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探析张次博厚重的校史档案告诉我们,历经风雨的学校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两个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外部因素,即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财经类高校与之相适应;二是内在因素,即办学过程中积淀的办学理念,支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今天,我校正在朝着“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奋进。
要办出特色而且是鲜明特色,必须继承和发展学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因为“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①。
为着未来的发展,笔者从2003年10月起,在弄清办学理念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史上各个时期办学思想的评析,探讨了有学校特色、在传承中发展、凝练的办学理念。
今年4月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9月又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
本文是研究报告的节录,着重对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的探析。
一、关于“办学理念”及相关概念的认识1. 如何认识“理念”一词。
“理念”一词原是个哲学概念,是“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美学史用语”②。
在西方哲学家那里,“理念”一词含义广泛,不仅包容了认识、观念、思想、构想、理想(预想)、信念、精神、理性等含义,而且包含了目的、目标、宗旨、原则、追求等意蕴③。
我国使用“理念”一词,是近现代的事了,但不多见。
直到20世纪末以来,“理念”一词在我国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已超越了西方哲学的范畴而日益深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以往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文字类辞书里找不到“理念”一词,如今已为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收录。
该词典对“理念”作了三点诠释:一是思想、观念,如文化理念;二是信念,如人生理念;三是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且多具有个性、行业性和学科性,如语文教育新理念④。
显然,“理念”条目的诠释,完全引用了西方哲学史用语的含义。
2. 如何认识“大学理念”。
何谓“大学理念”?按照“理念”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宗旨、使命、功能和教育目的的理性认识,是对大学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的理想、精神和信念的集中体现。
开学第一课:校史校训解读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学校的校史和校训。
校史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
而校训则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学校的校史。
学校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完善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知名学府。
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是我们每一个学子的骄傲。
我们来解读一下学校的校训。
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指引,它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校训通常是简洁而深刻的,它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
“博学”要求我们追求广博的知识和学识。
学习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涉猎多个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博学多才,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笃行”强调的是我们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我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只有笃行不倦,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校史和校训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它们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南。
让我们牢记校史,传承校训,以它们为动力,不断追求卓越。
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一定能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开学第一课,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精神。
学校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和蜕变,也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湖南水电职院院训内涵与践行措施探析院训是学院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院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院训对于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凝聚力、荣誉感、责任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2月,在面向全国征稿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学院党委研究确定,“上善若水、求真致远”八个字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训。
为了使院训深入人心,充分发挥院训的激励功能、指导功能、教育功能、约束功能,本文试对“上善若水、求真致远”八个字的出处、字面意义、深刻内涵进行解读,并对践行院训的若干措施进行探析。
一、院训产生的过程与意义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水利水电类唯一一所高职学院。
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湖南省水利技工学校。
在近30年的历程中,四改校名,经历了技工、中专、高职三个发展阶段。
200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高职学院后,招生对象、发展目标、教学内容、管理模式、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为了与时俱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10月学院党委决定,面向全国,广泛征集院训、院徽、院歌。
从10月23日发出通知,到12月底活动结束,共收到院训应征作品251件。
2007年2月4日,从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水利厅、长沙理工大学邀请了5位专家进行评审。
为了给评审专家创造宽松的评审环境,学院除派出1名纪检监察人员与专家联络外,所有班子成员均不参加评审,所有受评作品均被删去作者单位、姓名。
这样真正做到了院内作品与院外作品、领导作品与群众作品、知名人士作品与非知名人士作品一视同仁。
学院党委根据专家的评审建议,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推敲,最终确定,院训为“上善若水、求真致远”八个字。
院训从征集到评选,体现了“广泛性、公正性、科学性”的特点。
所谓广泛性,是指通知上网,面向全国;所谓公正性,是指评委评审不受影响,公正客观;所谓科学性,是指程序合理便于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很圆满。
文化立校之本:校训的历史探源与文化内涵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一般都有着科学的谋划,鲜明的主题,能够充分展示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其中,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校训,据《辞海》的解释,其含义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之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简言之,校训就是学校着意建树的“应然之风”,即特有精神和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格言、箴言和座右铭。
校训就是学校的训词,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教育理念和对办学特色与风格的追求。
校训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强调素质教育,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要求,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校训面向全体学生,带给他们人生的希望;校训贯穿于教育全程,时时产生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规范行为、提升境界的作用;校训鼓励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同文化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1“诚恒”校训的历史探源江苏省南通中学诞生于风雨如磐的清末。
1906年3月20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邀集当地官绅范当世、孙宝书等人,提议创建公立中学。
1909年3月7日,学校正式开学,张謇亲手书写“诚恒”校训。
1913年12月20日,“诚恒”校训匾额悬挂于学校礼堂。
“诚恒”旨要,张謇先生不仅是对南通中学的,也是对整个南通教育的,对全体莘莘学子的。
众所周知,张謇一生创办了许多学校,从师范到中小学,从职业学校到特殊教育的盲哑学校。
他亲自为许多学校题了校训,毫无疑问,从他所题的校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理念,他对学子的成长期待。
他为当时城内最著名的小学——紫琅小学(即今与通中毗邻的市实验小学)所提校训是“勤敬”。
勤就是恒,恒就是勤;敬就是诚,诚就是敬:勤敬与诚恒可互通互训,一脉相通。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和总结我们学校校训建设的工作。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象征,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校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校训的内涵与意义我校校训为“厚德博学,求真创新”。
这八个字凝聚了学校百年发展的历史积淀,是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其中,“厚德”强调道德修养,要求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博学”倡导广泛学习,要求师生不断充实自己,追求知识渊博;“求真”强调实事求是,要求师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创新”则鼓励师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二、校训建设的工作成果1. 深入挖掘校训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校训精神,我们学校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校训进行深入解读,使师生对校训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宣传推广校训文化我们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校训,让师生了解校训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校训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中感受校训的力量。
3. 将校训融入教育教学我们将校训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将“厚德博学,求真创新”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科研工作中,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4. 建立校训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激发师生践行校训的热情,我们学校设立了校训奖学金,对在道德品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奖励,以表彰他们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
5. 开展校训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定期开展校训主题教育活动,如校训知识竞赛、校训主题讲座、校训征文等活动,引导师生深入理解校训,自觉践行校训。
三、校训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 校训建设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校训是学校精神的象征,必须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具有生命力。
青云街道瑞山联办小学办学理念及内容阐释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在开办伊始,为更好地追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为更好更快地规范办学,教育更多既有优良品德又具时代风貌的学生。
学校一直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使命认真思考,不断探索与提炼。
而学校在传承举办者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发展潜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本身情况,不断探索思考去沉淀学校的理念。
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在传承发扬光荣传统的同时,全面挖掘、深入思考、不断提炼、丰富内涵,凝铸了更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
此理念不仅与时代要求相贴合,且符合学校实际,更是学校全体师生美好愿景:树精英风范,创精品强校的高度凝练。
在这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将致力办成一所名校,培养名生,成就名师,让瑞山联办小学的每一名师生得以人本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更多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1.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培养学生自主和谐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自主和谐持续发展。
而和谐与生态正是时代的主题,皆需以“人”为根本去建立。
无论是生的方面还是师的角度,教育圈子中的彼此最根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成长、发展。
以人为本,正是切合了此点。
让“人”更好地成为“人”——他自己,这是学校最根本的发展点。
(1)以生为本,主导成人,主动成才。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学校的办学行为都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也决定着学校教育实践。
我校坚持生本理念,坚持如下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校办学行为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积极成长的,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应面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坚定信心;(生态互助的教学理念,传承孝悌的德育理念)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校应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课堂,成就自我)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太原市37中校训内容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其校训代表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太原市37中的校训内容。
校训:明德、博学、笃行、至善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的目标。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的校训“明德、博学、笃行、至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扎实的学识、坚定的行动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明德“明德”意味着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太原市37中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新人。
二、博学“博学”强调学生要勤奋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太原市37中注重学科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全面发展个人能力。
三、笃行“笃行”意味着学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太原市37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为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四、至善“至善”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
太原市37中倡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学校通过举办各类竞赛、选拔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的品质。
总结: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的校训“明德、博学、笃行、至善”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将继续秉持这一校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发展是学校生命之所在,改革是促发展之关键。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因此创建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独特、超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对办学理念的理解理念,即理想和信念。
包含着设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办学理念,即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
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尽显才华,学校持续发展”这18字方针总体上概括了我校的教育理想和最基本的校情,也看出了学校的经营思想和规范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的一切。
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尽显才华、学校持续发展”这个理念,我本人的理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发挥学校各类教师的专长,人尽其才,以达到教学质量出精品;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品位”,体现学校的发展空间、发展后劲。
二、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建议我校经过80多年的历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高瞻远足,从宏观上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应把创新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与时俱进。
树立以特色求发展,让有特长的学生发挥特长:“是泥巴就烧成砖,是矿石就炼成钢,是金子就让其发光。
”因为,显著的教育特色是教学质量的升华。
但,我个人主观上认为学校现在的办学理念较保守,缺少前瞻性。
未能突出“特色”、“先进”四字。
所谓的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学生全面发展”这句,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最根本的。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任何学校培养学生都应围绕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去培养学生,这也是对所有大学、高职、中职以及中小学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中职学校是按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站在市场门口的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培养学生方面应突出以素质、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在理念中体现出独特的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还要注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体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学校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校训:诚信、博爱、砺志、自强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学校总体概况:作为西乡街道最偏远的一所村办小学——黄麻布小学,创办于一九三五年,至今已走过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以及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使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倍受鼓舞,近年来,学校本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办学,务实求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坚持以科研促兴校、科研促教,推进学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开创科组特色教学,使办学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学校办学理念意义说明:学校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办学的目标、宗旨及学校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含义是保证学校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应当看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和长远的利益,避免只顾眼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出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使学校保持活力,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硬件和软件都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小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摇篮,它对一个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启蒙性、深远性、综合性、根本性的基础影响。
它主要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确定人的理想信念,打好广博而坚实的学习基础,形成生存能力的确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对他终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育必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这样的基础。
校训说明:诚信——诚信既是为人之道,更是立业之本。
办学理念:立足于抓好升学质量,着眼于打好人生底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
育德是育人之本。
德育之于智育,有着“水涨船高”的作用。
我校树立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思想,把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抓手,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道德底色。
升学质量关系学校的社会声誉,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直接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校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升学质量的重要推手,为学生人生发展打好文化底色。
抓好升学质量、为各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生源,为学生的发展打好人生底色是我校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校训:崇德弘毅好学创新崇德:崇尚道德,重视德育。
道德乃立人之本,践行国学经典,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好学:热爱学习,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索知识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改革创新,培育创新精神。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我校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德育工作创新、教学改革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风:明理求真力行高质明理:明白事理、通情达理、严明管理。
学校师生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要通情达理,对各项工作要严明管理。
求真:追求真理,真诚,“真练”。
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
师生要做到待人以诚。
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真练” :检测、训练要在当堂完成,从尝试知识开始,到尝试习题结束,要自始自终处于紧张认真的学习状态中,要做到真正的自主独立学习,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学习效果,真正地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
力行:努力践行,尽力而行;知行合一。
学校师生要做经典文化和高尚道德的践行者;要做各项制度的遵行者。
要把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用之于实践,力求知行合一。
校训凝练办学价值观彰显育人生命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
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
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现代汉语词典》把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校训本义就具有“悬之而注意”的标识鉴别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标志,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育人功能。
校训呈现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气质,可以说是了解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显性指标。
校训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办学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最简约的表达。
校训规范着育人标准,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
2.追溯校训生成路径,挖掘校训育人价值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大多非常重视校训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校训的背后总有着特定的底蕴,有着属于自己发展历程的故事,学校努力诠释校训内涵,使校训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校训生成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校训表述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主要着眼于如何为未来培育人才,并且试图回答培育具有什么标准的人,这样的价值定位就形成了校训生成的三种路径: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寄语未来。
“继承传统”的校训,以北京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为主,校训形成大多有历史的积淀,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关键事件,或是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
“立足当下”的校训,大多基于学生品行培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生成。
这部分校训关注个人的行为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要素。
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及简介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及简介办学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满意办学理念的内涵:首先是“以人为本”,是指学校一切事情都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成功体验作为过程,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归宿。
“每一位”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每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潜能和动机,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本领,发展有潜力”。
校训:“拼搏、开拓”旨在激励元中人继承和发扬迎难而上、负重奋进、自强不息、争先创优的精神。
就是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不徘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敢于碰硬,压力面前不松劲。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立朝头,求实创新。
就是要转变理念,不因循守旧;就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做时代的弄潮儿;就是要开拓进取,求实创新。
校风:励志崇德创新有为励志:意为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我们把励志作为我们学校的校风,就是要让教职工集中心思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国育才,让学生都集中心思致力于自己的学业,积极拼搏,学有所成。
崇德:“崇”,推崇。
“德”,道德、德行,即人的品质或品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我们把“崇德”作为校风,充分体现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
创新:意为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
创新是一个学校进步的灵魂,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并把创新作为推进教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所以我们要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和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有为:指有作为,把“有为”作为校风,寓意我们每一个元中人都要在元中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开拓进取,努力拼搏,有所作为。
教风:严谨民主博学爱生严谨:意为严密周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认识必须有一种严谨的学术风格,严谨的教育态度,为人师表,必须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我们要努力培养爱岗敬业、以德修身、为人师表、举止文明、工作踏实、办事负责、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的严谨教风。
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及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思想~本着“突出重点~全面育人~整体推进~争创特色”的办学方针,以“永攀高峰、品德高尚、一尘不染、光明磊落”的精神支撑,本着“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原则。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校训:勤俭求实、开拓笃行。
校风:勤奋严谨、进取创新教风:博学笃行、诲人不倦学风:勤学认真、善思惜时办学特色: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从这一理念出发~针对学校服务区域面积广~域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现状~经多次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学校将“办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作为办学目标。
基于此~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总体目标是“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
我校始终以硬件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保障,以“小家”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着力点,以活动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抓手。
本着“留守不孤单~关爱助成长”的思想~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下设“学习之家”、“爱心之家”、“生活之家”、“活动之家”。
现已成为我校特色学校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留守儿童之家”在中午和课外活动向学生开放~棋牌、书刊、亲情电话、QQ视频聊天等一应俱全,“学习之家”让学生在班集体的熏陶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会和同学和谐相处、尊敬师长、感恩社会,“爱心之家”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生活之家”让留守儿童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活动之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课外活动成了留守儿童快乐的源泉。
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吃得舒心~住得安心、玩的开心、学得尽心、生活的顺心~努力把学校创建成求知强能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这是我校不懈的追求。
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教育思想综述松岭子中学我校的校训是:崇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风是:明礼践行励志进取。
教风是:敬业奉献爱生高效学风:勤奋笃学善思合作。
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
办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
下面就我校的校训、学风、教风、办学理念、目标等整体思想阐述如下: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崇德,就是指增崇和提高道德。
《尚书·太甲下》中说,“德惟治,否德乱。
”《春秋左传》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这都说明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以崇德作为教风,旨在强调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寓意淄博十一中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崇尚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师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即博大、包容之意。
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
表明教师为学要有博大和宽容的态度。
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教风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强调学识、态度,体现着学校重视为学渊博与创新,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新知。
求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
意义为做学问不可弄虚作假,异想天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创新:亦作“剏新”。
1.创立或创造新的。
《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
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
” 2.首先。
《元典章·兵部三·铺马》:“有今后剏新归附的百姓有呵,有铺马里上来者,他每的拜见马匹沿路上依在先体例,与草料者。
学在华理理念
学在华理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历史:华东理工大学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六十余年的建校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资源。
2. 校训:学校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强调品德、知识、勤奋和求实的价值观。
3.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与行业和地方发展紧密合作。
4. 人才培养: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
5. 科学研究: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6. 社会服务: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社会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
7.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8.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总的来说,学在华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校史校情校训教育摘要:广西师范大学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校史校训校情是代表的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定位。
更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最真切的感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了解大学的校史校情校训,是每一位跨入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的“必修课”。
于校史,要懂得继往开来;于校情,要明白实事求是,切实践行求真务实的态度;于校训,要做到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关键词:校史校情校训一、校史校情校训(一)校史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
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
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
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成为目前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校情我校拥有王城、育才、雁山三个校区。
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教学条件优良。
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也在不断巩固,教改成果显著。
并且科研成果斐然,形成了追求创新、不断提升的氛围。
学校校园文化传承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
文化再学习专题讲座(九)校训及办学理念文化再学习第五讲《发展战略及核心文化》中我提到了“校训"也是我校的核心文化之一,在以后的讲座中我会详细的阐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
首先找老师来说一下我校的校训是什么?一、校训:“明德修身强技立业”背景:我校的校训是2012年4月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正式公布的。
八个字凝聚了太行人太多的心血和汗水.2013年冀州中学的一名老校长到我校参观考察,看到我们的校训及阐释,当时就赞不绝口,感叹校训背后的文化底蕴及深刻含义。
那么身为“太行人”我们不仅应该熟记这八个字,更应该了解这八个字中蕴藏的含义。
何谓“明",其一,“明”是指光明,高尚之义,其二,“明"是指明白、清楚、懂得、弘扬之意,意思是说做人要明白道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且贵在清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可谓大明也。
“德”亦即人的德性与品行,德为人的根性,德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今天看来,道德的作用有其更多的功能,一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二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三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四是公正的法度,五是能够很好的调节与平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明德修身"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学校是以德为立校之本,自觉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也要求全体师生以德为立人之本,不断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牢固树立爱国、爱民、爱校的集体主义美德。
“修身”可解释为通过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也就是说“修身"是指不断发掘人性的善根,摒弃邪恶的诱惑,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修身很重要,他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从研究生刘海洋到高材生马加爵此类同学伤人的事来看,人格不健全或许是社会的一大危害.“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关于校训校训——明理达用即要求师生明做人之理,明做事之理,明学问之理;成合格之才,成顶用之才,成栋梁之才(学以致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附:从“明体达用”到“明理达用”从宋代到现在泰州安定书院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古老的泰州安定书院也在一百多年前变成了泰州中学堂,而今又变成了全国闻名的江苏省泰州中学。
泰州是胡瑗“明体达用”教育理念的最早实践之地,胡瑗“明体达用”教育理念也在安定书院得到传承。
但胡瑗的教育理并不是一页书签,它是伴随着安定书院历史的演化进程而传承、发展与变化的,胡瑗的“明体达用”思想也是在这种传承、发展与变化中是得到发扬与光大的。
而今“明体达用”教育理论已经演化为“明理达用”,且已经成为由安定书院演化而来的泰州中学的新的教育理念,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胡瑗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倡导明体达用之学以培养致治之才,而泰州则是胡瑗明体达用思想最早的实践这地。
泰州安定书院一直以明体达用为教育理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泰州安定书院的演化,其明体达用的思想也一直在发展与变化,尤其是王艮在安定书院讲学使安定书院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气息。
而今由安定书院的演化而来的泰州中学,进一步提出了“明理达用”的教育主张,实现了学有所知向学懂其理、学有所术向学先做人的转变,这是对“人本”的更加关注,是对人的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胡瑗教育思想发展的又一朵灿烂火花。
泰州中学始于一九〇二年,是一所由安定书院演化而来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名校,是中国百所知名中学一。
泰州中学将“明理达用”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校训,与胡瑗的“明体达用”和泰州学派“修身立本”,以及清代的“明理做好人”,既相通,又不相同。
应该说泰州中学将“明理达用”作为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传承和超越。
一是“体”与“理”的内涵不同。
胡瑗的“明体”,即“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育之本”。
就是说,要以圣人之道教授学生,使之懂得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探析张次博厚重的校史档案告诉我们,历经风雨的学校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两个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外部因素,即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财经类高校与之相适应;二是内在因素,即办学过程中积淀的办学理念,支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今天,我校正在朝着“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奋进。
要办出特色而且是鲜明特色,必须继承和发展学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因为“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①。
为着未来的发展,笔者从2003年10月起,在弄清办学理念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史上各个时期办学思想的评析,探讨了有学校特色、在传承中发展、凝练的办学理念。
今年4月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9月又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
本文是研究报告的节录,着重对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的探析。
一、关于“办学理念”及相关概念的认识1. 如何认识“理念”一词。
“理念”一词原是个哲学概念,是“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美学史用语”②。
在西方哲学家那里,“理念”一词含义广泛,不仅包容了认识、观念、思想、构想、理想(预想)、信念、精神、理性等含义,而且包含了目的、目标、宗旨、原则、追求等意蕴③。
我国使用“理念”一词,是近现代的事了,但不多见。
直到20世纪末以来,“理念”一词在我国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已超越了西方哲学的范畴而日益深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以往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文字类辞书里找不到“理念”一词,如今已为新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收录。
该词典对“理念”作了三点诠释:一是思想、观念,如文化理念;二是信念,如人生理念;三是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且多具有个性、行业性和学科性,如语文教育新理念④。
显然,“理念”条目的诠释,完全引用了西方哲学史用语的含义。
2. 如何认识“大学理念”。
何谓“大学理念”?按照“理念”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宗旨、使命、功能和教育目的的理性认识,是对大学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的理想、精神和信念的集中体现。
大学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认识的加深而演变的、发展的。
西方高等教育史上,最先提出“大学理念”这一概念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英国牛津学者纽曼(John H Cardinal Newman)于1852年出版的《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 ity)。
纽曼认为,大学的本质是“传授普遍知识”的“教育场所”,大学的功能重在“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大学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训练,发展人的理性,以养成“绅士”(Gentle man),即通达而有修养与识见之文化人。
这是一种基于理想主义和古典人文主义传统的英式大学理念⑤。
19世纪初,正当英国传统的大学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候,德国洪堡(Wilhelm von Hum boldt)受命创建柏林大学。
他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大学教育提出了三条办学原则,即:独立、自由与合作三者相统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科学统一。
大学教学应当与研究相结合之思想的提出,在西方教育史上,洪堡是第一人⑥。
在洪堡及后来的阿尔特霍夫(Althoff)等人的革新下,19世纪末柏林大学高扬了大学的新理念。
他们主张,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大学更应该是一个“研究中心”。
他们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于“创造性的学问”,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者(Scholar),每个学生应该至少在日益增大的“知识金庙”上置放一块砖石。
德国大学的新理念,不仅影响到欧洲各国,也影响到中国,并对美国大学发生根本性的冲击,逐渐成为世界大学的基本准则。
1930年出版的美国大学先驱者佛兰斯纳(A Flexner)的《大学》(Universities)一书,对德国大学新理念作了系统的阐述。
佛兰斯纳在第一篇“现代大学的理念”中,提出了“现代大学”的概念,以别于纽曼之“大学”;肯定“研究”对大学之重要,肯定“发展”知识是大学重大功能之一,同时又指出“成功的研究中心都不能代替大学”,给“教学”以同样重要的地位⑦。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德国大学的新理念与美国实用主义精神相结合,由“赠地学院”发展出“威斯康辛大学模式”,使得今天大学的功能扩展到校园之外,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发展的“服务站”。
美国大学兼容了英、德的大学理念,构建了研究生院与大学本科的二重结构,成为今日世界各国大学的模式。
前加州大学校长克尔(Clark Kerr)1964年的《大学之功用》(The Us es of the University)一书,阐明了当代美国的大学理念。
他认为,当代大学的功能已不止在“教学”与“研究”,并已扩及到“服务”;早期大学的目的是局限的,当代大学的目的则是多元的。
他还形象地说过,纽曼的古典大学像一个村,佛兰斯纳的现代大学像一个镇,当代大学则像一个城市、五光十色⑧。
对于“大学是什么”的探索,在我国古已有之。
《大学》一书开篇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目的则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养成“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
显然,这种大学理念与英国古典大学的理念相类似。
到了20世纪初,中国从事大学教育的许多学者在接受西学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德国大学的新理念,如蔡元培认为,“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新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⑩;清华梅贻琦提出,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就职演说)。
他们出任校长后,按德国大学新理念改造学校,由此以国立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逐步确立起现代大学的体制。
3. 如何认识“办学理念”。
所谓“办学理念”,就是办学者依据大学理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原则、办学方针、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办学的实践总是离不开理念的指导。
这里的“理念”,主要指办学理念。
正是基于正确的办学理念,学校方能找准自己在社会上、在高教领域的位置,即准确定位,包括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水平定位、育人规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名一直未变,但今天已成为世界一流的以理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究其成功的原因,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MIT确立的“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
人们常说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结晶”,其道理就在于此。
办学理念与大学理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诚如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所说的,“作为理论探析的大学理念是一般的,而作为指导实践的办学理念则是特殊的”。
大学理念体现的是大学的共性,办学理念体现的则更多是大学的个性。
大学如果失去了共性,也就不成其为大学;如果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就不可能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当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了普遍性(一般性)。
办学理念与大学理念也是有联系的,这就是:大学理念寓于办学理念之中,是办学理念确立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办学理念与大学理念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所成功的大学,不仅应该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而且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而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
二、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及其内涵探析所谓我校历史凝练的办学理念,就是指将我校历史上那些几经传承,既符合大学理念和教育规律,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即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并在实践中证明为正确有效的办学思想集聚起来,经过提炼加工,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的办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学校的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
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期间,我校曾将办学理念的特色概括为16个字,即“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百年树人、经世济国”。
笔者作为理念特色材料的执笔人,以我校的校史第一卷和复校以来重要文件为依据,围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企业家型’人才”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校办学理念上的特色:一是适应社会需要,把学校办成“企业家的摇篮”;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三是密切与社会联系,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在文章的结尾处,笔者对我校办学理念的特色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表述为:“面向社会、求真务实、培育英才、经世济国”。
后来文件起草组成员在讨论该文时,认为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了,“培育英才”的提法不好,不如改为“百年树人”,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才培养是个长期过程;二是我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笔者感到,那篇关于办学理念特色的总结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办学理念探讨和校史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也认为,所概括的“十六字”存在着两大缺陷:其一,“百年树人”体现的是教育理念,而不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倒是原先“培育英才”体现了我校“培养企业家人才”的理念,而且,即使今天高等教育大众化了,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我校还是应该着重培养精英型人才。
其二,“经世济国”的表述是不规范的。
在有关图书中,我们可查到的意思相似的用语是“经国济世”、“经世济民”。
因此,是继续保留“经世济国”,还是改为“经世济民”,需要进一步研究。
基于对办学理念这一概念内涵的进一步认识,笔者在充分探讨和深入分析学校历史上四个时期,即上海商科大学及中大商学院时期、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上海财经学院时期和更名上海财经大学以来的办学思想之后认为,我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可以概括成“六句话24个字”,这就是:面向社会,教研一体,严格平和,崇实求真,三育并举,经世济民。
1. 面向社会。
这是体现学校办学宗旨的一种理念。
郭秉文因人才和环境关系,将东南大学商科“特别设于上海”。
上海商科大学实是郭秉文面向社会办学理念的产物。
郭秉文在商大办学过程中,从这一理念出发,又创立了由上海商学两界负有重望者组成的上海商科大学委员会,兴办了商科夜校、商业补习夜校,“以便利商界有志求学者”。
《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院章》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学院“顺应社会需要,以培植商业专门人才”,课程教学则“理论与实习并重”。
中大商学院还恢复了夜商校,面向半工半读子弟。
在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裴复恒在阐述人才培养目标时曾说过:“深望异日本院具备企业精神之人才,能层出不穷,对全国产业之振兴,有更大之贡献”。
上商时期十分注重社会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各商业(事业)机关实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校“面向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开放办学的路子,而且面向世界,努力开创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2. 教研一体。
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方针的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