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规律+重构

类比推理二元关系+二级辨析

逻辑推理推导+论证

定义判断关键词+复合型论证

一、图形推理

(一)整体概述

组成凌乱——数量变化:数数、规律

组成相似——样式(形状)变化(内在属性、外在形状)

组成相同——位置变化(静态变化、动态变化)

(1)数量:点、线、角、面、素、封闭区间、笔画(一笔画成、相同、递增递减) 规律: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数量变化、数量相加

(2)位置:

静态位置关系:内含、相交、相切、相离、左右(字体结构)、上下(字体结构)

动态位置关系:平移、旋转(时针法区分:方向改变为翻转)、翻转

(3)样式(形状):

对称、图形组合(拼图、重叠、重叠变色、重叠变形)、图形求同

a.外在形状(相似):1.顺序(样式遍历:缺谁补谁) 2.轮廓:加减同异

b.内在属性:封闭、曲直、对称轴、凹凸

特点:一个元素比较乱常见于内在属性(含同一直线、曲线、对称轴、一笔画成);

两个元素比较凌乱常见于位置类

(4)空间重构(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折纸盒

相对的两个面必然有且仅有一个面被看到。

特殊面法:一个面特殊——形状

两个面特殊——相对、相邻(公共边)

三个面特殊——时针法、描线法/公共边(找特殊图形)、

(二)解题思路

1、观察角度

1)构成与部分

2)直线与曲线

3)封闭与开放

4)整体与部分

2、推理顺序

数量——形状——位置

3、变化路线

图形推理: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变化

类比推理:横向路线、纵向路线

九宫格:横向、纵向、“米”字、“O”字、“S”字

二、类比推理

概念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包容(种属)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内涵映射关系:必然与或然(盐、咸)、对称与反对称(正方形、边长)、充分与必要(下雨、地湿,勤奋、成功)、共变与反变(理解、费解)

词语语义关系:近义词、反义词、意义词、常识类

词语语法关系:主谓关系、主宾关系、谓宾关系{双主语(同一谓语)、双谓语(同一宾语/主语)、双宾语(同一谓语)}

八大热门考点:全同关系、包含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矛盾与反对关系、对应关系、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作用与作用对象关系

三、定义判断

定义项:邻近的属+种差

拆分比较

归类排除

关键词出没+多定义比较

关键词:1 主客体 2 两类状语(时间、目的、原因)3 想法、方式、行为 4 结果、效果

形式原则:关键词;逻辑原则:辨析与匹配

辨析:格外注意定义的杂糅

匹配:寻找定义的主要区别

1、单定义判断

a.单关键词:主(一类名词中一个最特殊的)、客、属、行为状语(方式、目的、原因)。

主、客、属都在“的”之后。

例:美丽的张三打可爱的李四的行为。(主:张三;客:李四;属:行为) b.多关键词:和关系与或关系(和:全具备;或:某一个)、多句子成分搜索2、多定义判断

辨析:寻找定义主要区别;区分定义杂糅(例:获得性印象管理和保护性印象管理)

匹配:逐个定义都要理解、逐个与例证辨析

四、逻辑推理

(一)概述

1、题型

推理:

翻译推理

特征:以关联词来链接两句话,并确定二者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如:如果…,就…;只有…,才…;除非…,否则不…;…或…,并且题干是要求推断结论时,可以断定是翻译推理题。

真假推理

特征:如果题目明确了题干的表述中有错误,或者存在有真有假的情况,就可以断定该题是真假判断题目。

常见问法有:

如果四人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分析推理

特征:给定一组对象,给出若干信息,进行信息匹配。

归纳推理

特征:要求由题干推出结论类

论证:加强论证、消弱论证

形式逻辑

单观点的题目特点:背景材料+论点的结构,论点说明一件事怎么样。

双观点题目:讨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日常逻辑:题干中一般是经过试验或者数据统计得到结论。常见的有对比实验、类比实验和数据关联。

2、原则

条件为真原则:陈述被假设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

头脑清空原则: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

答案最优原则: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

(二)翻译推理

第一步:翻译

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为了Q,一定P。

P→Q

只有P,才Q;除非P,否则不Q。

Q→P

P且Q为真;则P和Q都为真

P且Q为假;则P和Q至少一个为假

P或Q为真;则P或Q至少一个为真

P或Q为假;则P或Q都为假

或A或B;-A—>B,A—>-B

第二步:推理

P→Q的逆否等价公式:-Q→-P

针对“P→Q”,否前或肯后都不能得到任何必然的结论。但是,加上“可能”二字就可以了。所有的S都不是P等价于所有的P都不是S.

所有的S都是P. →有的P是S,也就是有的S是P.(有的没有逆否命题)

A必须B=A—>B;许多=有的;但=且:A但不B=A且-B

第一步:翻译将题干信息翻译成“→”的形式;

第二步:优先信息寻找条件中的确定信息

第三步:推理通过确定信息推知不确定信息

第四步:得到结论

(三)真假推理

矛盾关系

1)并非某个人是=某个人不是

2)并非某个人不是=某个人是

3)并非所有人是=有的人不是

4)并非有的人不是=所有人是

5)并非所有人不是=有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