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成长之路01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老师

自一九八四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荣幸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回想从教二十多年经历,我的专业成长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是公开课历练的结果,是学生撞击的结果,是我“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好”的自我准则“逼”出来的结果。

一、同伴互助是我成长的催化剂

我很幸运, 1984年从师专化学系毕业分配到重点中学——连城一中,连城一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这里名师云集,尤其是化学科高手如林,有许多有名气的老师,如省劳模、全国优秀教师李如珍、省五一奖章获得者罗培章、省优秀教师罗小林校长。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诚惶诚恐,真是有些无所适从,只知道仰着头看身边的名师。刚毕业那年,学校安排我和李如珍老师搭档教初三化学,试想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哪能和一个全国优秀教师相比?但我有不服输的勇气和敢于吃苦的精神,我采取跟班听课办法,听老教师上完课后我再学着上,一个学年坚持下来不知不觉听了150多节课。刚刚当老师,我把师傅说的话当着金科玉律,师傅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生怕落下什么,甚至于学着师傅的神态、语气上课。后来我觉得全盘照搬很别扭,不符合我的语言习惯,我试着她的方法不照搬照抄讲课倒是更自然。在听课的过程我经常自问,为什么她会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轮到我上公开课,我征求了很多老师的意见,他们的意见都很好,恨不得都采纳,但课堂45分钟时间不容许全部采纳,我不得不取舍大家的意见。在取舍过程中我知道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我很快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成功地上了一系列公开课,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得到学校的肯定,本人被评为市、县教坛新秀等荣誉。但那个阶段,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只顾复制师傅的东西,不知所以然,不会自己思考,不会理性分析,更不会自己创造。

二、课题研究是我专业成长起点

很快,我的教学就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赞誉,学校的肯定。此后近六年的时间,虽然不断地开公开课,但始终是在老教师们的扶持下一路走过来的,平时几乎不看教育类的书籍,最多查看一点教学设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等资料。当时我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因为频频得到表扬。直到1993年,当时县教研员找我,动员我参加地区普教室负责的“目标与评价”掌握学习法教改,希望我在重点中学带头搞“掌握学习法”教改,领了任务我并没有当作一回事,但真正教改搞起来有许多事要做。如,为什么要教改?什么是“掌握学习法”教改?它有哪些特点?如何把“掌握学习法”理论转化为实践?教改我遇到了这些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我找来了有关的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潜心研究。突然我发现化学教学还有那么多的讲究,化学教学还有那么多的规律,做一个教师还需要那么多的底蕴。布卢姆“掌握学习法”教改理论依据是:相信95%学生都能够学习好,只是各人所需的学习时间不同,它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强调采取多次反馈达到目标要求。该教改对知识的掌握十分有效,因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通过三年的教改,我由原先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改变了以往只看教学设计、习题解法的习惯。教改实验过程我撰写了《“反馈与矫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高三总复习“反馈与矫正”》等论文在CN刊物发表,教改成果也被连城县教育局评为一等奖,并在全县推广,教改班96年参加高考所在班级化学平均成绩获

得福建省第三名。通过教改,我的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许多,有了一定理论高度和自己的见解,我很快成为骨干教师。1995年9月我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三、专家的引领让我登高而望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研教改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但她仅是局限于如何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要想成为名师,不仅能教好书而且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2001年,我有幸到清华大学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半年的期间,我沉下心静静地读书、做实验、听讲座,在那里我听了许多讲座,如:纳米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生物石油的制取、煤转化为石油等系列专题讲座,还帮助化学系研究生做了生命有机磷蛋白质测定实验。半年的大学生生活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同时也让我重新思考目前中学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中学的课堂文化与大学课堂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我国至今还没有诺贝尔科学奖?学生在中学时代需要的是哪些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如何培养?什么是素质教育?面对诸如此类问题,我在反省,我们是否还是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继续采取题海战术?回来后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寻找和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此时,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构建知识?如何体现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文化?此时我更多是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为了推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我在200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了《气体摩尔体积》、《二氧化硫》这两节高中新课程研讨课,为了能上好这两节公开课,我查阅大量资料,学习了大量有关高中新课程改革文章,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课堂设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研讨课受到龙岩市特级教师石碧希老师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堂真正体现课改精神,能以学生为本的公开课。

四、学会反思形成自己的思念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

为了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坚持每天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化学教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读书已经是我每天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也是我生活的一大乐趣,我时常会被书中精辟的见解所感动。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反思它让我们学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就需要学会自省,学会反思。如:是否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是否及时发现并发扬学生的进步或优点;是否在意识到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耐心的帮助;备课前,上课时是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正是这课后小记,能使我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书尽管很累、很辛苦,但我觉得,也很快乐,有时有一种神圣的幸福感,感到教师这个职业有无穷的乐趣。我要想成为名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