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考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68 KB
- 文档页数:4
运河航运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运河航运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交通方式,可以连接内陆和海洋,促进贸易和经济繁荣。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运河航运的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关注中国的运河航运,涉及的范围包括京杭大运河和其他主要运河。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文献研究、专家采访和实地考察。
3. 运河航运的历史和现状运河航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著名的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曾经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用。
然而,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展,运河航运逐渐衰落。
目前,运河航运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运河航道的维护和改造是一项庞大而昂贵的任务。
许多运河已经淤塞,需要进行疏浚和清理。
其次,由于铁路和公路的便捷性,运河航运在速度和效率上逊于其他交通方式。
最后,一些沿河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对运河航运的支持和投资。
4. 运河航运的优势和潜力尽管面临挑战,运河航运仍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首先,运河航运是一种环保和节能的交通方式。
相比于汽车和飞机,船舶运输的能耗和排放较低。
其次,运河航运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公路交通已经非常拥堵,运河航运可以分担部分运输压力。
最后,运河沿岸的城市和乡村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获得经济收益。
5. 发展运河航运的对策和建议为了发展运河航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加大对运河航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运河航道的维护和改造,确保航运的畅通和安全。
•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参与运河航运的发展。
•加强政府支持和投资,促进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探索运河航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性,实现多式联运。
6. 结论运河航运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交通方式,在中国仍然具有发展的潜力。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维护和改造以及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和政府支持,我们有望推动运河航运的复兴。
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引言是文章的开篇,用于介绍撰写此报告的目的和背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篇调研报告的主题是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内河水运系统,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了国家重大战略。
在这一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亦称为京杭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是连接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水运通道,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起到了巨大的交通运输和经济贸易的作用,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我们将论述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优势。
大运河穿越了我国的多个省市,沿线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这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同时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最后,我们将介绍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运河沿岸的古城古镇、古建筑、古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古代运河文明的辉煌,也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概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探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编写: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 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1.2 文章结构- 对本文的结构进行说明,介绍各部分内容和组织方式1.3 目的- 阐明进行该调研报告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正文2.1 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 探讨大运河文化带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2.2 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优势- 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位置、河道布局和对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2.3 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 探寻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传统艺术、民俗习惯等第三部分:结论3.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 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意义3.2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阐述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包括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3.3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前景- 展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未来,探讨可能的发展路径和前景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背景、地理优势和文化遗产,并深入分析其建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最后探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前景。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
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
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
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
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
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
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
大运河研究报告一、引言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被誉为“水陆贸易丝绸之路”。
本报告旨在对大运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建设规模、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二、历史背景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直至明清时期基本成型。
大运河起自北京,终于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京杭平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动脉。
它连接了黄河、淮河和长江,形成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
三、建设规模大运河的建设规模庞大,涉及河道的开挖、堤坝的修建以及水闸的建设等。
河道的开挖工作主要依赖人力,凭借着大量的民工和劳动力,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挖掘和清理工作。
而堤坝的修建则是为了防止河水泛滥,保证运河的安全和畅通。
同时,水闸的建设则是为了调节河水的流量,使得运河能够适应不同的船只和货物的运输需求。
四、影响大运河的建设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加快了地区间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大运河成为了商品和信息的重要通道,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五、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大运河在现代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然而,大运河作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开展文化活动以及加强管理等。
这些努力使得大运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六、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连接了北方与南方,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现代交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大运河的功能,但它作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修复工作,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一、前言京杭大运河,又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长约1800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水上通道。
为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水利技术和现代保护状况,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水上交通网。
大运河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南北地区的交流,还在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大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2. 实践目的(1)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水利技术和发展现状;(2)考察大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3)探讨大运河保护与开发的合理路径。
三、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出发前,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大运河的资料,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背景、水利技术、文化价值等。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行程安排、考察内容、访谈对象等。
2. 实践阶段(1)北京段我们首先来到了大运河的起点——北京。
在北京,我们参观了通州运河公园、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地,了解了大运河在北京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大运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天津段在天津,我们参观了海河沿岸的天津之眼、大沽口炮台等地,感受到了大运河在天津的繁华与沧桑。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了解了大运河文化在天津的传承。
(3)河北段在河北,我们重点考察了衡水湖、邢台古县等地。
衡水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水源地。
在邢台古县,我们参观了古县遗址,了解了大运河在河北的历史地位。
(4)山东段在山东,我们考察了济宁的太白湖、曲阜的孔庙等地。
太白湖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重要水域,而曲阜的孔庙则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化遗产。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以其独特的运河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一行人在暑期组织了一次运河暑期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实践背景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运河文化作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目的(1)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2)实地考察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为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料,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制定实践计划:确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分工等;(3)联系实践单位:与扬州相关文化、旅游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2.实践实施(1)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前往运河沿线,参观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景点,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访谈:我们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运河文化的看法和保护措施;(3)调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游客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4)总结: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3.实践成果(1)深入了解运河文化: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2)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我们针对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建议;(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践总结1.实践收获(1)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3)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贯穿了中国的北京和杭州两座城市,全程约1,794公里。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我有幸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并从中感受到了许多独特的魅力。
一、水上文化的体验参观京杭大运河,让我深刻了解到中国水上文化的博大精深。
运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彰显着古代中国人对水的深厚情感。
沿途的古老城镇和村庄,如苏州、杭州、扬州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人民生活的独特魅力。
在游船上漫游京杭大运河的过程中,我目睹了运河沿岸的亭台楼阁、古桥和精美的园林。
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和审美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船上欣赏古老的风景,仿佛时间倒流到了几百年前的繁荣时期。
二、历史文化的探索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交通要道,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沿途的古运河街市和古代码头,见证了中国古代贸易的繁荣。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想象着古代商人和船工们在这里的繁忙场景。
运河两岸的历史建筑物,如古老的碉楼、庙宇和城墙,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防御和宗教文化。
走进这些建筑,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建筑物的存在,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三、自然风光的享受除了历史文化,参观京杭大运河还给我带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运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杨柳和桃花,让整个河道都显得生机勃勃。
鸟儿在空中翱翔,水生动物在河水中嬉戏。
这片自然景观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一缕生机和宁静。
游船行驶在湖泊和河道上,水天一色,我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微风拂面,阳光洒在身上,让我感到无比舒适和放松。
这种与自然亲近的感受,使我忘却了喧嚣的城市生活,重拾了内心的宁静。
总结参观京杭大运河,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水上文化、历史文化以及自然风光的融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领略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也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大运河是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
它连接了北京和杭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大运河的现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是河道疏浚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大运河的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水位下降、洪水灾害风险增加。
其次是沿岸环境保护问题。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河道水质造成了污染。
再次是水资源管理问题。
大运河经过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一些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最后是水旱灾害防治问题。
大运河流域在夏季容易发生干旱,而在雨季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这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首先,对大运河进行了全面的河道疏浚工程,提高了水运能力和水位稳定性。
其次,加强了沿岸环境保护,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减少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管理,推行了水资源审批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最后,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灌溉设施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建立了旱涝灾害预警系统。
此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中国政府还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加强了对其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投入资金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迹,如皇家运河码头、石门桥等。
同时,采取了控制开发规模、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等措施,保护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存。
总的来说,大运河的现状保护和申遗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投入,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旱灾害防治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同时,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的河道疏浚不彻底、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等。
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它连接了我国的两条主要河流,长达1,794公里,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运干线。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并深深被这条古老运河的历史底蕴以及独特魅力所吸引。
以下是我在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
第一章:历史底蕴的展现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见证了我国古代水运文化的繁荣。
在参观途中,我发现沿运河两岸分布着多处历史古迹,如北宋时期的运河码头、明代的瓮城等,这些古建筑物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使人仿佛穿越到古代的运河边。
而不远处的运河博物馆,更是通过展品和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不同时期运河的发展历程,使我对运河这一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章:运河美景的魅力京杭大运河的两岸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优美宜人。
我乘坐游船沿着运河漫游,仿佛置身于一幅宜人的水墨画中。
蜿蜒的运河、小舟往来、古朴的石桥,每一幅景色都让人陶醉其中。
而运河沿线的村庄和农田更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令我感受到了古代水运带来的繁荣与安定。
与此同时,沿线的文化遗址和古老建筑也向我展示了京杭大运河作为交通干线的重要地位,古代商贸往来的繁荣场景历历在目。
第三章:人文风情的体验京杭大运河沿线有着丰富多样的人文风情,让我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和热情。
我在游船上聆听了导游对当地民间传说的讲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运河历史的趣闻轶事。
与此同时,我还有幸品尝到了当地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这些真实的生活细节使我更加亲近这片土地和这条运河。
第四章:城市更新的启示参观京杭大运河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沿运河而建的城市都在积极进行更新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运河两岸的街道规划和建筑设计融入了当地的历史特色,并结合了现代的建筑理念,使整个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让我深思,城市的发展应该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也要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第五章:对未来的展望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汉语言文学091第1研讨小组蔡莹莹 109251004 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
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
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
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
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二、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
一、背景及目的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不仅在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为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现状保护与发展情况,我们团队于2023年夏季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大运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专家、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为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走访了京杭大运河的多个重要节点,如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江苏扬州、浙江杭州等地,对大运河的河道、桥梁、古建筑、文物古迹等进行实地考察。
2. 访谈专家我们邀请了大运河文化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背景、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3.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收集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资料,为实践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践成果1. 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大运河自公元前5世纪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它连接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对促进地区发展、加强民族交流、传播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沿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石刻、壁画、民间艺术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大运河沿线,许多古建筑、文物古迹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大运河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3. 大运河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加大对大运河沿线古建筑、文物古迹的修复力度,保护历史文化风貌。
(2)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等方式,提高大运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大运河水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水运通道和历史文化遗产。
它连接了京城北京和杭州,总长约1794公里。
参观京杭大运河,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景观之美。
首先,参观京杭大运河给我带来了浓厚的历史感。
这条运河始建于北周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拓展,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
在运河沿线,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石桥、船闸和运河边的古建筑。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我还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了解了这条运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其次,参观京杭大运河给我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运河沿线的风光非常宜人,有广袤的湖泊、绿色的草地和郁郁葱葱的树木。
在船上漫游运河,我欣赏到了沿途的美景。
特别是夜晚,当夜空中洒下星光,映照在运河上,景色格外迷人。
我还参与了一些水上活动,如划船和钓鱼,充分感受到了运河畔的宁静和舒适。
此外,参观京杭大运河还带给我对中国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运河沿线有许多古老的村庄和城镇,这些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些地方,我参观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工艺品展示馆。
我了解到了古代水运文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感受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参观京杭大运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辉煌,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
参观京杭大运河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我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再次前往,继续探索这条古老而美丽的运河。
一、前言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我们一行人于2021年暑期组织了一次大运河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现将实践总结如下。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化遗产点,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感受大运河的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
(2)走访大运河沿线城市,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文化。
2. 访谈(1)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大运河的认知、情感以及保护现状。
(2)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流,了解大运河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成效。
3. 调研(1)对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大运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调查大运河沿线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了解他们对大运河保护的期望和建议。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历程以及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大运河在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实践体会1. 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要提高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大运河的保护工作中,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2. 大运河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大运河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实现大运河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前言大运河,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长的人工河流,历经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运河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
二、大运河的历史与现状1. 大运河的历史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约1800公里。
大运河历经多次扩建和改造,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历史上,大运河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抵御外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大运河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大运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大运河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同时,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和地区也纷纷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三、大运河的文化传承1. 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古河道、古桥梁、古码头、古建筑、古村落等。
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运河沿岸的多个文化遗产点,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运河沿岸的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例如,杭州市通过举办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弘扬大运河文化;扬州市则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大运河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大运河的经济发展1. 旅游产业大运河沿岸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运河旅游产业已成为沿岸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以扬州为例,近年来,扬州市依托大运河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并深深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美丽。
在这次参观中,我被运河两岸的景色所折服,同时也对运河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面,我将分享我参观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感受。
第一章:运河的历史价值京杭大运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影响力而闻名世界。
参观中,我了解到运河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运河的修建,不仅改变了水运交通状况,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在古代,运河被誉为“国家的脉络”,它连接了京城北京和苏杭等地,实现了北方与南方之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第二章:沿途的美景参观京杭大运河的途中,我欣赏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沿途的古老城池、庙宇和桥梁构成了独特的运河景观。
古城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光。
庙宇的宏伟壮观,展示了古人的虔诚信仰。
而运河上的石拱桥则像一条彩虹,将两岸连在一起,增添了运河风采。
第三章:文化遗产的魅力京杭大运河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色,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参观了苏州古典园林,欣赏了细腻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被誉为“人间天堂”,其中的独特设计和精美细节令人陶醉。
此外,我还参观了扬州的汉画艺术馆,欣赏到了许多传统绘画的精髓。
这些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智慧的瑰宝。
第四章:运河的现代价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观中,我了解到运河在经济、旅游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运河沿线的城市,依托运河发展了一系列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
同时,运河也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绿色走廊,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休闲娱乐空间。
结语:通过参观京杭大运河,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伟大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从运河中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辛勤劳作,也体验到了现代社会对运河的重视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也使我们对未来更充满期待。
参观京杭大运河的感受封面: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存在。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首都北京和东方的杭州,延伸了数千年。
近年来,人们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并逐渐开放为旅游景点。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并在此分享我的感受。
篇章一:历史的呼唤京杭大运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当时国内主要贸易和交通线路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发展,承载着无数商人、农民和游客的梦想。
当我站在运河边,深深感受到时光的长河,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古老的运河沿岸,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见证,历代帝王和人民努力铸就了这条“水上的长城”。
篇章二:静谧的美景京杭大运河是一个如画的水道,河水缓缓流淌,岸边堤坝绿树成荫。
无论是漫步在河畔的小径上,还是乘坐游船驶过运河,都能感受到这片祥和的景色。
每当微风吹拂,带来河水的清新气息,我都觉得心旷神怡。
漫步于运河边,仿佛进入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篇章三:文化的传承京杭大运河沿途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村落,这些地方往往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
比如承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些城市沿运河分布,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给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
游览京杭大运河,不仅可以沐浴在自然之美中,还能品味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篇章四:顺水而行,亲近人生在运河沿岸,我见到了许多水手和船工,他们每天驾驶着船只在运河上工作。
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亲近大自然,亲近这条古老的运河。
与他们交谈时,我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真实和坦诚,看到了顺水而行的智慧。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深刻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去感受每一天的美好。
篇章五:未来的期许正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人们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保护和修复。
如今,运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运河沿途的城市也通过运河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运河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在暑期参加了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背景我国运河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形成了以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一系列运河体系。
运河在我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运河文化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挑战。
三、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2.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践内容1. 调研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运河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经济影响和社会地位。
2. 参观运河相关景点,感受运河文化。
参观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淮河等运河沿线的重要景点,了解运河的地理位置、水利工程、桥梁建筑等,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3. 采访运河沿线居民,了解运河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采访运河沿线居民,了解运河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当地居民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4. 参与运河文化活动,传承运河文化。
参加运河文化节、运河民俗活动等,亲身体验运河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我收集了关于运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我还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调研内容、参观景点、采访对象等。
2. 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我按照计划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首先,我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淮河等运河沿线的重要景点,了解了运河的地理位置、水利工程、桥梁建筑等。
其次,我采访了运河沿线居民,了解了运河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连接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江南地区的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
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扮演着重要的交通和经济纽带的角色。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2. 历史背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最初是为了解决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交通问题而建造的。
在隋唐时期,运河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改造,成为了一个庞大而繁忙的水上交通网络。
宋代时,运河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支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运河的地位逐渐下降,直到20世纪初,运河几乎被完全废弃。
3. 现状分析目前,京杭大运河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位于运河沿线。
这些城市依托运河资源,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运河的水资源也被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然而,由于长期的废弃和疏于维护,运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同时,运河沿线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压力,需要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发展潜力尽管京杭大运河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运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沿线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因此,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其次,运河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资源。
通过合理利用运河沿线的土地和水资源,可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运河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5. 建议和展望为了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运河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 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升运河沿线城市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 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运河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确保运河的水质和供水安全。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着京杭大运河和京杭铁路,贯穿了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之一。
大运河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备受瞩目。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与保护该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背景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最终始建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与维护。
大运河以其宏伟的规模、先进的工艺与艰苦的施工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壮丽与智慧。
三、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1. 经济价值:大运河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在古代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与国家财富的积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历史价值:大运河沿途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隋唐时期的永济桥、元代的泗州古镇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沧桑,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3. 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融合了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与艺术形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如扬剧、河南评弹等地方戏曲形式,以及大运河沿线特色的民俗活动等,都为大运河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生态价值: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河道两岸的湿地生态系统、沿途的植被群落等都为大运河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文化遗产保护:应加强大运河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对于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应注重科学、专业的手段。
2. 教育与宣传:加强大运河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民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旅游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与完善相关的旅游设施,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品质与价值。
4. 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大运河文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经费与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五、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
篇一: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汉语言文学091第1研讨小组蔡莹莹 109251004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
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
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
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
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二、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
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
可是,当年有一条丽水路把两者一分为二。
因此,在丽水路改造时,下挖通道300米,将道路改为从运河文化广场下穿过,使博物馆能够采用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主题展与室外实物展融为一体。
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室内陈列物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更可以通过在运河两岸生活的人家体会特有的运河风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三、高新技术为古韵金河添彩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这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另一大亮点。
在第二展厅专门设置了“漕运故事半景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故事的10分钟全景短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到一幅长61米、高12米、弧度达270度的环型全景银幕上。
这幅700多平方米的环型银幕不论是其体量还是科技含量,在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均属首屈一指。
第三展厅还专门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将实景拍摄的资料,通过高亮度投影机、270度水平视场角柱幕投影三维视景系统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
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篇二:杭州考察报告杭州考察报告前言:学校组织的这次毕业考察-杭州之旅在我们观光娱乐的同时,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见识。
关键词:考察,观察,杭州摘要:美丽的杭州,美丽的乌镇,短短6天的时间,拓宽了思路,一路上所见所闻,收获很大。
正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杭州,以前总是在电视,报纸和书上看到关于杭州的,这次能够来到杭州无比开心。
杭州最美负盛名的就是西湖。
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
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
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
它们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
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
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位于浙北平原桐乡市,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此处地势平坦,密如珠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荡漾,使乌镇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给人一种雅致而不张扬、清新而不繁琐的自然美感。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
儒文化对营建中流行的风水学说等往往是排斥的,故而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或当篇三:杭州考察报告黄海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考察报告院系:艺术学院班级:10环境艺术姓名:黄海峰学号:20104145009考察时间:2013年6月2号—6月6号考察路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考察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通过参观博物馆藏品、古代建筑室内外装饰因素,了解一些反映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设计成分的具体运用。
学会以视觉为方式、以平面为元素分析古代设计作品的功能与形式,了解现代设计的创意步骤、策划原理、及作品的时尚风格,通过这些认识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
在象山校区,大量使用了当地废弃的旧瓦,旧瓦的回收再利用既是追忆正在逝去的建造传统。
我认为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
当天早上八点多,我们就已经抵达了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进入校园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曾经听说过的王澍大师的独特建筑,一栋栋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才让我真正体会到校园那浓浓的艺术氛围!那时刚好是国美2013届上手的青春毕业设计展,上手的清楚寓意着学生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手上的能力表达出来,去展示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观点,可能是本专业原因,个人又比较喜欢环境艺术,所以走进国美象山,深深的迷恋着那建筑,会觉得那就是一个迷宫,走进这个迷宫,真想一直呆在这,不要走出来,走的每一处都会有着惊喜,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象山校区给我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这里的建筑艺术,走进去就能感受到,是那样的具有艺术涵养。
建筑本身来看,都比较高大耸立的,材料多用于瓦片木楞,大线条、大块面、青灰色。
窗户、砖瓦的摆列疏密有序!疑心中满是佩服;足以见得实践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位于西湖湖畔绿树成荫的南山路上,学院没有围墙,臵身偌大的校园里,可以发现中国式的水墨基调,两幢楼之间的廊桥会让人感受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厅中的石鼓墙上的透光格,廊边的木窗棂,旋转楼梯上的小圆亭,让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设计者赋予它们的意义。
庭院、水榭、草坪,流水型的线条、高低错落的段面,互相交融的室内景、室外景……这些都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园中得以淋漓展现。
作为开放式校园,美院不设有围墙,使它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
设计师巧妙地隐景于园,给人以神圣、壮观之感。
建筑物的一楼采取大面积的架空,室内景与室外景融会贯通,沙龙、水榭与庭园、草坪浑然一体,使整个校园充满灵气。
第二站:创意园、创意园区是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曾举办中国动漫新锐榜颁奖仪式、凤凰原创动漫联展、2010创意生活·热波音乐节,2011杭台文创产业高峰论坛等。
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双联展、马肯影视交流会等,连续三年开展凤凰设计工坊活动,成为设计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活动;来到创意园那里有着形形色色的创意产品,如果看到你赏心悦目的作品!第三站:西湖博物馆、占地面积22555平方米,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于地下,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周围的湖光山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