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市地名命名与分布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要市白土镇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简介1、规划区范围与年限(1)本次总体规划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白土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和规划区总体规划。
白土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是整个白土镇域,规划区范围是白土镇的规划区范围为广肇高速以南的白土镇镇域范围,面积约85.57平方公里,包含中心镇区和金龙湖养老度假基地两个片区,其中规划重点是中心镇区,范围东至高速公路连接线,南至白土镇的行政界线,西至规划道路,北至高压走廊和污水处理厂,中心镇区规划控制总面积为23.7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6.47平方公里。
(2)规划年限是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2、城镇发展目标与性质定位(1)发展总体目标:按照“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规划中突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重视环境指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优化产业布局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储备产业发展空间,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成广东省宜居城乡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性质定位:白土镇域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以五金铸造、新型建材、服装制衣为主导,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是商贸繁荣、物流发达、城镇经济兴旺的综合型城镇。
3、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1)城镇人口:至规划期末,白土镇域总人口约21万人,中心镇区总人口约16万人,城镇化水平约75.8%。
(2)用地规模:至规划期末,中心镇区建设用地规划为16.47平方公里,金龙湖养老度假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414.72亩(折合27.64公顷),其中属于城镇建设用地约114.11亩(折合7.6公顷),属于村庄建设用地约300.61亩(折合20.04公顷)。
4、中心镇区规划(1)规划结构:构建“一心、两轴、三组团”的格局。
一心:指在利用废弃的工业用地,构建镇区的城镇中心,提升城镇等级,增强城镇辐射能力。
高要县志第三节姓氏一、姓氏概况据1993年调查统计,散居在县内的人口姓氏有232个,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等16姓,五千人以上的有夏、陆、廖、罗、谭、冯、朱、区、麦、刘、叶、赖、周、谢、杜等15姓。
各姓氏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如下: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夏、陆、廖、罗、谭、冯、朱、欧、麦、刘、叶、赖、周、谢、杜、蔡、杨、容、孔、卢、焦、温、姚、曾、余、王、宋、严、甘、吕、翟、胡、唐、龙、江、邹、程、戴、慕容、伦、许、彭、潘、文、符、徐、蓝、覃、郭、禤、岑、聂、范、欧、翁、韩、孙、白、萧、郑、申、邱、蒙、骆、高、熊、诸、邝、汤、钱、阮、董、鲁、肖、宾、成、毛、金、子、龚、练、邬、关、雷、曹、项、全、袁、霍、习、马、石、涂、蒋、仲、宗、凌、邵、秦、祝、裘、巢、庞、方、尹、艾、任、卫、利、丁、沈、包、薛、贺、俞、简、植、车、中、安、康、纪、古、侯、密、韦、魏、陶、姜、卓、仇、路、颜、崔、乐、帅、童、带、供、孟、尚、傅、陀、于、游、巫、洪、泽、梅、甄、施、盘、瞿、芙、招、贤、庄、日、劳、易、盛、宁、官、万、佘、欧阳、戚、业、辛、家、艺、宫、尤、贾、池、侬、封、柳、满、米、超、项、幕、樊、华、佐、蕉、蒲、炎、阙、詹、武、云、栋、磨、裴、朗、琴、毕、梦、田、谈、冀、闲、霞、墨、勿、逢、旁、桃、雁、付、粟、房、季、呈、司徒。
二、姓氏源流本县姓氏繁多,支派复杂,源远流长。
今选择了1万人口以上的16个姓氏,将其来源、分布、人数、户数等情况辑录如下:(一)梁姓全县约有46590人,10900户,分布在全县各镇的130多个管理区,220多条自然村。
河台镇都权梁姓,始祖梁志闾于明初从南雄珠玑巷迁来。
至民国36年(1947年,下同)传二十三世,现有2049人,468户。
乐城镇伍村梁姓,•一族是惠州客籍,于清朝时迁入。
•另一族梁恭致于明正德间(1506~1521年)从城北朝天坊迁来。
《高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简要说明一、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个街道和16个镇,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是高要市经济最发达、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
包括南岸城区、金渡镇、新桥镇、莲塘镇、白土镇、大湾镇的镇域范围以及砚坑紫云谷旅游基地、华南中医药城、回龙镇50 平方公里旅游基地,总面积约662.98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北以西江为界,东至烂柯山,西至蛇山,南抵莲塘镇,包括南岸街道的全部、金渡镇的大部分以及莲塘镇北部等地区,总面积约为138.6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珠三角核心区城镇化主要扩散区域;肇庆市城区和产业空间的主要拓展区;粤港澳区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2、经济发展目标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中心镇为纽带,发挥城乡两个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形成既服务城市,又提高乡村的自增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富裕城乡。
3、产业发展方向——农业精细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加快推进绿色蔬菜、水产养殖、岭南四季佳果、肉桂生产加工、禽畜饲养、农业生态旅游、优质大米、名优经济林木等农业“八大工程”建设,打造高要罗非鱼、活道生态米、西江优质肉桂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
——工业集约化,建设创新力强的产业园区。
根据现有产业优势和潜力,重点培育壮大五金制品、精密压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五金技术创新中心、五金产品展销中心和五金产品出口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壮大精密压铸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精密压铸生产基地;继续接受佛山等地的陶瓷产业的转移,加快金陶陶瓷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成为生态环保、可循环发展的陶瓷产业基地。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29•【字号】绍政发〔2017〕33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绍政发〔2017〕3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现将《绍兴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29日绍兴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海域地名的管理,国务院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为社会公众指示具有特定方位或者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
主要包括:(一)山、河、湖、岛、滩、涂、湿地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居)等名称;(三)各类经济区及农场、林场、牧场、渔场、专业市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名称;(四)街、路、巷、弄和自然村、住宅区及其他需命名的大型建筑物等名称;(五)铁路、公路、航道、隧道、桥梁、车站、轨道交通站点、机场、港口、码头、水库、海塘、江堤、水闸、电站、公共广场、公园、文化体育场馆等交通、水利、市政公共设施名称;(六)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三条地名管理工作应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兼顾历史和现状,尊重群众意愿,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和延续,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条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
地名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肇府规〔201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17年2月20日市政府第十三届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民政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21日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地名的管理,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广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规定》(粤民区〔2009〕1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管理,包括地名的命名与更名、地名的标准化处理、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地名档案的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用作标示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包括:(一)山、河、湖、沙滩、滩涂、湿地、水道、关隘、沟谷、地形区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各级行政区域名称和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所辖区域名称;(三)圩镇、自然村、农林牧渔场、盐场、矿山及城市内和村镇内的路、街、巷等居民地名称;(四)大楼、大厦、花园、别墅、山庄、商业中心等建筑物、住宅区名称;(五)台、站、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水库、渠道、堤围、水闸、水陂、电站等专业设施名称;(六)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名称;(七)交通道路、桥梁、隧道、立交桥等市政交通设施名称;(八)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粤西地名志之高要
广东省西部地区,是人文荟萃之地,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粤西文化的古老,就体现于各个地域的名称中,而这些名称,就是一方地区的灵魂,深受后世学者们的青睐和研究。
那么,粤西地区都有那些古老的地名呢?这些地名又各自带有什么样的涵义呢?
(四)高要
高要,是肇庆市下辖区,曾是地方州、郡、路、府、专区治所,历史底蕴深厚。
那么,“高要”之名缘何而来?这个地名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
据《水经注》记载,高要因境内有“高要峡口”而得名。
此处的“高要峡口”,即今羚羊峡,古称高要峡,又称峡山,因其“高而险
要”而得名,而高要城就位于峡山之上,因而得名高要。
西汉元鼎六年,朝廷始设高要县,辖今粤西大部分地区,这也是“高要”作为地方行政名称首次出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此后,高要城的建制一再更改,由古而今,曾作为西江督护府、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南明永历朝廷、中华民国军务院驻地,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是“高要”之名却一直仍之,乃至于今日。
这就是高要地名的故事及历史,读来是否遍觉沧桑?当然,如今的高要城仍然耸立于西江之滨,以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广纳各方文化,锻造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作者:周业锋。
广东高要县历史沿革(3)高要在岭南的历史地位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
肇庆旧为高要县治,自古以来就是岭南重镇。
高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条件,促进了肇城的形成和发展。
现就高要古代在岭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分述如下:一、西江下游的主要政治中心高要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本地为百越民族的居住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要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始置高要县,以羚羊峡山高险要而得名。
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高要郡,从此高要升为地区中心。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驻地从梧州迁至肇庆,高要成为广东、广西的政治中心。
清顺治元年(1646年),明皇族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翌年称帝于此,改明永历,是为永历帝,并以红楼为行宫。
高要县城乃为南明首都,所辖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
综上所述,高要自西汉开县以来,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最初的610年仅为县治,自南朝梁天监中起升为地区中心达1400多年,在此期间又有182年为两广总督驻地。
高要在岭南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广州。
二、历代用兵岭南的必争之地高要因地处珠三角西缘,通过西江支流,越过南岭山口,北可通长江流域,南可达高州、雷州等地,为两广咽喉、广州的西面屏障,加上境内三峡之险,故用兵岭南,高要多为必争之地。
其战例有:1、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兵分五路,其中二路通过高要县境(时未设县)抵达番禺(即今广州)。
2、汉武帝平南越时亦兵分五路,其中三路经过高要到达番禺。
3、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派步骘侵略岭南,步骘先到苍梧郡治诱杀刘表部将吴巨,随后率水军2万顺流而下,在高要峡口与吴巨余部大战一场,尔后攻占番禺。
4、唐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取广州后,再由广州溯西江经高要及越城岭道北上中原。
5、宋皇四年(1052年)广西壮族起义军在侬智高率领下沿西江东下,攻占高要县城.尔后进攻广州。
6、明洪武元年(1368年)平定广州时兵分2路,一路从大庾岭南下,先占领高要,切断了广州元将何贞的退路,何贞不得不投降。
广东高要县的由来:高要为古端州首邑,西汉(前206年)时置,属苍梧郡。
南北朝时的宋(420年)改属南海郡,齐照用,梁(502年)改为高要郡治,陈照用。
隋朝(581年)改为端州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信安郡治。
唐朝(618年)又改为端州治。
五代十国时(907年)照用。
宋朝(960年)改为肇庆府治。
元朝改为肇庆路治。
明(1368年)、清(1664年)两朝都定位肇庆府治。
高要县所辖极辽阔,在改属肇庆府後,析地于府属之高明、广州之三水、罗定之东安,滨临大江,上接浔梧,直达南海洵岭之要区。
一些常见提到的封建时代的官阶及名称:光禄大夫:官名。
大夫为皇帝近臣,掌顾问应对。
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
魏、晋以后,作为加官与褒赠之官。
散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会随著年资而晋升。
又依照文、武官而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
散官名义上与官品一样分为三十阶,但唐、宋实际上没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阶。
文散阶:武散阶:县级地方官制:曾在高要当官的陆氏:∙陆驹,江南吴县人。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任高要知县。
∙陆淮,广西浔州人。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任高要教谕。
∙陆鹄,江南吴县人。
举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高要知县。
∙陆增,明崇祯四年(1631年)任肇庆知府。
人材:∙陆名住,代,官台州知府。
∙陆驹,明时吴县人,由乡举任高要知县。
∙陆增,明崇祯四年(1631年)肇庆知府。
∙陆鏊,明崇祯五年(1632年)肇庆知府。
∙陆孙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高要知县。
进士:隋朝开始,开科取士,历唐至宋,每科多至500馀人,後增至700馀人。
分三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
∙陆龙光,宋嘉定元年(1208年)榜。
旧志作二年、府志作四年,误。
∙陆逢宠,要古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榜,官定南知县。
举人:唐朝时指乡试应举人员,自称乡贡进士,人称之进士,至及第後则称前进士;宋以後称解元或省元。
中国地理:广东省(肇庆篇)展开全文广东省地图中国地理:广东省(肇庆篇)古称“端州”的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与云浮市、佛山市、清远市相连;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宜居山水城市: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粤语的发源地;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点。
总面积14897.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1万多。
下辖3个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4个县: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1个县级市:四会市;另设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两个经济功能区。
肇庆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城中路49号。
肇庆市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
境内河流分属两大水系:西江、北江。
西江自西向东在佛山市三水区与北江合流入珠江。
肇庆市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
境内珍贵的树种有观光木、穗花杉、石斑、竹叶松、金叶含笑、楠木、喜树、格木等。
位于市内的鼎湖山和封开县黑石顶两个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保护区内有桫椤、水松、紫荆木、台湾苏铁、长叶竹柏、鸡毛松、土沉香等珍稀濒危植物。
有国家保护动物穿山甲、豺、云豺、蟒蛇、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白鹇等珍稀濒危动物。
矿产主要有铁、金、银、铌、钽、石膏、石灰石、花岗岩、钾长石等60多种。
肇庆市地图肇庆市主要景点有:1、端州区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古城墙、阅江楼、包公祠、白沙龙母庙、高要学宫、梅庵、披云楼、水月宫、将军山、北岭盘古山、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城西清真寺、文昌阁、七星岩牌坊广场音乐喷泉、丹顶鹤生态园、郡岗炮台等;2、高要区紫云谷旅游风景区、黎槎古村(八卦村景区)、广新农业生态园、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羚羊峡森林公园、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遗址、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葫芦山游览区、水南花果山英雄纪念碑、茅岗遗址、龙公祖庙、分解革命烈士纪念碑、端石老坑洞遗址、反霸英雄纪念碑、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宣誓旧址(遗经书房)、西江等。
县市区名称镇名称村(居)名称高要市南岸街道坦场村新江一村定江村新江二村乌榕村山口村岗灶村江口村科德村西区社区马安村西环社区马安社区文峰社区南亭社区夏岗村蚬岗富佛村蚬一村八联村南村富金村杜村蚬二村芙罗村范山村古迳村社区村蚬三村白土镇九山村长塘村大旗村富科村幕村东岸村中岗村朗鹤村横岗村久留村茆山村雅瑶村马安村沿朗村白联居委会村竹山村长坑村乐堂村洲龙村罗有村冷水一村大辂头村圩镇居委会村蝉坑村冷水二村下山村下灶村新村南岗村大湾镇棠孔村古西村六岸村合成村朗第村大江洞村大田村高熊村小塘村白丈村高第村金桂村孝友村村头村都棠村龙冲村水南镇社坑村山寮村大播村对口村水南村江背坑村下坪村西牛村双波村坳兰村坑告村坑口村洲口村水南社区居委分界村莲塘镇官塘村莲塘社区龙塘村下围村坳边村活村荔枝村高斗村伍村波西村稔岗村荷村镇安村上察村大竹园村察步村柑元村罗勒村温贯村波洞村白诸镇上孔村上洞村罗乐村下坡村东村河洞村区村布院村廖甘村白沙村金平长高山村姚村石下村新星村北凤村大基头会村庙村稳裕村湾头村松云村四联村乐城镇伍村洞源村罗板村领村罗带村金鸡村息源村社播村思可村乐城镇居委河社村罗院村仙人坑村布浮村金利镇山斗村振星村珠江村罗客村罗新村茅岗村西围村西坝村金一村金二村金利村禄村竹洞村蟠龙村三要村北门村小塱村建群村显茅村东坝村南围村梧岭村石林村金江村小洲村金三村金洲村圩镇社区金利水运社区海口社区爱群村东围村金渡镇榄塘村黄坑村五股村平布村茶岗村西头村金渡村冲口村水边村腰岗村铁岗村砚坑村大坑村耕沙村蛟塘镇新塘村大布村合山村天鸦村塱下村沥南村禄栏村三江村云路村企岭村奕庆村洞口村坪岭村竹围村良村赤坳村高布村沙坪社区迳洞村龙剑村蛟塘村。
肇庆市和各县市区名由来肇庆市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隋开皇九年(589年)称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州由军事州升为节度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改兴庆府为肇庆府。
宋徽宗即位前封端王,故端州是宋徽宗的发迹地,宋徽宗取"开始带来吉庆"之意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肇庆"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首设县级肇庆市,后几经并撤。
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肇庆"沿用至今。
端州区端州地名始于隋,当时西江称端水,端水旁设州,故名"端州"。
隋以前,一直为高要县治所在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端州,为州治所在地。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置兴庆军,政和三年(1113年)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十月二十一日,升格为肇庆府。
1949年11月,首设县级肇庆市,后几经并撤。
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在原市辖地新设端州区(属县级建制),为肇庆市的城区。
鼎湖区1988年3月,肇庆市新设两个区,其中一个座落在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而得名鼎湖区。
高要市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国的动乱,设置9个郡,其中苍梧郡中的一个新县因西江羚羊峡高而险要取名"高要"。
自建县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中,"高要"名沿用不断。
四会市四会是广东古县之一,始建于秦朝三十三年(前214年),当时辖区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
广宁县建县前,今广宁县域属四会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朝廷派兵前往今广宁县罗壳山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事成,为更利于统治阶级的管治,朝廷将四会县西北境地分出,新置一个县,这片土地因少数民族被镇压而"广泛安宁",故取名"广宁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广东肇庆市高要区----居高而扼要得名高要区是广东省肇庆市辖区,总面积2195平方千米,总人口72.8万。
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历史沿革1、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要县,治今肇庆市端州区,南朝宋文帝时废高要县,后复置;梁大同中于县置高要郡。
2、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属端州,仍治高要县。
大业三年(607年)为信安郡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端州。
3、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端州升为肇庆府,仍治高要县。
元至元十六年肇庆府改为肇庆路。
明洪武元年复为肇庆府,治所不变。
清仍之。
1912年废府存县,故址即今肇庆市。
4、1914年属粤海道。
1920年直属广东省。
1949年属西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高要专区,1959年属江门专区,1961年属肇庆专区。
5、1986年县治由肇庆市端州区迁往南岸镇。
1988年改属肇庆市,并划广利、永安、沙浦归肇庆市鼎湖区。
1993年撤县设市,由肇庆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国,设9个郡,其中苍梧郡中的一个新设县因西江羚羊峡居高而扼要取名“高要”。
三、风景名胜1、万有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广东省高要县城东端,濒临西江,与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肇庆市隔河相望。
公园是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国家级公园,具有旅游、度假、养殖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国际森林旅游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2、乌榕旅游风景区。
位于南岸镇乌榕,那里群山连绵,林木苍郁,环境幽雅,风景秀丽。
乌榕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景区的乌榕岗上,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为平面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高39.2米。
3、神符岩。
位于莲塘镇荔枝村北面的神符山,神符山山体略似旗帜飘拂,当地百姓称为旗山。
该山因前面高耸而后坡隆起,折叠而下,下面呈三角形,与“神符”极为相似,故又称神符山。
4、龙公祖庙。
座落于金钟山上,庙中供奉的“护龙神石” 因曾护荫过二人成为君王而闻名天下,有着“神石庇佑开南粤,龙公护荫出君王”的美誉。
高要市:打造繁荣、和谐、生态的全国百强市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
全市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73.1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22万人。
1994年,高要成为广东省首批小康达标县(市),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文化先进市,2002年入选为第二批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总页数】2页(P42-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以全国百强县之一延吉市为例
2.为投资者当好“保姆”——看全国百强县(市)仁怀打造营商环境
3.聚精会神描蓝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圳市坪山新区碧岭社区打造繁荣和谐社区工作概述
4.精心打造"侨社品牌"——记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企业深圳市侨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践行生态文明教育,打造和谐生态校园——浙江省杭州市拱宸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
办法》的补充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8.17
•【字号】肇府办[2006]101号
•【施行日期】2006.09.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
的补充通知
(肇府办[2006]10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肇庆高新区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为加强对肇庆高新区地名的管理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对《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肇府[2002]46号)补充通知如下:
从2006年9月1日起,肇庆高新区道路的命名、更名,由肇庆高新区管委会提出方案,经市民政局会同市地名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肇庆高新区内的住宅小区、建筑物的命名、更名,由建设单位提出方案,经肇庆高新区民政办审核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肇庆高新区其它的地名管理工作维持现状不变。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
高要市村名的地理学分析马丽娟(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临汾 041004)摘要:地名是人在地理环境基础上活动的产物,探索地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高要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地名的命名与分布规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相关性入手,对高要市的地名进行了系统研究。
将高要市村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分析了村名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探究了其形成的原因,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要市;村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The geography of the village Gaoyao analysisMaLiJua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ollege)Abstract: The place is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 of activities, explore place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ce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places Gaoya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classification and induc tion,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etc from place naming and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 of the correlation of the name of Gaoyao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golden gaoyao village is divided into natural places and humanistic place two kinds big,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village, has probed into its cause of forma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to promote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Keywords: Gaoyao; Villag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1 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性,地名的命名与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地理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
我国对地名语源的研究历史悠久。
《春秋·谷梁传》中提出了“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
东汉的《十三州志》、《地理风俗记》对地名语源做了大量研究。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系统总结了地名命名的原则,对我国地名语源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地名考证文集》、贾文毓的《中国地名辞源》对地名语源作了详尽的阐述。
总的来说,对于村名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尤其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高要市地名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2 高要市概况2.1高要市地理环境概述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东经112°11′~112°50′、北纬22°47′~23°26′,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与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与粤西相连,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资源丰富的西江经济走廊结合部,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现辖端州、鼎湖2区,辖区面积658平方千米。
人口50万。
市政府驻端州区。
地处西江下游谷地,三面环江,北靠北岭山。
交通有三茂铁路、公路321国道横贯全境;肇庆港有航线上达梧州,下通广州、香港。
高要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
已发现的矿种有黄金、煤炭、砚石、石灰岩、泥炭土、独居石、花岗岩、天然气、云母、萤石、石膏、钾长石、硫铁、锰、铅锌、钼、钨、磷、白云石等3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居华南之首,主要分布在河台、金利等镇。
高岭土可开采储量近1亿吨,分布在河台尚德、水南石牛头、大湾五柳等地。
市内较著名的矿产企业有高要河台金矿。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星湖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鼎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
有梅庵、崇禧塔、阅江楼、肇庆府学官、元魁塔等古迹。
2.2 高要市历史沿革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县东北有高峡山。
据《水经注》:有“高要峡口”而得名。
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驻地。
1988年将县城迁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县设市。
2000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镇、白土镇、白诸镇、大湾镇、活道镇、回龙镇、小湘镇、河台镇、蛟塘镇、金渡镇、金利镇、乐城镇、莲塘镇、禄步镇、马安镇、水南镇、笋围镇、蚬岗镇、新桥镇。
总人口625125人。
2002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马安、大湾、禄步、笋围、小湘、河台、乐城、水南),324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千米。
市政府驻南岸镇。
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撤销南岸镇,设立南岸街道。
3月8日,南岸街道办事处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
南岸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南岸镇区划,有6个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为70.75平方千米。
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工作在3月4日完成。
撤销笋围镇并入小湘镇后,小湘镇人民政府管辖原小湘镇和笋围镇的行政区划,有2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委会,面积200.43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要市辖1个街道(南岸)、16个镇(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大湾、禄步、小湘、河台、乐城、水南)。
3 高要市自然地理实体村名的分类与分布特征3.1 高要市村名的自然地理实体类型地理学大致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类。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地形、水文、方位等都是自然地理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就高要市村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可以将高要市村名按自然地理状况分成地形、方位、水文、植物、形态、动物、颜色、作用、形象、地势、地物、物产、土壤、地质、自然、矿物十六个方面。
总共417个,站统计总数的77.9%。
表1 高要市自然地理实体类型村名统计分类地形方位水文植物形态动物颜色作用形象地势地物物产土壤地质自然矿物数量137 64 57 43 34 21 16 10 8 7 5 4 4 4 2 13.1.1 地形与村名高要地理位置独特,史称“当西南之要冲,扼两广之咽喉”,是岭南传播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通道,亦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遗留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古迹,是肇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要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架构,以吴川-禄步-四会之深断裂层为界,其东属粤中坳陷带,沉积了泥盆纪至三迭侏罗纪地层;其西为粤西隆起带,分布着前泥盆系地层。
山脉集中于西北部,其中北部的三县顶海拔918米,高度为全县之最。
中南部为丘陵,东部属冲平原与低塱地区。
整个地貌呈“六山一水三分地”的状态,全县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山坡地占67%,水面占9.3%,耕地占23.7%。
高要市村名的命名中,以地形来命名的有137个,如沙坪、大乌坑、龙源山、大石坑、围坪、西陀坑、谷坑、枫木坪、西坑、外坑、桐油崀、马岗、黄洲、瑯口等。
占统计总数中以自然地理实体类型命名的村名的32.9%。
由此可见在高要市村名的命名中,地形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较大。
3.1.2 方位与村名方位是地理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标识,它对指示地理事物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样,人类最原始的居住地——村落,也有很多体现了人类对方位的辨识度。
方位地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一定的自然地理实体或人文地理实体要素相结合,从而使方位具有特定的参照标志,这样才能判断出地名所反映的地理位置。
一般表示方位的有:东、西、南、北、上、下、前、后、里、外等。
方位地名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便于人们记忆,而且较强的指示性,往往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高要市村名的命名中,以方位来命名的有64个,如西陀坑、西坑、上围、前村、南蛇塘、南坑、朝北、上高山、东坝、上塘等。
占统计总数中以自然地理实体类型命名的村名的15.3%。
可见方位因素对高要市村名的命名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3.1.3 水文与村名水是生命之源,河流作为水源的重要来源,影响着人类聚落的形成,人类的活动往往是先从水边开始逐步向离河较远的地方开发。
河流具有许多自然特征,河流也附有一定的文化,通过这些特征人们可以对地名进行命名。
人们在命名时,往往对其明显的特征或关系最为密切的进行命名。
高要市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属于西江水系。
西江及其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42亿立方米,其中产水量为22亿立方米,容水量为2220亿立方米。
西江是高要的主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禄步、笋围、水南、小湘、大湾、南岸、金渡、金利等镇。
西江在高要的一级支流有13条,二级支流有21条。
主要支流有新兴江、大小榕水、大小湘水、大湾水、笋洞水、白诸水、莲塘水、宋隆水、金利水、大迳河等,河网密度为0.355公里/平方公里。
高要市村名的命名中,以水文来命名的有57个,如石洋口、天湖江、深塘、大塘、白水带、水坑、江溪、云河、河洞、河村、波洞、沥水、冷水、长塘、水边、江村等。
占统计总数中以自然地理实体类型命名的村名的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