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教学让作文课堂灵动飞扬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显然,这要求给我们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2、愉快教育的心理效应:愉快教育认为,人的任何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便感到一种心理满足,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化了这种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愉快教育不仅使优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转苦学为乐学,产生学习兴趣。

3、立足发展理念。小学作文的教学策略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的生命活动达到由内向外的表达和律动。小学作文的根本任务是将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感受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通过教学的创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感,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小学作文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引导小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

二、操作流程

由五个模块构成: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自主审题,明确要求

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妙笔生花,个性写作

互动交流,修改润色

三、流程解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理论依据: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习作也是如此,习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习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习作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个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培养的

操作要点:就生活中的某一话题,师生互动,亲情交流,沟通感情,如新闻话题,成语话题,生活话题,烦恼话题,成长话题等等。话题的选择,是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高涨起来。师生在亲情融融的互动中,做到情感交流零距离;使作文课堂在开课伊始,未成曲调先有情。

也可以创设情景。如设计并组织一个小游戏(或小实验),引导学生在作文的快乐情景中其乐融融,引爆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感到作文课新奇有趣快乐。此情景的创设,为下面的作文指导提供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创设情境要注意三点:目的是激

发习作兴趣,提供习作素材;内容有五小情境(小实验、小游戏、小观察、小节目、小场面);方法要灵活多样,别具一格,不拘一格,时时创新。这一环节的核心旨在激发情趣,教师导源→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

2、自主审题,明确要求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操作要点: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看便知。

3、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理论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再次表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教师,则须时时刻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在生活中获得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操作要点:教学中,根据片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生活经历、词语、诗句、精妙语言;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归纳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来增强学生的习作储备。并激发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积累。

4、妙笔生花,个性写作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操作要点: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流露,过去,我们语文教师只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深刻透彻,这种指导总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毫无创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在习作中的自我表达的情感的手脚。然而,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大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想别人不敢想,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象内容。想象就成了一支有着自主思维的神笔,即使在一张空白纸上也能绘出富有个性的曼妙的图画。

5、互动交流,修改润色

理论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传统的单向性习作评改的一种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指引。

操作要点:多元的民主开放式习作评改既强调教师参与习作评改,也强调学生参与习作评改,形成三种互动的习作评改方式:师生评改、生生间评改及学生自我评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就自己的习作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通过互动交流,不断取长补短,获取进步。这样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达到发展提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