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2012-05理论创新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随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都设有工程造价专业。
但在培养模式上,以传统培养模式居多,即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开设本专业的学校来说,尤为明显。
对于开设时间比较长的学校来说,在本专业培养模式上是比较成熟的,但也主要偏重于某一块,以“工作坊教学模式”“模拟岗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等居多,很少进行系统地研究。
二、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块,如下图所示: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1.模块教学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招投标代理机构、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概预算、招投标、施工、报建、监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料管理等。
通过对我校前几届毕业生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方向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概预算、招投标及合同、施工、其他,如安全、资料等。
那么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里,在设置核心课程的时候,结合这几个就业方向进行设置,如下表所示:模块教学的设置模块名称概预算模块招投标模块施工模块就业方向工程造价招标投标与合同管建筑施工核心理论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工程定额、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估价、装饰工程估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量核心实践课程造价电算化(博鳌、广联达等软件)、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装饰工程造价实训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模拟实训、标底编制实、投标报价编制实训、合同编制实训建筑施工课程设计、工程测量放线(全站仪等实际操作)、项目管理实训2.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建筑行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关于高职土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行(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高水平、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即是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一个地区人民高质量生活、工作环境建设的基础。
由于全国各地的建设热潮,土建大类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但是通过对企业访谈和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在人才选用上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吃苦耐劳能力”即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繁重工作的适应能力;第三为“学习能力”即对新知识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等;而从历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从毕业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其中首要原因是没有实践工作经验,不能很快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工作能力;其次是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没有清醒的认识,从暖和的教室一下搬到冰冷的工地心里落差较大,很多人因此转行从事了其他行业。
第三是学生从单纯的学校环境马上到复杂的工地环境,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时进入状态较慢。
可见不管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还是作为求职者的学生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一方面企业为找不到优秀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发愁,很多单位不得不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其他的行业,从而使土建行业的从业者更为紧缺。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刻不容缓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高职土建专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项目轮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即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与企业生产活动高度融合,以校内外合作企业为平台,把各科专业知识从新整合,从完成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中合理的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并着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土建专业受气候影响大的特点,每个季节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实行忙时工为主、闲时学为主、不忙不闲半工半学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职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以下简称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研究道路、桥梁、隧道、港航等工程项目固定资产费用的专业,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涵盖的内容包括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
工程造价专业在高职院校经历了十年的,至今已经为行业企业培养了诸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从业人员,如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也日益完善,增大了相关岗位人员的需求,并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调查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为同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从业人员队伍现状(二)行业知识不全面。
一个工程项目造价的组成非常复杂,它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还涉及项目的来源、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财税收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具备与工程造价组成有关的管理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只知道依据国家颁布的定额及相关XX办法规定来完成**阶段造价文件的XX与审核,而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合同管理与索赔、风险分析与管理等方面了解甚少,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
ﻭ (三)市场分析能力和洞察力不够。
当今科技创新时代,**种、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从业人员只有对市场材料和机械的规格及价格、实施工艺过程充分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造价分析。
但是,许多从业人员自我提高和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市场分析能力不高且洞察力不够敏锐,长期处于闭门造车式的工作状态,编审能力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管理。
ﻭ以上可以看出,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仅就所在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谈一孔之见.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办学沿革及现状分析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专业,兴办于2021年,迄今有8届毕业生近600人,现有在校生近400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领域,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府,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人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状1.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现状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卒业后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
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理论教学的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通过开设工程造价实务、造价软件应用、建造法规等实用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建立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模拟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参与工程造价的核算、预算和结算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在校师生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通过对其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程造价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建设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专业迅速兴起。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工程造价专业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市场的日益竞争,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传统的工科专业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建筑市场的需求,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通过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推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建筑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建筑工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促进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工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研究意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是紧缺人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职工程造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将工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其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进度控制等知识和技能。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有效地掌握实用的技能,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声誉提升,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工程造价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可以帮助院校更全面地了解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
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实施效果评估中,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深入探讨问题与挑战,找出存在的难点和瓶颈,为制定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正在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当前,随着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也面临着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模式上,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整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操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比如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技术等。
在培养模式上,应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领域也在不断创新,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在培养模式上,应该注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传授知识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讲解为主,而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课程设置要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课程设置应该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增加实际案例和实际工程操作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要优化配置。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注重实践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只有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领域,它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预算编制、施工合同、变更管理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细致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为具体的方向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工程造价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造价预算、计价、决算、结算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地对接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因此,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非常重要。
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并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探索。
首先,高职院校应与工程造价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开展实践培训,向学生介绍前沿的工程造价技术和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亲自参与实际工程造价项目的计算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其次,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实际工程造价项目中的操作和实践经验。
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实际工程造价项目的模拟操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悉并掌握相关技术和流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工程造价行业相关的竞赛和项目评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另外,学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软技能培养,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与工程造价企业的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人才。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对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由于市场和学校教学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学校的造价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着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研究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推动学校与市场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服务。
【200字】1.2 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职教育在培养这方面人才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工程项目参与机会,导致毕业后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行业的需求。
教学方式和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活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有限,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 正文2.1 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针对这一需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上进行分析。
传统的造价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而实践性较少,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还可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习中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融入工作环境。
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壮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要打造一套适合目标市场的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对于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中、高级建筑工程造价技术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和核心理论,二是能够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造价分析和施工组织设计,三是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法规政策,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国内外联合办学、技能技术型和特色化培养三种模式。
1. 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国外相关高校合作开设工程造价专业,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式,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进国内,提升国内学生的培养水平。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国际视野,但成本较高,对校企合作的要求较高。
2. 技能技术型模式技能技术型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提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直接可用性强、技能实用性强的特点。
3. 特色化培养模式特色化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地区、专业市场、机构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职业与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工程造价人才。
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的工程造价人才。
三、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应该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 课程设置创新应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加强现场实践及职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注重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能考虑到市场需求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学团队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5-02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以下简称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研究道路、桥梁、隧道、港航等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专业,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涵盖的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
工程造价专业在高职院校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为行业企业培养了诸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从业人员,如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日益完善,增大了相关岗位人员的需求,并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调查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为同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从业人员队伍现状(一)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从目前行业用工情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普遍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
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占总数的65%,但他们从业年限大都在10年之内,缺乏深厚的专业技术底蕴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从项目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仅占总数的20%不到,大部分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不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较大。
例如,广西人才市场交通运输厅分场2011年1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广西在建施工项目中,大专层次以上的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仅占12.8%,非专比例高达87.2%,结构极不合理。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专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迅速发展,对人才们是否有更高的要求,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之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发生改变。
工学结合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也备受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强化实践教学工程造价专业是以实践为主导的学科,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模式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强、技能过硬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参加实践性强的项目实践,比如工地勘测、工程造价预算、施工图审核等。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技能和实践能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从理论上去讲解知识,又要从实践中去调整理论,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种模式是以学术思想为导向,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创新能力创新与科技是社会进步的不可少要素。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新课程和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模式要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构思,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个人或小组进行的创新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强调技术能力培养以外,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可以使工程造价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行业背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措施,人文素质教育将使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XX:“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进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进展的新突破。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进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开始转向内涵建设,在院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零对接”。
作为天津市高职高专重点建设的工程造价专业,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办学上规模、育人上质量、治理上水平”的要求,在推进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探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探究出了一条立足地方社会经济进展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适合高职院校建设与进展的办学新路子。
下面就工程造价专业如何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做一点探究,与同行共同讨论。
一.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依托行业、企业,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为区域经济进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
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
专业进展因企业的生存进展而生存进展。
因此,要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血缘”关系,把工程造价专业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专业建设中,使工程造价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职员互相兼职,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相互兼职,是保证校企紧密合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相关人才缺乏,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式存在不足,因此,相关学者要加强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分析,并探寻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合格的工程造价人才,促进建筑业更好地发展。
一、高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在现在的高职学校培养人才中,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生能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因此,能在企业中胜任相关工作,离职率大大降低;其次,工学结合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高职专业众多,开设的课程也较多,每个专业应该用适合它的方法去进行培养学生;最后,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企业优秀员工的引进,由于在平时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文化,学生在就业时自然对企业有一定熟悉感,企业也愿意引进这样的毕业生为自己公司所用。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1 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 积极性不高相关用人单位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之所以如此,其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由于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学大多滞后于市场实际,导致准毕业生进入单位实习需要企业花费高昂的成本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勉强地上岗、顶岗;第二,作为以赚钱为目的的用人单位,只考虑利润最大化,他们不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为高职院校、为社会、为地方政府、为家长们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第三,相关用人单位大多缺少战略视野,未能把与学校的合作看成是为本行业培养有用的接班人。
2 校企合作层面浅 合作效果不明显第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培养理论知识,高职院校大多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内在条理、结构,当作教学重点;第二,高职院校造价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比较模糊,没有从中职和技能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区分出来。
其实,高职学校造价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是:侧重于培养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中和本科教育之间的桥梁,在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实情况下,高职教育也需不断改革创新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浅谈,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项应用型强、技能型强的专业,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主要任务是从事工程造价咨询、评估、管理等工作。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前期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使得以后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为了培养更加专业的工程造价人才,高职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上进行改革。
首先,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工程造价实践。
目前的市场迫切需要掌握科学的计量和工程经济学的工程造价人才。
因此,学校应观察当地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市场需求,反向设计必要的课程体系,注重项目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掌握极其实用的计量技能,并结合经营管理学、税务管理等课程开设理论基础课程,充实整体课程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多岗位竞争力。
其次,高职教育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安排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地从应对实际工作的角度学习建筑经济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还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校企合作实习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业务技能。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学所会,为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上机实训等,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
另外,在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上,学校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团队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情况中有机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更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目标的好坏直接决定培养出人才的优劣,经过充分的调研和企业认证,我们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最终定位是培养面向建筑、水利的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从事事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工程招投标等职业技能,适应于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建设监理等机构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建设监理等单位的造价岗位群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查和相关院校就业情况调查,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建筑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岗位,和安装工程造价员、工程成本核算员等岗位,以及从事与之相关的管理岗位,核心岗位能力:建筑与装饰工程造价编制能力、安装工程造价编制能力、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合同管理能力、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能力、工程成本核算能力。
专业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表工作岗位崗位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建筑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1.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装饰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造价1. 装饰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装饰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安装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造价1. 安装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安装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安装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水利水电造价员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造价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市政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造价1. 市政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市政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市政工程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浙江水利行业校企合作办学协调委员会" 和"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基地为依托,校企联合开发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和改进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就业为导向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 实践能力不足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与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不符,存在明显的脱节。
2. 知识与技能不匹配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胜任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
3. 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毕业生在面临实际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影响了工作表现。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得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一定困难,也使得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和改进。
1.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外出实习、参加工程项目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2. 强化综合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可以与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合作,将实际的工程造价项目引入到校内,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练。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
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知识。
4.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操守、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学团队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以下简称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研究道路、桥梁、隧道、港航等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专业,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涵盖的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
工程造价专业在高职院校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为行业企业培养了诸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从业人员,如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日益完善,增大了相关岗位人员的需求,并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调查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为同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一)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从目前行业用工情况来看,工程造价
相关岗位普遍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
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占总数的65%,但他们从业年限大都在10年之内,缺乏深厚的专业技术底蕴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从项目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仅占总数的20%不到,大部分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不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较大。
例如,广西人才市场交通运输厅分场2011年1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广西在建施工项目中,大专层次以上的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仅占12.8%,非专比例高达87.2%,结构极不合理。
(二)行业知识不全面。
一个工程项目造价的组成非常复杂,它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还涉及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财政税收政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具备与工程造价组成有关的管理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
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只知道依据国家颁布的定额及相关编制办法规定来完成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与审核,而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合同管理与索赔、风险分析与管理等方面了解甚少,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市场分析能力和洞察力不够。
当今科技创新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从业人员只有对市场材料和机械的规格及价格、施工工艺过程充分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造价分析。
但是,许
多从业人员自我提高和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市场分析能力不高且洞察力不够敏锐,长期处于“闭门造车”式的工作状态,编审能力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管理。
以上可以看出,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仅就所在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谈一孔之见。
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办学沿革及现状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专业,兴办于2002年,迄今有8届毕业生近600人,现有在校生近400人。
该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其他专业共用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基地于2008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实训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专业上课需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该专业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着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08年开始施行2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顶岗实习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及实施内容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这也是下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之一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指把学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体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办学的特点,同时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内容如下:
(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各门实践课程虽然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知识传授为主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重大转变,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未能有效融合在一起,未能实现一体化教学;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之间关联不大,没有实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
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我们可以加入企业元素,对于工程造价、工程招标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竣工决算等主干课程,让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标准、承担教学任务,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理论教学与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高度吻合,通过融会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一体化目标。
为实现系统化教学,对于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我们统一以企业某真实项目为背景进行系统开发与建设。
即打破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同一项目各阶段所完成的不同工作任务为路线,开发实训项目并制订考核评价标准,使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从根本上解决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各课程之间不协调的问题。
(二)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的、面向工程造价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与其他专业共同使用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它积极发挥着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场所、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功能,但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仍尚未开展。
为使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借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广泛利用与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各企业之间的熟络关系网,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为依托,以实践课程建设为载体,与企业共建共享互赢的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我们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重新进行场地的规整、设备的配备,由企业添置软件及相关规范,为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提供技术和师资条件,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和职工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可直接将校外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探索能力,企业可以聘用学生为其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服务求发展、贡献谋支持”为原则,充分利用工程造价专业的办学资源,回报行业企业长期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统合起来,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第一,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的科技成果也有了转化的平台。
第二,协助完成企业的工程项目任务,为企业分忧解难,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造价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完成工程结算资料及竣工决算资料等。
第三,以专业教育资源为基础,开展社会人员转岗培训、技术培训、预算员等工种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使专业教育融入社会、行业和企业中。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及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应建设由校内、校外教师组成的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对于现有校内专业教师,鼓励他们提高学历、提高职称,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考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交通运输部甲级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到生产一线参与工程技术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一线岗位的需求情况,为我们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聘用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
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是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的检验,也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应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组织机构;其次,确定重要的考核指标,如学生“双证书”获得率、顶岗实习适用度、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再次,构建评价体系工作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通过对这套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更加全面、市场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更加成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程度不断增强,及时解决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现状。
工程造价专业应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为导向,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学团队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开拓创新,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使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才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未来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唐维强.高素质工程造价队伍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