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1.1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1.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1.3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

光-1.00DC×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0.50DC×180/+0.50DC×90。

1.4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0.25D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0.25DC×45/+0.25DC×135,

+0.25DC×45/-0.25DC×135。

2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2.1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2.2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2.3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相同(例3)。

例3

2.4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不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不相同(例4)。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此时交叉圆柱镜提供的正、负轴更靠近人造混散的正、负轴。

例4

3矫正用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可以通过球镜、柱镜组合获得

使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负球镜、正柱镜、负柱镜组合出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可以有三种组合形式: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负球镜联合正柱镜;负柱镜联合正柱镜。而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镜片则只有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这一种组合形式,因为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而没有正柱镜。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提供混合性散光镜度时,是按照每增加-0.50DC同步增加+0.25DS或者每减少-0.50DC同步减少+0.25DS来进行的。

4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首先把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MPMVA或红绿法。其次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试镜片测试人造的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交叉圆柱镜来实施。最后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矫正人造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正球镜联合负柱镜等形式提供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因此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实质是使用两个已知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去测试一个未知的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第五章 散光盘视标检测

第五章散光盘视标检测 (astigmatic dials test) 散光盘为由均匀间隔的放射状标线组成的视标,可从主观角度定量分析被测眼散光的焦度和轴向,又称扇形盘、经线盘、钟面盘或射线盘等。 一、散光眼的屈光状态 1.散光眼的定义在调节静止的条件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问质,由于屈光系各子 午经向焦力不同,发生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称为散光眼。 2.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特点平行光线通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间质,先聚后散形成第 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尔后再聚再散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两条焦线一前一后,互相垂直。两条焦线的间距称为焦间距,焦间距的大小表征着散光的量值(图5-1)。两条焦线之间形成顶点相对的锥形光束称为史氏(Sturm)光锥(图5-2)。 3.散光眼焦线的成因已知能形成焦线的屈光因素相当于圆柱透镜,圆柱透镜的轴向与 所形成焦线同向,圆柱透镜的焦力向与所形成焦线相垂直(图5-3),可知圆柱透镜的焦线是由与其相垂直方向的屈光焦力聚合而成的。由于规则性散光眼可形成一前一后互相垂直的两条焦线,故通常将散光眼理解为轴向互相垂直而屈光焦力不同的两个生理圆柱透镜。光学圆柱透镜对光线的聚散作用可单独移动与其轴向相同的焦线,缩小两条散光线间的距离.从而矫正被测眼的散光。

二、散光盘视标检测的实施原理 1.散光盘视标散光眼的主子午线可能在圆周任意轴向,故散光盘视标由中点相交均匀 间隔的24~36根放射状线条组成,相邻两放射状线条的位向差为l0°~15°,有的散光盘线端标定钟面读数,有的散光盘线端标定圆周角读数(图5-4)。 2.辨认清晰的标线散光盘可以看成若干个不同子午轴向的十字视标的组合。已知散光 眼注视黑色的十字形视标时,视标通过散光眼形成一前一后相互垂直的两条标线象,若水平标线象接近视网膜,垂直标线象远离视网膜,被测眼会感到水平的标线黑细而清晰,垂直的标线粗淡而模糊;反之若垂直的标线象接近视网膜,水平的标线象远离视网膜,则被测眼会感到垂直的标线黑细而清晰,水平的标线粗淡而模糊(图5-5)。 3.确定柱镜试片的轴向嘱被测眼辨别散光盘中最黑细而清晰的标线所在的子午轴向,当得知黑细而清晰的标线所在的方位后,则与该清晰标线相垂直的方向一定有另一根最模糊标线,将柱镜试片的轴向放置在与清晰标线相垂直的方向,即模糊标线所在的轴向,可移动另一根模糊标线象,逐步增加柱镜试片的焦度,使两条标线象的间距逐步缩小,模糊的标线象逐步转为清晰,当两条标线象重合时,眼的散光就被矫正了(图5-6)。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在眼屈光检查中,若被检查存屈光不正且含有散光,则会给我们检查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例如含有轻度散光的患者必须使用柱镜矫正,还是用等效球镜代替?矫正柱镜的轴位有误差怎么解决?如被检查者视细胞受到抑制状态或存在轻度弱视等造成的被检者主观判断

③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00DC ×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0.50DC×

②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

④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不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不相同(例4)。 (3)矫正用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可以通过球镜、柱镜组合获得 使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负球镜、正柱镜、负柱镜组合出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可以有三种组合形式: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负球镜联合正柱镜;负柱镜联合正柱镜。而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镜片则只有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这一种组合形式,因为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而没有正柱镜。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提供混合性散光镜度时,是按照每增加-0.50DC同步增加 +0.25DS或者每减少-0.50DC同步减少+0.25DS来进行的。 (4)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的基本思路 首先把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MPMVA或红绿法。其次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试镜片测试人造的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交叉圆柱镜来实施。最后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矫正人造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正球镜联合负柱镜等形式提供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因此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实质是使用两个已知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去测试一个未知的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2.方法 (1)准备 ·斑点状视标,取自印刷视标或视标投影仪。

在线视力测试表,测试近视、散光

在线视力测试表,测试近视、散光 眼睛是我们人类心灵的窗户,是我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器官,有超过90%的信息来源于眼睛。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用眼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各种屈光问题,近视、远视、散光等。 目前,许多医院都在开展激光手术,针对屈光不正实施激光治疗,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大部分患者会把术后视力作为检验手术的唯一标准,但专家指出,同样是术后视力1.0的患者,他们所看到景物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样,因为视物的清晰度还跟球差、离焦、散光、彗差等有关。 目前,较为传统近视手术方式也仅能矫正低阶像差。并且在手术后人眼总体像差比术前增加明显,术后仅仅通过视力表检查矫正结果是远远不能判断视觉质量的优劣的,因为视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准确程度的粗略信息,更多的细节被忽略了。同样是两个矫正视力达到1.0的人,他们真正的视觉质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虽然他们都能分辨出字母“E”的开口方向,但字母“E”在他们眼里可能一个是清晰的、边界分明的,另一个是模糊的,边界是雾化的。 下面一张图可以帮你测试是否患有近视:

●近视眼患者看到的图是个戴眼镜,齐耳短发的女人 ●非近视眼患者看到的则只是竖条,视力好的还可以看出阴影 测试是否散光 ●当配戴矫正眼镜的眼或不戴眼镜看散光表各向线条粗细均匀时,证实被检眼散光已充分矫正或表明无散光现象。 ●当被检眼发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黑而清晰,说明有散光的可能。 视力测试

◇请保持1.5米距离单眼测试。 ◇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的视力记录值,即为您被测眼的视力测试值。 ◇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总数的一半。 色盲测试 上图中的A读不出为红色色盲。上图中的C读不出来是绿色色盲。

散光表法则原理

散光表法则原理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以上,视力在~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 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 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 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 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看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看到3点与9点(水平线)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 图一(1)

眼视光学试题.(优选)

一、单项选择题 1. 调节松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正视眼内聚焦于 A. 视网膜前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上 D.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后 E.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下 2. 调节松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远视眼内聚焦于 A. 视网膜前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上 D.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后 E. 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下 {{ [眼视光学](较易) 3. 人眼由视近转为视远时,下面正确的是 A. 晶状体变厚 B. 悬韧带拉紧 C. 睫状肌收缩 D. 瞳孔缩小 E. 眼球内聚 {{ [眼视光学](中) 4. 下面哪一项是混合性散光 A. +2.00DS/+1.00DC×900 B. +1.00DS×900/+1.00DC×1800 C. -2.00DS/+3.00DC×900 D. +1.00DS×1800/+1.00DC×900 E. - 2.00DS×900/-3.00DC×1800 {{ [眼视光学](较易) 5. 下面哪一项不是角膜接触镜配戴的绝对禁忌证 A. 急性结膜炎 B. 年龄在16岁以下 C. 角膜上皮擦伤 D. 角膜干燥症(干眼症) E. 不能遵循镜片的护理与操作 {{ [眼视光学](较易) 6. 患者60岁,职业为会计,需长时间从事近距离工作。该患者的验光 A. 渐进多焦镜 B. 双光眼镜 C. 双焦接触镜 D. 一副远用和一副近用单光眼镜 E. 远用单光眼镜 {{ [眼视光学](中) 7. 患儿5岁,裸眼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2,戴镜后视力提高为0.4 A. 戴框架眼镜矫正

深入理解散光表

深入理解散光表 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就是否存在散光。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瞧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如瞧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瞧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就是轴位?轴位不就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 不?为什么瞧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

轴位应该就是30°才对,为什么就是60°? 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就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瞧散光表时,要求就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当眼睛瞧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就是什么性质? 就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就是最小弥散圈。瞧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瞧到3点与9点(水平线)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就是垂直方向。 图一(1) 需用-1、00DC×90°(轴位方向为最低屈光力的方向)负散光来矫正眼内的正散光,就形成图二:

高级验光员国家题库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眼镜验光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1.验光员同事之间应()。A 、谦虚谨慎B 、自高自大C 、骄傲自满D 、互相夸耀2.验光员使用仪器工作时,均应做到()。A 、不能损耗 B 、随便使用 C 、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 D 、快速操作3.()当量氯化钠是泪液的渗透压的正常值。A 、0.09%~1.02%B 、0.09%~1.20%C 、0.90%~1.02% D 、0.90%~1.20%4.均匀地铺展于角膜表面,形成良好的()是泪液水质层的主要功能之一。A 、透明性B 、保护性C 、敏感性D 、屈光界面5.眼下直肌的主要作用是使眼球()。A 、内旋B 、外旋C 、上转D 、下转6.0.52毫米是用光学方法测量活体角膜()的正常值。A 、厚度B 、曲率C 、中央部厚度D 、周边部厚度7.以鼻端标示法表示的轴向L30,改用太阳穴法表示为()。A 、120°B 、60°C 、30°D 、15°8.由顶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旋转所组成的透镜为()。A 、正球面透镜B 、负球面透镜C 、正柱面透镜D 、负柱面透镜9.()为房水折射率的正常值。A 、1.336B 、1.376C 、1.406D 、1.43710.透镜是由()构成的透明介质。A 、两个反射面B 、三个反射面C 、一个折射面D 、两个折射面11.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称()。A 、凸透镜B 、凹透镜C 、透镜D 、棱镜 12.包金镜架主要有K18、K14、()和K10等。 A 、A16 B 、K15 C 、K13 D 、K12 13.两眼屈光度差别超过()为屈光参差的诊断依据。 一二总分得分得分评分人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天津眼科医院验光室李凤莲 选自:眼屈光专辑1989年10月阅读次数:2368 选登时间:2004-3-13 17:44:10采编:01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例:+0.50DC×90 交叉柱镜比较,正号在135°负号45°时的视力好于负号在135°正号在45°,那轴的位置应移动10°,变为+0.50DC×100,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正号在55°负号在145°时的视力好于在正号145°负号在55°,那轴的位置就应退回5°。变长+0.50DC×95为正确。 对于0.25D的散光轴位置定较难,因度数浅,对交叉柱镜的敏感度不太灵敏,在试交叉柱镜时应把原轴位移动大时。 如:+0.25DC×90试交叉圆柱镜正号在135°时视力较好但是与正号在45°时视力相差不多,可将散光位向前移20°,+0.25DC×110再做交叉圆镜比较定轴。 大度数的散光(2D以上)在试交叉柱镜按进十退五后移动轴位,后可再做

散光眼的验配

散光眼的验配 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一个合格的验光员,需具备正确、科学的验光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检验出散光。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为了帮助广大验光员更好的验配散光,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舒适,清晰和持久地配戴眼镜,特撰写本文。 一、散光简介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本文只在角膜接触镜章节内对“不规则散光”进行部分讲解,其它地方都不针对不规则散光。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如图二 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根据两条焦线的成像位置不同,规则散光又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等五类。 单纯性散光,其中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图三a)称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同理,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图三b)称为单纯性远视散光。

散光表的实际运用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 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 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 3. 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 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 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看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看到3点与9点(水平线)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 图 一(1)

老视验配的法

老视验配F C C法远用FCC视标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远用FCC视标联合+/交叉圆柱镜测试和红绿测试的道理都是一样,都是用来定量分析屈光检查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红绿测试是根据红绿色波长不同,在眼内成像位置不同的。而远用FCC视标联合+/交叉圆柱镜测试则是通过交叉圆柱镜将FCC视标分解成为一前一后的水平和垂直的两条焦线。 如图1: (图1)FCC视标 操作方法: 被检眼前放置一个+/的交叉圆柱镜,负轴放在90,正轴那么就在180.那么一个正视眼视网膜上面的像就因为加了这个交叉圆柱镜从原来的一个焦点变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水平焦线在网膜前垂直焦线落在网膜后,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被检这应该看到的是横竖线一样清楚.最小弥散圈刚好落在黄斑中心凹.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近视患者,近视欠矫的话,或者一个远视患者,远视过矫的话,患者看到的是竖线清楚,横线模糊: 在调节相对静止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远视患者,远视欠矫,或者一个近视患者,近视过矫,此时患者看到的状态是横线清楚,竖线模糊.所以当出现横线更清楚或者竖线更清楚的时候,应该调整球镜,直到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为止. 如图2: 但是使用远用FCC视标测试的时候,操作者很容易因为个人的习惯,导致验光误差增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下面几点:

(图2) 1.调节因素对远用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一般远视患者经常使用调节,相对更容易发生调节超前现象,特别是轻度远视的人特别容易表现出近视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假性近视,所以在使用FCC视标的过程中,也必须控制调节.控制调节有几种方法,首选应该是睫状肌麻痹法,然后才是雾视.当眼镜店没有条件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时,看FCC视标必须在轻度雾视的前提下进行. 2.验光过程中对调节的控制. 为了不刺激调节,我们可以采用这样方法:首先提醒患者先注视靠视网膜前的视线条,然后注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理由是患者先看靠视网膜前的线条, 先看网膜前的线,能迫使患者尽量放松调节,若是先看靠视网膜后的线条,患者将启动调节将靠视网膜后的线条移到网膜上.因此,当交叉圆柱镜的负轴放置在90,此时应该先问患者,先看横线,后看竖线,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如果交叉圆柱镜的负轴在180,应该问患者先看竖线,再看横线,竖线清楚还是横线清楚.这样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刺激调节,对调节的控制更为理想。3.焦深对FCC视标测试的影响: 按照光学理论来讲,瞳孔直径越小,焦深也就约长.理论上当瞳孔小到一个点时,只允许一条光线进入眼内时,不管哪种屈光不正,都可以在视网膜上面成像清晰.此时在这种理想值的状态下,红绿视标也就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当一个矫正为正视眼的人,此时看5米视标,在眼睛前面放置一个孔径为的小孔片,然后在眼睛前面加减,不管是看红绿视标还是单纯的视力表,或者是+/的交叉圆柱镜联合FCC视标,可以发现,此时患者看红绿视标都是清晰的,红绿视标敏感性明显降低。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焦深可以影响验光的结果,当在一定情况下,同样可以影响FCC视标的准确性.所以我们用红绿测试,远用交叉十字视标检查或者查视力时候,光线不能不能太亮,适当的暗点最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焦深的影响,使检查结果更为客观。

散光的验配

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 一、散光简介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如图二 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自测视力表(简E字表、C字表、散光表)

自测散光表 核心提示: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 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 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 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 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 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 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正眼镜的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 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被检眼散光已得到充分矫正。 3、当被检眼看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粗且黑或格外清晰,说明该眼可能有散光。 特别说明: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准确结果需经专业验光确定。

散光表法的负散光轴向的推演 欧阳永斌 关键词: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推演;原理 散光表检查中,以被检眼所见的最清晰线对应的小钟点读数×30来确定该眼的负散光轴向。这一负散光轴位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但是其推演过程却一直是初学验光者难以理解之处。本文借助于图、表、数学关系式来阐述散光表检查中负散光轴的推演过程。 1.因为被检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与检查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的差别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被检眼对散光表上清晰线条的方向感知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对应关系的转换才能够追踪到其负散光轴向。转换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钟表用的钟点数转换单位为顺时针圆周度;顺时针圆周度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要求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后焦线形成的清晰像方向取其垂直位即为眼屈光的负散光轴方向。 2.图、数学关系式的推演过程 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

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80,予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180/+×90。 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45/+×135,+×45/×135。 2 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摘要:散光眼是屈光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屈光不正状态,检查 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被检者戴镜的舒适性,也是屈光检查中最 难掌握的部分。本文主要从光学原理和数学角度推导检查者 确定的散光轴位方向与被检者看到最清晰线条钟点数之间的 关系,即30倍法则关系,加强理解的同时运用实例说明,散 光表在检测散光时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临床上 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散光表;散光眼;30倍法则 散光眼是指人眼调节静止时,由于两子午线上屈光力 不等,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不能汇聚成一个焦 点,而是在前后不同的空间位置形成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 态。由散光眼的定义可知,最强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先 汇聚形成第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最弱屈光力的子午线方 向光线后汇聚,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1]。当两条焦 线为垂直,即正交时称为规则性散光。两条焦线间的光束形 成顶点相对的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史氏光锥(Sturm conoid)。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称为Sturm间隙,即焦间 距,它的长度代表散光程度。其屈光成像可以用Sturm光锥的 图解来说明(见图1)。规则性散光是验光中最常见的屈光状 态,因此本文是以规则性散光为例进行阐述。 图1 1 散光眼焦线的成因与矫正由散光眼定义可知,规则性散光眼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等效于两个屈光力不等且都不为零的圆柱透镜正交组合,或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即相当于球柱镜。因此远处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系统后将会形成史氏光锥,且在前后不同位置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散光眼进行矫正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后焦线方向一致)和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前焦线方向一致)组成的正交圆柱透镜,分别使得后焦线和前焦线全部移动到视网膜上,即矫正的正交圆柱透镜和屈光不正眼组成光学系统,形成正视眼,此时所用屈光力大小和方向与前后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有关。第二种矫正方法是在实际验光矫正时,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焦线清晰,而垂直焦线离视网膜较远,比较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恰当屈光力的圆柱透镜(轴向与模糊焦线方向一致)将模糊焦线移动到清晰焦线位置,在清晰焦线位置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样会矫正散光度数,然后使用适当屈光力的球镜将圆形光斑移动到视网膜位置,达到正视眼效果,此时矫正镜片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相当于球柱镜。 2 散光盘视标常见散光盘类似钟表形式,由中点相交均匀间隔的24根放射状线条组成,相邻两放射状线条的位向差为15度,散光盘终端用钟面读数进行标定(见图2)。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主要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嘱被检者之处最清晰标线的对应钟点数,用最小钟点数乘30为散光轴位。即散光30倍法则:最清晰标线的对应最小钟点数×30=初验散光轴位。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张丙寅 王海英 王彦君 眼科医学 9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1·2019

散光的分析

散光的分析 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一个合格的验光员,需具备正确、科学的验光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检验出散光。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为了帮助广大验光员更好的验配散光,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舒适,清晰和持久地配戴眼镜,特撰写本文。 一、散光简介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本文只在角膜接触镜章节内对“不规则散光”进行部分讲解,其它地方都不针对不规则散光。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如图二 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根据两条焦线的成像位置不同,规则散光又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等五类。 单纯性散光,其中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图三a)称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同理,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图三b)称为单纯性远视散光。

散光表法则原理

散光表30 倍法则的原理 本文由《美式21 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 ~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 倍法则。 散光30 倍法则(Rule of thirty ):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X 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如看到2 点与8 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X 30°= 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1.5 X 30°= 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 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 6-12 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 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 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 3. 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

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 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 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 X 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 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 ,垂直焦点靠后 (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看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 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看到 3点与9点(水平线) 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 需用一1.00DC X 90°(轴位方向为最低屈光力的方向)负散光来矫正眼内 的正散光,就形成图二: (1) 图

散光表30法则原理最新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 什么看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

轴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 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 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看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看到3点与9点(水平线)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 图一(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