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9.3《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25.87 KB
- 文档页数:6
比较阅读:《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实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这首词抒发了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4、词中间接抒情的有: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试加以分析。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实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来说,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对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词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导演过程(一)预习检查1、诵读指导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声声慢》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预习目标】1、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理解诗意,体会词人的“愁”情;3、分析诗歌意象,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知人论世】自读同步练习册P58“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部分【积累字词】①凄凄惨惨戚戚②最难将息③憔悴损④如今有谁堪摘⑤这次第【鉴赏诗歌】1、本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本词另一突出的特色是借助意象间接抒情,从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中选取三个喜欢的意象,分析它们的内涵和作用。
3、结合词人身世及写作背景,谈一谈本词的“愁”有哪些内涵?【巩固练习】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思考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这首词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外出游学之时。
(1)这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选取的意象有何不同?(2)这两首词的意境有何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何不同?【名句默写】1、《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
2、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4、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
”之句。
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5、李清照《声声慢》中“,,?”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
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6、《声声慢》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效果。
3、品味词中叠词的运用,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能够背诵并默写《声声慢》。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愁苦之情,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叠词的运用。
2、难点(1)深入体会词人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背景下的复杂心境。
(2)理解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已历国破、家亡、夫死,晚年流落江南,饱经忧患。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听录音朗读,感受词的情感基调。
2、词句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几句运用了叠词,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凄惨愁苦的心情。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乍暖还寒”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淡酒”无法抵御“风急”,更凸显出词人的凄凉处境。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看到南飞的大雁,词人感到伤心,因为这大雁是“旧时相识”,勾起了她对往昔的回忆,增添了忧愁。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凋零满地,自己也容颜憔悴,无人采摘,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历案【学习主题】《声声慢(寻寻觅觅)》新授课精讲【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品味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把握其抒情的方式2. 品析本词的语言之美。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3. 赏析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把握其抒情的方式2.. 品析本词的语言之美。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重难点】品味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把握其抒情的方式【学情分析】在有一定的诗词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感悟诗歌【学法建议】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探究情感时代在每一位作者身上留下的烙印,都会清晰地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李清照也不例外。
让我们看看命运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样的印痕?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
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飞师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
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但靖康之变后,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不久,丈夫病死,又搜集的金石字画遗失殆尽,再加上遇人不淑,几经周折,没有子嗣,凄然一人,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用三个词语概况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任务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字义;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或道理1、戚戚:(qīqī):2、将息:jiāng xī:3、憔悴损(qiáo cuìsǔn):4、堪摘(zhāi):5、怎生得黑:6、次第:7、了得:二:课中学习任务一:体味作者的情感,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品1、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平及作品风格,反复朗读,把握作品情感,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及其表现手法。
过程:一、自主预习案(一)走近词人1、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
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2、前后期作品变化:3、你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的哪些情况,请把你知道的补充在下面。
(二)初读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自主阅读《声声慢》,疏通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并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情感()2、质疑求理解: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难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导学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二、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三、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今义: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答案] 1.古义:凋零、枯萎。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一)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
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
她写诗,也是中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导读理解】1.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使用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答案]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描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意境。
高一语文《声声慢》导学案组号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预习案1、作者介绍:李清照是__时期女词人,号__居士,是____词派的代表。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书画金石、诗词歌赋互相唱和。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死时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凄凉。
2、李清照创作分期: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1)、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和离愁,词风清丽婉转。
(2)、南渡后:反映战乱,写出思夫、思国、思乡哀愁,词风沉郁凄凉。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传世。
3、南渡前如梦令1 如梦令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4、写作背景本词是李清照晚年作品,词人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抒发其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此词是写“愁”的代表作。
5、写愁的千古名句积累三、课堂探究1、思考:找出本词的主旨句。
2、思考:找出本词的词眼。
3、思考:诗人的愁从何来的?4、探究:找出词中奠定“愁”这一感情基调的句子5、探究:这个句子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把几个词的顺序颠倒一下行吗?6、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她的愁情?7、探究:结合文本鉴赏这些意象的好处。
7、探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四、拓展训练《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课前延伸1、历史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课堂研习一、预习自检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的注音。
惨惨( ) 戚戚( ) 乍( ) 还( ) 将( )憔悴( )2. 译文二、朗读品味1.划分节奏,标划重音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味“寻寻觅觅”等叠词的作用,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2、解读词中的意象,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整体感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词作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重点:解读词中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了解李清照词作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于一身,种种磨难都压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咀嚼,创造出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把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
她,就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一起来解读一下被后人称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二、了解李清照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要想解读这首词,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词人的生平,以及词作的创作背景,请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李清照。
1.了解李清照以及李清照词作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李清照《声声慢》名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分析词中的意象,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
3.感受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作者心系天下的豪迈气概。
自主学习案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作家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写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积蓄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合作探究案1.诗人为何说是“淡酒”?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浓,此人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9.3 声声慢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
3.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一、词人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一层。
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
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优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声声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学习过程】一、背景介绍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这首词是作者南渡晚年后的作品。
二、走近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其父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宰相之子赵明诚。
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
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1128)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并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三、请根据上面材料,概括李清照人生阶段的特点。
四、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下面词语含义寻寻觅觅:将息:憔悴损:怎生:次第:2.根据提示,补写出上下句。
(1)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9.3 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3.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难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
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感情。
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派女词人,号。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 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和。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五、思考:1、《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2).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
2、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
这一句话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形式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抒发感情的手法是:3、《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两个场景、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
(一)阅读全词,从内容层次入手,探究作者创设出的两个形象场景。
①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三方面创设出第一个形象场景:场景。
②余下所有诗句通过意象描述创设出第二个形象场景()(二)探讨两个形象场景包藏的五幅画图。
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作者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
(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
意思对即可)。
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大意:第二幅:秋寒风急图大意:示例:第三幅:()图大意:第四幅:()图大意:第五幅:孤窗细雨图大意:三、总结归纳1.主旨:本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全词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抒写了词人在南渡离乱中孤苦无依的生活和极度的精神痛苦。
2.艺术特点①②③四、【目标检测】1.指出下列各意象在词中的的象征意义或作用①黄花喻。
②梧桐是的象征。
③雨是的象征。
④酒是的象征。
⑤秋风渲染了一种愁情。
2.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
而晚风,却是”急“的。
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
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
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4.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5.背默《声声慢》。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答案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 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思考:1、《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
(直接抒情)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
(间接抒情)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2、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
这一句话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3、《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