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8
第10课吹糖人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本课“糖、摊、孙、悟、恨、述、哈、推、端、详、郑”等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巧、孙、悟、恨、哈、钱、推、咬”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
教具准备: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件令你时常想起,不断回味的趣事呢?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当听到清脆的锣声响起,就个个精神抖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板书课题:吹糖人)
(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话题入手,一下子拉进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带着疑问走向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纠错,遇到共性的问题要指导全班学生多读几遍。
如:一会(huì)儿、好(hào)奇、
“糖摊儿、钢镚儿、小玩意儿”等儿化音。
3.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①出示词语:
郑重清脆好奇羡慕滴溜溜
端详融化惊奇凭借恨不得
(多种方式检查,如齐读、领读、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组内轮读等等,在检查认读的同时,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让学生说说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还有一些词语在此不必处理,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效果更好,如羡慕、郑重、端详、恨不得。)
②出示生字:
巧孙悟恨哈钱推咬
(方式同上)
4.学生提出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5.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缩小语言环境,使字词不断重复再现。运用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巩固所知,为更好地学习和理
解课文打基础。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归纳,训练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说了,糖人没来盼糖人,糖人来了看糖人。那孩子们在盼望师傅到来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乡下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生:急切盼望的心情。
②重点抓住“脚板下生风”、“围”、“睁大眼睛”、“眼珠儿随着……滴溜溜地转”、“惊奇”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追看糖人时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欢快、愉悦、急迫、热切和惊喜的心情。
2.糖人师傅到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里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随情入境,更好地懂得、接受、感知作者之情,实现感情的碰撞。有效激发学习期待。)
课堂作业新设计:
二、推动仇恨巧手孙子花钱
一、恨不得狠心悟空语言稀少希望委托拖动
二、郑重:校长郑重地在全体师生会上发言。羡慕:我有个爱我的哥哥,同学们都很
羡慕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
3.使学生了解乡村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学会品味生活中的平凡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追随着那清脆的锣声,在乡下孩子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了糖人师傅刚刚到来时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走近糖人。
顺承着上节课的情感流淌,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再次进入书中描述的场景之中。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验。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糖人究竟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找依据,说理由,解情感,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①第二自然段:
a“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生灵。”——说明糖人师傅的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纯熟,令人称奇。
师:谁能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
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
师:这么多栩栩如生的糖人是怎么吹出来的呢?画出描写糖人师傅动作的词,谁来说说?
生:捏……吹……托起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糖人到底是怎么吹出来的?
生:想。
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收集来的“糖人”资料,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可能还会有哪些“小生灵”呢?用“一会……一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b“伸长脖子”、“瞪圆双睛”“恨不得撬开”——写出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板书:看吹糖人———买糖人)
此时,可以插入“吹糖人”的视频资料,加深认识。
师:同样是对孩子好奇时的表情的描写,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说法,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谁能再来读一读这两处传神的表情描写?生读文
师:谁愿意表演一下孩子们围看吹糖人的情景?
生表演
师:看到这么好玩的糖人,如果是你一定会怎么样?
生:买一个!
师:我这儿有一个道具糖人,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XX同学(师送纸糖人)
师:同学们,看到他得到了这个唯一的糖人,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嫉妒”“为他高兴,因为他今天表现出色,应该得到,所以为他高兴”“我也能回答,如果让我回答,就好了,我也能得到一个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