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专业二:数控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概述根据市装备制造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及其周边装备制造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培养服务于机电产品制造、汽车制造、模具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掌握数控编程与维修知识,适应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将课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训与考证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专兼结合,重点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
三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以及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
1。
需求论证(1)行业背景分析国内制造企业广泛应用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一线数控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
近年来,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为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造就了第一机床厂、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海信模具有限公司、优先出锐工具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国内著名、有较大国际影响的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集群的优势.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装备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高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大量先进的数控设备,需要先进的高速度、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引领全省装备制造企业向更高技术发展.与此同时,以模具制造业为代表的众多中小装备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也在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升级改造,大量装备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在我校的周边地区,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提高产品制造能力和竞争力,这些企业大量购进数控设备,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人才.(2)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据统计局《2011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装备制造业正强化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总投资1338。
菏泽市牡丹区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体系内容建设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持续的需要,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
以统编课程为基础,将未来得及编入统编教材的新知识、新技术,将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技术,将企业文化内容编入课程。
从而使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适合中职生学习特点,使学生能够学得进、学的好,顺利就业,服务社会.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课程体系建设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培养既有特长又有综合素质、可持续、终身发展能力的学生,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寻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协调开发的平衡点,突出职业性,把技能、知识、态度有机结合,将能力标准转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资源,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发展后劲足、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教育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一)调研岗位群及典型岗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数控技术岗位群、数控技术典型工作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1、专业建设思路以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面向某地区制造业,服务某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军工产业,紧密依托神龙公司、襄阳轴承、航宇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明斯”)、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某工厂(以下简称“德纳车桥”)等企业,完善岗位接轨三步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紧跟合作企业的数控操作、数控工艺及数控维修等岗位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积极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数控技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项目课程;按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并重的建设思路,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建设,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的方式,建设装备技术水平高、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探索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运行和管理机制。
2、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建设,把数控技术专业建成与某制造业直接对接,产学深度结合,校企互动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重点专业,带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的协调发展,成为鄂西北乃至中西部汽车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数控技术服务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形成特色,成为全省领先并起示范作用的专业。
3、具体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娴熟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构建适应工学结合要求、可操作性强的校企融合机制,不断完善岗位接轨三步式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三年建设,使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双证书率达到100%。
积极践行“工学交融”教学模式,建立“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保证《高职“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研究》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2)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加强与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实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一体化;完成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方案(汽车制造业试行)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汽车制造业试行)的研制和论证;开发5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的核心课程和对应的6本教材,同时形成相应的课程质量考核机制,合理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使“教、学、做”有机融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背景及目标(一)背景分析数控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和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目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供应不足,各行各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人才质量和数量并不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人才,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目标设定1.培养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独立进行数控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的专业人员。
3.加强与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课程规划(一)专业设置根据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就业需求,设置数控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设置数控工艺与装备、数控编程与应用、数控系统与维护等核心课程。
(二)课程规划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
2.专业课程:数控工艺学、数控编程、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等。
3.实践环节:开设实验课程,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实验;组织实习,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团队建设(一)组建强大的教师队伍1.增加招聘数控技术专业的高水平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2.组织教师参加业界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3.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1.建立定期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实验室和设备建设(一)实验室建设1.设置数控机床实验室,配备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以满足教学和实践需求。
2.配置先进的数控刀具和检测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及方案建设规划申请报告书满足实践考核要求。
1、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数控技术作为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核心支柱,为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本校结合本校发展战略和学生就业形势,积极推进新机械技术专业的建设,为本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目标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面向新机械制造业技术,重点培养能够胜任新机械制造业技术管理的高等技术人才,实现本校数控技术从传统的“分散性”向“一体化”的发展,搭建一个连接本校与其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的网络,共同推动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
3、建设内容
(1)教学设备方面:教学方面,本专业的建设要求配备可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最先进的数控技术设备。
(2)课程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课程建设配备三大模块:一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二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包括机械设计分析、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精度调试等;三是计算机数控技术,包。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建设的必要性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学校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的重要抓手。
通过打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入推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全面提升适应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同时示范引领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群和省内外同类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二、建设思路以学校创建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为载体,从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师资共享为主线,从完善团队研训制度、全面实施企业实践、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1+X 证书制度融入教学、国际交流访学和聘请产业导师辅导等方面着手打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具体路径为:一是学校健全团队建设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二是专业系部围绕团队建设建立完整的制度措施,从团队目标任务、遴选机制、任务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团队最大化基础支持。
三是依托教师发展中心,以名师引领、青蓝工程、对接培养等项目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施分类施教专业化培训。
四是对开展专业教学法、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等培训,通过赛课、讲座、同课异构等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五是建立校企互派共育机制,探索实施“双岗互聘”模式,以双向互聘、双岗一体的形式,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兼结构。
六是推进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团队共同的目标,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数控专业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数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校计划建设数控专业,培养具有优秀技术和创新精神的数控人才。
二、建设目标1.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掌握数控技术核心知识和技能,具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2.提升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数控专业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推动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1.专业设置:数控专业将设置数控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编程与仿真技术等核心课程,涵盖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数控专业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实训课程和实验室培训,提供真实的数控机床和模拟操作环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3.课程开发:数控专业将与行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发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数控课程,保持专业的前沿性和时效性。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师: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具有数控技术研究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教师培训:组织数控技术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数控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了解,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与行业专家和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
五、实践基地建设1.校内实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仿真软件和实验设备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与行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场景下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实习就业保障。
数控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满足市场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决定开展数控专业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控专业人才,为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
1. 建设目标,建设一支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的数控专业人才队伍,满足现代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
2. 建设内容,通过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数控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方案。
1. 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数控原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
(2)专业课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加工工艺与设备、数控系统与应用等。
(3)实践课程,数控加工实习、数控编程实训等。
2. 实验室建设。
(1)现有实验室改造,更新数控机床设备,完善数控编程软件,提升实验室硬件设施水平。
(2)新建实验室,新建数控仿真实验室,提供仿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团队建设。
(1)引进专业人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教师,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2)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数控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技术。
四、实施计划。
1. 第一阶段(1年),完善课程设置,推进实验室改造,引进数控专业教师。
2. 第二阶段(2年),加快实验室建设进度,开展数控专业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第三阶段(3年),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控专业人才。
五、评估与调整。
1. 定期评估,每学年末对数控专业建设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 不断完善,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数控专业建设方案,适应市场需求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六、总结。
数控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我校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通过全面实施方案,将为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数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数控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将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专业设置:1.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和维护等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数控加工、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专业课程设置: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调试、机床电器与自动控制、现代制造工程基础、制图与CAD/CAM技术、数控车、铣、镗、钻加工技术等。
二、师资队伍:1.教师队伍:该专业教师团队由2名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组成,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0%以上。
2.教师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和实践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教学环境:1.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一流的数控机床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设备和软件,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2.教学设施:提供专业课程所需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四、实践教学:1.实习基地:与知名企业合作,搭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数控技术。
2.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提供企业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就业前景:综上所述,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制造业的发展和智能化进程贡献人才力量。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为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十二五”期间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结合《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规划》,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一)社会发展背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加工制造业专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在经历了设备改造、技术革新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外高新技术、新工艺迅速涌进、机械行业的加工手段越来越多,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时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中药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因此,大力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行业发展背景青州位于潍坊市最西端,与工业城市淄博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在潍坊市经济委员会的《潍坊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行动纲要》中指出: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战略升级,坚定的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四个中心”的客观要求.青州制造业战略升级的重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与现代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程设备制造、起重设备制造安装、新能源和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液压件及石油机械加工制造;原材料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广、清洁型的都市型工业,上述产业都与数控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而作为工业城市的青州市,各类机电产业生产的厂家众多,给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背景.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地处于青州市经济开发区,有山起重工、环盾锅炉、建富齿轮、卡特彼勒、江淮轻卡、中辰电力等众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因此,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日益扩大。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一、发展基础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于2000年开设,是我校的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并在2009年中央财政400万支持下建设了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一一数控实训中心。
目前在校生人数250人左右,规模位居全区中职同类学校前列。
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如下:(一)优势1.专业发展的大环境好。
《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
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基础好。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学校较早设置的专业,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专任教师7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2人,助理讲师2人,“双师型”教师5人。
3.2020年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的要求修订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技能竞赛成绩喜人。
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综合技术应用》赛项2019年获一等奖,2020年获二等奖,2021年获一等奖。
2020年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数控综合技术应用》赛项获二等奖。
5.实训室建设。
从专业设立至今,学校共投入约800万元建设了数控实训中心、普通机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多间实训室,其中数控实训中心占地面积约800m2,工位30个。
其中用于教学的数控机床30台套。
(二)劣势L师资队伍人员职称、年龄结构分布不均。
有2名副高讲师5年内退休,并有1名副高讲师从事行政工作,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状态。
6.实训室实训设备老旧,大部分是2009年之前购置,与现在的技术发展有些脱节。
7.教科研能力薄弱。
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在教学论文发表、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团队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随着国家对职业学生培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与目前行业发展和学生升学需求有很大冲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有待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青蓝工程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我校特制定本方案,以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二、背景意义1、时代需求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我校需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校内资源利用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队伍,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尚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够高效。
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可以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队伍的协同发展。
3、团队建议意义青蓝工程旨在搭建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师徒结对、交流互动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技能提升。
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1、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专项培养计划,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
- 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和技能大赛,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影响力,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 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分享教学心得和成功案例。
- 鼓励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
专业二:数控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⑴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近几年来,国内机械加工业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取代传统的普通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普通机械逐渐被数控机械所代替。
数控机床综合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电机与拖动,电子和电力、精密测量、气液压及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数控机床的心脏。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决定了今后发展数控机床是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是工厂自动化的基础。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如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
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
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
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发展规划(2017—2019)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使数控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
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系统研发改造的人才。
据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数控技术已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
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专业背景数控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机械制造专业群中的龙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突出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
本专业现已具有省内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各类实验、实训室8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拥有各类机加工教学设备150多台套,实验实训仪器20多台套,计算机50多台。
在师资建设中,不仅注重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保障了“学训交替”教学模式的实行。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比例为100%。
因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使毕业生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就业率达到98%。
在2009年—2017年的省市数控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学生选手获得优异的成绩。
本专业是我校制造专业大类内的骨干专业。
通过重点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可有效地带动机械制造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为本地区制造业基地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并能够对其它院校的相关专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师资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广东省教学示范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书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推动工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需求,我校决定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人才。
该专业建设规划书如下: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产品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人才供应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因此,我校决定建设数控技术专业,系统培养具备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与任务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技术,能够独立开展数控设备操作、维护和改进工作的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
2.基本任务:(1)设置专业课程:包括数控机床原理与操作、数控编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学建模与优化、机械制图与CAD等专业课程。
(2)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配备一流的数控机床和先进的编程软件,提供学生实践培训的场所。
(3)开展重点科研项目:与行业企业合作,致力于数控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开发。
三、专业建设1.专业设置:设立“数控技术”本科专业,实行4年制本科教育。
2.建设实验室: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数控技术实验室,配备各类数控机床和先进的编程软件。
3.培养师资: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高水平的数控技术教师,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4.实践教学:(1)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与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使学生掌握真实的生产环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推动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质量保障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教师教学评估和学生意见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检验实验室设备运行状态和学生实践能力。
五、预期效果与成果1.毕业生就业情况: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岗位,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目标1.建设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求;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研发人员,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1.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工程力学、图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CAD/CAM、数控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3.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包括数控机床的调试、维修与保养和模型制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拓宽应用领域课程:包括航空航天制造、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选择。
三、实训基地建设1.购置一流设备:引进最新的数控机床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数控技术;2.建设数控机床实验室: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模拟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3.与企业合作:与当地的制造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生产环境;4.组织竞赛活动:定期组织数控技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师资结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授和副教授,提高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2.建立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3.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实践教学环节加强1.实习实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2.校企合作项目:与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3.实践教学:推进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具体见文档
一、建设背景
按照国家“双一流”战略的要求,朝阳职业技术学院拟建设数控技术
专业,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将有助于学校办学声誉和发展实力的提升。
二、专业建设任务
1、教育计划:制定专业教育计划,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模等,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
2、教材建设:根据专业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完整的课程教材,编写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贴近实际;
3、实验教学设备:建设完善的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满足
教学和实验需要;
4、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吸纳具有国内一流专家和专业技
术人才,筛选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
5、学生能力强化:抓好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现代技
术的精湛技能及职业技能;
三、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2014-2016)1.需求论证(1)背景分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目前,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
2014年,丹阳市实现GDP830.5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18.15亿元,增长1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9亿元,增长2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21.6%;完成工业投入677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6个。
规模企业达712家、销售超10亿企业14家、超百亿企业4家、上市企业8家,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木业、航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彰显,成为全国、全省重点扶持产业。
“十二五”期间,丹阳市将继续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发展大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工贸一体、创新为本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2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新型优势专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本地区的人才的需求的现状与趋势,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
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找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确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也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技能人才。
为此学校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多类别、多方位的调查,以求对本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
(2)专业建设基础①专业办学规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3年,学制三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且连续招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在校生人数达237人,就业形式良好,就业率在95%以上。
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组成了专业群,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加强相关专业内涵建设。
②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外聘专业课教师3名,其中中级技术职称8人,占80%;研究生5人,占50%;双师型教师10人,占100%;外聘教师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3%;本专业具有市级专业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
③课程建设本专业建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专业群平台课程和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铣工实训、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
④实训条件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基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数控实训基地创新管理制度,将企业管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按照现代制造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实现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培训的有序组织,提高运行效率和利用率,形成了包括数铣实训车间、数控维修实训室、数车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室(一),这四个实训场所都为专业群共享,设备累计资金达818万元。
2.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为目标。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建设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实践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制定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综合能力)多元评价模式建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工学交替。
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等方面走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前列。
(2)具体目标①构建符合制造类企业的需求、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工学交替、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丹阳及周边区域经济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社会需要。
②建立多元评价的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引入社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性;通过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质性评价、笔试、答辩、设计等量性评价和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的最终产品的态度、各项技术指标的测量和鉴定等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师+技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和多名课程负责人。
④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在岗培训。
本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关系。
3.建设思路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核心环节,紧紧围绕“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的职教改革发展方向和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4.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机电技术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依托本地行业协会和企业,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通过“专业基础学习(学校)-生产实践(企业)-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学校)-顶岗实习(企业)”的工学交替教学实施,完善“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②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按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框架实施教学,并在实施中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课程结构如下: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铣工实训、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
专业限选课程:线切割、UG造型与编程加工、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4门核心平台课程的建设。
核心课程采取实境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实行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
灵活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辅以仿真、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③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视频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建设多媒体课件库,收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从而为师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
④学生评价模式改革以模块法的方式教学,重视过程培养,突出实际技能训练,建立以阶段性任务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突出技能考核学生,技能促进学生。
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统一,达到企业用工标准。
构建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的最终评价机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生、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教学,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
(2)师资队伍建设①选派优秀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参与行业、企业专家的专业技术科研,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骨干教师,并对其中1~2名优秀教师进行深度学习与培训,作为带头教师。
②定期选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到相关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培养四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课教师。
③聘请四名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使专业部兼职教师达到五名。
④骨干教师对各专业进行共享。
通过以上措施对教师进行培养,使专业教师中本科教师达100%,高级职称教师达40%,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60%。
(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建设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我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技术人才,共建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
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激发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有数铣实训车间、数控维修实训室、数车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室(一)。
都为专业群共享实训室。
为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生服务。
加大与企业开展“双向基地”建设的力度,使企业成为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使学校成为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总投入达达818万元,实训开出率达100%,就业率达95%。
②校企合作根据学校校企合作的整体规划,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结合。
与两个以上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选派管理教师、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对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彼此促进。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并直接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到合作企业调研,学生、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完成学习项目。
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研究、课程设置和教学讲座等。
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双方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学校提供技术服务,学生参与研究与制作;开设企业特色课程,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制订阶段实习方案,实现学生阶段实习,最终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实行学生服务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确定“以解决实际生产能力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成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评价。
最终实现校企共同管理和共同教学的目的,使学校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