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中的常见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00.76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失实.(1)设置“账外账”,逃避税收兼管“账外账”是指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未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在法定账册外另设一套账用于违法活动的行为,用于逃避政府执法部门的兼管.从税务检查情况看,“账外账”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按日或按月汇总金额,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规模小、业务少的企业;另外一种是账簿式的记录,所有凭证资料俱全,业务详细,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业务频繁的企业.无论“账外账”形式如何,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隐蔽性强。
用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假账,随时都可拿出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
而核算准确的真账却存放隐蔽处,令执法部门不易查证,难以发觉.2、知情范围小。
为了减少偷税风险,一般只有单位主要领导及主办财务人员知晓内幕,其他人并不知晓.3、使用范围广。
由于“账外账”设置并不难,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偷逃国家税款,成为偷税罪常用的伎俩之一.4、人员挑选严。
采取“两套账”偷税的企业,在主办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求较严,因而一般都聘用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担任。
5、现金交易多。
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经营特点,采取大量现金交易,取得收入不开具合法凭证,在帐上将经营业务收入化整为零或不完整反映,蓄意隐瞒收入偷逃税。
从税收征管来看,企业做“账外账",通过现金交易、体外循环形式,隐瞒应税收入,把应该交给国家的税款占为自己所有,变成企业的利润,坑了国家,肥了自己。
同时,这种偷税行为也极易引发全行业、配套企业偷税的连锁反应,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从大局来看,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大做假账,上市之后,继续公布虚假的财务状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假账的大量存在,使我国的一些统计信息及经济指标误差很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也动摇了“诚信”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疑难问题解答2011-05-27 09:18:00 作者:网络管理员来源:浏览次数:291问:企业在管理费用上列支人员工资,但未给员工交各种社会保险。
不知道这部分工资可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是不是填纳税申报表时,要全额调增?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
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企业应该给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而未缴纳的,对应的工资不符合合理性原则,不能税前扣除。
2问:我企业2009年租用个人的房屋做为办公室,租期一年,期满后发现在租赁期间,房屋内部有破损,出租个人就要求我企业进行赔偿,我们双方签定了赔偿协议,并将相应的赔款支付给了房主。
但因其是个人,所以我企业对此赔偿款没有取得发票,可否仅凭双方签定的赔偿协议列支这部分费用?答:《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扣除。
你单位发生的“赔偿”如果是租用经营用房屋时产生的,且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可以在税前扣除。
相关证明材料应包括双方租赁协议,赔偿协议,房屋破损前、破损后的证明资料,破损和经营相关的证明材料,破损损失额的鉴定材料等能够有效证明此破损和企业与取得收入有关。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风险提示回复汇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是企业应当提前开具的一种税务凭证,用以证明企业在税前扣除的各项税前支出,如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保险费等。
但是,在开具税前扣除凭证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税前扣除凭证是否真实有效。
企业在开具税前扣除凭证时,需要保证凭证内容真实有效,如房租需要提供租赁合同、水电费需要提供发票等,同时需要核实凭证的真实性,以避免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以及面临罚款的风险。
二、税前扣除凭证是否符合税务规定。
不同的支出项目所需要提供的税前扣除凭证也有所不同,企业需要了解税务规定并按照规定开具凭证,例如在员工工资方面,需要在工资单上注明实际发放的金额、社保等扣款明细等,以免形成“空白支出”,被质疑为虚假开票,而被列入不良企业名单中。
三、税前扣除凭证是否审核严格。
企业在开具税前扣除凭证时,一定要对凭证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凭证真实有效,并避免凭证中出现错误,如计算错误、漏填、拼写错误等。
审核不严格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同时会给企业的税务风险带来不利影响。
四、税前扣除凭证是否备案归档。
企业在开具税前扣除凭证后,应当及时将凭证备案归档,以备审计、稽查等相关部门进行查证。
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备案归档,可能会被认为企业税务管理不规范,从而承担意外的税务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具税前扣除凭证时一定要谨慎,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否则将面临各种税务风险。
企业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凭证的审核、备案归档等工作,以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合法合规运营。
企业所得税税务处理中的常见问题一、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应税所得,按照法定的税率计算纳税的一种税收。
它是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由于企业所得税涉及到的税率、税基、税法等方面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二、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问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税务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以税务机关核定的进项税额与已扣减免税项目后的销项税额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然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税率标准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税率的选择。
解决方法: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根据自身所属行业、地区的税率进行计算。
可以通过查阅税务局发布的税率表或咨询税务专业人士来获取准确的税率标准。
2. 税务机关的税前扣除问题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企业可以根据税法规定的政策进行税前扣除,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税务机关对税前扣除项目的认可问题,导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面临困扰。
解决方法:企业在申请税前扣除项目时,应根据税法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同时,可以请税务顾问或专业人士协助进行申请,以增加申请的成功率。
3. 企业所得税减免问题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是税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会遇到减免政策的不适用或申请遭到税务机关的否决等问题。
解决方法: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时,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在申请过程中,可以请税务顾问或专业人士提供协助,以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4. 跨地区税务申报问题对于在多个地区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来说,税务申报可能涉及到跨地区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风险提示回复汇报
尊敬的领导:
近日,我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进行了风险提示回复的工作。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存在以下风险:
1. 凭证真实性风险。
企业可能会虚构或伪造扣除凭证,以此获取更
多的税前扣除项目,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凭证合法性风险。
企业未能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或
者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导致扣除凭证的合法性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3. 凭证关联交易风险。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导致扣除凭证存在关联交易风险。
4. 凭证时效性风险。
企业未能及时申报扣除凭证,或者申报时间与
实际交易时间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导致扣除凭证的时效性存在风险。
为有效防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风险,建议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风险意识。
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风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和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2. 加强管理控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的审查和核实,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3. 强化监督执法。
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总之,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是企业纳税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风险防范,保障税收的权益和利益。
敬礼!。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常见问题解析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是指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提取一定的费用或支出,以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款。
税前扣除项目旨在为企业减轻税负,鼓励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
然而,由于涉及税法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在进行税前扣除时经常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针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税法中,企业的研发费用通常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但是,企业在研发费用的扣除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研发费用的确认和界定: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需要明确研发费用的界定范围和确认标准。
研发费用必须与企业的研发项目相关,并符合税法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
2. 研发费用的核算和报告:企业应按照税法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研发费用进行准确的核算和报告。
这涉及到对研发活动的费用支出、资本化和摊销等过程的合规性管理。
3. 研发费用的审计和风险防控:为避免涉及研发费用的风险和纠纷,企业需要进行研发费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防控。
这包括建立研发费用的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等。
二、员工薪酬的税前扣除问题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但是,企业在处理员工薪酬的税前扣除时,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1. 薪酬标准的合理性:企业在确定员工薪酬时,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税法的要求,确保薪酬标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薪酬的合规性和申报: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要求,合规申报员工的薪酬,包括薪金、奖金、津贴等各项补偿。
同时,还需注意纳税申报期限和方式,避免未申报或申报不准确导致的税务风险。
3. 薪酬与股权激励的关联:对于含有股权激励的企业,薪酬与股权的关联性会带来额外的税务处理和管理问题。
企业需要遵守相关税法规定,正确处理薪酬和股权的税前扣除。
三、资产折旧和摊销的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在进行资产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资产的折旧和摊销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常见问题分析开展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在实际调研、评估中,发现这些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常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无合法凭证支付费用一些企业用取得的假发票、第三方代开发票、收据、串种类使用发票,作废发票甚至白条列支成本费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侵蚀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发票作为一种重要的外来原始凭证,是纳税人接受税务管理,又是制作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税务部门征收税款的基本依据.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不仅一些企业使用假发票,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也接受了假发票,为企业偷逃纳税和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纳税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账薄,根据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5]50号)的规定,企业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和国税发〔2008〕40号的进一步明确,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均不得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
(二)税前列支商业保险费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为投资者和本企业职工购买除国家规定可以税前扣除以外的商业保险,变通名义,在税前列支。
有的还把为退离休人员购买的保险费也混入其中一并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三)“应付工资”提而未发,按计提数税前扣除一些企业实行效益工作制度,工资先提后发,往往存在提取数远远大于实际发放数的问题,有的到年底甚至汇算清缴结束后,将计提的应付工资转入“其他应付款"等其他科目进行隐匿,逃避检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的工资、薪金扣除时间为实际发放的纳税年度。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解读为解决税前扣除凭证种类多、源头广、情形多的局面,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2018年第28号),对税前扣除凭证的相关概念、适用范围、管理原则、种类、基本情形税务处理、特殊情形税务处理等予以明确。
一、背景意义一是《办法》明确收款凭证、内部凭证、分割单等也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将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
二是《办法》在税前扣除凭证的种类、填写内容、取得时间、补开、换开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减少税收风险.三是针对企业未取得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外部凭证的情形,《办法》规定了补救措施,保障了纳税人合法权益二、主要内容㈠税前扣除凭证类型1.内部凭证。
指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发生支出时,自行填制的用于核算支出的会计原始凭证。
包括支付工资、工资表等。
2。
外部凭证。
指企业发生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时,取得的发票、财政票据、完税凭证、分割单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出具的收款凭证等。
发票包括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和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3。
相关资料.指企业经营活动直接发生的、能够证明税前扣除凭证真实性的资料,如合同协议、付款凭证和法院的裁判文书等。
相关资料务必履行保管职责,以备税务机关等有关部门、人员核实。
㈡税前扣除时间和要求企业只要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符合规定的税前扣除凭证,均能当年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企业应将与税前扣除凭证相关的资料,包括合同协议、支出依据、付款凭证等留存备查,以证实税前扣除凭证的真实性。
㈢税前扣除具体凭证1.境内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①对方已办理税务登记,以发票(或税务代开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②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①,以税务代开发票或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其中: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例:收款人姓名张三,身份证号11010xxxxx,支出项目:搬运费,金额50元②③。
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企业所得税相对其他税种来说,具有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不易操作等几个特点,它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几乎都与所得税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对税务机关加强税监控,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至关重要。
一、目前所得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财务核算不规范。
在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要求下,企业不能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不能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正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对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导致乱摊成本、虚增虚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企业由于对所得税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存货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对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没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收发手续,常常是物一堆,货一堆。
一些新办企业的投资者以自己使用过的房屋、设备、运输工具等物资投资于企业,不能按照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正确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常常是高估固定资产价值,多提折旧。
还有一些企业对所得税政策掌握不全,界限划分不清,不能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核算各项收入和费用,个别企业为了调整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把已经实现的收入人为的压到下一年度入帐,对应税所得额进行自我调节,以便达到少缴所得税或推延纳税的目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所得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建账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遵从意识和法律观念。
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履行正常的财务制度上,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财务制度执行不严,不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有关会计事项,如在资金流通环节,不能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交易相当普遍。
这种现象,不容置否地造成部分收入通过现金流通渠道,从企业账面上流失,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
第二, 对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不规范,由于有关部门对现行的会计执业资格缺少必要的监控和管理手段,致使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不具备会计资格或未取得相应会计资格证书的情况下,从事会计职业。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注意要点梳理一、合规性要点:1.合法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合法范围,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合理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符合经济性原则,是通过合理合法手段降低应纳税额的一种方式。
3.真实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符合真实原则,扣除的费用、成本和损失必须真实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二、费用扣除要点:1.必要性:费用扣除必须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并与收入挂钩。
例如,办公室用品、租金、工资薪金等费用。
2.合理性:费用扣除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扣除的费用在企业所在行业中属于合理范围。
3.合同性:费用扣除必须有相关的合同、协议或其他法律文件作为依据,证明扣除费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发票凭证:费用扣除需要有相关的发票凭证作为证明,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
三、成本扣除要点:1.合规性:成本扣除必须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合法范围,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实际性:成本扣除必须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并通过合理合法手段进行计算和确认。
3.账务凭证:成本扣除需要有相关的账务凭证作为证明,包括采购发票、报关单、仓单等。
四、损失扣除要点:1.确认时机:损失扣除需要在损失发生后及时进行确认,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扣除。
2.合规性:损失扣除必须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合法范围,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3.调查核实:损失扣除需要提供相关的调查核实材料,例如保险理赔凭证、公证书等。
五、科技创新扣除要点:1.申请条件:科技创新扣除需要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包括科技创新项目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
2.申请程序:科技创新扣除需要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包括填写申请表格、提交相关材料等。
3.技术含量:科技创新扣除需要通过评估机构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进行评估和认定,提供相关的评估报告作为证明。
总之,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涉及到费用、成本、损失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需要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税法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要求,并准备好相关的凭证和证明材料,确保税前扣除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企业所得税申报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企业所得税申报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
然而,由于涉及到的事项繁多,很容易出现各种不正确的申报情况。
对于企业而言,不正确的申报除了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也有可能会引来财务部门、税务部门的质疑,也许还会带来依法纠正的行政处罚。
下面,我们将针对企业所得税申报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进行一些解析,以便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申报的技巧。
一、常见错误1. 错报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基础。
如果企业会计误报准则,所得税也就相应错误了。
一些企业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通过误报会计准则,以此牟利。
这是违法的行为。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会计准则,准确进行会计报表编制。
2. 漏报适用优惠政策:现在,国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施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就会产生额外的纳税负担。
例如,知名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如果企业没有进行佐证,没有填写准确,就很容易漏报或者误报,导致企业不必要的税负增加。
3. 税前成本、税前费用的确认:很多企业对税前成本、税前费用的确认存在误区。
例如,对借款利息的确认、营销费用、折旧费用等,如果确认不准确,则会出现缺口和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申报。
4. 非规范会计记录、资料不全:好的会计记录是企业进行正常申报的前提条件。
会计记录不规范、资料不全,则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不准确和不可靠。
同时,如果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没有合理保存会计原始凭证,就会让企业所得的利润失去法律依据,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就是企业所得税申报中常见的4个错误情况,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层保持高度注意力;二、解决方案1. 准确把握会计准则。
企业所得税申报涉及到会计准则,因此,企业要准确打牢会计准则基础。
企业要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会计准则,与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一一对应。
企业要对准确的会计准则进行记录,以避免出现误解、导致企业不必要错误的税负。
2. 充分了解和使用优惠政策。
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专题解读一、制定背景•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由于企业支出种类多样、形式各异,为此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税前扣除的范围、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但是,在税前扣除凭证管理方面,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执行。
•这些规定虽可解决一些日常管理问题,但较为分散,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容易产生认识分歧,带来执行争议。
随着税收管理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发票管理的日益信息化,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税收执法,维护纳税人权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办法》。
二、制定基础•环境基础。
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环境:税务机关审批管理阶段;企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阶段;优化营商环境阶段。
•配合基础。
“营改增”全面推开。
实现了对增值税、营业税的统一,实现了发票管理的统一。
•信息基础。
“金税三期”全面投入使用。
实现了申报信息、发票信息、登记信息、认定信息等的全面数据集中。
三、预期目标•增强管理的确定性•实现政策与征管的有效衔接•减少消除税企争议•优化营商环境•多税种聚合管理,加强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打击防范虚开骗税四、起草理念•“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该放的放开”。
如《办法》在非增值税登记纳税人、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个人小额零星交易、境外交易、企业费用分摊等方面,不再要求纳税人必须代开发票,收款证明、内部凭证、分割单等也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既可以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又可以减轻基层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工作负担。
•“该管的管住”。
为配合防范和打击虚开骗税工作,《办法》规定,交易对方为增值税登记纳税人必须以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未取得发票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的不得进行税前扣除。
体现了在“放”的同时,也加强了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解读《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于2018年7月1日实施,企业所得税涉及到企业业务形态的多样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发票管理的要求,企业所得税税收抵扣凭证复杂多样。
理论上企业所得税准予税前扣除的凭证应当满足《办法》对《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规定中的部分细节和争议进一步完善和界定。
以下逐条对《办法》的条文进行解读与分析:【原文】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以下简称“税前扣除凭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解读】本条明确了《办法》的出台背景及核心意义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但是未对税前扣除凭证做出系统规定和具体解释,征管实践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执行,存在管理规定较为分散、征纳双方认识存在分歧等情况,实践中常见仅允许以发票作为税前扣除管理凭证。
《办法》从统一认识、易于判断、利于操作出发,对税前扣除凭证的相关概念、适用范围、管理原则、种类、基本情形税务处理、特殊情形税务处理等予以明确:2. 在税前扣除凭证的种类、填写内容、取得时间、补开、换开要求等方面详细规定,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减少税收风险。
3. 针对企业未取得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外部凭证的情形,《办法》规定补救措施,保障了纳税人合法权益。
【原文】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税前扣除凭证,是指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证明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实际发生,并据以税前扣除的各类凭证。
会计所得税处理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正确处理所得税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然而,会计所得税处理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所得税计提不准确会计所得税计提是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计提不准确会导致财务报表的错误。
常见的导致计提不准确的原因有:收入确认不准确,费用确认不准确,税收政策变化等。
解决方案:首先,企业应加强收入和费用确认的管理,确保准确计提所得税。
其次,企业应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所得税计提。
问题二:减免所得税处理不当减免所得税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企业对减免所得税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
解决方案:企业应加强对减免所得税政策的了解,确保符合减免条件的收入和费用能够得到相应的减免。
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减免所得税管理制度,确保减免所得税的合规性。
问题三:所得税的利润分配处理不当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会对所得税的处理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在利润分配上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所得税计提不准确。
解决方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利润分配制度,明确利润分配的原则和程序。
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了解税务部门对利润分配的要求,确保所得税的准确计提。
问题四:所得税减免审计风险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后,可能会面临税务部门的审计风险。
如果企业在减免所得税的审计中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税务处罚和财务风险。
解决方案:企业应加强对减免所得税的审计风险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减免所得税的合规性。
同时,企业应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税务部门的审计要求,主动配合审计工作。
问题五: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披露不准确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所得税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企业对所得税的披露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错误。
解决方案:企业应加强对所得税披露的管理,确保披露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等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前扣除项目。
工会经费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对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便捷性,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凭据的种类和要求1.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共分为两类:购销凭证和员工工资单。
购销凭证是指企业购买工会经费用品或者支付工会活动费用时产生的凭证,包括采购发票、购物小票、费用报销单等。
员工工资单是指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时核实并记录的凭证,核实工会经费扣除金额并在工资单上注明。
2. 凭据必须真实、完整、合规。
购销凭证要求包含以下信息:货物或服务明细、购买日期、供应商名称、金额等。
员工工资单要求包含以下信息:员工姓名、工资项目、应扣除金额、实际扣除金额等。
企业应对凭据进行有效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归档备份,并保存三年以上供税务机关抽查核查。
二、凭据的填报和申报1. 购销凭证的填报:企业在购买工会经费用品或支付工会活动费用时,要求供应商结合实际情况出具准确、规范的购销凭证,明确标注相关信息并提供给企业保存。
2. 员工工资单的填报:企业要求财务部门或人事部门在核定员工工资时,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并填写员工工资单。
在员工工资单上明确注明工会经费扣除项目,在“应扣除金额”和“实际扣除金额”一栏中填写准确的数据,并在后续工资发放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凭据的申报: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将购销凭证和员工工资单作为相关税前扣除凭据一并提交给税务机关进行审核和备案。
三、凭据的审查和核实税务机关在受理企业所得税申报材料时,将对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进行审查和核实。
具体措施如下:1. 对购销凭证进行审核:税务机关将对企业提交的购销凭证进行书面审核,核实凭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如有问题,将向企业提出书面说明,并要求企业配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对员工工资单进行核查:税务机关将对企业提交的员工工资单进行核对,比对员工姓名、工资项目、应扣除金额和实际扣除金额等数据,并核实其与购销凭证的一致性。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中的常见问题
一、发布公告的背景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但是未对税前扣除凭证做出系统规定和具体解释,征管实践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执行,存在管理规定较为分散、征纳双方认识存在分歧等情况。
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以下简称“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规范税收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办法》。
二、常见问题
1、税前扣除凭证的种类包括哪些?
税前扣除凭证按照来源分为内部凭证和外部凭证。
1)内部凭证是指企业自制用于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会计原始凭证。
内部凭证的填制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2)外部凭证是指企业发生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时,从其他单位、个人取得的用于证明其支出发生的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包括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财政票据、完税凭证、收款凭证、分割单等。
2、《办法》对企业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的时间有何要求?
企业应在支出发生时取得符合规定的税前扣除凭证,但是考虑到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可能需要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税前扣除凭证,为此,《办法》规定了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符合规定的税前扣除凭证。
3、企业在境内发生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支出应取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
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判断标准是个人从事应税项目经营业务的销售额不超过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的起征点。
4、企业在境内发生不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支出应取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不属于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单位的,以对方开具的发票以外的其他外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对方为个人的,以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虽不属于应税项目,但按税务总局规定可以开具发票的,可以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5号)附件《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中规定的不征税项目等。
5、企业从境外购进货物或者劳务发生的支出应取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企业从境外购进货物或者劳务发生的支出,以对方开具的发票或者具有发票性质的收款凭证、相关税费缴纳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6、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合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情况能否进行税前扣除?
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相应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的,可以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汇算清缴期结束前的税务处理
①能够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相应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②因对方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原因无法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凭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相应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③未能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并且未能凭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的,相应支出不得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
2)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的税务处理
①由于一些原因(如购销合同、工程项目纠纷等),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企业主动没有进行税前扣除的,待以后年度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后,相应支出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扣除,追补扣除年限不得超过5年。
其中,因对方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原因无法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企业在以后年度凭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相应支出也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扣除,追补扣除年限不得超过5年。
②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企业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
者按照《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凭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相应支出可以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
否则,该支出不得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也不得在以后年度追补扣除。
相关证实支出真实性的证明资料包括:
a.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原因的证明资料(包括工商注销、机构撤销、列入非正常经营户、破产公告等证明资料);(必备)
b.相关业务活动的合同或者协议;(必备)
c.采用非现金方式支付的付款凭证;(必备)
d.货物运输的证明资料;
e.货物入库、出库内部凭证;
f.企业会计核算记录以及其他资料。
7、在境内共同接收的劳务,采取分摊方式的支出应取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1)企业与其他企业、个人在境内共同接受应税劳务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企业以发票和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共同接受应税劳务的其他企业以企业开具的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2)企业与其他企业、个人在境内共同接受非应税劳务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企业以发票外的其他外部凭证和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共同接受非应税劳务的其他企业以企业开具的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