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ppt)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63
大承气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八两,去皮,炙(24g),枳实五枚(12g),芒硝三合(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之,按之则鞭,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鞭有块,口第三者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解]:本方为寒下的常用代表方剂。
在《伤寒论》中主治阳明腑实证,系由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阻寒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故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鞭,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等症。
前人将其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痞”,即自觉胸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燥”,是指肠中燥屎,干结而不下;“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谵语、潮热,脉实有力等。
至于“热结旁流”一证,乃腑热炽盛,积滞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所致。
热厥、痉病、发狂是邪热积滞,闭阻于内,或阳气受遏,不达四肢;或伤津劫液,筋脉失养;或热扰神明,心神浮越,致诸证丛生。
其证虽异,病机则同,均当急下邪热积滞,以救阴液。
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方中用大黄苦寒泻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消除致病之因为君药。
然大黄苦寒,长于泻于攻积,而软坚之力欠佳,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为臣药。
两者相须为用,则峻下热结之力增强。
积滞内阻,致使腑气不行,故用厚朴苦温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两药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助大黄、芒硝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四药相合,既有大黄、芒硝泻下通便,以治燥实,又有厚朴、枳实行气散结,以治痞满。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 芒硝12g 枳实9g 厚朴15g【用法】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纳芒硝,溶化服。
【主治】1.阳明腑实,胸痞腹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2.突然肠结不通,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有痛、呕、胀、闭特征者。
【证析】此属阳明腑实机理。
以大便不通为主证,按脏腑辨证,病位在肠。
胸痞腹满是气滞现象,便秘舌燥是津伤现象,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气滞津伤。
兼见潮热谵语,舌焦起刺,脉实有力,按八纲辩证,病性属于实热。
综上,此方所治是以痞、满、燥、实为其特征的实热便秘,是因伤寒邪传阳明之腑,由寒化热,或温病热入中焦,热灼津伤,引起传导失常,燥屎不行,气机阻滞的病理改变。
【病机】阳明腑实。
【治法】苦寒峻下法【方义】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则,便秘当用下法,病性属热属实,又当苦寒峻下,才与病机相符。
本方即体现这一治法。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用为主药,能挫其热势,消除致病原因;泻下通便,治疗主要证象。
然而,大黄主要是增强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软坚效果欠佳,只用大黄推荡,仍然不能速下,故辅芒硝成寒软坚,使坚结粪便变软,大黄才能起到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作用。
二药相须为用,泻下热结效力大为增强。
再佐枳实泄痞,厚朴宽满,不仅能治兼证,通过调畅气机,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大黄力量。
原方厚朴用至八两,殆即此意。
全方用药四味,虽然厚朴偏温,仍不失为寒下峻剂。
肠结不通如果不因热盛伤津,是因气机突然被阻,传导失常而呈腹痛便秘,则以痛、呕、胀、闭为其特征。
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津血流通受阻,诸证由是而生。
根据五脏六腑宜通与气血津液宜通之理,此证急宜泻下通肠,流通气血。
方中大黄、芒硝能促进肠道蠕动,泻下通肠;枳实、厚朴宽肠理气,协助芒硝、大黄开其闭结;疏畅气机的枳实、厚朴与活血的大黄相伍,又能流通气血,令腑气得通,胃气顺降,气血调和,诸证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