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世界的海洋(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
- 格式:docx
- 大小:11.32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的海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看图说出“海底示意图”中的海底地形;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主要的海湾与海峡;说出“海洋的各种资源”。
2.方法与过程尝试让学生归纳地理知识,培养他们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果,并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海洋资源观,培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意识二、教学流程:引入新课→海底地形→海湾和海峡→富饶的海洋→保护海洋→简单归纳三、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在什么地方?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我们重返生命的摇篮,学习占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海洋。
海底地形:首先我们要学习海底的主要地形,它象陆地上的地形一样是千姿百态的。
(以flash展示海底地形、一一讲述,然后有个小练习可抽同学回答)。
海湾和海峡:在海洋与大陆的交界处还有海湾与海峡,请将地图册翻到P:4-5找一下世界上主要的一些海湾与海峡;小结海湾与海峡的不同处。
富饶的海洋:同学相互交流,(从下面几个方面谈):1.海洋生物资源2.海底矿产资源3.海水化学资源4.海洋能量资源5.海洋空间资源6.遗落的财富保护海洋:海洋是如此富饶,它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矿物、水源、化工原料仍至于广阔的空间,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切严重问题,几乎都可以从海洋中找到出路。
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以图展示,同时以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的提词:“振兴海业、繁荣经济”来唤起学生的保护意识。
简单归纳本课内容,以练习的方式完成作业: 1.做完练习册P:13-142.写一篇关于海洋开发利用或保护的文章(内容不限,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图示、课外查阅的资料、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文字在200字左右)。
世界的海洋
【学习目标】
1.说出地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界线。
2.结合地图,能描述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学习过程】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布_________、大陆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 _____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对称分布
(3)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 _____m (4)大陆坡:____ _____外缘巨大的陡坡
4.富饶的海洋
在下图相应位置写出四大洋以及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
2.2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教学内容: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地形类型有什么,能够描述其特点。
2. 了解世界大陆高程分布情况,掌握重要山脉的位置和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世界大陆高程分布情况。
2. 掌握重要山脉的位置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掌握重要山脉的位置和主要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准备:1. 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山脉图片、PPT课件、工具书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球地形的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你以前去过哪些地方?那么,你是否见过高山、大海、沙漠等地形?二、讲解地球的地形类型(10分钟)1. 展示PPT,这部分的内容主要针对大家对地球地形的了解。
2. 展示山丘、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形状和位置,让学生根据图片理解地球的地形类型。
3.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地形种类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地貌的美丽和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
三、讲解世界大陆高程分布情况(15分钟)1. 展示PPT,让学生感知各大洲的高程分布情况。
2. 对比图表、地图等,让学生认识大洲之间高程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世界地形的了解。
四、掌握重要山脉的位置和主要特征(20分钟)1. 展示PPT,让学生初步掌握国内外重要山脉的分布情况,并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
2. 将图片和图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山脉的高程、长、宽、主峰海拔,形成的原因等。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 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醒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加观察和探究,更好的深化对地球地形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地球地形类型的展示,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非常希望了解地球地形的更多细节。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了解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3. 了解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珍爱的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3.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4. 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有关海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海洋展开思考,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进修海洋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海洋的定义和特点,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海洋的主要特点。
3. 了解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五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并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发现。
4. 探讨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如何珍爱海洋环境,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珍爱的认识。
5. 讨论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思考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海洋的文章,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等内容;2. 收集一些有关海洋资源利用和珍爱的资料,并写出自己的看法;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海洋环境珍爱宣传海报。
五、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海洋馆或海洋生物展览,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2. 参与海洋环境珍爱志愿活动,实际行动珍爱海洋环境。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海洋的重要性和珍爱的必要性,培养了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海洋环境,积极参与珍爱海洋的行动中。
2022-2023新版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本教案针对小学六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以下是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第一课:地球与地图-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点以及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图的使用方法。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地球仪、世界地图。
第二课:中国的地理特点- 研究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气候特点。
-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地势、典型气候特点。
- 教学方法:讲解、展示、问答。
- 教学资源:教科书、中国地图、图片。
第三课:城市和建筑- 研究目标: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建筑的分类。
- 教学重点:城市的特点、建筑的分类。
-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图片展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城市图片、建筑图片。
第四课:农田与农业- 研究目标:了解农田的分类以及农业的发展和重要性。
- 教学重点:农田的分类、农业的发展和重要性。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农田图片、农业图片。
第五课:交通与通信- 研究目标:了解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讲解、展示、问答。
- 教学资源:教科书、交通工具图片、通信设备图片。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六年级地理下册的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世界的海洋(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
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洋的概念、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
2. 了解海洋对世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影响。
3.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现海洋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2.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2. 学生能够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现海洋的信息。
四、教学准备:
1. 学生教材、笔和笔记本电脑等教学用具。
2. 海洋的相关图片、PPT和地图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步骤:
A.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拿起一张靠近老师电脑的世界地图,问学生地图上哪些面积最大、占世界面积的百分比最大,交流学生对地图、海洋、陆地认识的视角,逐渐引出海洋与陆地概念的引入。
B.主体教学
2. 初步定义海洋:
通过分析海洋的地理位置、分布,让学生初步认识海洋,包括海洋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3. 海洋的分布情况:
通过地图的展示和儒略斯·弗洛里安的五大洋洲区域说明,让学生了解到海洋的全球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了解海洋的特征、海洋生物等方面信息。
4. 海洋的影响:
通过介绍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如海洋提供的食物、海洋物质的交换、气候变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海洋在与陆地共同构成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探究海洋信息: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搜索引擎等进行海洋的信息交流,归纳整理各个地区的海产品、海底地形特点、气候变化和地震海啸等问题的研究。
通过这种探究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的信息和作用。
C.归纳总结
6. 总结:
通过谈论学生学到的关于海洋的知识,归纳总结海洋的概念、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海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获取更多关于海洋的信息等方面内容。
D.作业布置
7. 作业:
为加强学生对海洋概念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调查、海洋报告、海洋PPT制作等作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知识。
六、教学方式
1. 情境教学:
采取此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以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为辅助,让学生在沉浸式情境中感受海洋的美好,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
的概念和分布情况。
2. 合作学习:
在进行调查、报告等作业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
中交流,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3. 信息技术教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海洋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PPT等软件工具进行海洋信息的展示。
七、教学评估:
1. 学生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表、作业评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以评估学生对
海洋概念、地理位置和分布、海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中的重要
作用有什么了解。
2. 教师自我评估:
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
方法、教学效果等。
从而修正不足,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