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7.94 KB
- 文档页数:15
教案:南京条约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和地点。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e.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b.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商品大规模倾销。
c.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深入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写一篇短文。
2.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史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历史,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 提问:请问同学们,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哪个朝代?3. 学生回答:唐朝。
4. 教师总结: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然而,在清朝末期,我国却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历史转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页,阅读“鸦片战争的起因”部分,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 请同学们继续讨论,探讨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土和关税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4页的“思考题”,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战后社会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的影响。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增强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学期要求:①端正思想:重视会考;②具体要求:预习:练习:笔记:参与;学习导论:第一单元:天朝危机的主要内容(组图):解说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地:改革派)发起“自强”运动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学习导论:介绍鸦片(观图片)解说:鸦片,俗称大烟、烟土,来自罂粟。
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它的花非常漂亮,用它的汁液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鸦片。
还有海落英、吗啡等等。
鸦片在医学上是麻醉性的镇痛药。
在《圣经》和《荷马史诗》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
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Galen),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等疾病。
鸦片会使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长期吸食会使体质,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2. 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是在江宁府静海寺和英军旗舰汗华囇号上签订的。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c. 赔偿英国战争赔款。
d. 割让九龙半岛和新界给英国。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加剧了国家贫弱和人民疾苦。
c. 南京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南京条约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进行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突出LLM的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签订国。
3. 理解___对中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评价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内容。
2. 学生手册:包含南京条约的简要介绍和相关问题。
3. 条约文本: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例如鸦片战争等。
- 提问学生对南京条约是否有所了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讲授(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重点讲解条约内容中的有关中国割让香港、赔款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条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___对中国的影响,例如对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影响。
拓展(15分钟)1. 提供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理解条约的具体内容。
2. 鼓励学生就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思辨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条约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 学生通过小结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观点是否准确、合理。
3. 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扩展1.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介绍南京条约的更多历史背景和细节。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辩论的形式深入研究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影响。
第一课: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微型课教案讲课人:杨云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难点:认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三、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2.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等专业词语不易理解,教师讲述过多,可能会感到乏味。
四、教学具准备:地图册、历史史料、教材、教案。
五、导入新课: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虽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抗英英雄,例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种种原因,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我们将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南京条约》。
六、新课讲授: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⑴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受到破坏)⑵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财政负担)⑶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⑷英商税款须中英商定(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财政收入减少)3.《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⑵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七、练习巩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B)A、中国一半领土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一半领土还保持着封建王朝的统治B、一方面中国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另一方面保存了封建制度,但受到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C、中国在政治上仍是封建统治,而在经济上则受到资本主义的控制D、中国完全被英国打败,受其统治了八、本课小结:1.认识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2.熟知《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3.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我国深远的历史影响。
高二年级《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上海市行知中学杨佳俊【内容主旨】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碰撞的结果,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理解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分析鸦片战争,并能够掌握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初步体会中国人民认识到落后之后的一些奋起改变。
【重点难点】重点: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
难点:东西方文明碰撞带来的结果。
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教学过程】环节1:1840年,发生了一场在我们今人看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航向的战争,我们来反思一下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东西。
设计意图:导入。
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从而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本课的内容。
环节2:出示鸦片战争整课的大纲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需要掌握哪些内容环节3:从鸦片战争背景入手,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与他国的差距设计意图:由材料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总结并完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表环节4:展示乾隆接见马嘎尔尼的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与问题,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心态,把这种心态与之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环节5:分析中英两国对外贸易量,分析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对双方贸易的比较,解释出超入超的概念,并找出根本原因,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扭转逆差后,林则徐禁烟,从而继续分析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环节6:鸦片战争的过程简单带过,展示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设计意图: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条款,引导学生思考南京条约的这些条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环节7: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展示中英双方1830年经济水平的比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并不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输掉鸦片战争?运用材料,分析得出在制度以及心态观念方面的落后使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环节8:情境设置: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战争失败后你会有何反应?引导学生从百姓、官员、皇帝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意图:通过换位思考,是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鸦片战争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再展示材料,使学生重新认识当时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从而是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是如何得出的环节9:鸦片战争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对南京条约的逐条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的影响,贯彻论从史出的史学方针【板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1842)战争背景:战争原因(根本、直接):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三、鸦片战争的影响【作业设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的沉沦还是发展?请说明理由【资料附录】1.亚当·斯密:“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一个顶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得最合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
第一章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与危害;《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能力目标](1)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比较《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对中国危害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危害1.《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2)赔款2100万银元。
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打开,使得英法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清朝官员董宗远在上奏道光帝时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2.《南京条约》附件(1)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①降低关税税率为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②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中英《虎门条约》①片面最惠国待遇──便利外国侵略者获得更多权益,降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损害了中国应得利益。
②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3.《望厦条约》(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理解《南京条约》的对华危害及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技能:从图表等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战前中英国情,尤其是贸易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探究历史背景的意识。
(2)利用有关材料,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的分析,尤其是五口通商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养成释读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维护民族尊严、积极抵抗外侮的正义壮举,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
(2)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通过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同时,对林则徐、魏源等积极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产生认同,感悟当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尤其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
说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社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的主权被蹂躏了,中国封建经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控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化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加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最主要的矛盾。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肩负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和一切反抗斗争都开始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翦伯赞)。
第1课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 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 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 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 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 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防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那么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那么材料, 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 蛊人心志, 丧人身家, 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 其祸烈于洪水猛兽.——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那么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多媒体展示林那么徐:“假设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那么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 鸦片战争是由林那么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 如果没有林那么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不可防止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 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 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 但却打了败仗, 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答复: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 武器落后等.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 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 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指出:1842年8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 双方协议2.教师引导学生, 逐条归纳内容, 并分析其危害后,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这说明关税税那么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 纷纷效尤. 这样,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局部内容, 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 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学生答复: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 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 还扩大了侵略权益.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 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 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 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课堂总结鸦片战争前, 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 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生:亚历山大帝国.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 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 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 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开展而缩小了影响,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的时间, 理清本课脉络.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公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 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 聚居生活, 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 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 不断对外扩张, 征服意大利半岛, 并最终称霸地中海.3.学生自学:阅读“相关史事〞, 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 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提示: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 迦太基败;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 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 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 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 逐渐富裕强大起来. 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 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防止地爆发了.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 所以这场战争称为“布匿战争〞.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看书答复, 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6.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 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二)罗马的共和制度1.图片展示:罗马的元老院2.教师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 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并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进行比照, 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提示:国家统治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 有否决权等. 总的来说, 就是贵族共和和平民民主.3.学生自学:阅读教材, 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思考其公布的意义.提示: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4.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 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 奴隶制得到高度开展, 这种开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提示:在罗马共和国里, 奴隶数量多、使用广, 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 但是处境悲惨, 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在罗马城, 每天有2000多名奴隶成交, 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5.教师讲述:如此多的奴隶, 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 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 终于, 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 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 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过渡: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 震撼了罗马的统治, 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 在公元前45年, 凯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专制统治, 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 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目标导学二:罗马帝国1.背景介绍: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 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专制进行争夺. 凯撒在位期间,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 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继凯撒之后, 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 到公元前31年, 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 公元前27年,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教师提问: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提示:意味着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开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 奴隶主贵族要求专制统治以稳固政权.3.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 了解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4.教师讲述:罗马帝国建立后, 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 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 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繁荣情况.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 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情形.目标导学三:罗马帝国的衰亡1.学生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罗马帝国的衰亡〞一目和“相关史事〞, 了解帝国衰亡的过程及原因.提示: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根底, 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的话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 对罗马帝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 因而教师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 另外,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 因而可以从推向未知, 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
国耻国耻
教学目标 : 《南京条约》(2课时)
1、让学生知道从1840年至1949年这百年间我中华民族被人践踏、任人宰割的历史,勿忘国耻。
2、让学生明白,有国无防,国必衰败,民必受辱。
让学生牢固树立国固民安、国富民强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记住中华民族蒙受的百年屈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中国人民要记住!100年来的耻辱!八国联军几千人就打进北京,在火烧世界圆明园!签定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大屠杀!割地赔款!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也将奋发图强,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今天的和平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安居乐业,但是。
我们也要时刻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再让历史从演,不要让军国主义再一次复苏,假如日本帝国主义还敢来犯,我们同仇敌忾,一起把他们打出中国、扬我国威。
二、学生读课文,有国无防会带来什么灾难?
三、教师补充: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英语: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9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2、了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
3、了解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是非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教学难点:鸦片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及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学生反馈)每当你提起四大发明你的心情怎样?(骄傲、自豪)老师带来几张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
请大家说说当你看到这些图片时你的心情怎样?(课件)是啊!四大发明、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无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
可是中国从四大发明到今天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中间走过了一段让人悲痛的历史。
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留给我们的是难以忘记的耻辱,难以抹平的心灵创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走进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寻找原因与危害:过渡: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始对外扩张,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早就想打开中国的大门。
它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但是:出示表格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也就是说,仅仅靠商品想打开中国大门愿望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呢?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出示英国向中国出示的鸦片数量图: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83918351830182518201799箱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50—100公斤/箱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年份英国输华(单位:银两)中国输英总值中对英贸易出入超情况正当贸易鸦片贸易总值1837-1838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随着鸦片的输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到19世纪中叶,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开始处于入超地位学生分析表格,引入:为什么鸦片的进入会改变中英贸易逆差。
初中历史13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认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教学难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虎门销烟事件。
2. 提问:虎门销烟事件之后,鸦片战争爆发,那么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重点介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重点介绍英军的侵略行为和中国军队的抵抗。
3.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重点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
4.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1. 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后作业1. 编写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
2. 研究《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微课设计教学背景:1、本教学知识点来自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目2、英国向中国大量输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林则徐禁烟防碍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英国为了保护鸦片,发动侵华鸦战争。
教学目标:1、结合《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内容,理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分析《南京条约》的条款和影响,理解中国社会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理解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出示幻灯片1《南京条约》签订图片和谈判漫画图片师:1842年8月29日,成为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无法忘记的日子,也是近点中国的国耻日。
170多年前的这个天,腐朽的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向英军求和,中英双方在南京静海寺实行了多次谈判。
这是一场平等的谈判吗?谈判的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二、穿越时空再现历史1、出示幻灯片:英国军舰在江面的图片和谈判图片以及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1840.6——1842.8)起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保护鸦片贸易经过: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7月,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白河口外,道光皇帝害怕了,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国侵略者谈判。
英军占领香港。
1841年8月,英舰自香港北犯,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
结果: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
最终月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称之为“万年和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三、展览史料佐证历史1、走进南京静海寺纪念馆2、出示幻灯片:《南京条约》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静海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国耻国耻《南京条约》(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从1840年至1949年这百年间我中华民族被人践踏、任人宰割的历史,勿忘国耻。
2、让学生明白,有国无防,国必衰败,民必受辱。
让学生牢固树立国固民安、国富民强的观念。
教学重点:记住中华民族蒙受的百年屈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人民要记住!100年来的耻辱!八国联军几千人就打进北京,在火烧世界圆明园!签定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大屠杀!割地赔款!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也将奋发图强,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今天的和平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安居乐业,但是。
我们也要时刻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再让历史从演,不要让军国主义再一次复苏,假如日本帝国主义还敢来犯,我们同仇敌忾,一起把他们打出中国、扬我国威。
二、学生读课文,有国无防会带来什么灾难?三、教师补充: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英语: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南京条约》的原件之一由英国政府保存;另一份正本现寄存位于台北市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南京条约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废除时间: 1943年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工业原料中国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结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签约地点:中国江宁(今江苏南京)旧称:江宁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约双方:中国(清)、英国签约时间:1842年8月29日英国代表:全权代表璞鼎查简要介绍《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签约地点:皋华丽号中英《江宁条约》,此时的“南京”实际上为“江宁”,后俗称《南京条约》,两国代表(清廷钦差大臣耆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jer)红色火漆上,印有大英帝国国徽主要内容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签订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原材料,向中国偷运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条约保存真确文本现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寄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
另一份文本则由英国政府保存。
条约原文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此时交银六百万银元;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银元,共银六百万银元;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银元,共银五百万银元;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银元,共银四百万银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银元。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银元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
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
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
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条约附件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应道光皇帝要求,清廷继续与英方交涉,商定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细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八月十五日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
通过这些附件条约,英国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许多特权。
条约后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的更好,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主要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历史影响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失主权《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虽然其本身是否不平等条约还有争议。
但在其后续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1843年10月8日)中,英国人相继取得了协定关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中外人民诉讼各按本国法律管理)、划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则明显是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损害中国主权达百年之久,更有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当时清朝政府轻易的放弃这些主权,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不了解国际法,并不认识这些条款损害国家主权的严重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不失为一种较公道的解决办法。
如认为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可以较少;而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实际上比较以往还有所增加,得到了实利。
五口通商1843年至1844年,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厦门、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相继开埠。
厦门、福州、宁波因地理的限制,商务并不繁盛。
只有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多为广东人或宁波人)蜂拥而至,开设洋行。
1853年起,上海开始压倒广州,成为全国最大贸易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