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02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中考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和考点。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帮助学生了解中考数学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4.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中考数学复习资料和试卷,确保内容覆盖中考考点。
2.学生准备好笔、纸等学习用具。
三、教学过程:1.复习基础知识点:(1)整数的性质、整数运算和整数应用。
(2)有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和有理数的性质。
(3)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4)比例和比例的运用。
(5)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6)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
(7)圆的性质和计算。
(8)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计算。
2.复习解题技巧:(1)列方程和列不等式。
(2)运用图画和图表解题。
(3)应用问题解决方程和不等式。
(4)利用已知条件推导结论。
(5)逻辑推理和数学归纳法。
3.解题实践:(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独立思考和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教师提供指导和解答有关问题。
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分发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2.学生独立完成试卷,教师提供必要的解答和指导。
3.学生将试卷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并进行讲解。
五、复习总结:1.学生进行个人复习总结,并做好笔记。
2.教师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作为进一步复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中考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和考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解题技巧和应试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解题,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学生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继续进行多方面的解题实践。
中考数学正方形复习优质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九章“四边形”中的第三节“正方形”。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相关定理,着重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对角线性质、正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与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面积计算、对角线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圆规、直尺。
学具:三角板、圆规、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正方形物品(如正方形桌面、正方形瓷砖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正方形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3. 例题讲解(1)求正方形面积。
(2)已知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求边长。
4. 随堂练习(1)求下列正方形面积。
(2)已知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求边长。
5. 合作探究(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区别与联系。
(2)正方形的对角线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4. 正方形的对角线性质。
5. 正方形与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正方形面积。
(2)已知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求边长。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布置拓展延伸作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正方形的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制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涵盖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
2024年中考数学正方形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九章“几何图形与证明”中的第4节“正方形”。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正方形相关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学会使用判定方法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相关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正方形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与讲解(15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 正方形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答案:(1)面积:25平方厘米,周长:20厘米。
(2)图形①和图形③是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计算问题。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正方形与其他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2. 正方形的计算问题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的选择与讲解5. 作业设计一、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 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章节第一章课题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会求实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2.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化简简单的二次根式,能根据指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将二次根式化简;3.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性质及根式的化简.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教学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1.平方根与立方根(1)如果x2=a,那么x 叫做a 的。
一个正数有个平方根,它们互为;零的平方根是;没有平方根。
(2)如果x3=a,那么x 叫做a 的。
一个正数有一个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2.二次根式(1(2(3(4)二次根式的性质①若a ≥ 0,则( a)2=;③ab =(a ≥ 0, b≥ 0)2⎧a ( ) a a② a = a =⎨-a ( );④b=b(a ≥ 0, b 0)⎩(5)二次根式的运算①加减法:先化为,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babx2 +1 x2 y5 1223233x2+y2a 1+1a b②乘法:应用公式 a ⋅=ab (a ≥ 0, b ≥ 0) ;③除法:应用公式=a(a ≥0, b0)b④二次根式的运算仍满足运算律,也可以用多项式的乘法公式来简化运算。
(二):【课前练习】1.填空题2 . 判断题3.如果(x-2)2 =2-x 那么 x 取值范围是()A、x ≤2 B. x <2 C. x ≥2 D. x>24.下列各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5.在二次根式:①12, ②③;④27和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 D.③和④二:【经典考题剖析】1.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 且a、b、c 满足a2-6a+9+ b - 4 + | c - 5 |= 0 ,试判断△ABC 的形状.2.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1);(2);(3)x - 43.找出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x2+y27x ,, , 0.1x ,, - 21, -x ,,2 24.判别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0.5-2x +31-xx2+12ab21 27 1 25 1 50 a2b675 4 - 4x + x 21 - 1 16 25 m2 - 4m + 4m 2 + 6m + 9 2 3 2 3 3 2 3 2 ( x - 2)2(x - 3)2( x - 2)( x - 3) 3 - x3 - x 2 - x3 - x2 - x17 1a3a 2 25x x 9 x 5 5 3 48 27 12 3x 2 -4 + 4-x 2 +1 ( p -1)2 (P - 2)21-2a+a 2 1-2a+a 2 3, 75, 18, , 2, , , 238ab 3 (b 0), -3b5. 化简与计算7 ① ;② (x 2) ;③ ;④ (m - 2) ⑤ (+ - 6 )2-( -+ 6 )2;⑥ (2 +3 - 6)(2 - 3 + 6 )三:【课后训练】1. 当 x≤2 时,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 = x - 2 C 、=2 - x ⋅B 、D 、 = = x - 32. 如果 (x-2)2 =2-x 那么 x 取值范围是()A 、x ≤2B. x <2C. x ≥2D. x >23. 当 a 为实数时, a 2 =-a 则实数 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A .原点的右侧B .原点的左侧C .原点或原点的右侧D .原点或原点的左侧4. 有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对应;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 是 17 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A .0 个B .1 个C .2 个D .3 个5. 计算 a 3 +a 2所得结果是 .6. 当 a≥0 时,化简 =7.计算(1)、2 5+ 9 - 2; (2)、( - 2)2003( + 2)2004(3)、(2 - 3 2 )2;(4)、5 -6 +8. 已知: x 、y 为实数,y=x-2,求 3x+4y 的值。
中考数学正方形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1章《正方形》,主要内容包括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性质,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正方形物体,如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 知识点讲解:(1)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等于边长。
(2)正方形的判定: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3)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是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情况。
3. 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
答: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
例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cm,求它的对角线长度。
答:对角线长度为4√2 cm。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计算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6cm²,求它的边长。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正方形图案、计算正方形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1. 四条边相等2. 四个角都是直角3.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等于边长正方形的判定: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是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情况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 计算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6cm²,求它的边长。
答案:1. 正确2. 边长为6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精选5篇)毕业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中考总复习具体做法。
一、第一阶段(第4周——第12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
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精品教案全部(共十篇)第一篇实数与中考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2.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
4.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5.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中考将继续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应试对策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讲实数的有关概念【回顾与思考】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大纲要求: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 a (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1)实数的组成{}⎧⎧⎧⎫⎪⎪⎪⎪⎨⎪⎪⎪⎪⎨⎬⎩⎪⎪⎪⎪⎨⎪⎪⎪⎭⎩⎪⎧⎪⎨⎪⎩⎩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人教版九年级中招考试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中招考试数学总复习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
教材以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习题。
本教学设计将全面梳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初中数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
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希望能通过中招考试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可能存在焦虑情绪。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面对考试的信心和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中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点。
2.难点: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中招考试数学总复习。
2.辅导资料:相关习题和案例分析。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2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跟随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章节第五章课题全等三角形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教学目标(知1。
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能利用全等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识、能力、教育)2.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二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过直角边定理"或“HL”.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注意事项:(1)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紧扣判定的方法,找出相应的条件,同时要从实际图形出发,弄清对应关系,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2)注意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另外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二):【课前练习】1.如图,若△ABC≌△DEF,∠E等于( )A.30° B.50° C.60° D、100°2.如图,在△ABC中,AD⊥BC于 D,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就可确定△ABD≌△ACD3。
在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是5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学设计,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数学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
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
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方,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篇2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中考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2.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
4.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5.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中考将继续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应试对策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讲实数的有关概念【回顾与思考】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课标要求: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1)实数的组成{}⎧⎧⎧⎫⎪⎪⎪⎪⎨⎪⎪⎪⎪⎨⎬⎩⎪⎪⎪⎪⎨⎪⎪⎪⎭⎩⎪⎧⎪⎨⎪⎩⎩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0()0(0)0(||a a a a a a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实数a(a ≠0)的倒数是a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例题经典】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例1 ①a 的相反数是-15,则a 的倒数是.②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③(2006年泉州市)去年泉州市林业用地面积约为10200000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约. 【点评】本大题旨在通过几个简单的填空,让学生加强对实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例2.(-2)3与-23( ).(A)相等 (B)互为相反数 (C)互为倒数 (D)它们的和为16 分析:考查相反数的概念,明确相反数的意义。
答案:A例33的绝对值是 ;-321 的倒数是 ;94的平方根是 .分析:考查绝对值、倒数、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各自的意义,不要混淆。
答案:3,-2/7,±2/3例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DA .-3与3B .|-3|与一31C .|-3|与31D .-3与2(-3)分析:本题考查相反数和绝对值及根式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例1 下列实数227、60°、3π、0、3.14159、(-2中无理数有( )个A .1B .2C .3D .4【点评】对实数进行分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应先化简,再根据结果去判断.第二讲 实数的运算【回顾与思考】 知识点:有理数的运算种类、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科学计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计算器功能鍵及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乘方、幂的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委和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2.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率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复习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正确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3. 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正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入法求有理数的近似值(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也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会按所要求的精确度运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近似运算。
4 了解电子计算器使用基本过程。
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考查重点:1. 考查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计算法; 2. 考查实数的运算; 3. 计算器的使用。
实数的运算(1)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原数。
(2)减法 () (3)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即⎪⎩⎪⎨⎧⋅-⋅=)(0),(||||),(||||为零或异号同号b a b a b a b a b a ab(4)除法)0(1≠⋅=b ba b a(5)乘方个n n a aa a = (6)开方 如果x 2=a 且x ≥0,那么a =x ; 如果x 3,那么x a =3在同一个式于里,先乘方、开方,然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 3.实数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 (2)加法结合律 ()() (3)乘法交换律 =. (4)乘法结合律 ()() (5)分配律 a()其中a 、b 、c 表示任意实数.运用运算律有时可使运算简便.【例题经典】例1、(宝应 )若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则冷冻室的温度(℃)可列式计算为A . 4―22 =-18 B.22-4=18 C. 22―(―4)=26 D.―4―22=-26点评:本题涉及对正负数的理解、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试题以应用的方式呈现,同时也强调“列式”,即过程。
选(A )例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绕地球飞行了14周,飞行轨道近似看作圆,其半径约为6.71×103千米,总航程约为(π取3.14,保留3个有效数字) ( ) A .5.90 ×105千米 B .5.90 ×106千米 C .5.89 ×105千米 D .5.89×106千米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 答案:A例3.化简273-的结果是( ).(A)7-2 (B) 7+2 (C)3(7-2) (D)3(7+2)分析:考查实数的运算。
答案:B例4.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 ①>0②>③>④>(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析:考查实数的运算,在数轴上比较实数的大小。
答案:C例5 (2006年成都市)计算:113-⎛⎫⎪⎝⎭(-2)2×(-1)0-│12例6.校学生会生活委员发现同学们在食堂吃午餐时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决定写一张标语贴在食堂门口,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请你帮他把标语中的有关数据填上.(已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大米,全国13亿人口,每天就要大约浪费 吨大米例7.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二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梯的台阶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时,楼梯的上法数依次为:1,2,3,5,8,13,21,...…(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请你仔细观察这列数中的规律后回答:上10级台阶共有 种上法.分析:归纳探索规律:后一位数是它前两位数之和 答案:89例8.观察下列等式(式子中的“!”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 11,22×1,33×2×1,44×3×2×1,…,计算:!98!100= .分析:阅读各算式,探究规律,发现100!=100*99*98!答案:9900第二章 代数式与中考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掌握整式的有关知识,包括代数式,同类项、单项式、多项式等;2、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四则运算,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3、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及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 ;4、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式的基本性质;5、熟练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应用。
中考整式的有关知识及 整式的四则运算仍然会 以填空 、选择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正逐步渗透到综合题 中去进行考查 数与似的应用题 将是今后中考的一个热点。
分式 的概念及 性质,运算仍是考查 的重点。
特别注意 分式的应用题 ,即要 熟悉背景 材料,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应试对策掌握整式 的有关概念及 运算法则,在运算过程中注意 运算顺序,掌握运算规律,掌握乘法 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抽象的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应用题值得重视。
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通分和约分 时 都要注意分解因式知识的应用。
化解 求殖题,一要注意 整体思想,二要注意解题技巧,对于分式的应用题,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第一讲 整 式【回顾与思考】知识点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去括号法则、幂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教学目标:1、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简单的代数式。
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2、 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会把多项式按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合并同类项;3、 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数字指数幂的运算;4、 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2+())进行运算;5、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考查重点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p 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3)代数式的分类2.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对于给出的单项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数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个字母的指数分别是什么。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对于给出的多项式,要注意分析它是几次几项式,各项是什么,对各项再像分析单项式那样来分析(3)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技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列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斤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技这个字母升幂排列,给出一个多项式,要会根据要求对它进行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要会判断给出的项是否同类项,知道同类项可以合并.即x b a bx ax )(+=+ 其中的X 可以代表单项式中的字母部分,代表其他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