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传媒发展简史精要.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50
传媒的发展历程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人类最原始的社会中,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信息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了文字,这为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印刷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传媒的效率和影响力。
在古代的中国,抄写和传抄文献被视为一项尊贵的技艺。
书籍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本和木刻版,这种方式限制了书籍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
然而,在14世纪的元朝时期,欧洲的发明家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术,这一技术的出现颠覆了文字传播的方式。
印刷术的出现对于传媒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它推动了科学、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印刷术的引入促进了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
在印刷术的影响下,书籍逐渐成为记录和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
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机的迅速普及促使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书籍的广泛传播不仅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发展,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19世纪末,电报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传媒的发展。
电报的快速传输速度使新闻信息能够实时地在不同地区传播,为传媒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于是,报纸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
报业展开了繁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报纸涌现出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全面的新闻信息。
20世纪,电台的推出让传媒的影响力跨越了更大的范围。
电台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收听到音乐、新闻和娱乐节目,大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电台不仅推动了音乐和娱乐产业的发展,也加强了国家宣传和媒体控制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出现使传媒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电视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传媒形式,它不仅可以传播新闻和娱乐节目,也能够播放电影和记录片。
电视的普及进一步加强了媒体对公众的宣传和影响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得各类资讯,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随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传媒学的发展历史
传媒学的发展历史
传媒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传媒学的发展:从19世纪起,传媒学开始发展,当时主要应用
于新闻媒体和印刷媒体。
1980年,美国出现了电视媒介,传媒学的涵
盖范围也开始扩大,开始涉及电视、广播、出版、影视等多种形态的
媒体。
2.电视时代开始:1960年,电视发展迅速,传媒学的研究也受益良多,囊括各种传播形式:广播电视、出版物、新媒体、虚拟现实、语音、
文化传播等。
3.计算机和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早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传媒学也陆续纳入了数字媒体、网
络媒体等领域。
4.数字化时代:近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得到大量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信息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传媒学也走入了数字化时代,传播、传媒、媒体等各种形式都会不断发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传媒学的发展历史一直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传播形式也从新闻媒体、印刷媒体、电视、广播、出版到数字媒体、
网络媒体、语音、虚拟现实等,传媒学实践日新月异,不断满足社会新的需求,贴近社会动态,促进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传媒发展史课程介绍(2010年9月)《传媒发展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传媒发展历史的梳理,使同学们把握人类各个时代传播主体、传播符号、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类型、传播现象、传播内容、传播机制、传播秩序、传播制度、传播理念以及传播功能等的发展规律,增强传播媒介知识和素养,提高从事新闻、传播专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该领域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主要讲授新兴交叉学科传媒发展史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人类在口语、书写、印刷、报纸、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综合媒体等各个时代在传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传播符号的形态、传播媒介的类型、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的演变以及传播类型、传播现象、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机制、传播秩序、传播制度、传播理念和传播功能等方面的特点,综括人类传媒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小组研究相结合。
教师讲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文献搜集、梳理、分析、概括,以及如何选题、设计等基本治学套路,并做课堂报告。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所规定的书目、文献,独立撰写读书报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首先,应着力开拓学术视野,研究对象不局限于客观的媒介,把传播媒介符号、媒体、传播现象、传播类型、传播制度、传播实业等的发展看作一个系统。
其次,学习中应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中国的媒介发展历程,放眼世界媒体。
再次,具有历史的视角,关注历史,着眼当代;立足媒介发展史,窥探人类的传播历史和社会进步。
四、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期末采用论文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60%:出勤率、课堂表现(20%)、读书报告(15%)、研究小组课堂报告(15%)、期中作业(10%);期末为论文(40%)。
五、期末论文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以所列参考书和随堂提供的参考文献为主,也可以自己选择传媒发展史书籍。
传媒的发展历程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媒也不断演变和壮大。
下面将简要介绍传媒发展的主要历程。
1. 口头传播阶段:在人类社会起源的早期,人们主要依靠口头传播进行信息的传递。
通过口舌相传,人们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这是传媒发展的最初阶段。
2. 书写和刻印阶段: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书写系统的形成,人们开始通过刻印、写作的方式传播信息。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古代的碑文和纸质书籍,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播,信息能够被更广泛地保存和传递。
3. 印刷术的革新:15世纪欧洲的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传媒的发展。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大量图书可以迅速、批量地印制,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纸质书籍成为主要的传媒工具,大众化的阅读也逐渐成为可能。
4. 报刊和期刊的兴起:18世纪至19世纪,报刊和期刊开始兴起,成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纸的普及让信息更快速地传播到更多的人群,期刊则提供了更深入、专业化的内容。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传媒集团和机构,如路透社、美联社等,他们为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
5. 广播和电视时代: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技术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传媒发展的格局。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电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像传输的功能,让信息传播更加直观且具有视觉冲击力。
广播和电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6.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引领了传媒领域的新一轮革命。
新的传媒形式如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迅速崛起,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发布和分享信息。
互联网让传媒更加平民化、多元化,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7.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媒也愈发个性化、便捷化,随时随地都可以连接和沟通。
在未来,传媒的发展还将随着科技的推动不断演变。
传媒行业的发展史知识点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传媒行业起到了连接人与世界的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媒行业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就传媒行业的发展史进行探讨,包括印刷术的出现、电影电视的兴起、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发展等知识点。
一、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术被认为是传媒行业的起源,它的发明与宋代的活字印刷有关。
在这之前,书籍的复制都是由人工手写而成,效率低下且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有了印刷术,书籍的制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扩大了知识的传播范围。
二、电影电视的兴起电影和电视的出现使得传媒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影通过胶片的投影实现了画面的动态呈现,而电视则通过电视信号的传输将画面和声音传递到观众家中。
这两种媒介的兴起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全新体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信息来源。
三、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互联网的出现也催生了各类新媒体形态,如博客、论坛、微博等,使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和广泛。
四、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提供了一个人们分享信息和传播观点的平台。
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传媒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个人也成为传媒的一部分。
五、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媒体信息,包括新闻、音乐、电影等。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媒行业面临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将媒体内容进行适应性转换,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喜好和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同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媒体的操作和控制。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现今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产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文化传媒产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年代。
在这个时期,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较为重视的支持。
主要的媒体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凭借丰富的内容和剧情,成功地传播了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影视制作和发行企业,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行为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实现了由国家垄断到多元化的转变。
此外,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文化作品的产量也大幅提升,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转型发展阶段(2000年代)进入21世纪初,中国文化传媒产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改革政策的推进使得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也对传统媒体模式构成了冲击。
这一时期,中国各大传媒机构开始加大对新科技的应用,推出了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以及移动端应用等,不断拓展传媒产业的形态和渠道。
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当前,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阶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板块不断细分,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演艺等传媒形态日趋多元化,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作品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力度大: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的繁荣。
《传媒发展史》(精选五篇)第一篇:《传媒发展史》《传媒发展史》期中考核题(2010年秋冬学期)一、填空:1、世界上的语系有印欧语系和。
2、人类的文字从功能看,包括三种:图画文字、和。
3、我们能见到的系统成熟的汉字材料只有,其时间大约在。
4、文字最早出现于年左右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塞罗斯(Cerro s)遗址(今伯利兹北部)的一座建筑雕刻上。
5、唐贞观九年(公元636年),唐太宗下令梓行一书。
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我国年(868)王玠的《金刚经》6、元代的印刷技术的另一大发展是王祯创制的和技术。
7、欧洲机械活字印刷技术,诞生于1450年前后,是德国美因茨市民,一般人称他为古登堡。
1456年完工的被认为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成熟的标志。
8、年元月,德国的沃尔芬比特尔和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开始印刷两份报纸,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报纸。
9、公元前59年,恺撒下令逐日颁布手抄公告,并悬挂在罗马各省公共场所的显著部位供人阅读。
10、凯文•威廉姆斯在《一天给我一桩谋杀案——英国大众传播史》中指出:“大众传播的历史就是、自我审查制度和管理规范改变形式的历史。
传媒也只好在斗争中发展,一方面是那些试图扩大民众获得休闲、信息和娱乐途径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力图控制和规范这些途径的力量。
”11、1644年《失乐园》的作者密尔顿(John Milton)向议会提出一项吁请,不久议会就推出一个延伸政治自由的文件,名为“阿留帕几底卡”(Areopagitica),副题是。
12、17世纪末,169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约30年后废除,即取消“事先的许可”制度,促使英国诞生了西方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1702-1735)。
13、1776年6月12日,《弗吉尼亚州权利宣言》宣布了“出版自由是保卫自由最有力的防御”。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案规定了立法机关不得制定任何限制此项自由的条款。
“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者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一不是由某一个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件不大的工作一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卷第211页,为—步一步地最终完整地揭示出全部事实,报刊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自己的指导,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导向下,才能科学地考察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从各种错综复杂、迷离混吨的现象中揭示客观规律,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同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报刊海输的原则性?才能正确把握各种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加强报刊灌输的系统性;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地分析实际情况,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提高报刊海输的预见性;才能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勇于探索,开拓前进,发挥报刊灌输的批判性与创造性。
“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周鸿铎胡传林邢建毅著,传媒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04月第1版,第233页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总统大选,已经变得既不像选美,也不像是赛马,而百像旱一场财物大拍卖.”王守杰著,非政府组织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治理转型研究:发达国家第三部门变迁的经验与启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7,第184页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不得不谈到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该学派主张从理论角度研究整个社会,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