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地理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德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其经济发展情况。
一、地理特点德国位于中欧,东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与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接壤。
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1.地形地貌德国的地形地貌多样,主要分为北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地带和南部山地三个区域。
北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中部丘陵地带分布着许多湖泊和小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与林业。
南部山地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和黑森林,地势复杂,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气候德国气候温和多变,受大西洋气流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北部地区冬季较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多;南部地区气候更温暖,冬季较短。
德国四季分明,春季花开如海,秋季金色的落叶让整个国家披上一层美丽的姿态。
二、经济发展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以下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1.制造业德国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尤其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和化工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和大众等享誉全球,其机械工程产品和化工产品也深受世界市场的青睐。
2.出口贸易德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品等。
德国优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可度,出口贸易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创新科技德国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德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德国在工程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备受瞩目。
4.旅游业德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为德国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总结起来,德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世界的焦点。
德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1. 德国的地形地貌德国的地形地貌多样,主要包括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带。
德国南部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北缘,有巴伐利亚山脉和黑森山脉。
南部地区地势较高,山峰众多。
北部为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无陡峭的山脉。
北部还分布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
2. 德国的气候德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南部气温较高,冬暖夏凉,北部则较为寒冷。
德国年降水量较多,分布均匀,且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3. 德国的自然资源德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铜矿、锌矿、硫磺、木材等矿产资源,以及鱼类、森林资源和涵盖了部分农田地。
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优良,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4. 德国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德国是人口密集的国家,是欧洲人口第一大国,全国大约有8000万人口。
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以首都柏林、汉堡、杜塞尔多夫、科隆、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等城市人口最多。
德国城市规划科学,建筑文明,交通便利,金融贸易发达,并且以绿色环保和现代化为特点。
5. 德国的交通与通信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是欧洲交通枢纽。
德国拥有许多国际机场和大型运输港口,是欧洲通信中心之一。
德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高,拥有世界领先的通信技术和设备制造业。
6. 德国的自然环境德国的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30%以上,且拥有众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德国人重视环保,大力推广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德国政府加强环保法规,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号召人民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7. 德国的农业和工业德国是工业强国,制造业发达,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技术力量。
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等行业在国际上颇有影响。
德国农业发展水平高,小麦、玉米、土豆、糖甘蔗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饲料等农副产品丰富。
总之,德国是一个地理条件优越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位置回到页首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位于欧洲中部。
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北界丹麦并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素有"欧洲的心脏"之称。
海岸线长1333千米。
地理回到页首面积35.7万平方千米。
地势北低南高。
北部为平原,平均海拔多在100米以下。
西南部为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谷壁陡峭的山地;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且有水库调节。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和多瑙河。
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米里茨湖和阿莫尔湖。
气候回到页首属温带气候。
西北部海洋性较为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过渡。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资源回到页首富藏煤炭和钾盐,其它矿物资源贫乏。
森林覆盖率达30%。
政区回到页首全国划分为16个州。
历史回到页首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后走向封建邦国。
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其领土和首都被美、法、英、苏四国分区占领。
美、法、英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90年10月民主德意志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
国庆10月3日。
人口回到页首人口8201.2万。
99%的居民为德意志人,余为丹麦人和吉卜赛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官方语言为德语。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新教天主教。
经济回到页首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是欧盟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市场。
国民生产总值约27144亿美元(2004), 23862亿美元(2003)。
工业以机械、化工、电子和汽车为主,采煤、造船、钢铁、核能、食品、服装、精密仪器和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产品约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高。
旅游业发达。
是世界第二贸易大国,主要出口机械设备、汽车、粮食、纺织品、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
地理德国知识点总结德国位于中欧,东临波罗的海和捷克共和国,南接奥地利和瑞士,西临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北抵丹麦和波罗的海。
总面积357,042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的人口和经济体。
德国是欧洲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1. 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中西部,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东西方向约1100公里,南北方向约800公里。
德国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和政治都有着重要影响。
德国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其位于欧洲最为重要的河流,如莱茵河、多瑙河和易北河等。
2. 地理环境德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有大片的丘陵和高原、分布广泛的山脉和森林。
德国有7个联邦州并且分为16个州。
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工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德国的自然资源则相对较少,但依然能够满足其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气候上,德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的气候较为温和,南部的气候则稍微偏热。
德国的气候变化巨大,从东向西地形逐渐下降,并且气候逐渐转为陆地性气候。
3. 主要城市德国的主要城市有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和杜塞尔多夫等。
其中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他大城市也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比如慕尼黑是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是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科隆是德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4. 自然资源德国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但仍然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德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和硅石等。
此外,德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其森林覆盖率为33%,因此也是木材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水资源上,德国位列世界前列,拥有多条大河,如莱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等,这些河流不仅给国家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德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5. 经济地理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德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等。
德国地理介绍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多样性的国家。
它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发达的经济体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德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地理景观。
一、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临波兰和捷克共和国,西接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南界奥地利和瑞士。
其地理位置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交通要道。
二、地形地势德国的地势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原等各种地形类型。
德国的南部和西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有着壮丽的高山和深谷,以及美丽的湖泊,如博登湖和康斯坦茨湖。
中部地区是中山地带,有中欧低山和丘陵,如黑森山地和施瓦尔岭。
北部则是广袤的北方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发展。
三、气候特点德国的气候受到大西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影响,北部地区相对较冷,冬季寒冷而夏季凉爽;南部地区气候温和,冬季较暖和,夏季较热。
整体上,德国的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足。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德国境内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科隆和法兰克福等重要城市。
此外,多瑙河、易北河、委尔茨河等也十分重要。
德国还拥有许多湖泊,如楚韦尔湖、米尔斯湖和康斯坦茨湖等。
这些湖泊景色秀丽,吸引着众多游客。
五、城市与人口分布德国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城市包括柏林、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和科隆等。
这些城市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另外,德国有着相对均衡的人口分布,除了大城市外,乡村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
六、自然景观和国家公园德国是一个生态意识很高的国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德国境内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黑森国家公园、耶尔尼克岛国家公园和贝森佳特斯加登国家公园等。
这些地方保护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提供了游客观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七、经济发展和交通网络德国是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工业和服务业发达。
汽车、机械、化工、金融和旅游等领域都是德国的经济支柱。
德国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等,使得国内外交通便利。
德国地理特征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中部邻国最多的国家。
莱茵河畔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特道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
全国总面积为357 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气候德国的纬度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省,但气候和昆明比较相似。
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温差不算大。
冬季无寒冬,夏季无酷暑。
冬季多雨水,阴天多阳光少。
早晚温差大。
冬季平均温度在平原低地1.5°C与山区零下6°C之间,七月份平原低地平均温度为18°C,南方有屏障的山谷为20°C左右。
地形德国地势总的走向为由南向北倾斜,南部为阿尔卑斯山麓.中部是丘陵和山地,北部是平原。
由北向南,可分为5大地形区域:北德平原、中德山地、西南德梯地和山地、南德高原、阿尔卑斯山。
德国地理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中欧的一个国家。
它的边境与9个国家接壤,包括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
德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处于欧洲的交通要冲,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路线。
德国的国土面积约为357,022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家。
它的地形多样,包括山地、平原和河流。
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这里有壮丽的山峰和美丽的湖泊;中部是中山地,这里有许多河流和山脉;北部是北平原,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
德国的气候也多样,北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南部地区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较冷,夏季较炎热。
德国经常受到西风的影响,气候多变,降雨分布不均匀。
德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木材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德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此外,德国还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总体来说,德国的地理特点丰富多样,既有壮丽的山脉和湖泊,也有广阔的平原和河流。
德国的气候变化多端,资源丰富,这些地理条件为德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德国地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既是德国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德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德国地理可能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部分的分布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德国的地理特点进行概述,介绍德国地理的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来详细介绍德国的地理特点。
具体来说,正文分为三个小节:2.1 德国的地理位置这一小节将介绍德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
包括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哪些国家接壤等方面的内容。
德国的地理位置与工业发展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其地理位置在其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地理位置如何促进了其工业的发展,并分析这一地理优势对德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优势德国位于中欧,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被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等国家所环绕,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德国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德国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
作为欧洲的中心,德国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系统都非常发达。
通过优质的交通网络,德国可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流和贸易。
其次,德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尽管德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相对较为贫乏,但其拥有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却是十分丰富的,这使得德国在工业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最后,德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市场的门户。
德国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而且通过其广泛的贸易网络和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德国能够进入欧洲市场,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贸易,进一步推动其工业发展。
二、地理优势对工业发展的影响1. 制造业德国以其制造业的发展而闻名。
地理优势使得德国在制造业方面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的中心,使得其能够及时获取并传递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保持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2. 对外贸易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能够与周边国家和欧洲其他国家方便地进行贸易往来。
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且将出口视为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德国通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迅速将产品送达世界各地,促进了其外贸的繁荣。
3. 科技创新德国以其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而闻名。
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能够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并吸引了许多国际学者和科学家前往德国进行科研活动。
这为德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其工业的发展。
4. 跨国合作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首选投资地点。
德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为欧洲市场的门户,进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前往德国投资和建厂。
德国知识点总结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之一。
它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领导国之一。
德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面将对德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心,东临波兰和捷克,北接丹麦,西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邻,南与瑞士和奥地利接壤。
德国的地理特点是多山地带,主要是黑森林、阿尔卑斯山和哈尔茨山。
除去山地,德国还有很多平原,如北部的北德平原和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
德国的主要河流是莱茵河和易北河,这两条河流贯穿全境,为德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德国还有一些湖泊,最著名的是楚尔湖和康斯坦茨湖。
历史德国历史悠久,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中世纪时期,德意志帝国是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实体之一。
17世纪时,德国出现多年战争,导致了人口和经济的大量损失。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德国开始统一,而后成为欧洲的领导国之一。
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才重新统一。
今天的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也是欧盟和北约的重要成员国。
文化德国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歌德、席勒和浪漫主义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等。
德国音乐史上,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作曲家都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名人。
此外,德国还是世界著名的哲学之乡,马克思、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是德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德国的建筑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巴洛克、哥特式和现代都在德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同时,德国还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如柏林的国家美术馆和法兰克福的施塔德勒美术馆等,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德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电影、戏剧、音乐等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经济德国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化国家,以汽车、机械、化工等工业产品出口而闻名。
地理环境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德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以
下是地理环境对德国经济的几个重要条件:
1. 交通便利:德国位于欧洲中心地带,通过陆路、水路、空路
与周边国家紧密连接。
德国拥有发达的运输和基础设施网络,包括
高速公路、铁路、河流和运河等,这为货物的运输和贸易提供了便利,增进了国际贸易往来。
2. 丰富的物质资源:德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充足供应为德国的制造业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
此外,德国还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保证了农业的发
展和粮食供应。
3. 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术:德国以其卓越的科技和工程技术而
闻名于世。
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
创造了许多世界级的技术和发明。
这种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创新为德
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供了竞争优势,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 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为德国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5. 稳定的法治环境:德国有稳定的法治环境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保障了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法治环境的稳定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丰富的物质资源、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术、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以及稳定的法治环境等重要条件。
这些条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德国经济能够持续繁荣和增长。
德国概况知识点总结德国(Germany),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是欧洲经济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不仅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欧洲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面将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德国进行概况性总结。
地理概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偏北,东临波兰和捷克,南接奥地利和瑞士,西与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丹麦接壤,北濒波罗的海和北海。
德国境内地貌变化丰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气候上则以西部海洋性气候、南部大陆性气候为主。
德国陆地总面积35.6万平方千米,是欧洲第二大国,但德国因二战战败被划出部分领土,如东普鲁士、西里西亚等地区被波兰和苏联吞并,因此德国在二战后的领土面积仅为35.2万平方千米。
历史概况德国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日耳曼人聚居于此。
公元9世纪查理曼大帝创立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开端。
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它对于现代德国的形成并没有直接影响。
现代德国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法国战胜后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但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魏玛共和国,然后再经历了纳粹党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最终于二战结束时被分割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直到冷战结束后,东西德两国才在1990年统一,成为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政治概况德国政治体制为联邦制,国家元首为总统,执政党为总理。
总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
总理则是国家实际的政治领导人,通常由执政党的领袖担任。
德国的立法机构为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负责立法事务。
联邦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而联邦参议院则是由各个联邦州政府指派代表组成。
德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稳定,国内政党竞争激烈,政治体系成熟,普遍认为是民主制度的典范之一。
经济概况德国是全球经济强国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和技术实力。
德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德国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是欧洲联盟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
德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以下是对德国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中西部,东临波兰和捷克,北界丹麦,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邻瑞士和奥地利。
德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欧洲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二、地形地貌德国地形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貌类型:北部是平坦的低地,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德国最高的山峰是楚格斯皮特茨峰,海拔2962米。
德国境内还有一些湖泊,如博登湖、德雷斯顿湖等。
三、气候德国的气候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部气候较温和,南部气候则较为严寒。
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适中。
德国是一个多雨的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四、河流德国境内有一些著名的河流,如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
河流是德国的重要水资源,也是德国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
五、自然资源德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但仍然拥有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硫磺等。
此外,德国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六、城市德国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包括其首都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
这些城市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德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
七、环境问题德国面临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垃圾处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
总之,德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但也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德国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德国经济地理分析德国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前苏联、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9年9月,美、英、法合并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同年10月,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形成了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
经过战后40多年的分裂,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地处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素有“欧洲心脏”之称,是南北欧间和东西欧间陆路往来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自然条件德国地势南高北低,从南向北逐渐倾斜。
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和平原,以平原面积最大,占其领土总面积的2/5以上。
北部的北德平原平均海拔200米以下,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中部是中德山地,一般高度不高,对德国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南部国界处是雄伟陡峭的阿尔卑斯山,祖格峰是其在德国境内的最高峰,海拔2963米,是德国游览胜地之一。
山地和多瑙河谷地之间是巴伐利亚高原,海拔400米,是德国主要农牧业区。
高原西部是黑林山,山高谷深,森林密布。
黑山林之西是著名的莱恩谷地,这里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德国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区。
德国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有莱恩河、威悉河、易北河、多瑙河等。
这些河流水量丰富,各河之间均以运河沟通,具有很大的经济、航运价值。
德国气候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类型,对多种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利。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钾盐、铁、石墨、萤石、重晶石、铀等。
森林面积 1.61亿亩,覆盖率30.7%。
二、居民截至2008年底,总人口为8211万人,其中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
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主要是土耳其人及东欧国家公民。
通用德语。
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由于人口出生率在西方国家中最低,德国人口已连续多年负增长,按照现在的人口负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的40年里,德国人口将减少到7千万或是更低。
持续的人口下降,给德国的社会经济、劳动市场、公共财政及社会基础设施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为86%。
城市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小城市高度发达,大城市数量少。
德国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座,最大城市柏林的人口为350万,汉堡为170万,慕尼黑为128万,科隆为100万。
二、经济概况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
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
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
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
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
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
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
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1).农业概况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劳动生产率4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 95个。
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
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1、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在原联邦德国,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
按其农业收入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的专营企业,企业主总收入中有90%以上由经营农业所得;第二类是主营企业,农外所得收入小于50%;第三类是兼营企业,农外收入超过50%。
1995年,拥有农用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52.3万个农场中,23.5万个农场的面积在1~10公顷之间,约占总数的45%。
约22.7万个农场的农用地面积在10至50公顷之间,占43%。
可见,原联邦德国约有88%的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50~100公顷以上的较大的农场仅占11%左右。
1994年,每个家庭农场年度的纯农业收入,前者为29152马克,后者为39798马克。
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通称为“新州”,那里经过土地私有化之后,原先的超大型农场(1989年4700个)已分成3万家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1995年底)。
其中,90%以上的是个体或合伙的农场(由3~5个家庭农场组成),但它们经营的平均规模仍大于西部,约有150公顷;合伙农场更大,平均经营450公顷。
1994年个体农场收入为每个劳动力43600马克,合伙农场为55800马克。
与原联邦德国各州不同的是,在新州的农场中,所经营的土地89.9%是租赁来的,而在西部租赁面积仅占45.1%。
东部租赁土地比例较高,原因在于1990年前土地是无偿使用的,在实行私有制后,原使用的土地物归原主,只好租赁那些重新获得土地所有权但已不再从事农业活动的原地主后代的土地。
3、农业份额下降,但畜牧业持续增长。
德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
1950/51年度,原联邦德国农业劳动力为677.6万人,到1995年下降到138.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4%。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50年的22%降低到1994年的1.1%。
虽然农业的地位在下降,德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德国约1740万公顷农业用地中,牧场与可耕地面积之比几乎是2∶7,但1994/95年度畜牧业产值达371.51亿马克,而同年农作物产值仅为242.9亿马克,即大致是3∶2。
1994/95年度,在农业销售额5730.3万马克中,动物产品占了63.3%。
畜牧业是适合精加工的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利用草场合理地粗放式地放牧牛羊,有利于保护乡村的自然风光。
4、农工综合体、产销一体化保证了农业在工业社会中的地位。
农工综合体是指农业与其相关联的各行业在生产和分配方面的融合。
它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商业批发和零售部门,运输、存储、包装企业,农业信贷、金融、技术咨询等。
由于农工综合体和产销一体化,德国的农业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远远大于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微弱比例。
德国农工综合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合作组织为直接依托的农工一体化,如畜禽饲养与肉类加工、肉制品销售的一体化;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等等。
农场主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综合服务。
二是以合同形式实现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农业与食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市场伙伴关系,双方订立长期合同,农场主按合同向加工企业供货。
如甜菜农与糖厂,奶牛农场与奶制品厂,水果、蔬菜和马铃薯生产者与这类产品的加工制造厂之间直接发生关系。
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如良种、饲料、设备、燃料等等,由有关厂家按照合同如期供给。
(2).工业概况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 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
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
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
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
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
德国的经济支柱是工业,机械制造、电气电子、汽车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增长最快的部门是汽车工业。
德国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占世界市场份额15%,仅次于日本。
销售额居第二位的是设备与机械制造业,占西方工业国机械产品出的20.3%。
该行业具有技术长远规划工艺精湛、机制灵活的优势。
电气电子工业有3000多家企业,86.1万职工,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
德国第二大企业西门子是德国最大的电子集团,在世界电子企业中排名第五。
化学工业是德国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工业领域,在世界人民在领先地位。
共有2872个化工企业,50.5万名职工,销售额1889亿马克。
德国重视环境保护,在1994年新修订的基本法中将保护环境提高为国家的目标,近100万人从事环保工作。
德国的环保技术世界领先,其环保技术产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以18.7%独占鳌头。
德国是船舶生产大国。
有2.6万名职工。
德国航空航天工业共有6万职工,主要企业有隶属于戴姆勒—奔驰集团的德国宇航公司。
此外,德国的重要工业部门还有:钢铁工业、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采矿业、食品工业、纺织和服装业。
1.汽车工业是德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其职工人数1997年平均达672000人,年营业额为2680亿马克。
德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1997年德国生产汽车500万辆,其中大约60.4%出口国外。
新联邦州的汽车工业也有悠久传统。
但是,民德时期生产的汽车型号在统一后已无竞争能力;技术陈旧的民德牌子汽车已停止生产。
德国西部几家大的汽车制造厂已在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开始建立新的生产场所。
德国西部的汽车工业在新联邦州投资将近70亿马克。
在现代化生产设备扩建后,新联邦州的汽车生产将达到大约370000辆单车。
2.机器和设备制造业拥有将近6500个生产场所,数量在德国工业界居首位。
该行业传统上具有中小企业特点。
它由于机动灵活以及技术上的高效能,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
只有大约5.5%的企业职工超过500人。
这些主要是生产系列产品或计划和制造成套设备的企业。
将近82%的机器制造企业是职工人数不到200人的中小企业。
它们各有一定的专业范围。
该行业作为工业的装备者对整个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其产品品种之多在国际上无与伦比-从配件、印刷机、农业机械直至机床,包括20000多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