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开放存取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4
“看不见的手”撑起学术自由化摘要:开放存取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学术资源的方法,是基于传统订阅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出版模式,是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自由化版权模式。
开放存取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阻力,归其原因是因为各方主体的利益没有平衡,开放存取需要政府、机构、广告赞助商等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
关键字:政府支持学术资源资金1、开放存取产生背景学术作者们一直都在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版权,最近几年,他们投稿给开放期刊或者拒绝在传统商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时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并且向出版商要求保留自己学术成果的各项权利,学术界还有其他为夺回学术出版控制权而采取的行动。
譬如学术界倡议专家学者拒绝担任订费不合理的高价位期刊的编辑,拒绝为其审稿;创建开放期刊或促使传统期刊向开放期刊转型;创建学科或机构知识库,等等。
不管是投稿给开放期刊还是上载到自己的主页或者是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作者们所倾向于利用开放存取这种新兴的方式来保护属于他们的著作权1。
开放存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而兴起的。
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存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
2、开放存取对各版权主体的影响开放存取运动在各国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是开放存取的经费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开放存取模式并没有平衡版权主体之间的利益。
开放存取的期刊网站对于访问的读者免费,相对于以前需要订阅费的读者来说可谓是绝好的。
读者在利用别人的作品或者是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是完全免费的,这可以激励读者最大限度的利用对其免费的学术资源。
这对于刺激学术资源的开放,搞活国家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多数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希望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1肖冬梅.版权的争取、让渡、保留及其对公众信息权利的保障[J].中国图书馆学,2006(4).而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传播。
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越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
开放存取(OA)资源的组织与利用途径研究摘要:开放存取运动近年来获得相当大的瞩目,文章首先对OA的内涵及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其次分析目前主要的OA资源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检索利用途径,最后对图书馆未来在改善OA利用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Open Access OA 开放存取信息组织1、引言近年来,由于期刊的价格连年上涨,导致图书馆的购买力严重下降,引发了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对于学术传播系统未来是否能持续有效运作的忧虑,努力思索是否能应用新技术来改善学术出版的效率、并发展新的学术出版经营模式。
在各方的合作及努力之下、以及与开放存取有关的各大国际会议宣言纷纷举行并公布之后,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定义和发展轮廓已经日益清晰。
目前,开放存取的概念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至少已有了可行的成功案例,而且其理念也开始逐渐被学界所熟知和接受。
开放存取的概念虽然肇因于学术期刊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且被学术界寄予厚望,视之为解决学术期刊价格问题的发展策略之一。
但我们也不可忽略,开放存取的发展目标固然是针对期刊的价格问题而来,但是只将期刊的出版成本降低并不能改变学术传播系统的生态,开放存取如果要取代传统期刊,需要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效果。
图书馆不能坐待期刊价格下降,然后期待读者自行选择开放存取而放弃传统期刊,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调整旧有的期刊资源组织工作、发展新的开放存取服务方式,使读者可以轻易利用开放存取出版品,发挥图书馆的价值,方可让开放存取出版品能在学术传播体系中生根发芽。
此外,未来如果开放存取运动取得全面的成功,学术出版生态将会完全改变,学者不需经由出版社即可出版,读者不需要到图书馆也可免费利用学术资源。
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发挥固有在信息组织及提供检索服务的特长,调整现有的期刊或电子资源服务工作模式,以因应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对图书馆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避免图书馆在未来的学术传播体系中遭到边缘化。
论开放存取环境及相关概念本文介绍了开放存取的概念,具体论述了开放存取环境,并对开放存取与其相近的一些概念作了比较。
标签:开放存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出版1开放存取概述1.1“开放存取”术语的来源1990年前后,“Open Access”这一英文术语开始出现在一些文献中,如1991年的《关于全球变化研究数据管理的政策声明》(Data Management for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olicy Statements)。
西方还有“Public Access”、“Free Online Scholarship”等类似的英语称呼并行于世。
不过,自从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宣言》发布以后,Open Access一词逐渐被广大学术界普遍接受。
而当这一术语引进中国之后,自然而然地有一个语言转换的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译法和称呼,比如开放存取、开放获取、开放共享、开放访问、开放近取、开放近用、开放阅览、公共获取。
在西方科学界,Open Access 这一术语从提出到被广泛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翻译成中文后出现的众多译法要实现统一同样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莫京在《关于Open Access译名的建议》一文中,专门讨论Open Access的译名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开放存取’一词不仅符合‘Open Access’的原义,而且无须给access赋予新的中文译词,以免在以后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另外,在笔者阅读相关文献以及平常的学习交流中,发现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开放存取”一词。
“开放存取”一词既包含了作者对学术信息资源的“存放”,也包含了读者对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
因此,本文在以下相关论述中将继续使用“开放存取”这一术语。
1.2开放存取的定义要对“开放存取”这个概念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必须先要了解这个概念的来源。
一方面,相对于学界各研究领域而言,“开放存取”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虽然它渐成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是也仍有很多科学研究工作者对这个概念不太清楚,甚至是第一次听说,也或者是对这一新的出版模式持观望态度而不太能接受。
【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发展史大事记Alma Swan1汇编 刘兰 黄国彬 孙巍编译一月z1日:ARPANET(阿帕网,国防部高级计划局网络)停止使用NCP协议(网络控制协议),开始使用TCP/IP协议。
(1983年)z1日:BioMed中心开始收取论文处理费以维持联机免费获取(2002年)z1日:昆士兰科技大学发布了开放获取政策。
(2004年)z7日: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的第93届印度科学大会发布了《印度最优开放获取政策》(Optimal National Open Access Policy)。
(2006年)z8日:在很多英国生物医学研究资助机构的要求下,英国的PubMed Central启动。
(2007年)z10日:欧洲研究咨询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建议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所有研究项目强制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详见2006年出版的报告)。
(2007年)z17日:联合国远程越界空气污染协定要求其拥有的各种数据开放获取。
(2007年)z20日: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将存储于加拿大Theses论文库中的博士论文提供开放获取。
(2004年)z23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采纳了强制自存储政策。
(2003年)z24日:EPrints发布机构知识库软件3.0版。
(2007年)z25日:OAIster已收割了的开放获取论文达到100万篇。
(2007年)z27日:OpenDOAR启动。
(2006年)z27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版权协议补遗制作完成。
(2006年)z30日:德国研究联合会(DFG)采纳了开放获取政策。
(2006年)二月z3日: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发布公共获取政策。
(2005年)z14日:《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发布。
(2002年)z15日:美国开放获取日,及美国《联邦研究公共获取提案》(FRPAA)问世。
(2007年)z15日:由支持公共资助的欧洲研究成果开放获取政策的科研人员发起的,18500名科研人员联名签署的呼吁书,在欧盟委员国组织召开的布鲁塞尔科学大会上公布。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开放存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和对策,探讨了其在图书馆发展中的重要性。
开放存取增加了图书馆藏书的多样性和数量,丰富了读者的选择。
开放存取提高了读者的服务和利用效率,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开放存取也带来了对图书馆管理和运作方式的变革,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技术支持。
面对开放存取带来的挑战,图书馆需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保护,同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适应开放存取的趋势。
图书馆应积极应对开放存取的影响,促进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开放存取, 图书馆, 影响, 对策, 藏书, 多样性, 读者服务, 管理,运作, 未来发展, 挑战, 信息资源, 管理, 保护, 发展方向, 趋势, 发展对策.1. 引言1.1 开放存取的定义开放存取是指图书馆开放其藏书并允许读者自由查阅和借阅的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解放了读者的选择权,使他们能够更便利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通过开放存取,读者可以自主浏览图书馆的藏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并进行借阅操作,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
开放存取的实施对于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符合现代信息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便利获取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公益性质。
通过开放存取,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教育、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使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开放存取在图书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图书馆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以期为图书馆学界和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分析开放存取的定义、重要性和研究目的,进一步揭示开放存取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1.2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重要性开放存取可以极大地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多样性。
通过开放存取,图书馆可以不断引进新的图书资料,丰富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学术信息开放存取简析本文从开放存取产生基础、实现模式、开放存取中的版权问题、开放存取实践成果和发展展望等各方面来对学术信息开放存取的历史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标签:开放存取学术信息学术期刊危机版权历史证明,科学对社会经济的促进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交流共享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将个人研究成果转化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需要依靠学术信息的有效传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要求更高层次的信息共享来满足科学发展。
一、学术信息交流的传统模式遭遇危机,开放存取应运而生学术期刊一直学术信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期刊的价格和数量双重飞速上扬,学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增加,这种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缺点显露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亟需人们开始探寻新的信息交流模式。
最早1998年“自由扩散科学成果运动”(即“自由科学运动”)提出开放存取理念在学术界、出版界与图书情报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学术信息开放存取在理论上建立起来,并逐步从现实领域推广,将它的理念覆盖在传统信息交流渠道之上,并逐步完善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可行性与生命力。
其宗旨在于促进最大范围内专科学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研究成果效用最大化。
二、开放存取的两种实现模式根据BOAI的推荐,开放存取的实现两种可行方式:自存取(Self-Archiving)与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同时这也是通用的两种开放存取主要实现模式。
[1]自存取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开放存取实现模式,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开放存取仓储数据库与自建文档系统。
用服务器或是网页形成学术成果集合并提供排检检索服务,形成了开放存取数据库模式。
开放存取期刊模式是作品版权人付费支付期刊的制作成本提供给读者使用,将期刊制作流通的成本转接到版权人身上,读者可以更低廉甚至完全免费地获取所需信息,而版权人也得到了传播学术成果的结果——在开放存取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中,能更大限度释放学术论文的可见性,增加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
JISC黄建年 陶茂芹 安艳杰翻20054万维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他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其学术成果的方法。
这种方法无论是在期刊论文(不管图书馆是否订阅了这些期刊),还是在其他类型的研究成果(比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或研究报告)中都得到了应用。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开放存取。
研究人员通过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确立他们的学术主张,其他研究人员也可据此而建立自己的学术主张。
面对期刊论文,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单位才能提供合理比例的学术期刊。
因此,对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对这些论文的学习、获取却非总是简易可行。
而开放存取改变了所有这一切。
开放存取是什么开放存取中的学术研究资料是由同行评审期刊的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以及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工作论文共同组成的,这些资料均可以免费、联机地获取。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它们不需要得到任何授权。
因此,在科研、教学和其他方面,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
开放存取不是什么对于开放存取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它既不是个人自行出版模式,也不是跨越同行评审的出版方法,更不是次等的、廉价的出版途径。
它只是学术研究人员自由地、联机地获取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而已。
如何提供开放存取?提供开放存取的方法是多样的。
研究人员既可以在开放存取文库中存放每篇论文的副本,也可以在开放存取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除此而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在个人网站或者部门的网站上存放他自己的论文。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可以检索到这些论文,而在基于订购的期刊中这些论文往往会被隐藏起来,难于检索和应用。
在3种方法中,前2种方法比第3种方法更具系统性和组织性,也因此给其他用户查找和阅读这些论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开放存取文库是学术研究论文的数字化收藏,这些论文由作者自行存放。
就期刊论文来说,也可通过预印本(preprints)和后印本(postprints)来实现。
这被称作“自行存档”。
这些文库以与 OAI-PMH协议相兼容的方式揭示了每篇论文的元数据(如题名、作者及其他著录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