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17.0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高中化学必修1一、动力学:1、动力学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质过程发展及变化的过程,是物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物质浓度、反应原子种类等。
3、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5、微观反应的表示:物质的反应可以由微观的碰撞理论和反应区模型来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又由核心和电子构成,核心由核子和中子组成。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多种原子组成。
3、分子结构:分子具有各种结构,在结构上可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
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经历的改变的反应,其中的原子的结构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电化学:1、电化学概念:电化学是指电解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经由电荷转移与电荷形成化学反应及产物分离的过程。
2、离子电势:离子电势是指分子容量之间电势差,是促使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运动的力量。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可在电解液中解离出正、负离子,而非电解质不具有电解能力。
4、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指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本质是由电荷的转移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1、化学平衡概念:对于某一反应来说,已经达到压力、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的反方向和正方向的反应速率一定,则反应处于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成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种,单向反应和双向反应。
3、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值,表示平衡反应方向。
4、因数变化:当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时,可以影响平衡反应的进行方向,即可通过改变压强、温度或反应物的浓度,调节反应的方向。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基本程序包括观察、实验和分析综合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而在空气中燃烧则生成Na2O2.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包括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有嗞嗞响声以及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气体,而与二氧化碳反应则生成Na2CO3和O2气体。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气体。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则生成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氯气能通入石灰浆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HCO3和HClO,而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生成CaCO3和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物质的量可以用分子数或质量来表示,其单位为XXX。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可以用体积来表示。
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浓度和体积来表示。
五、胶体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和布朗运动等特性。
胶体可以通过渗析来提纯。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而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包括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则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化学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反应物和产物中的离子符号需要保留,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可以删除。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鲁科版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必背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一鲁科版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而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提供了元素性质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4. 原子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由拉丁文或英文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原子的数量。
5.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6.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原子、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物变为产物的过程。
7. 电子的排布原理:电子在原子中按照一定规律排布,遵循奥尔登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与原子量: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量表示一个原子的质量。
2. 元素与原子量: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的原子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3. 分子与分子量: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分子量是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
4. 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一摩尔的质量。
5. 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语言。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物质的电子的失去与获得。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2.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产生氧化物。
3.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氧化物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的过程,产生还原产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975e3c24-7166-11ec-9e4a-7cb59b590d7d鲁科版化学必修一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与空气反应① 空气中钠的缓慢氧化:4na+O2==2na2o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反应物系数为2)现象:① 钠漂浮在水面上;② 融化成银白色的球;③ 在水上游泳;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Na 2O 2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反应物系数为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物系数为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3和na2co31.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Na2CO3+HCl=NaCl+NaHCO3(起初无明显现象)nahco3+hcl=nacl+h2o+co2↑(后产生大量气体较快)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 (产生大量气体的速度很慢)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碳酸氢钠的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1.含有金属的单质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剧烈燃烧红棕色烟)铜线在氯中燃烧:Cu+Cl2==CuCl2(棕黄色烟雾的强烈燃烧)2.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H2+Cl2===2HCl(苍白火焰产生的白雾)3.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尾气处理)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 2O CaCl2和Ca(CLO)2被称为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三、以物质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理量-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①n=n/nan代表微粒个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mol2.物质M的摩尔质量②n=m/mM表示物质的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其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G•mol3.气体的摩尔体积vm③n=v/vm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鲁科版)V是气体的体积,单位为升(L)。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 (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N/N(A)2.物质的量n(mol)=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b)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NO+O2=2NO+3H22NHO NH O NH+HCl=NH(现象:产生白烟)硫1.表现氧化性:(S<Cl2)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2.表现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O2+SSO2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氧化铝(Al2O3 )1.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2.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氧化铝(Al(OH3)1.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2.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十四、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含氧酸↓↓盐盐3、氧化物的酸碱性: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④2Na+S==== Na 2S(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氯气Cl 21.与金属单质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2FeCl 3 (剧烈燃烧=====点燃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CuCl 2(剧烈燃烧=====点燃 2.与非金属单质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N :微粒个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3.胶体提纯:渗析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两条线:还原剂(所含某元素)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所含某元素)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血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 2+O 2放电2NO ② 2NO+O 2=2NO 2 ③ 3NO 2+H 2O=2HNO 3+NO =====放电2.氨的工业制法:N 2+3H 22NH 33.氨的实验室制法:① 原理:2NH 4Cl+Ca(OH)22NH 3↑+CaCl 2+2H 2O=====△② 装置:与制O 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高一化学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N/N(A2.物质的量n(mol=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④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H2O CO2Na2O2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出污染周围空气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适宜采用的是( )A.NaOH B.NaCl C.Ca(OH)2 D.Na2CO3矿泉水目前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饮料,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出售,为辨别真假,可用下列的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下列物质中只含有Cl2分子的是( )A.氯水B.液氯C.盐酸D.食盐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②。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
(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变成无色;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①。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七、氧化还原反应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MnO2→MnSO4B. AlCl3→Al(OH)3C. KI →KIO3D. HNO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做还原剂B. 非金属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C. 金属原子在反应中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D. Fe比Cu还原性强,Cu2+比Fe2+氧化性强(3)在Fe2+、Fe3+、、Mg2+ 、S 、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D (3)Fe3+、、Mg2+ 、H+;I-;Fe2+、S 。
焊接铜器时,可用NH4Cl先除去表面的氧化铜再进行焊接,该反应可表示为4CuO+2NH4Cl △3Cu +2CuCl2 +N2↑+ 4H2O(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2)该反应中,_________元素未被氧化;(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4)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CuO;N2(2)氯、氧、氢(3)240:107 (4)6e-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1)在FeCl3溶液、CuCl2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 Cu2+B. Fe3+C. Fe2+D. H+(2)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A. FeO B. Fe2O3 C. FeCl3 D. Fe2(SO4)3将铁粉投入到盛有Cu2+、Ag+、Fe3+的溶液中。
反应完毕时,若烧杯底部有铁粉剩余,溶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若烧杯中没有铁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若溶液中不含有Cu2+时,则一定不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Ag+、Fe3+、Cu2+;Fe2+;Ag+、Fe3+解析:因为在Ag+、Fe3+、Cu2+中三种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Ag+> Fe3+> Cu2+,当加入铁粉时,按Ag+、Fe3+、Cu2+的顺序反应,当铁粉剩余时,Ag+、Fe3+、Cu2+将全部反应,若铁粉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只有Fe2+,溶液中不含Cu2+时,因为Fe3+、Ag+的氧化性比Cu2+强,所以一定不再有Ag+和Fe3+。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①N2+O2放电===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2.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3.氨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②装置:与制O2相同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④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
NH3+HCl=NH4Cl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例题1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答案:D解析: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是看氢和氧两元素在原物质中是否是以“H2O”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