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适用范围---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 任课教师:课时:1(40分钟)一、教材分析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从整本书看:《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是概括性的,为后续的章节做铺垫。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从本节内看: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共分两部分:1.1丰富多彩的信息 1.2信息的一般特征。所以这里本着让学生体验为主的原则,来进行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讲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都不是零起点,对于基础模块所涉及的各种常用软件比较熟悉,学生欠缺的是没有对各种软件进行归纳分类,还没有跳出“计算机”的概念范畴,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念混为一谈。

2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以及信息的其他特性:可伪装性、普遍性、相对性等,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

四、所用的教学资源及环境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小故事、图片等)、教科书、课程标准

五、教学策略

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法结合进行,提问导学。

事例分析法,在信息特征部分的教学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小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你争我辩和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上的是什么课?是不是电脑课?是不是计算机课?

同学们可能回答是,这时老师否定,‘不是电脑课,也不是计算机课’,那是什么课?在同学们的思考中,让学生拿出课本,看封面,请学生回答出是“信息技术”课程。这时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是计算机课,放在电脑室上呢,那这说起来是有些渊源的,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信息”。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师:信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找三位同学说一说生活当中有哪些信息。学生举例,学生列举的例子都局限在信息就是消息这一概念中。然后教师显示图片,第一幅图:糖葫芦,第二幅图:一个人听音乐,第三幅图:盲人摸象,第四幅图:学生在做运动。借此讲解信息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也都包含丰富的信息。然后给出信息的科学定义。目前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定义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内容。”

讲解定义,然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出例题:(见PPT)

1、请判断报纸和书是否是信息。解答:报纸和书的内容才是信息

2、许多人都看过《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名著。有人认为:处于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鲁宾逊,是接受不到任何信息的。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答案:错误)【解析】信息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光表现为文本、图像、声音等形式。当一个人处于与世隔绝的情况时,他可能会没有从与人交往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机会,但他能从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岛屿上的动植物、太阳的方向、植物的年轮及生长方向等)情况获得许多生存信息。鲁宾逊也正是根据这些有用的信息在荒岛上得以存活。信息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信息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PPT给出一幅图片让同学获取信息。先让同学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时我们就发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获取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师:嗯,看来同学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那我们接着来看一下信息的特征吧!1.2 信息的一般特征:PPT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那幅画,如果没有显示器我们能看到吗?要是画到纸上你们还能看到吗?这说明什么?信息的出现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给出信息的载体依

附性。PPT显示课本、U盘、CD等介绍载体的多种多样。

师:想一想有没有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而存在?

有的学生会说有,师一一解答。最后大家发现所有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师:给出图片,路况导航及天气预报。借助其降解信息的时效性。再给出两幅图片,新华字典和肯德基优惠券,进一步讲解信息时效性长短不同。

师:思考,给出三幅图片,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我们常看的新闻联播、坐在轮椅上的霍金(联系英语学科),借此讲解信息的共享性。同时给同学补充小知识。师:PPT展示一则故事,一条线等于一万美金,借此说明信息具有的价值性。再给出另一个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学校门口有两家书店,你正要去一家买书,同学告诉你另一家在打折,你们看这信息为你省钱了吧!(口述)例:感觉剥夺实验(教科书上),根据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信息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有的价值性容易发现有的不容易,但不代表没有。

师:学过了信息的一般特征,我们再来看看信息的其他特征(PPT)

好了,知道了信息的这么多特性,我们再来做一些小练习吧!

例题:

1、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这反映了信息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A.时效性B.共享性C.真伪性D.依附性答案: D

2、红灯停,绿灯行。这反映了信息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答案:时效性

3、根据古诗词,填表(PPT)(有时间就让学生完成)

(三)解决设疑,总结启下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的概念,知道的信息的四个一般特征,学完了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老师开始问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导:拿起教科书给学生看)问:我们上的是什么课?还有人觉得我们现在上的是电脑课吗?(让学生发言,在对话中,解决我们学习的对象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师:对,我们要了解的是信息,而不是计算机,希望大家从此对信息能有一个新的理解。最后,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了信息,可信息技术又是什么呢?

好,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下课!

七、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