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下行式移动模架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84
移动模架技术介绍一、概述二、适用范围三、设计依据四、移动模架主要结构及功能五、结构拼装及施工步骤六、安全注意事项移动模架技术介绍一、概述1.1前言移动模架技术上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
70年代日本、美国先后采用,现已成为世界上高架桥建设主要的建桥方法之一,国内曾在厦门高集海峡大桥、南京长江公路大桥引桥等多处应用。
2000年MZ32型移动模架首次在秦沈客运专线小凌河桥主河槽11孔箱梁浇筑时使用,在桥墩上原位制造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或连续梁。
第一次在铁路桥梁施工中获得成功。
1.2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移动模架利用桥梁端部、承台和桥墩安装支腿,支腿支撑主梁系统,外模及模架吊挂在主梁系统上,形成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完成桥梁的施工。
移动模架下落脱模,横向开启使其能够通过桥墩,纵向前移过孔到达下一施工位,横向合拢再次形成施工平台,完成下一孔桥梁施工。
1.3移动模架分类移动模架可以分为上行式和下行式。
1.3.1上行式移动模架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的上方,外模系统吊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支腿支撑在梁端、墩顶或承台上。
过孔时外模系统横向开启或主梁携外模一起横向开启以避开桥墩。
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一同纵移。
支腿可自行向前倒装或利用辅助吊机倒装。
上承行式移动模架占用桥下空间小,对低矮桥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施工首跨和末跨更方便(不需拆除主梁),能满足过高压线等障碍物的净空要求。
主梁系统短距离转场方便。
上行式移动模架根据外模的开启施式又可分为:(1)外模旋转打开式:(2)底模平开式;(3)外模随主梁一起平开式。
1.3.2下行式移动模架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的下方,外模系统支撑在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也叫支撑架)支撑在承台上(桥墩较高时也可支撑在桥墩上部,墩身设置预埋件),并利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将支撑托架对拉在桥墩上。
下行式造桥机外模模架随主梁一同横向开启或单独横向开启以避开桥墩。
移动模架施工概述滑移模架系统滑移模架系统是英文Move Support System的译名,简称MSS,又称造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
在国内较早的设计开发出30米、45米、50米、62.5米滑移模架系统,涵盖上行式、下行式、自行牛腿和非自行牛腿等型式,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和城市高架桥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施工信誉、创造了经济效益,受到了用户的赞誉。
滑移模架系统适用于滩涂、峡谷高墩身、城市高架桥等场地的连续梁或简支梁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施工。
具有周转次数多,施工周期短,施工安全可靠,现场文明简洁,使用MSS施工不需要中断桥下交通等特点,与传统的满堂支架相比,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专用机械化桥梁施工技术。
1999年大陆首次在厦门海沧东引桥十跨连续曲线梁中进行施工,其次在湖北境内的京珠线上的桥梁施工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2002年武汉市轻轨交通工程上也得到使用。
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分为上、下行两种结构形式。
移动模架的使用已引起中国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因长期以来我国对软土地区的桥梁结构现浇施工均采用满堂支架地基处理或钢管桩配合梁式结构处理等传统的落地支架方案,而传统的落地支架往往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地基的沉降量不易控制而造成梁体的线型不够理想。
随着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架连续梁桥日趋增多,使用传统的落地支架投入大,占地大,稳定性不易控制,同时施工工期、施工安全、占道对交通的影响都难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下面简单介绍移动模架的特点及其施工工艺一、移动模架的特点1.构造特点主梁采用箱形断面,全部采用钢板焊接而成。
标准节段每9米分段,节段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存放、运输;吊架采用小型型钢焊接成桁,通过精压螺纹钢将箱梁底篮固定,使构件小型化、标准化,便于加工、安装、运输、存放;底篮在桥轴线处销节处理,便于分开通过墩身;上行式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柱与墩顶预埋件螺栓连接,可以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消耗;下行式移动模架采用托架的结构,托架的牛腿直接支承于承台上,托架分别置于墩身两侧。
上行式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上行式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磨盘村2#大桥1#-9#梁、磨盘山布尔哈通河大桥1#-9#梁。
二作业准备熟悉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使用说明书,了解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注意事项。
平整移动模架拼装与临时存放场地。
准备好移动模架拼装所需材料及机械。
三技术要求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特点为: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上方,外模系统吊挂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在梁端或墩顶上。
过孔时外模系统横向开启(或打开)以避开桥墩。
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一同纵移。
支腿可自行向前倒装。
上行式移动模架占用桥下净空小,对低矮桥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施工首跨和末跨或跨连续梁施工更方便(不需拆除主梁),能满足通过高压线等障碍物的净空要求。
短距离转场方便,拆除外模系统可直接通过隧道。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见下表移动模架法制梁施工工艺框图移动模架组拼移动模架拼装顺序:搭设支架→安装后行走机构及后支承→安装主梁→安装中主支腿→拆除支架→安装导梁及前支腿→安装挑梁及吊挂外肋→安装模板。
步骤1、拼装临时支墩,每个临时支墩承载力为50墩,安装后行走机构和后支撑机构。
步骤2、按顺序吊装1#主梁、2#主梁、3#主梁及连接系步骤3、安装中主支腿步骤4、按顺序吊装4#主梁、5#主梁、6#主梁及梁端连接系步骤5、安装挑梁、分段吊装吊挂外肋及外模系统移动模架系统拼装时要求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拼装完后要通过认真地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试压后方可进行上部施工使用。
移动模架预压移动模架在安装完成第一次使用前,通过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值并据此进行预拱度设置,同时检验模架的安全性能。
试验目的(1)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和质量,准确掌握施工过程中的移动模架工作的实际挠度和刚度,施工前,根据有关规范和要求,须对移动模架进行现场静载试验。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一、前言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见的桥梁和大型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方式。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其中一种优化的移动模架施工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本文将对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工法特点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移动模架从桥梁的上部降下来,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的特点是,可以避免受限空间施工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可以适应各种桥梁形式的施工,包括直线、弯曲和斜线等各种形式。
三、适应范围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桥梁施工,特别是在限制施工空间、施工困难和施工安全要求高的情况下。
此外,在需要施工速度快和运输方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该工法。
四、工艺原理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桥梁施工中的移动模架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措施:1、设计移动模架:设计移动模架时要考虑桥梁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移动模架能够适应施工和安全要求。
2、选择适当的移动模架: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移动模架,包括自行移动和滑轮移动等类型的移动模架。
3、制定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程序,包括移动模架的降下、支撑、拼装和升起等程序。
五、施工工艺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搭建移动模架:在桥梁的两端搭建好移动模架。
2、吊装下行模块:使用吊机将下行模块从桥梁上方吊下来。
3、安装施工脚手架:在下行模块上安装施工脚手架,将其调整到所需的位置。
4、进行施工:在脚手架上进行必要的桥面施工工作。
5、拆除脚手架:在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
6、升起下行模块:使用吊机将下行模块升至原位。
7、移动移动模架:移动移动模架到下一工作位置。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劳动组织,特别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浅析上行式移动模架关键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上行式移动模架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在施工环境受限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多孔等跨径简支梁施工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上行式移动模架;关键环节;施工技术要点广清城际铁路GQNY-1标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与花都区,全长11.085公里,共7座特大桥,线路处于村庄、道路、河流、水田、养殖基地、二级饮用水源密集地段,原设计预制梁场1处,受农田保护政策和大量民房、道路等影响,线路沿线无法选定完整场地设置梁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取消预制梁场改现浇法施工,其中跨新街河特大桥左、右线桥为单线铁路桥,设计连续孔跨32米简支梁71孔,24米简支梁20孔,均选用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施工,本文以此施工实践为例,分析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关键施工技术。
1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基本构造上行式移动模架由主梁、鼻梁、横梁、后前移系统、小车、前支腿、中支腿、后支点、内外模等构件组成,并配有液压驱动系统。
主梁是模架的承重梁,由钢箱梁经高强螺栓连接形成,其稳固性和承载能力能够确保模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鼻梁位于主梁前端,起到导向及支撑功能,同时成为前支腿在前移时的轨道,使用高强螺栓将其和主梁连接,确保模板支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横梁是桁架结构,支撑外模板和混凝土重量,确保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后前移系统与小车是核心机构,由轨道、车架及推进驾等组建而成,后前移系统设有滚轮,在与小车的配合下,沿行走道轨前移,确保模架在移动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底模板铺设于挂梁之上,腹模与翼模借助支撑架安装,再通过荷载将其传递于横梁,确保模板支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液压驱动系统由电动机、油箱和液压阀等组成,主要为模架提供动力支撑,确保模板支撑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2上行式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上行式移动模架是专业机械化桥梁施工技术设备,采用机械及钢结构形成整体托架,利用已成形的桥梁端部和桥墩完成支腿安装,支腿支撑整个主梁。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厦深铁路尧典特大桥为实例,概括总结了上行式移动模架拼装的特点及拼装、预压、过孔。
关键词移动模架;拼装;上行式造桥机1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主要性能特点DSZ32/900型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采用主梁置于桥体上方结构,利用梁端、桥墩安装支腿,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主要的性能特点为:1)采用双主梁结构的稳定性、抗外力(如台风)承受能力更强,而单主梁在其稳定性、抗外力性能要差得多;2)与一跨半式结构相比较,采用两跨式结构,其过孔更加安全、快捷;3)与底模单独平移开启、闭合比较,上行式移动模架采用外模系统,其横向平移开启、闭合更具可操作性,结构更合理;4)采用外模系统横向平移开启和闭合,其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更能适应桥下净空的限制施工,最低桥下净空的高度为1.7m;5)采用液压控制移动模架的降升、横向开合,其动作平稳、安全;6)其支腿都是自行过孔就位安装,大大减少了过多的投入辅助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7)该移动模架在转场时可以整体通过连续梁、钢构,且主梁系统不需要拆除也可以直接过隧道等空间。
2 上行式移动模架拼装2.1 临时支墩架设2.1.1 基础制作墩身施工完成后,回填基坑,在两墩间填筑100cm~150cm厚石方,推平压实,采用C20砼硬化场地。
按设计位置浇筑C40砼临时支墩基础,预埋钢板焊接钢筋埋入支墩基础。
基础浇筑时应确保模板的稳定性、严格控制表面平整度,其预埋件,特别是钢板表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并且,四个临时支墩基础的横向、轴向定位尺寸误差也要控制在±20mm以内。
2.1.2 四个临时支墩、预埋件钢板高度应以实际测量测量墩搞为准在实际测量墩高、钢板高度后,应预留2cm的设计尺寸作为调整限度,以作为架设钢板垫补到标准位置,但是不得超高。
2.2 后临时支架架设把后临时支架底部支撑钢板设于垫石上,其每块底部焊接的钢管必须放置于预留孔中心,注意位置必须准确,同时后支架底部支撑钢板用灌砂法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