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18.78 KB
- 文档页数:5
腹股沟斜疝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儿童疝气治疗方案
“小儿疝气”标准医学名称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气卵”、“脱肠”等。
治疗原则:
1、非嵌顿疝:
a:出生即发病者观察到6个月,无自愈倾向即可择期手术,1-3岁为最佳治疗年龄。
b:非出生发病:观察1-3个月,无好转则择期手术。
年龄不限。
2、嵌顿疝:立即到医院就诊,
a:嵌顿时间小于8-12小时者可试行还纳,失败者立即手术,成功者3天后手术;
b:嵌顿时间大于12小时立即手术。
小儿疝气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案,疝气带只适用于短期内不具备手术条件者,且多数无效;注射治疗已经淘汰,容易给患儿带来巨大伤害。
手术推荐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美容,可以同时处理两侧病变,术后三天出院。
周福金主任医师教授
沈阳市儿童医院外科。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最新资料推荐------------------------------------------------------小儿外科诊疗规范腹股沟斜疝诊疗规范一、定义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患儿在出生后一岁内可自愈。
由于腹股沟斜疝可发生嵌顿、绞窄,故超过一岁的患儿应积极治疗。
对反复出现嵌顿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一侧或两侧腹股沟部或阴囊有光滑、整齐、稍有弹性的可复性肿物,肿物出现与腹压增加有关。
患儿哭闹、咳嗽、大便时,站立可出现肿物,平卧或手按压肿物,肿物可缩小或消失。
肿物透光试验阴性,新生儿由于肠管壁薄,同样可出现透光试验阳性。
(二)辅助检查 B B 超检查:可帮助诊断,对了解肿物是否肠管、大网膜、女孩子的卵巢等有帮助。
但如果检查时,无肿物出现,B 超检查可能无法诊断。
三、鉴别诊断鞘膜积液:同样可在腹股沟部或阴囊出现肿物,但按压肿物,较难消失。
透光试验阳性。
B 超可作出鉴别。
1/ 3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患儿出现腹股沟区肿物,家长无法清楚知道肿物出现的时间等情况,会较难鉴别。
但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有炎症,且发生的部位不同。
B 超检查可鉴别。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一岁后就需进行手术治疗。
对反复发作者,尽管年龄未到一岁,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出现嵌顿者,无法手法复位,应急诊积极手术,切不可拖延。
(二)治疗方案在全麻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年龄较大者、巨大疝需加行修补术。
手术中对滑动疝,游离疝囊时需注意,由于盲肠、膀胱、输卵管有可能是疝囊的一部分,手术中需注意勿损伤这些器官。
嵌顿疝手术时需注意,疝内容物的情况,注意有无坏死的肠管。
腹股沟斜疝可行腹腔镜手术。
手术过程中勿损伤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手术完毕时,须检查手术侧的睾丸有无被提上腹股沟管,需确证睾丸在阴囊内。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 (或 )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临床资
料中前两项;【术前
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腹股沟疝囊
高位结扎手术【术后处
置】
1、术后第 1 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 2-3 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
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 4 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小儿腹股沟疝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小儿腹股沟疝均是斜疝,手术年龄多在2岁以内。
病儿在哭闹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沟区出现包块,给予喂奶后安静后,肿块消失。
包块时间出现较长,且不能回纳时出现剧烈哭吵、腹胀、呕吐、进食少、精神萎靡等嵌顿性疝的症状。
二、〖辅助检查及治疗知识指导〗
1、辅助检查:B超、胸片、心电图、CT检查及血、生化等检查。
2、治疗:手术治疗。
三、〖护理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患儿哭吵、烦躁、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剂,预防疝嵌顿,如出现嵌顿疝症状和体征应立即报告,配合处理。
2、检查体温,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注意事项。
3、麻醉苏醒期护理:
(1)体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
(2)备吸痰器于床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必要时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
4、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观察患儿面色及四肢循环情况。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红光照射伤口每日2次,观察阴囊水肿情况。
(3)检查体温,注意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四、〖出院指导〗
1、饮食生活规律,进食营养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预防感冒,尽量避免患儿哭闹、烦躁。
3、活动拆线后鼓励病儿适当活动,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4、若出现疝复发,及时就诊。
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临床表现: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
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
体征: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形伸入腹股沟管。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诊断要点:1.小儿斜疝:1岁以下小儿咳嗽或啼哭时出现有腹腔内容物疝出腹壁,可还纳。
2.可复性疝: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可还纳。
3.难复性疝:与可复性疝相比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4.嵌顿性疝:肿块突出后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突出的疝块有剧烈疼痛,张力高,并有压痛。
疝内容物为肠管,则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5.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
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鉴别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
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
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
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2.子宫圆韧带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
3.精索囊肿或睾丸下降不全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睾丸行径,边界清晰。
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睾丸,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睾丸缺如治疗常规:(一)非手术治疗。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所有患儿全部采用氯胺酮分离麻醉,氯胺酮按每公斤体重6~8mg 肌注或3mg 静推。
手术步骤: ①术前小儿禁食6h ,禁饮4h ; ②切口选择:在相当于腹股沟管内环处或腹股沟韧带中上方1. 0cm 处(如果腹横纹不明显时) 沿腹横纹做一长约1. 0~1. 5cm 的横切口; ③手术要点: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皮钩向下牵拉1~2cm 找到外环口,血管钳钝性分离从外环口进入腹股沟管(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 ,在精索内侧打开睾提肌找到疝囊(呈瓷白色松软组织) ,切开并证实。
如果疝囊较小予以完全剥除,较大的疝囊则先行横断,远端旷置,近端向上游离至内环口处(其标志一为腹膜外脂肪组织,一为局部组织增厚呈乳白色) ,保护好精索血管及输精管,于内环口处4 号线高位结扎、1 号线缝扎,距此约1cm 剪去多余疝囊组织。
注意远端疝囊边缘及分离精索段的止血,预防术后形成血肿。
缝合切口前,从患侧阴囊牵拉睾丸,使之能轻松拉至阴囊底部,以防形成医源性隐睾。
对于外环口由于手术操作扩大明显者缝合一针缩小。
④切口处理:根据切口长度不同皮下组织缝合1~2 针,使皮肤对缘良好,再用输液贴牵引粘贴并常规加压包扎即可。
手术年龄的选择:小儿斜疝手术可在任何年龄进行。
门诊一般在6 个月~6 岁实施手术,因此时术后护理较容易,并对小儿的心理影响较小。
90 %的新生儿鞘状突生后6 个月内仍有自行闭合的可能,以后自行闭合的机率明显减少] 。
6个月龄后局部组织不像新生儿那样薄嫩,易于操作,且此时小儿对手术和麻醉耐受力增强。
对于反复发生嵌顿的患儿应不受年龄限制,以免因嵌顿造成疝内容物及睾丸的损伤。
对于8 岁以上小儿由于腹外斜肌腱膜的发育增厚、腹股沟管的延长,使用这种切口手术视野暴露尤其内环口的暴露有一定困难。
本组病例均为6 个月~8 岁左右的患儿。
并发症的预防:术中操作的精细、轻柔可减少精索损伤,尤其注意远端疝囊边缘的止血,可防术后血肿的形成和阴囊水肿。
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指的是腹内器官(如肠道)通过腹壁腹股沟部位的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肌肉或腹壁组织发育不完全造成的。
本文将讨论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
一、观察治疗对于婴幼儿发现腹股沟疝的情况,如果疝囊没有陷入阴囊或大阴唇,没有引起疼痛或不适,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这意味着定期检查疝囊是否有变化,如增大或引起症状。
观察治疗通常适用于疝囊小且没有引起并发症的情况。
二、非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婴幼儿,手术可能不是立即的治疗选择。
非手术治疗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腹股沟带(truss):腹股沟带是一种可调节的支撑器,用于将腹股沟区域支撑起来。
它可以暂时减轻症状,并帮助解决疝囊的位置问题。
然而,腹股沟带只适合暂时使用,不能长期作为治疗方案。
2. 体位调整:在喂养或更换尿布时,保持婴幼儿身体的正确体位可以减轻腹股沟疝的症状。
将婴儿保持在站立或平躺的姿势,有助于避免肠道过度压迫腹股沟区域。
三、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婴幼儿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手术治疗通常在婴儿的年龄较小时进行,以防止疝囊继续增大并引发并发症。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腹内器官重新放回腹腔,并加强腹壁肌肉和组织以防止再发。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1. 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域切开小的切口,将疝囊放回腹腔并修复腹壁缺陷。
这种手术方法效果好,但留下的疤痕较明显。
2.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腹部做数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微小手术器械进行操作。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因需要先学习相关技术,目前在一些地区还不太常见。
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后一般都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包括伤口清洁、避免剧烈活动和负重等。
手术后疝囊再次突出的风险较低,但仍需定期进行复查。
总结起来,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观察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014小儿腹股沟斜疝(单侧单纯性)诊疗常规【概述】腹股沟疝在小儿中均为斜疝,几乎没有直疝。
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腹腔内脏器进入而发生疝,一般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手术年龄多在2岁以内。
【诊断标准】1、单侧腹股沟区、阴囊可复性肿块,活动后增大,平卧、安静后可消失。
2、肿物呈囊性感,无疼痛不适,手法复位可还纳腹腔。
3、透光实验阴性。
【纳入标准】1、年龄<14岁。
2、查体于单侧腹股沟区、阴囊触及囊性肿块,手法复位可还纳腹腔。
3、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合并症、急、慢性感染。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查体腹股沟、阴囊有可复性肿块,内环口较大,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合并症、急、慢性感染。
(2)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三天换药,七天拆线。
2、药物(1)术中:适量补液。
(2)麻醉药物。
3、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胸片、心电图。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等愈合。
2、体温正常。
3、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100%,病死率:0,复发率<3%3、切口感染率<1%武陟县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单侧单纯性)临床路径编码:014 疾病名称:小儿腹股沟斜疝(单侧)014适用对象:腹股沟斜疝(单纯性)拟行:小儿单纯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7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1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小儿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小儿腹股沟疝诊疗指南一、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激素作用及引带的牵引由腹膜后间隙下降至阴囊的同时,腹膜在内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腹膜鞘状突并穿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在女性,相当于男性胎儿下降的时期,也有一腹膜鞘状突穿过腹股沟管降人大内,称为Nuck管,在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至生后第二年约半数仍然呈开放状态。
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腹腔内脏器进入鞘状突便形成腹股沟疝。
男孩右侧较左侧下降晚。
右侧鞘状突闭合相对较晚是右侧腹股沟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鞘状突部分未闭合时使鞘状突形成一狭窄的管腔,腹腔内脏器难以进入,但腹腔中的液体可以进入其中,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病理】根据鞘状突闭塞的不同形态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疝囊的主要部分为固有鞘膜囊和精索鞘膜,在疝囊内,称为疝,此种类型多见于下降不全的病例;另一种类型是鞘状突位于精索部分未闭合,疝囊止于精索固有鞘膜之间,疝囊内看不到睾,称精索疝。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疝,约占95%以上。
疝内容物随不同年龄有所不同,婴幼儿时疝内容物多为小肠、盲肠,有时阑尾也可进入疝囊;年长儿大网膜可进入疝囊内。
女性疝内容物除上述以外,有时还有卵巢输卵管。
极少数患儿疝囊较大,盲肠、膀胱或卵巢构成疝囊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
疝入的脏器有时容易发生嵌顿,但因小儿腹壁发育较差疝囊颈组织薄弱,腹横筋膜多有弹性,腹股沟管比较短,因此较少发生坏死,且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出现在婴儿期,小儿哭闹、大便、站立、腹部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腹压减低时包块变软或还纳。
还纳过程当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俗称“疝气”源于此体征。
将肿块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用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打击感,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或)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中前两项;
【术前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
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术后处置】
1、术后第1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2-3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4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6岁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术前准备: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疝气的情况以及患儿的身体状况。
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确保患儿适合手术。
2. 麻醉:手术前会对患儿进行麻醉。
一般情况下,对于6岁的儿童,手术会选择全身麻醉,以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手术操作:手术开始后,医生会通过在腹股沟处进行一个小切口,将腹股沟斜疝复位并修补。
修补的方法可以是缝合或使用生物修复材料。
修复后,医生会关闭切口。
4. 恢复和观察:手术结束后,患儿会被送到恢复室进行观察,直到麻醉效果完全消退。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确保患儿没有任何并发症。
5. 出院和康复:通常情况下,患儿在手术后一两天内可以出院。
医生会给予患儿一些术后护理指导,如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患儿需要在术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流程可能会因医院和医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手术前,家长应该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具体的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
小儿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适应证】1.手术治行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
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
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
【禁忌证】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
3.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1)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洵横切口。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坯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
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少复发机会。
(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
(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
(5卜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⑴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
(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小切口手术治疗经验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多见于男孩。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陷突出到阴囊或大阴唇内。
这种病状可能会导致宝宝疼痛、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医生,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的经验,愿在此与大家分享。
让我们了解一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的腹壁肌肉和韧带尚未发育完全,导致腹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容易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陷突出。
遗传、腹内疾病、多次分娩等也可能增加婴幼儿患腹股沟斜疝的风险。
对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手术是常用的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修复腹壁缺陷,防止腹腔内的脏器再次突出。
在过去,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手术需要开腹,创伤大,恢复慢。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已经进入了微创时代。
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
手术时,医生会在腹壁上开一个小口,通过这个口找到腹股沟区域的缺陷,然后将缺陷修复。
修复的方法有多种,如疝囊高位结扎、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医生将切口缝合,手术即告完成。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有一些注意事项。
术前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方案。
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婴幼儿,要充分考虑其耐受力,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
术中要精确找到腹股沟区域的缺陷,避免误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等。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优势。
这种手术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缩短了康复时间。
当然,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并非适合所有患者。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K40.2,K40.9),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53.0-53.1)。
除外嵌顿疝及复发腹股沟斜疝。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病史:腹股沟可复肿块。
2.体征: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肿块,可还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三)标准住院日。
1-4日(四)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感筛腹股沟及阴囊B超、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心脏彩超泌尿系B超肝胆胰脾B超(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目前无需应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使用.(七)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八)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3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
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九)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红肿,无渗出。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后,在术前发生不适宜手术的情况,如发热,腹泻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K40.2,K40.9)行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53.0-53.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1.院内感染(是/否)院感名称: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抗生素名称:使用时间:天3.延长住院时间原因:4.退径(是/否)退径原因:5.其他特殊事项及原因:。
小儿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一、小儿腹股沟斜疝
【病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受激素作用及引带的牵引由腹膜后间隙下降至阴囊的同时,腹膜在内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腹膜鞘状突并穿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在女性,相当于男性胎儿睾丸下降的时期,也有一腹膜鞘状突穿过腹股沟管降人大阴唇内,称为Nuck管,在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至生后第二年约半数仍然呈开放状态。
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腹腔内脏器进入鞘状突便形成腹股沟疝。
男孩右侧睾丸较左侧下降晚。
右侧鞘状突闭合相对较晚是右侧腹股沟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鞘状突部分未闭合时使鞘状突形成一狭窄的管腔,腹腔内脏器难以进入,但腹腔中的液体可以进入其中,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病理】
根据鞘状突闭塞的不同形态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疝囊的主要部分为睾丸固有鞘膜囊和精索鞘膜,睾丸在疝囊内,称为睾丸疝,此种类型多见于睾丸下降不全的病例;另一种类型是鞘状突位于精索部分未闭合,疝囊止于精索固有鞘膜之间,疝囊内看不到睾,称精索疝。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疝,约占95%以上。
疝内容物随不同年龄有所不同,婴幼儿时疝内容物多为小肠、盲肠,有时阑尾也可进入疝囊;年长儿大网膜可进入疝囊内。
女性疝内容物除上述以外,有时还有卵巢输卵管。
极少数患儿疝囊较大,盲肠、膀胱或卵巢构成疝囊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
疝入的脏器有时容易发生嵌顿,但因小儿腹壁发育较差疝囊颈组
织薄弱,腹横筋膜多有弹性,腹股沟管比较短,因此较少发生坏死,且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出现在婴儿期,小儿哭闹、大便、站立、腹部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腹压减低时包块变软或还纳。
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俗称“疝气”源于此体征。
将肿块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用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
还纳肿物后用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则不再出现。
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在男性60%腹股沟斜疝在右侧,左侧占30%,双侧腹股沟疝在国内报告约20%,国外有人报告超过30%。
检查腹股沟疝患儿同时应注意有无隐睾、鞘膜积液的存在。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病例阴囊或腹股沟部可复性肿物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鞘膜积液阴囊或腹股沟部有一囊性肿物,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甚难还纳,有时疝与鞘膜积液合并存在。
2. 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下降不全时,腹膜鞘状突未闭可在腹股沟管内扪及睾丸,质软为实质性与腹腔内肠管不难鉴别,有时二者可以合并存在。
3.睾丸肿瘤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质硬,不能还纳腹腔。
【治疗方案及原则】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
手术的时机最好在6个月后进行,如发生疝内容物的嵌顿,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
嵌顿导致严重后果。
手术前应治疗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慢性疾病,以防术后复发。
1.非手术疗法 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方法是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后使用疝带或采用纱布压迫法压迫内环口,以防疝内容物脱出。
使用时应放好位置并随时观察疝内容物有无脱出,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疝内容物嵌顿。
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还是主张手术治疗。
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近来又有人做广告主张的注射疗法由于是盲目的,且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故小儿外科界始终不主张采用。
2.手术疗法适应6个月以上的腹股沟斜疝及有嵌顿历史的腹股沟斜疝。
一般采用腹横纹切口,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或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尽管双侧患病的约占20%,但国内不主张常规探查对侧,除非手术前已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疝。
国外有的主张常规探查双侧或单侧手术时以腹腔镜经疝囊检查对侧。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小儿腹腔镜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创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正在国内小儿外科界推广应用,有条件时可选用。
二、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指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狭窄而发生箝闭而不能自行还纳,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紧急状态。
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
【病因、病理】
由于腹腔压力增高,迫使更多的脏器经过疝环而进入疝囊内,腹
腔压力减小后疝环变小’大量疝内容物难以还纳,此时疝囊内压力不断增加静脉血流障碍使疝内容物更加水肿,最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
婴幼儿嵌顿疝中由于精索血管长期受压,可发生睾丸坏死。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患儿哭闹,继之发生呕吐,腹股沟或阴囊肿块变硬,明显触痛,不能还纳。
继之可出现血便,伴有中毒症状时则多有肠绞窄,如不予复位则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诊断及鉴别诊断】
既往有腹股沟疝历史,突然出现腹股沟或阴囊不能还纳的肿块且伴有剧烈疼痛症状时诊断多可确立。
但鉴于腹股沟斜疝嵌顿多发生于2岁以内,病史常常模糊不清,有时也可与下列疾病相混淆。
1.鞘膜积液当患儿不明原因而哭闹时,家长可能偶尔发现阴囊内有肿物或原有鞘膜积液合并感染,或反复触摸后局部发生炎症则甚难与嵌顿疝相鉴别,本病透光试验阳性,不伴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2.睾丸扭转睾丸及其附件扭转后阴囊肿物增大伴剧烈疼痛及触痛可能与嵌顿疝相混淆,但此时睾丸肿大,为实质肿物,阴囊根部及皮下环处无肿物,B超超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早期即发生红肿热痛,局部触之有压痛的淋巴结,但与腹股沟管关系不密切。
4.肠梗阻忽略嵌顿疝嵌顿疝是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但有时患儿诊断为肠梗阻却忽略了嵌顿疝引起,其原因主要多为患儿肥胖,嵌顿的疝内容物较小,检查时易被忽略。
另外有时医生检查患儿时未将腹股沟及阴囊部位暴露因而造成漏诊,故任何小儿急性腹痛时均应常
规暴露小儿腹股沟部。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手法复位
凡嵌顿时间不超过12小时,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时应先予手法复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注射足量镇静药,待患儿入睡后术者一手轻按外环处,以减轻局部水肿,然后另一手轻轻持续挤压疝内容物,复位后常觉得有少量气体通过的感觉,然后疝内容物还纳,患儿变得安静入睡,2~3天后待局部水肿消退后可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嵌顿时间超过12小时。
○2嵌顿疝发生后有血便。
③手法复位不成功。
④手法复位成功疑有肠穿孔(腹胀、腹膜刺激症状,腹透膈下游离气体等)应立即手术探查。
嵌顿疝的手术方法基本与腹股沟疝手术相同,但在术中剪开皮下环时切勿损伤嵌顿后高度水肿的肠管,将肠管还纳腹腔前检查有无坏死、穿孔,如有坏死应作坏死肠段切除及肠吻合术,大网膜或睾丸坏死时亦应予以切除。
高位结扎疝囊后应首先修补腹横筋膜裂孔,然后逐层仔细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肤,局部污染严重时应放置橡皮片引流,24-48h后拔除。
术中操作应仔细避免肠管损伤、输精管损伤、膀胱损伤、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可能发生阴囊血肿、疝复发、睾丸异位等合并症。
【预后】
据国内文献报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成功率97.1%,手术治愈率97.5%以上,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 2.3%-15%,疝复发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