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4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定量的方法了解分析室内声环境质量,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数,是判断室内的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厅堂音质设计的主要依据。因而混响时间的测量也是建筑声学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内容
测量封闭办公室的混响时间。
三、测试原理
W ·C ·赛宾通过研究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的衰减率对人耳的听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他曾对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到刚听不到的水平所需时间(秒)进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的时间为“混响时间”。他发现这一时间为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
混响时间T 60: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停止发声,室内声压级将按线性规律衰减,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即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至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单位s 。
计算混响时间的赛宾公式为:
A
V
T 161.060=
计算混响时间的伊林—努特生公式: mV
a S V
T 4)1ln(161.060+--=
60T —混响时间(s ) 0.161—常数 V —房间容积(m 3
) S —室内总表面积(m 2
) 4m —空气吸收系数 a —平均吸声系数
本实验因使用JT121声学分析仪,可直接读出混响时间值。
四、测试设备
声源部分:噪音信号源、滤波器、GZ021-A 功率放大器、全指向声源 接收部分:传声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JT121声学分析仪
五、实验步骤
1、按被测房间(4.1m×5.5m×6.9m)的要求布置好声源和测点位置,关闭好门窗,接好仪器设备。仪器应事先做好核对工作。
2、将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测点数不少于3个,每个测点上至少重复测量两次,各测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5m。
3、调整信号源,发出100—4000HZ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的白噪声,并使声场达到稳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记录仪指针上升到35dB以上(相对于0线),即记录仪的指标值高于本底噪声声级35dB以上,最好高出40dB。
4、中断信号,记录各频率的T60。每个频率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测点的混响时间。
六、注意事项
1、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2、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频率(HZ)TⅠ60TⅡ60TⅢ60
T
60 100 1.80 1.83 1.77 1.80
125 1.14 1.17 1.17 1.16
160 1.41 1.47 1.5 1.46
200 1.80 1.83 1.80 1.81
250 1.47 1.50 1.53 1.50
315 1.41 1.41 1.42 1.41
400 1.80 1.82 1.78 1.80
500 1.74 1.77 1.77 1.76
630 1.62 1.62 1.63 1.62
800 1.80 1.83 1.79 1.81
1000 1.77 1.77 1.80 1.78
1250 1.77 1.79 1.74 1.77
1600 1.80 1.81 1.80 1.80
2000 1.74 1.80 1.77 1.77
2500 1.80 1.80 1.79 1.80
3150 1.80 1.80 1.81 1.80
4000 1.74 1.77 1.77 1.76
八、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低频的混响时间较短,低频的混响时间的大小波动较大。
分析原因:
1、测量人员的误差,该数据由两组分别测得一部分拼合而成,测量环境有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引起误差。
2、办公室内存在墙面、地板、吊顶、门窗、桌椅、书本、柜等吸声结构和吸声材料,这些可能对低频有较大的吸收,导致低频的混响时间较短。
3、测量时因被测房间的外部走廊人员活动所引起的不定因素,而影响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