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陈情表解析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0
陈情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历史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陈情表》的文本内容和作者的用意;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本《陈情表》的文本材料;2.PPT课件;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木兰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
步骤二:导入《陈情表》(10分钟)1.分享教案标题:“陈情表”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猜测一下。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得出“表白自己的情意”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篇古文,《陈情表》可能表达了什么内容?步骤三:阅读《陈情表》(15分钟)1.分发《陈情表》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
2.同时播放配音版的《陈情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3.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提到的“江南三十年”的含义。
步骤四:学习《陈情表》(20分钟)1.分组讨论《陈情表》的主要内容,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的结构和文本的特点,如运用对仗、修辞等手法。
3.分享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
步骤五:诗词鉴赏与表达(30分钟)1.引导学生欣赏《陈情表》中的诗句,分析其用词和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借鉴《陈情表》的写作方式,创作一篇类似的陈情表。
3.小组讨论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
步骤六:思辨与评价(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造就了《陈情表》这样一篇文章?学生可以从政治、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强调《陈情表》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完成作文:《陈情表》与我的人生;2.阅读其他古文,挑选一篇感兴趣的古文,进行阅读和鉴赏;3.准备下一堂课的主题:《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陈情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历史;(2)能够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能够背诵并默写《陈情表》全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结构;(2)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背诵《陈情表》。
2. 教学难点:(1)理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分析《陈情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陈情表》的背景和历史;(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陈情表》的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5. 背诵练习:(1)让学生齐读《陈情表》,熟悉课文;(2)分段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翻译《陈情表》;2. 写一篇关于《陈情表》的读后感;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陈情表》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 案例分析:选取《陈情表》中的典型句子,剖析其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比较学习:将《陈情表》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陈情表(第二课时)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四册[教学要点]1.体会文章“陈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达特点。
2.鉴赏巧妙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开展课堂讨论,细致剖析《陈情表》“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
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明确:这篇文章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
“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愍”,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
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
2.思考: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结构特点和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
明确:(1)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
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2)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
当时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骈文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形成了骈文的浮华之风。
而《陈情表》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如行云流水,畅通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
文中不少四字句至今还被使用。
三、鉴赏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讨论后明确: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
陈情表编者:彭宏兰审阅: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3、学习课文第一段并背诵。
二、课前导学1、文学常识:李密,一名,字,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终鲜.()兄弟门衰祚.()薄茕.()茕独立期.()功强近责臣逋.()慢不矜.()名节岂敢盘桓.()过蒙拔擢.()除臣洗.()马3、阅读课文,思考、回答:①、李密向谁陈情?陈什么情?②、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了什么作用?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三、质疑讨论通过课前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陈情表编者:彭宏兰审阅: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2、3、4段,继续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特色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二、课前导学学习课文二至五段,思考、回答:1、第二段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2、从第三段中可看出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3、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4、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三、质疑讨论通过课前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 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游子吟》导入,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课题《陈情表》。
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密及写作背景。
3. 文体知识介绍:讲解“表”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4.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5.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 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 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孝”。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8.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陈情表》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陈情表》的主要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陈情表》的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陈情表》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
2. 理解《陈情表》中的忠孝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情表》的背景、作者、意义等内容。
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陈情表》,分析其结构、语言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陈情表》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其内容。
3. 讲解难点: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陈情表》中的难点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陈情表》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阅读理解测试。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陈情表》与其他古代忠臣奏议的文风和思想内容。
2. 探讨《陈情表》在后世文化中的影响和引用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忠孝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九、教学资源1. 《陈情表》原文及其注释版本。
2. 与《陈情表》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历史文献、评论文章等。
3. 辅助教学工具,如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陈情表》的内容,领悟李密的忠诚与孝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密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主旨。
2.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把握《陈情表》中的文言文难点。
2.理解李密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介绍李密及其《陈情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陈情表》的内容。
2.教师讲解《陈情表》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李密的情感。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1.分析李密的论证方法:a.李密在《陈情表》中如何运用事实论证?b.李密如何运用道理论证?c.李密如何运用对比论证?2.分析李密的情感表达:a.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哪些情感?b.这些情感是如何体现的?c.你如何理解李密的忠诚与孝道?第四环节:课堂讨论a.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诚与孝道?b.你认为《陈情表》中的哪些句子最打动人心?c.你觉得李密在《陈情表》中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的?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翻译《陈情表》中的重点句子。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文言文难点的掌握仍有待加强。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仍需提高。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建议1.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避免死记硬背。
2.在分析课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3.在课堂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陈情表》课文的教案分析2。
接下来,我们将对《陈情表》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阅读教学1.前期准备在进行《陈情表》的阅读教学前,我们需要学生们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
老师还可以讲解一些文学艺术知识,例如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
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材料,例如《英雄志》、《典论》等。
2.阅读活动在进行《陈情表》的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我们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文本内容和个人理解。
接着,我们可以要求每个小组从文本中选择一个段落,展示他们的解读和理解,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感悟体会,展示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心路历程。
二、文学鉴赏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从中发掘出其艺术特色和内在思想。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1.艺术手法《陈情表》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例如反讽、对比、排比、夸张等。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们针对这些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艺术追求。
2.语言特色《陈情表》所使用的语言具有清晰明了、优美流畅等特点。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们结合具体段落,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用词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思想内涵《陈情表》中所表达的思想是深刻而丰富的。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们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在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
三、扩展应用在阅读教学和文学鉴赏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扩展应用:1.写作训练让学生们从《陈情表》中捕捉到写作的启示,针对具体的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训练,例如议论文、情感表达、议案写作等。
2.演讲和辩论让学生们通过《陈情表》的阅读和分析,进行相关演讲和辩论。
《陈情表》语文教案教案:《陈情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陈情表》。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李密的《陈情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情表》。
2. 能够理解《陈情表》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3. 能够通过阅读《陈情表》,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官场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2. 理解《陈情表》的文意,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难点:1. 理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陈情表》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陈情表》的语音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意,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讲解:教师讲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如抒情手法、排比句式等。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情表》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陈情表》一、表题1. 名称:陈情表2. 作者:李密二、表文1. 表文结构A. 抒情手法B. 排比句式2. 表文内容A. 表达作者忠诚之情B. 诉说作者艰难之状C. 说明作者无奈之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手法和排比句式,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小草绿了,花儿开了,鸟儿笑了。
山清水秀,绿水青山,美丽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陈情表》的文意和写作技巧。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教案(一)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教案一、知识点概述在教学陈情表这篇文言文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掌握陈情表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思想;3.理解并能够翻译出陈情表的关键词汇和短语;4.学会分析和理解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5.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就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和写作。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对陈情表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陈情表吗?对陈情表有什么了解?2. 知识点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解释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讲解典型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宾、并列句、状语从句等。
陈情表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思想•介绍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探讨陈寿对潘岳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分析陈情表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陈情表中出现的典故,如“蜀道难”等;•解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等。
3. 阅读理解和讨论•分段翻译陈情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写作实践•提供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陈情表的观点展开写作;•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知识和修辞手法,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课堂活动安排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读陈情表;•每个小组讨论并整理出一份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翻译表。
2. 语法练习•给学生创设语法练习题,巩固文言文语法知识。
3. 观影活动•向学生介绍相关电影《陈情令》,并观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对《陈情表》的演绎。
4. 分组演绎•将陈情表分段分配给不同小组演绎;•学生可以在演绎中发现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5. 作文练习•提供题目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关于陈情表的短文;•老师提供评析和修改意见。
四、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整理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阅读其他经典文言文,如《论语》、《大学》等。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和作用。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 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些关于亲情和感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或恩人?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和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亲情和感恩,并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陈情表》教案6篇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撰写教案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们需要在教案中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陈情表》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介绍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
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陈——陈述、禀报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突破:《陈情表》教案探析作为一篇文言文的经典之作,陈寿的《陈情表》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如何突破初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排斥和弱点,引导学生真正了解、理解并喜欢这篇经典之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析一份《陈情表》的教案,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价值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思考。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陈情表》为教学文本,将课程设置为理解文字的含义和背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从教材选择上来说,这样的设定是十分合理的。
文言文的学习中,既要关注语言的形式美、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也要关注情感和观念上的认识。
而《陈情表》这篇文章也正是通过其优美、流畅的语言,抒发了作者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以诚实和正义为高尚,以爱国为忠诚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之美和文学之美,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本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语文学科的维度上更多地注重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技能方面,例如:理解拟人手法在词句中的运用,分析背景情境与文字意含中的对应关系,表达对文文的审美感受等。
在情感态度方面,也要求学生理解古人的情感与思想,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感。
教学手段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课前导入、课文解读、课内表演、情感理解和学情导入等。
课前导入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提问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汉代与今日中华的不同之处。
课文解读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化渗透、比喻解析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课内表演、情感理解等手段则更多地注重于情感与道德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爱国主义、忠诚诚实等品德价值。
三、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课堂作业、学生成绩和综合评定等方式,对行动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语言理解方面,老师可以省略部分词语,让学生自己填充,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细节的理解程度。
课文《陈情表》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李密。
2.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让学生领会并实践“陈情”的写作技巧。
4. 让学生感悟并传承忠诚、敬业、担当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陈情表》原文及译文。
2. 李密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3. 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4. “陈情”的写作技巧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陈情表》的内容,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难点:领会“陈情”的写作技巧,感悟家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及译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练习“陈情”写作技巧。
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课时:2课时。
2. 安排:第一课时讲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及译文;第二课时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陈情”写作技巧,进行情感教育。
第二章:课文解析一、课文梗概《陈情表》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述了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表达了对祖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意。
二、课文结构1. 引言:陈述奏章的缘起和目的。
2. 主体:陈述不能从命的苦衷,表达对祖母的感恩和对国家的忠诚。
3. 结尾: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请求允许辞职回家。
三、课文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古代词汇和句式。
2. 领会“陈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策略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陈情”的写作技巧。
五、学习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3. 学生presentations,分享对“陈情”写作技巧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让学生掌握“陈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7 陈情表名师说课教 材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以为“矜守名节”,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语言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
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教 法1.诵读法: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反复诵读以至背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归纳分析法:李密是如何“陈情”的,围绕这一问题,分析李密的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死当结算生当陨首末陈日后之情听臣是臣今臣且臣况巨责臣催除臣拜臣举巨察臣再陈现今之情总写夙遭闵凶臣以险衅先陈已往之情表情陈,:.2.1)(,: 基础整理1.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向上报告,诉说。
今义:让别人知道的意思(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今义:一般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3)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4)至于..成立 古义:至,动词;于,介词。
今义:连词,提及,另外。
3.一词多义(1)以⎪⎪⎩⎪⎪⎨⎧)"",""(,),(),"",.(),""(不能意为连用无与无以至今日臣无祖母介词用巨具以表闻因此以是即是以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示承接关系而用法同谨拜表以闻 (2)除⎪⎪⎩⎪⎪⎨⎧)()()(),(修整道路除道清除攘除奸凶台阶登自东除授职任命除臣洗马(3)区区⎪⎪⎩⎪⎪⎨⎧)(,)(:),(,)(谦词自称的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则区区与诸君诚挚感君区区怀新妇谓府吏小少致万乘之势秦以区区之地拳拳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卒⎪⎪⎩⎪⎪⎨⎧),""()()()(突然猝通卒然边境有急终于卒成帝业士兵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供谁终保卒余年4.词类活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特殊句式(1)臣具以表闻(状语后置,即“以表具闻”)(2)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6.固定格式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7.文学常识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7陈情表(第一课时)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四册●从容说课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对刘十分孝顺。
《晋书·孝友传》列其首位,誉之“以孝谨闻”。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
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事;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
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乃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母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
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