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之樊仲川亿创作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纵。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是无效的。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和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使用字词,手势、标识表记标帜、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成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儿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不是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来源根基因的理解:同一性、抵偿性、可逆性。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克不及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而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青少年开始非常关注自己,而且觉得他人也同样关注自己。对于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坚持一致。这阶段婴
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暗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平安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发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防止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防止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禁绝那也禁绝,稍有错误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取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发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
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介入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含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经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介入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讥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示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纳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欠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蠢笨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发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防止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这是获得勤奋感防止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介入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
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忙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介入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他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饰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