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3.85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痰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常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而发。辨证分型:发作期有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虚哮证、喘脱危证;缓解期有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空气新鲜,避免刺激性气味、灰尘、花粉等,防止吸入寒冷空气。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过饥,忌烟酒。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变化,伴有面色发绀者,给予氧气吸人。

(2)哮证急性发作时,应补充水分,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

(3)若出现阳脱阴竭,呼吸衰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5.药物应用:静脉应用氨茶碱等平喘药应密切观察用药疗效,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浓度。

6.心理护理:加强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寻找和消除可能存在的变应原,并采取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鼓舞正气,可针灸,火罐,穴位贴敷,割治疗法,穴位埋线。

三、喘病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甚则喘脱。其病因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有虚实之分。实喘有风寒壅肺证、表寒肺热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郁痹证;虚喘有肺气虚耗证、肾虚不纳证、正虚喘脱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及外邪入侵,避免烟尘异味及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刺激。

3.饮食护理: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助痰生湿之品,如甜食、糯米等。

4.病情观察

(l)密切观察病人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疗,使用止痉平喘药,及时清除积痰,若病人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其抢救。(3)若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紧急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久病体虚病人可艾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

5.高热护理: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降温,出汗多者应鼓励病人饮水,及时更换衣服,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6.健康指导:劝告病人戒烟,指导呼吸训练,以改善肺功能;加强锻炼,鼓舞机体正气。

四、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慌、心搏,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在心悸发作的同时常伴有胸闷、气短、眩晕、喘促甚至晕厥等表现,并常伴有脉象的异常。多因体虚劳倦,隋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辨证分型有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淤阻心脉证、痰火扰心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体位: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一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5.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6.药物应用

(1)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服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2)服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7.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8.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五、黄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尤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病因有外感湿热毒疫和内伤饮食劳倦。病机主要为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不利、胆汁泛滥,形成黄疸。分阳黄和阴黄。阳黄有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胆腑郁热证、疫毒炽盛证;阴

黄有寒湿阻遏证和脾虚湿滞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护理: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