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1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陈建伟
【内容摘要】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独特结构上,抒情艺术上、诗情画意、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绘画美情感美语言美结构美
[ Abstract ] Zhu Ziqing is our country modern first new literary societies" Literature " in the most important prose writers. As an essayist, Zhu Ziqing with his unique prose style, to the Chinese modern prose added a magnificent col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new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created with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prose system. He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especially in prose creation achieved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becomes the modern history of literature several prose masters. He polished prose works, has become so valuable a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ssays of Zhu Ziqing in the unique structure, lyric art,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language style.
[ Key words ] painting beauty beauty beauty beauty emotional language structure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
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的漂亮精美,结构的严整缜密,情感真挚委婉,语言的朴素清新。
一、逼真如画:朱自清散文中的绘画美
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如画”的问题。他说:“‘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真的,并且活象是真的。”①这是他的追求,在创作实践中他也身体力行。因此,他写人、状物、描景都力求“逼真”的艺术境界,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同以文字作画,达到“如闻其声”,“如在眼前”的艺术效果。朱自清评孙福熙的散文说:“他的文字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
②实则朱自清的许多散文也是以此为目标去写作的。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如同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例如《春》就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而中间部分“绘春”则完全就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幅关于春天的美丽图画。这里有花有草,有静有动。草地上快乐的孩子,果园里竞相开放的鲜花,花朵上嗡嗡的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草地上零星点缀的野花,树林里百鸟呼朋引伴的歌唱,细雨中的劳动的农民,撑着伞的行人,放风筝的场面,处处呈现出盎然的春意,而哪一种情景细细想去,不都是一幅很美的画吗?
他的写景散文佳作《荷塘月色》简直无美不备:那“田田的叶子”,“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不使我们想到那“荷叶罗裙一色裁”的画面?荷叶中“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如浴的美人”;写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花叶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写“杨柳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写树色“象一团烟雾”,树缝里漏出的一两点灯光,“是渴睡人的眼”。各种景色在这里是那么和谐协调,活画出了一幅清幽静谧的荷塘夜景。
如《绿》这篇文章写梅雨潭的景象,使人读后仿佛身历其境,随着作者的指点游览了梅雨潭,并且领略了其中的神韵和风味。他笔下的景色都在跃跃飞动,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梅雨亭高踞岩石之上,“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梅雨瀑从岩石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梅雨潭之所以得名,本来是因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
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但作者却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感受,觉得那水花象杨花,“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而且那水花似乎分外多情而逗人,“有几点送入我们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她不着。”似瀑非瀑,似花非花,这是多么富有意趣的生动形象。作者在梅雨潭的美丽景色中,捕捉了一个鲜明的特征,集中描写一个“绿”字,把那奇异的绿色写得可以追寻,可以拥抱,可以醉人,甚至可以馈赠。“梅雨潭的绿色招引着我们”,作者要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潭水是“汪汪一碧”,“仿佛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那“厚积着的绿”,“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她“仿佛蔚兰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梅雨潭的“奇异的绿”“醉人的绿”。那巧夺天工的画笔,把梅雨潭写活了,给人以清新的美感。再如《春》中,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真是“一切景物皆请语”。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第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如《歌声》中暮春早晨,一位穿着长衫的清瘦的男人,迎着霏霏细雨在白矾石甬道上散步,甬道两旁是被雨水滋润的五颜六色的鲜花,怎么想怎么就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大中桥外的美景,岂不就是一幅中国味十足的山水画么?“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而对月儿的描写“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扬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软的枝条沿着月光,就像一只只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读了这些句子,在你的脑海里无疑会呈现一幅“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清丽幽谧的风景画。“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