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看法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调查报告

当下,中国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而屡有摩擦,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同时全国各地的抵制日货游行不断发生,比如2010年10月16日在西安发生的打砸日本商店的事件,总共超过万余市民参加。中日两国积怨已久,历史侵略问题与现代领土争端的交织使得民间的交往近乎止步不前。为此,就很有必要在此时做出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与思维现状,以便为将来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并对大学生的国际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评估。

根据调查数据,大家对中日关系抱有一定的担心。约有58.9%的同学认为中日将来可能发生战争,更有7.8%认为战争是必然趋势。对于本次抵制日货的行动,约有44.6%持有绝对赞成的态度,认为应该打击日本的反华气焰。而54.76%则保持反对态度,其中大部分对打砸事件持保留态度,希望大家的行为应有节制,并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大家进行抵制的原因,45.8%选择日本篡改教科书以及对钓鱼岛的侵占,29.4%因为日本的侵略历史所造成的深重苦难,不忘国耻。11.2%则是无理由的讨厌日本社会和民众。13.6%认为这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对于抵制运动的可行性,84.8%认为日本必然会首先落败,其经济必然遭受重创。日本企业也会向政府施压,即使不会有大出口的损失,也会因中国制造的充斥而使市场面临困难。至于抵制运动的普及性,47.8%承认没有参与,因为日货一般性价比较高,52.2%的抵制行为仅仅在日货比较昂贵或者在商品性价比相同时倾向于欧美产品。

相对于民间抵制运动的火热,有59.2%对政府的表现略有不满,其中过半认为政府过于温和,早该说“不”。另一半认为这是政府未能提供交流平台来对中日关系进行讨论并交换意见,否则事情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大家对日本的整体感觉比较差,这也从数据中可以看到。66.2%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比较不好,甚至很差。至于对于日本人民的印象,75.2%表示比较不好及很差。仅有10.2%认为非常好。不过与此同时,众人对中日关系的期望保持高调,63.6%期待在保有现状的条件下增进合作,改善关系。

以上数据表明,民族主义在大众里还是很有市场的。然而大部分人却在认识上保持较大的冷静,即使在语言和行动上对抵制行动比较支持,在生活里还是冷静分析对待。没有盲目的拒绝所有日货。参照近日西安的大规模游行,结合调查数据,都表明了事件的升温并不全部归因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这边是大规模抵制日货且年年有反日游行,那边是右翼势力不断集会,为什么两国的民间闹得如此不得开交呢?就让我们拿德法两国做一下比较吧。二战后,曾经势不两立的德法两国,竟也冰释前嫌,不谈旧事。而历史上两国则是不共戴天。在拿破仑时代,两万法军使普鲁士国王逃亡,普军全军覆没。普法战争中,十万法军被俘,战后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梁子结的更深了。再到一战,经过凡尔登百万伤亡后,巴黎和会的裁定让法国人扬眉吐气,可仇恨的种子在德国人民的心里生

根发芽,最终导致纳粹在民众强烈的呼声中上台。以后的历史就尽人皆知了。平心而论,两国的战争在根本上是因为在欧洲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可是民众的仇视情绪和民族主义思潮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既然像这样的世仇都可以修好如初,相信中日关系会有转晴的那天。

现如今,仇视情绪的迅速弥漫与两国政府的不作为是密不可分的。首要的责任者,就是日本政府。二战后,军国主义分子不但没有得到惩罚,如岸信介之类的死硬派反而重新执掌大权。这就为以后的右翼横行埋下伏笔。时至今日,日本国内逐渐形成政治冷漠主义,右翼的兴起在组织上得到政府和民众的默许。基本上看不到日本国内对此的反对和谴责。对于中国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九十年代时,国内抗战片的一统天下跟当年革命样板戏的地位没两样,这也深深的在我们的心里打下烙印。课本上也尽是日军暴行,看不到半点日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在这样的环境下,反日的情绪不高涨才是怪事。

更为致命的是,民间的交流也是微乎其微。有很多的人也为两国的交流作出巨大的贡献。比如著名演员中野良子,在事业的巅峰时刻穷毕生之力于两国交流。穷尽家财为中国建立几十座小学。就像她这样的民间志士在两国都有很多,可是两国政府出于一些考虑并不为此所动,并将活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明显,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不是简单的增进友谊,而是如何在双赢的前提下防止民族主义过多的影响中央决策。

大家对政府未采取强硬措施同样较为不满。可是仔细考虑这种情绪便是不对的。谁不想腰杆挺直啊,但没有实力的强硬只能换回更大

的打压。军事打击的强烈要求,也是希望保证以战争手段形成政治压力,借以消灭军国主义势力,防止养虎为患。可是我国经济上刚刚与日本持平,军事上受美日安保协定的限制,对日本的军事攻击投鼠忌器,更何况在军力上对自卫队也无优势可言,外交上根本不能采用常用的孤立主义。由此看来,民族主义思潮对中国利益绝无好处。不过好在中国政局稳定,这对国家政治更替影响不大。

俗话说得好。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对于国际政治,切记感情一边站,利字当头看。英美的政治家就是在历史的历练中养成收缩自如的外交品质。昨天还为不同利益刀刃相见,今天就为共同敌人把手言欢。若美国人只记得报朝鲜的一箭之仇,越南的惨重伤痕,那么他们政治影响力不可能达到如今的独步天下。不用说中日有那么多的历史成见,仅就利益较量来说,日本一定会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凡是中国赞成的他都会反对。钓鱼岛问题也成定局,没必要加入过多情绪化。

综合调查数据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日敌对情绪的扩大化是两国共同责任缺失的结果,其以日本政府为主要。抵制运动的风起云涌是两国青年民族主义情绪与对社会不满的等思维影响下的双重结果。人民虽然互相抱有敌对情绪,但并不希望就此开战。和平下的相互协调才是主旋律。

我们所能尽量做得,是双管齐下。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充足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国际政治学教育。以此为基础,发展民间的冷静主义思潮,避免大家因爱国主义而产生

不恰当的民族主义情绪。政府也应该在保证钓岛问题的和平解决前提下,适量逐步增加两国民间的交流,政府与民间的互动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初步限制右翼的势力。两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协力打压各国右派势力,利用民间亲和力量挤压其生存空间。加大交流和互信,防止政权被右派把持或国家民意被其过多影响。

六:报告总结

透过数据看本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大家对中日关系已经日趋理性。虽然利益冲突不断,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民族主义思维的影响。由于种种包括历史在内的不利因素,两国关系改善之路仍遥遥无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交流不断加深的前提下,明天将会更好。

附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