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07.50 KB
- 文档页数:50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常常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护理。
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
一、预防并发症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预防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例如,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呼吸、心跳和体温,以确保它们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我们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防止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
为了预防褥疮,我们需要定期更换病人的体位,并给予合适的饮食和水分供给。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往往无法自主呼吸,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呼吸道畅通,定期监测氧饱和度、通气量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当然,这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例如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员。
三、控制颅内压颅内压是衡量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颅内压,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颅内压过高,我们可以通过给予镇静剂、降低体温、进行呼吸机辅助等措施来进行治疗。
此外,在控制颅内压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剧烈活动、劳累等刺激。
四、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其他疾病一样,重型颅脑损伤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我们可以通过与病人沟通、给予安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等措施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病人的康复。
五、注意营养供给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营养供给也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确保其摄取足够的营养成分。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病人的饮食习惯、口腔健康等方面,确保其能够正常进食,并避免发生营养不良等情况。
总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关注病人的各方面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处理。
关于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总结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由于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及特点1. 闭合性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
这类损伤多发生在头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撞击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挤压、移位,引起脑组织损伤。
2. 开放性损伤:包括头皮裂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
这类损伤多发生在头部受到锐器切割或钝器击打时,脑组织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
二、颅脑损伤的护理评估1. 健康史:了解受伤过程,包括暴力大小、方向、性质、速度和作用部位。
了解受伤当时意识状态、伤后有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漏的症状,以及现场急救经过。
2. 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伤后症状和体征,特别是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动态变化。
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3. 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了解病人和家属对颅脑损伤及其预后的心理反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三、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1. 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
有明显大出血者应补充血容量,无外出血表现而有休克征象者,应查明有无头部以外部位损伤,如合并内脏破裂等。
开放性损伤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在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消毒纱布卷保护,再用纱布架空包扎,避免脑组织受压,并及早使用抗生素和TAT。
记录受伤经过和检查发现的阳性结果。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3.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对昏迷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脑水肿的护理: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易发生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应限制水钠摄入,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刺激。
必要时给予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5. 感染预防:开放性颅脑损伤易发生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受外力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落等意外事故。
颅脑损伤往往引起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生重大变化,对病人的呼吸、循环、神经等方面的影响均非常大。
因此,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脑部受损,呼吸控制中枢受到了严重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呼吸方面的问题,比如呼吸暂停、阻塞等。
这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保证氧合和通气,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气道管理前,我们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和呼吸频率,这有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气道护理计划。
一般情况下,气道管理可以采用口、鼻、喉镜或插管等方式。
下面我们分别具体介绍:口、鼻导管气道管理口、鼻导管是气道管理中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们适用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
将口、鼻导管插入病人的口腔或鼻孔,这样可以使气道畅通,保证病人的通气和氧合。
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舒适程度选择不同规格的导管,确保正确安装。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引起呛咳或窒息。
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是气道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进行插管操作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首先要开展充分的沟通和情绪疏导,避免病人因为恐惧或焦虑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或困难。
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将插管器插入病人口中,然后通过气管镜辅助导管进入气管,插管成功后,确认导管位置和长度,控制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之间的平衡,以确保病人的呼吸通畅。
气管切开气道管理气管切开也是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适用于病情特别严重且需要长期无源性治疗的患者。
在进行气管切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明确治疗目的。
手术过程中,需要选择切口位置和大小、控制出血、确定切开深度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总的来说,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十分关键,不仅要及时发现气道问题,而且还需要准确、快速地处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包括观察病情、卧位、呼吸道护理和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在观察病情方面,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快,应严密观察并记录。
意识情况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昏睡和昏迷的程度可提示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瞳孔变化也是重要的体征之一,不等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情况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也需要定时测量和记录。
在卧位方面,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而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则应取头高卧位。
深昏迷者应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呼吸道护理方面,需要及时吸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但脑脊液鼻漏者不宜从鼻腔吸痰。
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用舌钳将舌牵出或放置口腔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
必要时需要早期行气管切开。
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方面,呕吐频繁或昏迷者应禁食,由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在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成人每天的输入量不应超过1500-1000毫升。
输入速度应缓慢而均匀,每分钟约15-30滴,以防止脑水肿加重。
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使用鼻饲。
脱水治疗常用于治疗脑水肿、抢救脑疝和呼吸衰竭等危急病人。
常用药物包括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50%葡萄糖溶液。
不应单独使用50%葡萄糖溶液,对于心、肾功能不良或血压过低的患者,脱水疗法应禁用。
长期或多次使用脱水剂的患者应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冬眠低温疗法常用于治疗危重病人。
常用冬眠合剂包括Ⅰ号合剂和Ⅱ号合剂。
在使用冬眠药物前,应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按照医嘱将冬眠药物加入5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进行静脉注射。
使用冬眠药物30分钟后,患者进入冬眠状态,才能开始物理降温,以避免阻寒冷刺激引起反应。
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应翻身或移动患者,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在冬眠期间,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加强基础护理。
停止冬眠降温治疗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
颅脑损坏病患的临床护理观察综述颅脑损坏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危害很大,严重的颅脑损伤可能致使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对于颅脑损坏病患来说,病情严重,护理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颅脑损坏病患的临床护理观察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护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颅脑损坏的病因与症状颅脑损坏的病因包括剧烈撞击、坠落等外伤,也包括缺血缺氧、脑血管疾病等内在因素。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昏迷、恶心、呕吐等,也有的会出现记忆丧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表现。
二、颅脑损坏病患的护理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颅脑损坏病人,呼吸道阻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抬高病人头部、使用呼吸器等手段来维持病人呼吸道的畅通。
2.保持血压平稳:颅脑损坏患者血液压力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控制颅内压力:颅脑损坏患者的颅内压常常升高,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头位调整、使用利尿剂等手段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力。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出汗、呕吐等情况,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并积极进行补充。
5.预防感染:颅脑损伤患者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三、颅脑损伤病患的临床观察重点1.意识状态: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常常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全天候观察患者的意识,如患者呼之即醒则表明意识障碍较轻,反之则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2.瞳孔变化: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变化常常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一侧瞳孔扩大、缩小或有反应迟钝等,都需要及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3.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多样,如肌力减退、感觉障碍、见证异常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记录。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概述颅脑损伤是指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颅骨和脑损伤的一种疾病。
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在康复护理的帮助下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对病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康复干预,协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能够尽可能独立地生活和工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原则个性化原则针对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是重要的,病人的需求和能力都存在差异。
而且,康复护理的计划也需要根据病人的状态进行调整。
综合性原则康复护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体力康复、认知康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等。
因此,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各方面需求。
早期干预原则颅脑损伤后的最初几周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个时期内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减轻后续的并发症发生,使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长期性原则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
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护理可以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的内容体力康复颅脑损伤病人通常需要恢复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针对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关干预计划。
认知康复颅脑损伤病人的认知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认知训练来帮助病人提高认知能力。
语言康复部分颅脑损伤病人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语言治疗来提高病人的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颅脑损伤病人在恢复期间往往会有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护理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康复护理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让病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康复护理的措施床位转换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定期转换床位,这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
帮助进行日常生活颅脑损伤病人的自理能力较低,康复护理需要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
进行身体康复训练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康复护理需要设计相应的身体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理疗、牵引等等。
颅脑损伤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有关。
2.意识障碍与头部损伤、脑水肿、颅内高压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不能自主排痰有关。
4.有颅内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漏有关。
5.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意识障碍、限制入量、长期卧床有关。
【术前护理】1.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脑疝。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快速滴注脱水药。
3.积极做好病人的各项术前准备。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有脑脊液耳漏者,患侧卧位,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6.预防颅内感染。
【术后护理】1.卧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时监测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做好记录。
3.高热护理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
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行低温冬眠疗法。
4.预防并发症对于昏迷的病人要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按时给予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剂,设专人守护,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5.冬眠的护理待自主神经受到充分阻滞,机体御寒反应消除,病人进入昏睡状态后,再加用物理降温措施。
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冬眠时间一般为3~5日。
停止冬眠治疗时,应首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止冬眠药物。
6.营养支持颅脑外伤或术后应采用静脉输液补充热量,日输液总量一般不宜超过1500ml,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或发展。
以后可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和胃肠功能改为流食或鼻饲饮食。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健康史,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现场急救情况。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观察头部伤口的情况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因受凉,嘱病人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剃头,范围为全颅毛发,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术前给予刷牙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颅底骨折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不可填塞鼻腔、耳道,保持清洁。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检查患者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楚、准确、齐全,以便术中进行患者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