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阅读下文《“水鬼与渔夫”的民间故事》,说说本文和流传的民 间故事相比较有何不同?
①民间故事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 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蒲松龄 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在“水鬼与渔夫 故事”的基础上,削弱了果报的因素,将王六郎与许姓渔夫的交情 重加笔墨,改写成了一篇人与鬼知己相交的故事。
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 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 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 感激之情。 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 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小结 王六郎 驱鱼 → 托梦 → 相送
(报答) (思念) (不舍)
许 氏 邀饮 → 探望 → 勉励 (热情) (守信) (真诚)
知识链接——八拜之交
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 旧时朋友结为兄弟
的关系。后来八拜之交指: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知音之交——伯牙和钟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
《聊斋志异》——王六郎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 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 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出身书香 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应童子试,接 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 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③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 助渔夫“资斧”,虽然显得很不厚道,但却不是为了私利,而是 要帮助朋友,可见他对朋友有情有义。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 角风,“随行十余里”,可见“羊角风”,反映了他重情重义, 珍视友情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