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设喻明理,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以达到喻理结合、虚实相生、深入浅出的效果。
这种议论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议论文常见的枯燥、沉闷之风,读后给人以新颖活泼之感,是议论文出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其篇幅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局部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全篇而言的,就是在文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比喻。
这种情况,小及句子,大到段落,灵活多变,信手拈来,难度不大。
它讲究的是个体优势,是局部的求新,但要让读者感觉出“新”来,就某一句子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它过于单薄,运用也十分普遍,也就是说,要体现创新优势,最好是整段性设喻。
例如《拿来主义》的第8自然段,全是由比喻构成的。
一开始即点明取譬设喻说理的特点,然后具体设喻,用从祖上得来一所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裂割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患者,以“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这样,就将对待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形象逼真而不乏幽默之感,令人捧腹之余而沉思其理,具体形象,准确生动,把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鲜明突出、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2、整体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就是在全文中都运用比喻,至少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这种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篇幅长,相对于局部运用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它不仅要考虑设喻的方式,还要考虑内容的吻合,还要去考虑前后比喻的协调,前后内容的连贯。
例如议论文《理想的阶梯》,就通篇运用了比喻手法,但它不是每句话都在用喻,也不是每个段落都以比喻为主,而是在议论的关键地方都进行了设喻,请看关键语句:理想的阶梯。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奋斗的人。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一如何简单准确地审题立褚树荣【褚树荣,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 50 余篇.领衔主编《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行为访谈录》《假日活动教程丛书》《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话题作文 T 型台》,编著《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编制》《古诗文阅读新视点》等语文教育教学类图书。
】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题是干什么的?)不管什么作文,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
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
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
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
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
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
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避实就虚法第一篇范文: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立意创新已成为很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下面,我将分享几种立意创新的方法。
一、以个人经历入手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思考方式,可以从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人的经历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主题。
例如,可以从“守护”这个主题入手,讲述自己如何守护家人和朋友,或者讲述在某个时刻如何被别人守护。
二、运用比喻手法比喻手法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问题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可以将“友谊”比喻成花草,讲述需要用心去呵护友谊,才能让它茁壮成长。
三、以反转结尾反转是指将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完全颠覆,让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可以以“成功”这个主题讲述一个人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成功”,让读者在思考之余,也产生一定的共鸣和反思。
四、运用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可以深入揭示主题的内涵。
例如,可以以“自由”这个主题讲述一个囚犯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自由的珍贵和重要性。
以上是几种立意创新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体现思考深度和文学感染力。
希望大家在高考作文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写出精彩的文章。
重点分析:本文主要对高考作文中的立意创新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个人经历入手、运用比喻手法、以反转结尾、运用心理描写等。
用词分析:1. 地道的口语化用语,例如“眼前一亮”、“灵活运用”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 长短句的运用,灵活把握句子结构,让文章在节奏上更加优美。
3. 合理地使用成语、诗句等,既能提高文章的文学感染力,又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篇范文:高考作文中避实就虚法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避实就虚法”则是提高作文文学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高分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作文高分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作文所谓创新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有时是立意上的创新;有时是结构上的创新;有时是语言表达技巧上的创新;有时是语体、文体上的创新等等。
我们作为指导者应该把常见的创新途径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创新。
立意上的创新古人说:“凡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这三番来者,代表了认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番来者,是表面上的东西,比较肤浅,绝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因此属大路货,只能算一般的认识层面;第二番来者,是对事物较为深刻的认识,可能会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见到的角度,使之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来,这是第二层面。
而第三番来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是另辟蹊径后找到的“别有洞天”,能写出让阅者拍案叫绝的文章,甚至是叹为观止的文章,是认识的最高层面。
而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教育学生选第二个层面,这样比较稳,又避开高风险和大路货,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
而第三层面的则视为险径,是走险棋。
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则功亏一。
其实只要重视方法指导,加强训练,则完全有可能出奇制胜,甚至可以得60分。
参考例子:①蝼蛄爬墙的启示:材料:一只蝼蛄在陡峭的墙壁上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时跌落下来,但它过了一会儿又沿着墙根往上爬了……分析:许多同学看了材料之后立意放在赞颂虫子的顽强、执着、败而不气馁上。
这其实就是“第一番来者”,属一般构思。
但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找到另一个立意,蝼蛄虫不会思考,不会从失败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只知锲而不舍地苦干、蛮干,不会改变方向寻找新的途径,这就是较为深刻的立意。
如果在此基础再深入地思考,就可以发现我们人类中亦有此种“蝼蛄现象”,即表面的勤勤恳恳往往会得到肯定。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甚至有时还作为一种精神来宣传,提倡为“愚公移山”。
这样就可以挖掘到“应有科学的指导,即既要达到目的,又‘多快好省’”。
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十大技巧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十大技巧一、写外貌不用“有”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
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二、写说不出现“说”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指导: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之二四、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的逆向思维写作活动,是相对于正向和顺向写法而提出来的。
它的优点是一反人们熟知的陈旧观点,发人深醒,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这种写法的意义,可以增加新的议论领域,扩展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
而在实质上则是转换角度,选准角度。
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
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角度要小。
反弹琵琶议论文与写一般议论文一样,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反弹重点,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增强反弹力度。
角度小,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余者可以不及,这样,反弹内容集中,降低写作难度。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
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已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
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已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
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
可见,作者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
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
由此看来,作者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独力于选择角度小。
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2、角度要巧。
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
以“创新”为话题的写作指导写作指导:创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写作中需要注意如何描述创新,特别是要注意用词的选择。
1.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当今的商业和教育领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正是为什么创业者经常被称作“创新者”。
这些人通过引入新的想法和技术来改变行业和市场,从而赚取巨大的财富。
2. 创新的途径创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创新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看待问题。
创新也可能涉及到新的技术或方法,这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生产和服务。
此外,创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力量,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支持。
3. 如何发展创新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可以通过学习来实现。
在学习中,人们可以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参与新的实验和活动,这一切都能够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也是必要的。
这些技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机构和企业的项目来实现。
范文一:创新:因自己而不同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不管是商界,科技领域还是教育行业,创新都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加灵活和有竞争力。
然而,什么是创新?一般情况下,创新被定义为通过新的思维方式、技术或方法来改变现有的行业、市场或服务。
换句话说,创新意味着不断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打造更高效和成功率更高的方案。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在生产和服务中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能力还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用词。
使用“创新”这个词语时,要考虑上下文,配合适当的形容词使用。
例如:创新思维,创新力量,创新方法。
在写作中使用不同的词语,有助于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和逻辑性。
范文二:儒尊始终追求创新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流派,儒家一直强调人的自我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而创新能力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只有通过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我们才能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高考议论文创新写法论点、论据和论证是高考议论文的三要素。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论点鲜明、准确、概括;论据要典型、新颖,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高考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通常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其要求是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由此可知,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是一篇议论文的重头戏。
关注社会热点、思考时代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等一直是高考命题一以贯之的理念。
这一新的形势需要考生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直面现象并直陈观点。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运用议论文写作时,如果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很容易落入千人一面的俗套中。
作为独特的竞技场,高考作文要想方设法让阅卷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高考考场中,要想把议论文写出精彩,写出别具一格的风味,笔者推荐高考议论文创新写法,也就是把握六个字:引、析、提、联、深、结。
一是引,即简要概述,浓缩精华。
高考作文题一般由一段材料构成。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开篇要引述材料,否则会给人很突兀的感觉,但是也不可直接照搬照抄材料,且材料的引用不宜过长,几十个字即可。
同时,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须为中心论点服务。
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其进行概述,具体过程、细节情境可以省去。
二是析,即分析材料,切合事理。
围绕议论的中心对所引材料内容的含意进行简明扼要地分析,要准确,切合事理,不可过多展开。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即将提出的观点做铺垫。
这部分内容也不宜过长。
三是提,即提出论点,简明准确。
分析材料之后,顺势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起到统率的作用,是全文的“神”,材料组合的“纲”。
我们一定要纲举目张,具有明显的特色,不人云亦云。
论点的提出要切实做到扣材、简洁、准确、鲜明。
论点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可拖泥带水,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
四是联,即类比想象,联想延伸。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知识讲解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知识讲解一、明确概念对篇议论来说,最直观的东是什么?有说是论点,有说是论据,有说是论证过程,其实都不是。
篇章之所以让眼就能看出来是议论,不是记叙、说明,或者别的体,是因为它的结构不同于其他体。
议论的结构,是议论最直观的个体特征。
为什么说它最直观?因为论点、论据等,需要花时间去阅读、分析,结构眼就能看出来。
写章就像盖房,房的格就好体特征。
所房,是什么格,需要进去细看才能知道,外的格是欧式的、中式的,还是平房、楼房,看就能明。
因此,议论要写得像议论,先须从结构开始。
结构确定好了,就相当于座房的主体结构搭起来了,后再怎么弄,反正框架和整体格是错不了的。
那什么是议论的结构呢?从义上讲,它指的是整篇议论的基本结构,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议论的开头、主体,结尾。
这是章的结构,也叫整体结构。
从狭义上说,它指的是本论部分所采的论证结构,也就是主体部分为了论证提出的论点所采的论证式。
二、问题聚焦弄清概念是回事,实际操作往往是另回事。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学在结构这最容易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种。
1.没有结构意识很多学到了中,以前的思维习惯没有改变,明明要求写的是议论,可他们仍然写的是记叙,按照时间、地点、物等记叙的六要素来写。
这其实就是思想上还没有建起结构意识。
体不同,写法就不同。
写记叙不能议论的结构,同样,写议论也不能记叙的结构。
篇议论,如果完全没有议论的结构特征,那么它就是篇失败的章。
2.结构不清晰、不明确有些同学,虽然有定的结构意识,但结构不够清晰,每部分的内容都不明确,看起来有搭没搭、绕来绕去,让看不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法区分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也很难看清本论部分各段落之间的论证关系。
3.分不清结构和结构结构指的就是引论—本论—结论这三部分,结构指的是本论部分的论证式。
很多同学的议论,分不清结构和结构,要么只有结构,没有结构;要么只有结构,没有结构,两者不能兼顾。
高考作文: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设喻明理,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以达到喻理结合、虚实相生、深入浅出的效果。
这种议论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议论文常见的枯燥、沉闷之风,读后给人以新颖活泼之感,是议论文出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其篇幅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局部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全篇而言的,就是在文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比喻。
这种情况,小及句子,大到段落,灵活多变,信手拈来,难度不大。
它讲究的是个体优势,是局部的求新,但要让读者感觉出新来,就某一句子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它过于单薄,运用也十分普遍,也就是说,要体现创新优势,最好是整段性设喻。
例如《拿来主义》的第8自然段,全是由比喻构成的。
一开始即点明取譬设喻说理的特点,然后具体设喻,用从祖上得来一所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裂割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患者,以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这样,就将对待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形象逼真而不乏幽默之感,令人捧腹之余而沉思其理,具体形象,准确生动,把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鲜明突出、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2、整体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就是在全文中都运用比喻,至少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这种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篇幅长,相对于局部运用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它不仅要考虑设喻的方式,还要考虑内容的吻合,还要去考虑前后比喻的协调,前后内容的连贯。
例如议论文《理想的阶梯》,就通篇运用了比喻手法,但它不是每句话都在用喻,也不是每个段落都以比喻为主,而是在议论的关键地方都进行了设喻,请看关键语句:理想的阶梯。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奋斗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以上这六句话,有题目,有总论点,有分论点,有总结论,都运用了比喻,集中体现在阶梯上,喻说了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勾勒了理想与奋斗的关系,而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既构成了本文总—分—总的格局,又深入浅出地说清了问题。
这样,以喻为题,以喻领起,以喻收束,以喻分论,说理具体形象,新颖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运用设喻明理的议论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明确目的,比喻是为说理服务的,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孤立地用喻,讲究喻与理的一致性,不能成为说理的累赘,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巧用描写,具体形象描写是一种表达方式,多用于记叙的作品之中,如果把它运用到议论文里,以之论理,不仅照样具有说服力,而且可以增加论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幽默感,产生意想不到的议论效果和出奇制胜的积极作用,是使议论文出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寓理于具体感性的形象之中,使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信服由此阐述的抽象的道理。
这样议论文就不再枯燥了,也没有空虚之感,我们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有物有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具体充盈。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某一句话,也可以用于某几句话或某几个段落,还能够通篇运用。
就描写角度来看,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况:1、正面描写。
这种方法,多出现在立论文中,多运用于正面的人事物,可以对论点进行形象解说,也可以对论据进行具体的绘制,还可以对论证方法作形象的勾勒,从而达到以描写来论理的目的。
这种描写,一般带有明显的褒赞色彩,如方志敏同志在《死》一文中的论述文字: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睡在猪栏狗窠的场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苦工!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段文字,就是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形象描写,论证了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具备坚定立场与献身精神的道理。
语段以我为议论对象,采用了一正一反的对举方式,有物的形象对比,如大厦对茅棚、大菜对住所;有事的形象对比,如六个不和两个宁愿,态度鲜明,有力地表现了方志敏的精神品质,字里行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论述,但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给人的形象感、直观感和新颖感是非常明显的,描写对论理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反面描写。
这种方法,既可以出现于立论文中,也可以出现在驳论文中,但都必须用在反面的人事物身上,要么对反面观点进行形象性的描绘,要么对反面的人事物进行必要的形象化的展示,还可以对错误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或逻辑关系进行形象的勾勒。
描写中,含有一定的嘲弄或讽刺意味,感情色彩多以贬斥为主。
例如《别了,司徒雷登》第16自然节,语段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政府如鸟兽散为背景,具体描写了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无可奈何花落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丑态:他坐着不动,睁起眼睛,他看到了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一地起来,还看到了人们喊口号,讲革命的情景,就是没有人去理他,于是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你看,这里句句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司徒雷登带着强烈的失落感和惨败心境离开中国的神情,读后,既有大快人心之感,又无不对这种入木三分的刻画手法叹服之至,这些都是形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形象描写是议论文求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时要注意一点,就是描写要恰如其分,要适度,一般不大量运用,不围绕一个对象运用,描写中含有浓厚的议论成分,为说理服务,只要达到了说理的目的既可。
三、生动活泼,议论风生生动活泼,议论风生,就是在议论中充满活力,能激发人感动人,兴致盎然,富有情趣,这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来的,是议论文语言上的求新。
语言运用涉及范围很广,遣词造句,语调语法,语汇语感,语序语气,还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一种议论之中,也可以运用于文中的任何位置。
在议论文创新方法中,它是最生动、最方便、最活跃的一种。
就运用形式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遣词造句生动活泼。
这主要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上,采取多种表现手法,诸如幽默、诙谐、讽刺、夸张、反语、含蓄、隐晦、讳饰、假设、整散交叉、庄谐并重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又给人以新颖独到之感,从而很好地服务于议论内容,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鲁迅先生的《不懂的音译》,就是一篇语言形象、活泼风趣的战斗檄文,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倘如他的尊意,则怎么办呢?我想,这只有三条计。
上策是凡有外国的事物都称之为洋鬼子,……下策是,只好将外国人名改为王羲之唐伯虎黄三太之类,例如进化论是唐伯虎提倡的,相对论是王羲之发明的,而发现美洲的则为黄三太。
这段文字,采用了夸张用词的方法,它以假设起始,顺着对方的意思往下说,列举了上中下三条计策,重点是论述下策,构成总分格局,于是,进化论的提倡者竟成了唐伯虎,相对论的发明者竟是王羲之,发现美洲的竟为黄三太。
毫无疑问,这里多处运用了夸大其词的方法,但却丝毫没有荒唐之感,反而在一笑之中领悟到了的真意,批判和讽刺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产生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语言的新颖活泼是显而易见的。
2、多用修辞,议论风生。
修辞是专门解决语言好不好、美不美、新不新的问题,议论文要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它比其他创新方法的运用难度要小一些,要方便简易一些。
但这里强调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议论风生,这样,才能形成语言优势,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柳斌杰先生《事业篇》中的第二段,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连用四个设问,构成问句排比,并嵌用象牙塔里和高楼深院两个比喻,摆出浪费人生的种种表现,概括了四种不同的类型,促人深思;然后,通过两句概括的话语过渡,进入评析文字,否定在酒色财气和追求金钱、财产、享乐中浪费一生的人生观,又运用了蛀虫、贼和奴仆三个比喻和一个排比,最后,又通过一个保险柜的比喻,提出中心论点,可见,语段中共运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而又以后者为主,使语言生动形象,令人爱读。
可见,这段议论语言十分精彩,主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浮华造作,不能以辞害意,不可过分讲究语言的新颖,而产生生硬之嫌,因为创新的目的是为说理服条的。
四、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的逆向思维写作活动,是相对于正向和顺向写法而提出来的。
它的优点是一反人们熟知的陈旧观点,发人深醒,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这种写法的意义,可以增加新的议论领域,扩展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
而在实质上则是换角度,选准角度。
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
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角度要小。
反弹琵琶议论文与写一般议论文一样,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反弹重点,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增强反弹力度。
角度小,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余者可以不及,这样,反弹内容集中,降低写作难度。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
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已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
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已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
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
可见,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
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
由此看来,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独力于选择角度小。
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2、角度要巧。
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
二是人们很少写过见过的角度,易于获得创新价值。
例如,头冷顾头,脚冷顾脚,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是被人们否定了的,多表现为贬义,它的意思是就事论事,不作通盘打算,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十足的实用主义,其结果是问题越出越多,直至最后到处都出现了问题而无法解决。
如果对其反弹,为这个反面格言正名,仍然可从本身的实用主义出发,从正面肯定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