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教学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6
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音乐美导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历史上赞美宏伟壮观的建筑的伟人举不胜数,许多脍炙人口的巨作都与建筑有着不可名状的渊源,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舒曼的《第三交响曲》皆可作例。
感受建筑的灵动没,同时也是感受音乐的凝动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歌德建筑中的对称、比例、均衡等造型特点在音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体现。
建筑群体的结构布局以及高低曲折、错落有致的节奏,同音乐的结构、节奏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
据说,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曾受到巴黎建筑群的启示。
舒曼则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力图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壮丽宏伟。
柴科夫斯基称赞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建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曲径通幽,依依修竹,假山曲水,扶疏花木,构成了幽静、秀美的审美意境。
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江南风格的建筑酝酿出了清新秀丽的江南丝竹音乐,如《梅花三弄》、《中花六板》等。
优美的旋律、幽静的神韵同建筑的风格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深邃的审美境界。
罗丹曾经说过:在我的心中,音乐是芬芳的花园,是幽深的森林,是友谊的桥梁。
精美的建筑确实是凝固的音乐,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和伟大音乐有关的建筑物更是如此,令人在怀念中飘荡着不朽的旋律。
音乐是高级的艺术乃因其为抽象之美。
所以视觉艺术中,建筑受到重视超过了雕刻与绘画。
因为建筑之美同样是理性的享受。
而建筑常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则被称为流动的建筑。
这是老生常谈,可是建筑的风格和音乐的风格可有对应关系?比方说,那飘忽的萧邦夜曲可有与之平行的建筑风格吗?反过来,在常识上人们不是认为要不动的才会是建筑吗?当然地震中的屋子乱动,是例外。
严格说起来,世界上也没有不动的东西。
可是怎麽还有流动的建筑?那船是不是流动的建筑?因此所谓流动,是人的意念所创生的流动----实体的以及观念的。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于是,开启了世人对建筑和音乐之间关系的重构和解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首先,音乐是建筑,是从音乐的形式美来理解,是指音乐各要素间的组合关系,例如和声就是通过建立探讨音与音之间的垂直关系而给人立体的空间感受;其次,音乐是流动的,是指音乐的内容,音乐因为节奏、旋律的规律性作用于人的耳膜,通过人的心理感受,调起人们在生活中类似的情感反应,产生共鸣,故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而情感是人的生命存在最动人的价值体现,正是这种情感效应,使得音乐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成为“流动的建筑”,击穿人的心灵,建构人的灵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钢筋、水泥、瓷砖……这些构成建筑的元素都是固态的、冰冷的,如何在凝固中塑求蔓延将是一个建筑区别其他的标志,即建筑的人文精神。
而这种人文精神却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所能具有的,它将深入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如同音乐一样,通过其表象、功能、结构等向四维的空间拓展。
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建筑,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水泥盒子,它留给人们的只是对生活激情的流失和心灵的日益沙漠化。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宏观上讲,就是从宜人的建筑空间尺度和尊重人的差异性需求出发,既考虑建筑的属性、体量、高度,又考虑建筑物与社区配套和周遭的关系(包括交通及建筑物之间的和谐联系),还要考虑当地的阳光、风向、湿度、植被等;微观来说,建筑形体的大小错落和高低起伏、布局、疏密呼应和虚实有致;线条的刚直柔和;色彩的冷暖浓淡;质感的粗糙细腻;景观的春夏秋冬等方面都是建筑精神的构成因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对建筑品质的诉求,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地产构建中,谁能用创造音乐的心得来创造建筑,谁就拥有了建筑的生命及创造美好生活的能量。
[骏景·新盛世]“音乐生活社区”,用结构音乐的形式来构造建筑[骏景·新盛世]以音乐形式的严谨和创造音乐的匠心,创“南中国首席音乐生活社区”,其建筑风格轻巧简约,色彩素淡纯净,讲求光影浓淡效果,层次活泼而不失大气;用音乐的手笔,以和谐的尺度、明确的几何形体、简洁线条勾勒出现代感极强的轮廓,使外立面简洁而畅达;而建筑整体格调新颖质朴,并创新地设置系列社区音乐硬件,及致力营造音乐氛围的人文社区。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暮茜子心悦读 2016-06-26 03:42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II. Adagio Simon Tedeschi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3 K. 488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
音乐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
音乐与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时间流动与空间造型的艺术。
一、音乐是流动的建筑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说音乐虽然在时间流动中不停地演奏着,但它的内部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
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
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
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研究发现,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构成的,后来他把这种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与数比有关。
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建筑家都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以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的美为例,具体说明了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风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歌颂、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
这正说明了音乐与建筑都具有一种数比美。
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
教案《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凝固的音乐——建筑》2011年11月17日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了解建筑的艺术特点。
2、通过对优秀建筑作品的欣赏,学生初步领略建筑艺术的异域风貌,能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学生对多元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包容,体会建筑的美。
重点初步认识建筑作品的优秀代表。
难点体会材质与风格的不同,体会建筑的美感。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教师复案导课(一)初步感受建筑的美感1、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二)欣赏建筑代表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小兽依次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
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1、德国科隆大教堂2、法国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法国国王路易14世到路易16世的王宫,经过数代建筑师、雕刻家、装饰家、园林建筑师的不断改进、润色,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第一典范。
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建筑: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并延伸到世界各地的建筑、家乡的建筑。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能力;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欣赏建筑物,亲手制作建筑物,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课件,赵州桥图片,世界各地建筑图片,两个蛋壳,一支钢笔,两个塑料盒,一张白纸,一元硬币,纸板凳,长江大桥剪贴画,各色卡纸。
教学重、难点:理解拱形的承重力强.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美文欣赏1.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旅游。
观看《人民大会堂》课件,欣赏赵州桥图片流水示意图,使学生进入文境,体会现代建筑的伟大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介绍课文相关建筑知识。
过渡: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座座建筑物都体现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它们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刚刚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今的两大建筑。
现在,我们再去看看世界各地的建筑物。
二、建筑王国1、听音乐,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建筑画面(双语注释)2、通过实验介绍承重知识。
实验一、蛋壳实验材料:两个蛋壳,一支钢笔。
先把钢笔垂直于开口朝上的蛋壳,(有一段距离)松开钢笔,结果钢笔尖把蛋壳戳了一个洞;再把钢笔垂直于开口朝下的蛋壳,同样的做法,蛋壳却安然无恙。
实验二、拱型桥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盒,一张白纸,一元硬币一枚。
把两个塑料盒看成桥墩,先把白纸平放在桥墩上当桥面,将一元硬币放在桥上,桥被压塌了;再把这张纸弯成拱形,两边靠在桥墩上,将一元硬币放上去,桥没有塌。
实验三、纸板凳承重老师站在纸板凳上,却不会塌。
因为纸板凳内部是用纸做成许多小圆柱。
结论:拱形的结构承重力强,所以悉尼歌剧院造成薄壳形屋顶,赵州桥造成拱形的。
三、七彩视野欣赏家乡美景图。
伴随着优美的歌声,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柳州的特色建筑吧.四、想象空间出示长江大桥剪贴画,介绍几种制作方法,用剪贴、布贴、撕贴的形式表现建筑。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凝固的音乐——建筑》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学习资料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课前:收集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歌曲导入课前播放《命运交响乐》听一段雄伟的交响乐,看着这上下起伏的音频,像?你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说到建筑你会想到?欣赏北京故宫建筑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
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
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间,这么多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
布局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
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故宫四周围还有 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
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听了故宫的简单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吗?我们从故宫的整体上看,可以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这有什么含义吗?这两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是那么?2、具体了解故宫内在文化。
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教材分析: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
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身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
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各式建筑的资料和建筑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设计美术2、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
3、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引出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二、讲授新课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
提问: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 ——81个。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2014 级电气信息类1452345 李文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
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
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
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
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
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
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个人都离不开建筑,建筑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
它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活动场所。
狭义的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和构筑物,或者就是指房屋,广义的建筑还包括土木工程等。
作为一门艺术,建筑又与其他艺术比如音乐发生联系。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聆听音乐时的感觉和欣赏建筑物时的感觉极其相似,还因为建筑和音乐存在不少相通之处。
在古希腊神话中,相传音乐之神俄耳甫斯有一把七弦琴,他的琴声可以感动鸟兽,可以使木石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在广场上组成各种建筑物。
曲终,节奏和旋律就凝固在这些建筑物上,化为比例和韵律。
受此启发,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那句描述音乐与建筑关系的至理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到了19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霍普德曼又补充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这两种说法得到许多音乐家、诗人、哲学家以及建筑师的认同。
意大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阿尔贝蒂在论述美的本质时,谈到数的美与和谐,他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造成的,这些数与构成建筑美的数是相同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音乐优于建筑学,因此给予建筑学一个与音乐的比率同样确切的和谐比率是建筑师的追求目标。
而中国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则认为,建筑的节奏、韵律、构成形式和感受等方面都与音乐有相似之处。
他曾经指出:“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
”建筑作为艺术,既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地方,也有与其他艺术相通之处。
建筑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节奏、韵律有相似之处,建筑与音乐都是创造性的艺术、抽象性的艺术。
建筑的构图与音乐的曲式构成、乐句和乐段的结合形式上存在相似性,建筑的比例与音乐的节奏以及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的比例关系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凝固的音乐教案凝固的音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凝固的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凝固的音乐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一、导入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1.感受作品;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
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凝固的音乐——建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比较,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配乐小诗导入(板书:课题)2、简单谈谈对中外建筑的认识:提问:中国有哪些建筑令你印象深刻?(板书:中国建筑外国建筑)你知道哪些外国著名的建筑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谈谈对中外建筑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感知中外建筑,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板书:古代)(设计意图:以故宫为例,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 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1)出示故宫全景图,简单介绍故宫。
(2)出示动画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提问:你最喜欢故宫里的哪些景物?2、从色彩、造型、细节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
3、欣赏其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
天坛、黄鹤楼(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设计意图:把学生以前学过的诗和本课内容相结合,也是学科整合的体现)(二)外国古代建筑1、欣赏图片2、以科隆大教堂为例,介绍哥特式建筑3、介绍凡尔赛宫:古典主义风格。
外:造型轮廓整齐、庄严、雄伟内:豪华富丽,洛可可式4、介绍泰姬陵:伊斯兰的建筑(简单介绍沙贾汉国王的故事)(三)讨论比较1、中外古建筑在材质、造型上的不同?小组讨论(板书:材质、造型)2、乾清宫与凡尔赛宫内景比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中外建筑的差异)三、学生作业提示:你最喜欢的建筑是哪一座? 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你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对它的认识。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在人们的心中建造出一座流动的建筑。
这座建筑既可以是宏伟壮丽的教堂,也可以是温馨舒适的家。
不同的音乐作品,就像是建筑中的不同楼层,在我们的思维中搭建起美妙的景象。
首先,音乐能够创造出宏伟壮丽的建筑。
当我们听到一首史诗般的交响乐,它会像一座雄伟的教堂,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矗立起来。
乐曲中宏大的音乐旋律和庄严的和声,仿佛是建筑中的高耸尖顶和巍峨的圆顶,将我们的思维带入神圣而庄重的氛围中。
当音乐中的乐器和谐地合奏,就像是教堂建筑中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整体。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听觉,还能通过心灵感受到这座宏伟建筑的存在,仿佛置身于其中,被音乐的力量震撼和感染。
除了宏伟壮丽的建筑,音乐还能让我们与温馨舒适的家产生共鸣。
当我们听到柔和轻柔的音乐,它会给我们一种宁静和安慰,如同回到了家的怀抱。
柔美的音符和优雅的旋律,就像是家中温暖的灯光和柔软的沙发,让我们感到安心和舒适。
当我们疲惫或者心情低落时,音乐就是那个温馨的家,可以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寄托。
音乐如同家居装饰中的软装,是温暖和谐的元素,将我们的心灵抚慰和放松。
音乐是一座流动的建筑,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构筑着不同的景象。
就像建筑中的不同楼层一样,音乐中的每个乐章都穿行于我们心灵中的某个角落。
由轻快欢快的音符构成的乐章,就像是建筑中的嬉闹的孩童,给我们带来儿时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而由悠扬舒缓的音符构成的乐章,就像是建筑中的静谧花园,让我们得以放松和冥想。
不同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体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在这座流动的音乐建筑中,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美好和力量。
音乐能够唤起我们心中的回忆,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像一座建筑中的细节装饰,音乐中的每个细微的音符都编织着一个故事,让我们沉浸在其中。
当我们聆听一首动人的乐曲时,我们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探索,感受那些细小而美妙的变化。
I建筑工程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凝固的音乐与流动的建筑张瑞英孙胜男卓梦娇(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被广泛地运用于探讨建筑和音乐之中,音乐是时间维度的听觉艺术,建筑则是空间维度的视觉艺术。
看似两者类别不同,但二者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高度的抽象性。
音乐体现着空间的变化多端,建筑有着音乐的创作灵感。
二者的美在于不同因素的相互组合,组合出丰富多样和矛盾对立的美,因此本文将从两者的组合中探寻音乐与建筑的美。
关键词:音乐;建筑;组合;美建筑是造型的艺术,人们从他的形体空间色彩中去体验美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人们从他的逻辑组合,从他的起承转合中去体验美感。
建筑是属于眼睛的艺术,他在给人以视觉方面的强烈震撼之后,化为音符,回响在我们的脑海中;音乐是属于耳朵的艺术,在给人听觉上的深深撼动之后,让人体会他的严谨的结构美和形式美。
而这正是建筑所特有的。
音乐是时间维度的听觉艺术,建筑则是空间维度的视觉艺术,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是静止的,一旦赋予其流动的意义便成了流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一旦赋予其凝固的意义,便成了凝固的建筑。
建筑和音乐在数鮒构方面歸极其相近的共性”建筑在尺度和比例方面都可以用数字衡量和操作,而音乐音符的音高、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动也均离不开数字与比例。
建筑的群体布局的对称、离散、组合、高低错落均和音乐的起伏连绵、轻重缓急密切联系,时而聚,时而散,颇为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建筑是沉默的空间的聚合,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叫建筑和音乐®a合方面也极具相似性。
二把不同单位体进行组合形成自己的韵律形式。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空间组合。
它通过借助空间组合,利用纹理、尺度、色彩等象征手法的组合,构建成一个个音乐般的空间体系,体现出三维空间的造型之美。
透露出各种美妙的意境,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精神内涵叫建设于我国明清朝代的北京故宫是世界最大的古建筑群,其构图、空间的变化此起彼伏,把它比作一曲成功的浑厚音乐毫不为过。
凝固的音乐初三教案篇一:六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建筑1教案人美版凝固的音乐——建筑(人美版第十一册第1课)教材分析:美术课是有关于建筑内容的“欣赏.评述”课。
课题“凝固的音乐”概括了建筑这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建筑已静态之躯向人们传达着节奏韵律之美、结构造型之美、材质色彩之美、文化地域之美和古今中外之美。
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欣赏建筑之美,学习评述建筑美的方法,从而拓宽视野,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建筑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涉及相关的知识庞杂。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重点欣赏、分析中外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的要领。
因此,本课建议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的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情意: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搜集、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的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感受时代的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学习材料:教材、各种关于建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了解资料的收集情况。
教学意图: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二、导入: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本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座著名的建筑。
教学意图:直接导入,给学生提供更多探讨交流的时间。
三、新授:(一)交流故宫资料引导学生从故宫的建筑历史、材质、造型特点、主要宫殿(太和殿、乾清宫)以及感受等方面交流。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14级电气信息类 1452345 李文超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
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
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
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
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
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
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
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
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
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许多建筑效果都是依靠视觉可见元素如支柱,光暗,色彩等的重复得以实现,同样宏伟的大型交响乐也是依靠旋律从的重复使结构匀称完
整。
下面用实例加以验证
(这是我找的欢乐颂的谱子,这一段划相同颜色线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前两句是平行方整的句式,第四句又重复主题,整曲围绕主
题,不断重复。
这首曲子很好的体现了重复再音乐中的应用,也是重复让这首交响乐听起来气势磅礴。
)
下面就我的专业角度谈谈音乐、建筑的联系。
我个人觉得建筑与音乐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建筑可以直接或间接发出音乐,例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天心石、皇穹宇对话石(运用墙面声学反射原理)、蛤蟆音寺(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且其塔檐对声音有汇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普救寺莺莺塔(各层塔檐反射造成)、大佛寺石琴(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些都是应用一些物理里声学及反射的原理建成的建筑,可以发出或者传递音乐,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音乐与建筑的某种联系。
同样外国也有类似的“音乐性”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印度的玛杜拉伊寺庙大殿、赫尔辛基的音乐纪念碑以及日本的人行音乐桥……而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更是创造出了能发出音乐的电子建筑,例如在法国卡斯特拉纳地铁内,就存在这这样一垛神奇的绿墙。
它是一垛神奇的音乐墙。
它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器贮存着各种基本的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当行人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管的进光强度,传递给计算机不同的信息,再经过特殊的处理从而演奏出一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制的音乐,所以连设计者本人也无法确切预言,如果行人匆匆赶路,它能奏出激越的进行曲;行人散步时,它便发出轻松快乐的曲调。
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
类似这样的音乐建筑电子科技三体结合的建筑比较少,一是可能这样的技术比较难达到还需
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当然在具体的研究困难方面我暂时不能给出观点因为我是大一的新生对于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二可能是研究这个没什么太大的使用价值,可能造价比较昂贵,我觉得这样的建筑更趋近于艺术作品,所以可能需要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的科技人才去研发。
在这样一个以土木建筑为优势学科的学校里,让我们从形形色色的建筑中去感受音乐的韵律,从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去追寻建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