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核心内容
- 格式:pdf
- 大小:573.27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4 《安全生产法》核心内容
1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机制
新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进行了调整。由原先重国家监管向现在强化企业主体负责转变,由原先强调“促进经济发展”,向强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转变。” 1.1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 1.2 政府安全监管的体制
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执行的是政府领导,部门监管的体制。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并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而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政府安全监管的机制。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保障做了具体的要求,共31条,增加了4条,修订了16条,明确要求:
2.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2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2.3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新法从企业负责人职责、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培训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安全设备、危化品、危险源,危险作业、安全检查、个体防护、相关方管理、工伤保险、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等方面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事故发生作具体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体系
3 员工的权力和义务
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合同时,应在名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职业危害的事项,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签订协议,免除职责。工会有权对企业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求纠正,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
员工的八大权力和三项义务
4 安全责任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等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做了25条规定,其中生产经营单位占了19条。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业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其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业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是新法新增的安全责任追究对象。
新法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一是规定了事故行政处罚和终身行业禁入。第一,将行政法规的规定上升为法律条文,按照两个责任主体、四个事故等级,设立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八项罚款处罚明文。第二,大幅提高对事故责任单位的罚款金额:一般事故罚款20万至50万,较大事故50万至100万,重大事故100万至500万,特别重大事故500万至1000万;特别重大事故的情节特别严重的,罚款1000万至2000万。第三,进一步明确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二是加大罚款处罚力度。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等实际,新法维持罚款下限基本不变、将罚款上限提高了2至5倍,并且大多数罚则不再将限期整改作为前置条件。
三是建立了严重违法行为公告和通报制度。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