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衡水杯”一等奖
- 格式:docx
- 大小:16.27 KB
- 文档页数:2
4、《秦兵马俑》教案一等奖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
本课课文较长,但思路清晰,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纲,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
纲举则目张,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的支离破碎。
又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产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一篇文章有其独特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充分的读会使学生的情感找到突破口,从而激发出丰富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时间:1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教师讲述秦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探究。
(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并想一想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反馈,引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1、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第三课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课标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和问题探究法,举例说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
举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金字塔建筑的成就感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探究式学习在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教学难点】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教学方式】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多媒体课件。
在师生讨论气氛中注重解释与适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金字塔建筑群、社会文明价值的记忆和深刻理解。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seewo课件方式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说到古埃及文明,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课件逐一显示图片当古埃及文明在历史的迷雾中悄然消失时,人类对它的寻访和探索从未停止过。
金字塔、木乃伊、方尖碑,神庙、奇异的象形文字写下的铭文,古埃及无比灿烂的文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未解之谜!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神秘、充满冒险精神的古埃及世界,你将领略古埃及悠久的历史、神奇的遗迹和辉煌灿烂的文明。
2、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的古埃及文明遗址所在(课件展示)古埃及文明地理位置,金字塔群地理位置二、新课授课:(一)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观中最古老,也是惟一一处保存得相对完整的遗迹。
金字塔这一奇迹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东西都更加吸引世界的想象。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4课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概况与价值。
教学难点:研读史料,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古埃及金字塔提问:这是什么印象如何教师讲解: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目前世界上近乎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大型建筑。
而在这三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
作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陵墓,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20年的时间,动用了10万人,展示了古埃及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让世人叹为观止。
而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大家知道是哪里吗(学生回答)展示:秦始皇陵平面示意图提问:对秦始皇陵初印象用就几个词来形容它预设答案:大、壮观……等等教师板书初印象教师讲解: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他的陵墓,到50岁去世,都还没竣工。
我们看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修建时间还是劳动力的使用上,都比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要多好几倍。
其埋葬之多更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比拟的。
整个秦始皇陵其宏大的陵园规模,独特的布局结构,众多的遗迹遗物,所以自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现世起,秦始皇陵就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但实际上,目前对外开放的两个区域,秦始皇陵及秦始皇博物馆占地面积平方公里,面积已经很大,迄今为止,陵区内发现的地下陪葬坑、陪葬墓近400座,出土文物多达5万余件。
但这仅仅只是考古挖掘百分之一不到,仅呈现冰山一角。
整个帝陵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秦始皇陵探索之旅,一起来揭开帝陵的神秘面纱。
(二)小组活动任务说明:一、二小组完成活动一:【成果展示要求】 1.认真研读史料,翻译史记所记载的内容2.展示本小组的最终成果,并进行讲解3.总结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四小组完成活动二:【任务要求】 1.呈现本组所收集到有用的资料(图片、文字等等)2.讲解形式不限,建议利用黑板板书结论。
岳麓版高中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瑰宝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秦始皇陵墓的修建曾经一度停下来,其原因是
A、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打到了戏水河附近
B、修秦始皇陵墓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
C、秦二世财政困难,无力再修
D、秦二世属于篡权,不愿为父亲再修陵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元前3世纪,古希腊艺术家创造出了著名雕像《维纳斯》,同时期的中国秦朝也出现了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对这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都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
C、都因为农耕经济的发展而产
D、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有误
①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②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③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昆曲形成于(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选修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张志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能正确认识陵墓、寝殿、地宫、陪葬坑、兵马俑坑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是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基础。
2. 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认识皇陵概况,通过考古情境理论探索兵马俑,史料实证方法探索历史真相。
2.学习根据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通过对秦始皇帝陵园设计理念的探讨,进而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尤其是秦始皇的精神文化追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 通过探索历史真相,解释历史现象,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及价值。
难点:探索历史真相的方法与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片头与暄染,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让学生有感性和直观认识,以加深对民族瑰宝的亲近感。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以知识的趣味性引入:著名的世界三大陵墓我们知道有哪些学生:众说纷坛。
教师:三大陵墓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位列吉萨三大金字塔之首的胡夫金字塔、日本德仁陵园,还有就是我们今天秦始皇陵。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激趣、起兴、点题”六字原则。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最后总结起到点题与过渡的作用。
正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皇陵修建之谜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第一座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千米秦岭山脉北麓。
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地开高敞,景色秀丽。
始皇帝生前动员了近70万人为他修筑陵墓。
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
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谜一般的秦始皇陵进行一番比较全面的考察。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
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岳麓版习题精选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元前3世纪,古希腊艺术家创造出了著名雕像《维纳斯》,同时期的中国秦朝也出现了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对这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都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C、都因为农耕经济的发展而产D、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假如张骞能到达西欧,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
当时的罗马国的状况是①领土散布在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②罗马的集市上有大量奴隶出售;③有一个掌握全国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④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罗马人用大理石摹制的雅典娜雕像,它的原雕像供奉于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前殿之。
她的原创者可能是A、伯里克利B、希罗多德C、拉美西斯二世D、菲迪亚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位于A、麦地那B、麦加C、印度D、耶路撒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加试题】关于下图所示建筑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教堂至今仍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物B、教堂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是《小帆》和《哀悼基督》C、大圆顶设计者是布拉曼特D、教堂前的广场由拉斐尔设计建造,由椭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组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并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
”材料中的“他”是A、梭伦B、克里斯梯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附:秦始皇陵平面图
④
①
②①
②
③
④
③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调查表总结:(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
(6)与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
中华文明的瑰宝
第14课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2.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了解秦始皇陵概况的过程,掌握探索历史真相的方法。
2.通过了解兵马俑,提高解读历史信息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
在。
2.通过探索历史真相,解释历史现象,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
科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与价值。
难点:通过史料、文物解读与秦朝相关的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世界奇迹
教师: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成为中国靓丽的名片。
多国政要曾经来华参观。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更有一位痴迷于兵马俑的德国青年,装扮成秦俑跳入1号坑修复区,所幸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被损坏。
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有何魅力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它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六字原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1、秦始皇---“千古一帝”
关于秦始皇的视频
教师:说到秦始皇陵,不得不提到秦始皇。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有哪些历史作为,我们又该如何评价
学生: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总结概括其历史功绩,并阐释其不足。
意图:一方面实现选修与必修的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知识认知。
另一方面能辩证评价秦始皇的历史作为
2、秦始皇陵---亘古谜团
教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撒手人寰。
这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生前动员了近70万人为他修筑陵墓,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谜一般的秦始皇陵进行一番比较全面的考察。
播放秦始皇陵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形成对陵墓的直观认识,了解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
通过文献对秦始皇陵的记载,以及现代科技对始皇陵的探测,进一步认识其复杂性与神秘性。
教师问题设计: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它才得以修筑
设计意图:学生综合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技术、管理、法律角度加以分析概括,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3、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教师:秦始皇陵的神秘感使人充满了遐想,而兵马俑使人叹为观止。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的军团曾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两千多年后,这八千人马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重见光明之日,依旧面向东方,整装待发。
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兵马俑这个门缝,去探索有关秦帝国的更多真相。
学生:分组合作,整合相关的史料;各组以选派解说员的形式,介绍兵马俑的相关信息,解读其历史价值或者探究其历史真相。
意图:调动学生历史钻研的积极主动性,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广泛搜集资料,训练其辨识史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小组同学分析讲解的角度如下
1、史学价值
秦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3、文化价值
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4、军事价值
俑坑数千兵马俑所展示的军事内容无疑是军事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最形象的资料之一,许多资料使人们对古代军事领域的认识更进一步。
)
(三)教师总结---配乐播放中华历史文化的典范)
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心准备与精彩解说。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有人说“文物是民族的共享记忆,她包含着民族最初的美、感动和信仰!”。
今天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接近,愿我们能留下美好与感动!
三、教学后记
历史选修课的教学与必修课的教学应略有不同,一方面注重一定程度的融会贯通,实现选修与必修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选修课的讲授,教师不应该是博物馆的讲解员,教师应该是引领者、启发者。
在内容形式上,应采用更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能力培养上,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应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积淀一定的专业素;在情感上师生能实现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