题。
一方面,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城市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的用地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城市的交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还存在不足。
同时,城市化也导致了农村的人口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困境。
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面临着城市生活的适应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并提供农民转移就业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城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转移就业,使城镇化进程能够更加平稳和可持续地进行。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持续着快速而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中国的城市化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改革。
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2008年时,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5.7%。
2013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
2016年,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公平、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地,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动了一系列的投资和产业,城市规模扩大,人口集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活力。
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城市是创新、文化的高地,城市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为人才、文化、思想交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意识的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得到了更新和升级。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是土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买卖、使用等问题被投机者所滋生,导致了土地价格飙升、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用地、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快速发展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难以适应城市生活。
许多农民工移居城市,由于缺乏城市文化和社会秩序的熏陶,难以胜任城市生活中的新角色。
城市治理和城市建设难以跟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城市生活的需求。
三、城市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城市化的改革将侧重于推动实现城市化的协调、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以满足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需要。
2013高三时政之推进新型城镇化警惕“城市病”整理: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汪长河【背景】据《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将大大促进五大重大转折:发展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内需拉动将成为主导动力;经济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创新产业必然迈上新台阶;社会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中等收入阶层将走上社会前台;人力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由体能向智能的转换加速;管理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实现智慧城市与幸福城市。
李克强在03月17日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认为,“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如何治理“城市病”,报告给出了药方:一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四是完善就业机制。
【典型例题】材料一:注: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作者: 肖金成
作者机构: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18-1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城镇化进程 反思 城市化 城镇化战略 城镇化道路 小城镇
摘要:小城镇确实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也不是最重要的途径时至今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但对城镇化道路的认识及应采取的措施还不十分一致。
从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到近十年来各地的做法,其间都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1~12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答案】11.D 12.C【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
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
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
此题难度较大。
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
此题难度中等。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3.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 故选B项。
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故选A。
(2013高考题广东卷)6.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沈阳【答案】9.C。
程与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数值越大,表示“核心首位城市垄断资源程度越大”,对区域城市均衡化发展不利。
数值下降,意味着居首位的城市集聚效应在弱化,明显广州变化幅度最大,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布局趋向于均衡化。
(2013高考题广东卷)7.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城市远郊农业、农村区轻工业、商业就业人口区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城市边缘外来人口生活区城市新开发区科研文教区传统与新兴工业并存的工业区图例A .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 .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 .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 .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答案】11.C 。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数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放射状,但只有一个中心(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故A 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部,故B 错;城市外来人口生活区主要布局西北部,与城市新开发区背道而驰,故D 错;城市新开发区与科研文教区均位于城市东南部,故C 正确。
【易错点拨】“城市的空间形态”(外部形态)一般有平原地区的团块状、河谷地区的条带状、受地形或河流限制的组团状,而“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内部各不同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是城市的内部结构。
这些功能区组合方式通常有同心圆模式、契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013高考题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8.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 . 先增后减B . 先减后增C . 不断增加D . 逐渐减少9.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 .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 .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答案】11.C 12.D【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 。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 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 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 项错误;B 项判断依据不足。
(2013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6题。
第6题图310.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A .①③B .②⑦C .④⑧D .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的利用以及商业的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的地价变化进行分析。
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
但在后来的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综合可知,其中③④⑥位于不符合条件,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
(2013高考题浙江卷自选)11. 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⑴-⑶题。
⑴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单选,3分)①缓解交通拥挤 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⑤D .②④⑤⑵ 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单选,2分)①地铁站口 ②学校、医院 ③高架路口④住宅小区 ⑤隧道口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④⑤D .③④⑤⑶ 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5分)【命题立意】本题以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为情景素材,主要考查城市交通点的布局、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等知识及其读图、归纳与表述地理事象的能力。
【解题技巧】第⑴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与布局问题是影响城市发展重要因素。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有许多,如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倡导公交优先等。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此举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倡导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第⑵题,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设置应遵循方便、就近的原则,因此站点应当选择在人流周转量较大的地铁站口、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场所。
第⑶题,城市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与城市的人流周转量大小且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如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等人口流动周转量较大,需求量大,宜布局大型租赁点;而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人流周转量相对较少,需求量小,应布局小型租赁点。
【答案】⑴ B ⑵ B ⑶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1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13.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答案】7.D 8.C【命题立意】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第7题,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③位于城市郊区河流的下游,有铁路、电车轨道直接相联,说明交通条件好,可以确定为工业区;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要有绿化带等隔离带,可以确定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市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有绿地相隔,有电车相通,交通便利,应为别墅区。
第8题,老城区交通不便,不可能是地租最高的地区;城市中心应逐渐向东南移动;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铁路与电车交汇处,交通便利,而此处不是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这里商业设施集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交通影响,城市发展轴沿交通干线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