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漳河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 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
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
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修建背景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
浊漳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也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其上游属于扇形水系,分南源、西源和北源三个源流。
其中南源出于山西省长子县发鸠山,全长134公里,向北流至襄垣县的甘村附近与西源汇合。
西源出于沁县西北漳源村,长81公里,与南源汇合后继续向北,至襄垣县合村口与北源汇合。
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林河,长130公里。
三源汇聚后称浊漳河,从平顺县下马塔营村出境入河南。
因其流域植被稀疏,支流多,且为季节性河流,水流湍急,夹带大量泥沙,故名。
河道全长237公里,长治市境内主流长190公里,年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流经长治市区、武乡、沁县、襄垣、黎城、潞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10个市(县),最后汇入海河,流域总面积12275平方公里(图一)。
“行经百度水,只是一漳河。
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
”明代诗人谢榛的诗句生动勾勒出浊漳河独特的景观风貌。
千百年来,这条从历史中流淌出来的河流以及其密如蛛网的水系,将流域文化凝聚成一个重要共同体,揭开了华夏文明的曙光,谱写了地理与人文相互激荡的浊漳文化篇章,铸就了历史与文化相互印证的浊漳河文化体系。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长治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8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
上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于浊漳河流域的占据了一部分,就流域内寺观中所供奉的神灵来说,体现了流域内民众信仰的多样性,就流域内各时代建筑的分布而言,体现了宗教建筑发展的平衡性,就时代而言,体现了中国自唐代至清代的古建筑风貌。
一、华夏文明曙光的破晓处上党是一个凝结神话传说的地方,脍炙人口的女娲补天,炎帝尝百草、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尧舜禅让、成汤祷雨等神话故事,基本上出自上党,或与上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浊漳河南源流经长治、壶关、屯留、潞城等县市。
南源的发源地发鸠山属于太岳山系,主峰方山峰海拔1647米,《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即为此山。
漳河(漳河三峡漂流卫星图)漳河漳河是卫河支流,现在和的分界线,它的下游在经过区段正好清晰地把省与两省分开了,因此,现如今说漳河是省、省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
历史上,、两省的命名却是因为黄河。
公元六二七年,唐朝太宗皇帝世民设置了道和道。
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所以得名,与此相对应的是,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道,这也就有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黄河是、两省的分界线。
但其实漳河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
民国时期,漳河所在几个县除了磁县,一直属于,只是解放时期把先后把漳河所在几个县划给省。
因此才有了今天清晰的划分。
漳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
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黄土地区,水色浑浊。
两源在省西南边境的涉县合漳乡史邰村汇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入卫河。
长466千米(至南),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 万平方千米。
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峧口村两山相交为峧,或许由此得名,这里是涉县地界,也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北(图上方)是辉水、南王庄,向西到合漳。
图中央的一个最高的山峰是南部最高峰炉峰山。
水泥桥左侧是东峧口,右侧是涉县峧口村。
马鞍绝洞,涉县与磁县交界洞。
马鞍绝洞东南河段水域。
马鞍绝附近的景色。
从吴家河到马鞍绝洞附近共12公里,马鞍绝是一个最大的拐弯,因为山形似马鞍,而路到这里已经无路可走,因此成为马鞍绝,这里也是磁县和涉县的交界,以往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奔涌的河水,所以道路的阻断,无法相同,不过现在已经在马鞍绝之间修建了隧道,所以无论是公路还是跃峰渠都是穿山而过。
不过正是这个马鞍绝洞,把下面的田家嘴这个小村,甩到了一边。
漳河大转弯,位于和交界处,又名漳河第一弯。
漳河在中国的水文资料里,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
虽然流经晋冀豫,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可是其影响力却远不及其它的大江大河。
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对于三省交界地域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母亲河。
漳河源头简介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
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
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
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
”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
潞安府等皆本于此。
漳河是一古老的河流,《山海经》注:“禹奠高山大川,底绩覃怀,至于衡漳”,自此漳河流域便成为华夏生民耕作之沃地。
漳水即商水,浊漳河流域为先商文明的发源地。
《左传》有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受封伏牛山下阏与陉的记载,今乌苏村一带的阏与古城遗址,便是先商部落早期聚居地。
漳河源头地处太行山系,太岳山的东侧,长治市沁县北端位于东经112°28,北纬36°29,东西长2KM,南北宽2KM,西与王可坡接壤,北与堡则沟相邻,东与208国道相连,南与庄立村毗邻。
距离沁县城30KM。
浊漳河是海河的源头,被誉为上党地区的母亲河,漳河神庙南北各有一个泉眼,水流丰富,自北向南流县境38.9公里注入襄垣县境内。
是华夏儿女寻根问源的必到之处,景区西部山峦起伏,山上植被茂密,春季绿树成荫,夏季花果飘香,置身其中,景色美不胜收。
这里有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自农耕文明产生以来,就与土地、水资源结下了不解之缘,沁县是中华民族8000年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后汉书•律历志》载:“羊头山产禾巨黍,可以累律,历代多取以定乐”。
结合沁县是谷子的原产地,说沁县是典籍所载的炎帝制耒未耜,兴稼穑的农耕活动的始发地也不足为过,该区位于浊漳河河谷地带,宋太平年间开始在这一代兴城立州,是沁县主要的农耕区,留下了好多有纪念意义的遗迹遗址,位于景区内的漳河村,至今保存有漳河古道原型及部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巷,石碾、石磨、犁、耧、耙、杖散落各处,置身此间,尚可触摸到古老农耕文明的脉搏。
漳河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
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
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
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万平方千米。
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人们常说黄河是母亲河,但是我自己常说漳河是我的母亲河。
我直接喝过漳河的水,所以我知道,我所吃到的粮食中饱含着漳河的乳汁。
记得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经常在村北漳河里濯足、戏水,也曾迎着汹涌的河水头遨游冲浪、下水摸鱼徒手捉鳖,可以说在哪个年龄阶段每天都泡在漳河里,戏水如平路,鱼鳖虾蟹闻风披靡。
因此耳畔经常想起她轻微的波浪声和涨水时汹涌的隆隆声。
这条河原是一条季节河常年有水,在冬天,干冰之下也活跃着潺潺的吟唱。
在春天的阳光中,漳河水如一条素练,闪闪发光,慵懒而优美的穿过村北缓缓东去(我们的村庄名叫镇河村位于临漳县漳河南岸,本村原名薛村后来为了避免漳河灾害故改名镇河村)。
她要去的是海河,最终的归属是渤海。
途经山西、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经过河北的河床最长最宽,历史上在河北的故事也最多),是她勾起了我对大海的向往。
一位本土作家佳地先生(赵晚芹)在《黎城八年抗战史话》写道,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黎城人民在太行区的领导下,开展生产自救,决定修筑漳南渠和漳北渠。
从此,崇山峻岭间,漳河之水天上来,开始造福黎城百姓。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水利工程,将修渠建造的四座桥以四个人的名字命名,分别叫做“小平桥”、“伯承桥”、“秀峰桥”和“省贤桥”,分别代表太行区的党政军民。
多年后,林县人民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历经多年,修建了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漳河之水,浇灌了万千公顷林州干涸的土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形成了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精神。
林县经过多年的发展撤县建市,漳河水功不可没。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前言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浊漳河南源流域面积3477km2。
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
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
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11688km2。
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
浊漳南源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如同我国北方大多数小流域河流,除一年汛期的几场洪水外,其它时间基本以污、废水为主。
近年来,由于浊漳南源沿线各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排入浊漳南源中,加上雨水较少,河水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
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和省、市环保要求,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治市在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计划建设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浊漳南源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改善浊漳南源入湖水质。
针对浊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浊漳南源河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基于经济可行、技术稳定、管理简便的原则,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浊漳南源污染河水进行治理,具体工艺方案为: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受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单位在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局、长治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目录第1章概述 (1)1.1 项目概述 (1)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2)1.2.1 编制依据 (2)1.2.2 编制原则 (3)1.3 编制范围 (3)1.4 项目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4)第2章项目背景 (5)2.1自然概况 (5)2.1.1 地理位置 (5)2.1.2 地形地貌 (5)2.1.3 气候特征 (5)2.1.4 水文水系 (6)2.1.5 水生植被 (6)2.2 水体污染情况 (7)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9)2.3.2 漳河流域严峻的水污染防治形势 (10)2.3.3 符合漳泽水库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11)2.3.4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2)2.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2)2.4.2 漳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14)2.4.3 本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14)第3章建设规模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15)3.1 工程选址 (15)3.2 工程现场特征 (15)3.3 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16)3.4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学原理 (16)3.5 工艺方案论证与选择 (17)3.5.1 拦水设施 (21)3.5.2 生态滞留塘 (24)3.5.3 人工湿地系统 (25)3.5.4工艺方案的确定 (27)第4章湿地修复与水质净化系统设计 (29)4.1 总平面布置和高程设计 (29)4.1.1 总平面布置 (29)4.1.2 人工湿地高程设计 (29)4.2 设计负荷 (29)4.3 单体设计 (30)4.3.1 橡胶坝 (30)4.3.2 生态滞留塘 (32)4.3.3 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34)4.3.4 入湖口表流湿地修复区 (35)4.4 配套设施 (36)4.4.1 便携式检测仪器 (36)4.4.2管理用房 (36)4.4.3 场内道路设计 (37)4.5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4.5.1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7)4.6.2 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 (43)4.6.3 材料要求 (44)4.6.4 抗震设防 (44)4.7电气设计 (45)4.7.1 设计依据 (45)4.7.2 设计范围 (45)4.7.3 负荷等级及电源电压 (45)4.7.4 负荷计算 (46)4.7.5 接地设计 (46)4.7.6 电缆敷设 (46)4.8自控、仪表设计 (46)4.8.1 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46)4.8.2 在线监测设备 (47)4.9工程量统计 (48)第5章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 (51)5.1评价依据和规范 (51)5.2防洪安全影响 (52)5.3防洪工程措施 (52)5.4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 (52)5.5环境保护措施 (53)5.5.1 环境影响预测 (53)5.5.2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55)5.5.3 环境管理 (56)第6章安全与节能 (57)6.1安全措施 (57)6.2节能 (57)6.2.1 设计依据 (57)6.2.2 能源供应分析 (58)6.2.3 能源消耗分析 (58)6.2.4 节能措施 (59)第7章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60)7.2 项目管理机构及定员 (60)7.3 工程的管理 (62)7.4 进度计划安排 (66)第8章招投标方案 (67)8.1招投标依据 (67)8.2发包方式 (67)8.4招标组织形式 (68)8.6招标基本情况 (71)第9章投资估算 (73)9.1.1 建设规模与工程内容 (73)9.1.3 投资估算的组成 (76)第10章成本分析及效益分析 (77)10.1成本分析 (77)10.1.1 基础数据 (77)10.1.2 总成本费用计算 (77)10.1.3 损益表 (78)10.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8)10.3评价结论 (78)11.3社会与经济效益 (82)第12章结论与建议 (84)12.1结论 (84)12.2建议 (85)附图:附图一: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第1章概述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长治市环境保护局3、方案编制单位单位名称: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设计规模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规模为3061.5亩,污水处理规模为2.4×105m3/d(3-10 月)、1.2×105m3/d(11-12 月、翌年2月)(一月份结冰期湿地不进水)。
沁县漳河源头风景名胜区简介漳河源头地处太行山系,太岳山的东侧,长治市沁县北端位于东经112°28,北纬36°29,东西长2KM,南北宽2KM,距离沁县城30KM。
浊漳河是海河的源头,被誉为上党地区的母亲河,漳河神庙南北各有一个泉眼,水流丰富,自北向南流县境38.9公里注入襄垣县境内。
是华夏儿女寻根问源的必到之处,景区西部山峦起伏,山上植被茂密,春季绿树成荫,夏季花果飘香,置身其中,景色美不胜收。
这里有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自农耕文明产生以来,就与土地、水资源结下了不解之缘,沁县是中华民族8000年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后汉书•律历志》载:“羊头山产禾巨黍,可以累律,历代多取以定乐”。
结合沁县是谷子的原产地,说沁县是典籍所载的炎帝制耒未耜,兴稼穑的农耕活动的始发地也不足为过,该区位于浊漳河河谷地带,宋太平年间开始在这一代兴城立州,是沁县主要的农耕区,留下了好多有纪念意义的遗迹遗址,位于景区内的漳河村,至今保存有漳河古道原型及部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巷,石碾、石磨、犁、耧、耙、杖散落各处,置身此间,尚可触摸到古老农耕文明的脉搏。
漳河源头自古是上党著名胜迹,漳河神庙也称通元先生庙,规模宏大,庙貌辉煌。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仰灵山,觅秀水,曾于漳水源头涵体澄性,利物泽人。
后人于水源之上建张仙翁行馆,庙而貌之,漳河神庙始建于唐,历五化、迨宋金,直至明清,历1500多年,数十次重建重修,不断寝广其宇,气象遂成。
河神庙依势而建,面南背北。
牛山殿其后,漳水源于前,林荫蔽日,古墅幽深。
该庙建筑分三部分,以泉水出口南北中轴,泉之北,建台阶30层,拾阶而上,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建殊应王大殿三间,东西配廊各三间,左右配院,社房三间,山门五间。
为元代风格,肖通玄先生像,廓前立碑五通。
庙下建水池,龙头水榭,地上设三孔桥,镂石雕栏,鱼塘水沼,如入仙境。
池沼南十多步建乐楼一座,道场规制彰然。
县人奉张果老为漳河之神,老百姓凡甘霖瑞雪,有祷辄应。
漳河概况 漳河,是⼀条古⽼的河流,是中国华北地区海河⽔系的南运河⽀流。
上游由两河合⼀,⼀为清漳河、⼀为浊漳河,均发源于⼭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海河⽔系的南运河。
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流域⾯积为1.82万平⽅公⾥。
漳河⼲流长179公⾥。
⼀、河道变迁 漳河,漳河原是黄河中、下游最⼤的⼀条⽀流。
《禹贡》中所指的衡漳和降⽔就是漳河。
1128年(南宋建炎⼆年),为阻⽌⾦兵南下,宋都留守杜充在今河南测滑县西南命⼈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夺泗⼊淮,后来,致使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最终加⼊了海河⽔系,为海河中⼀⼤⽀流。
历史上其变迁⽐较复杂,它的变动最南可达到安阳河,最北可达到滏阳河及其前⾝衡⽔,长芦或葫芦河所能迁徙之道,其变动顶点是在出⼭后邺镇(古邺都)之西,即三台⼝。
古代漳河下游有两⽀。
⾃曹操开凿利漕渠后,⼜出现了为⽀援运河的南⽀,漳河就分为3⽀。
⾃隋、唐以后,漳⽔渐趋不稳定。
明、清两代,为了⽀援漕运除南⽀外,运河下游也有引漳河⽔的,多则3⽀,少则1⽀,这样漳河的变迁就更加频繁和复杂。
⾄清朝康熙以后,漳河全由今馆陶归运河,才形成了今天漳河的⾯貌。
其下游⽼漳河,根据《海河简史》记载,今⽼漳河是漳河(原漳⽔)故道,明代时漳河的主流,明代顺德府知府李攀龙曾有诗赞邢台⽈:春树万家漳⽔上,⽩云千载太⾏来。
清康熙47年,漳⽔南徙,改在馆陶⼊卫,原主流河道屡经洪泛,泥沙⼤量淤积,⽔势越来越弱,因它确系原来的漳⽔故道,故称⽼漳河。
岳城⽔库以上的漳河穿⾏于太⾏⼭的崇⼭峻岭之中,河道纵坡平均为1/260,⽔性湍⽽悍,急流以⾼屋建瓴之势,穿峡⾕、越断崖,奔腾⽽下," 漳⽔洪涛声闻数⾥" ( 《畿辅安澜志》 )。
洪流挟带⼤量泥沙,据对 1923~1965年资料统计分析,漳河观台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2580 万吨。
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浊漳河揭秘浊漳河上游属于扇形水系,三个源头在襄垣县先后合流。
干流穿越长治的黎城、潞城、平顺境内,东下太行,奔河南林州市和河北涉县,然后在广袤的华北平原徐徐流淌。
图为流经平顺县阳高乡的浊漳河。
摄影/李峰林熟读古书的毛泽东是喜欢古地名的人。
他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谈到上党战役时形容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
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
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脚盆形容得好。
从地理看,山西是一个封闭的斜向平行四边形高原,平均海拔千米以上。
东边有高大的太行山与河北阻隔,因此称山西;西边吕梁山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因此又称河东;北边有长城与内蒙古分界;南边有中条山、太行山与河南隔绝。
总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中原和关中平原之间,矗立起一座险峻的山西高原,居高临下,虎视眈眈,战略意义极其重要。
这是平顺东寺头乡阱底村风光,太行山脊,一如擎天拔地之势。
而浊漳河干流的支流露水河,源于杏城镇浦水,经阱底流入河南省林州市,最后从浊漳河右岩注入浊漳河。
摄影/王广湖在山西高原内部,太行山与吕梁山两条纵向山脉之间,从北到南,雁形排列着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五大河谷盆地,很像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写的“人”字左边那长长一撇;至于右边短促的一捺,就是被太岳山隔开的晋东南上党盆地了。
上党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秦设36郡,上党郡列名其中。
不过,上党地区包括的范围,历朝屡有变动,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
一般来说,上党相当于整个晋东南,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省长治、晋城两市和晋中部分县市以及河北省的部分县市。
毫无疑问,古上党的核心区域即今天的长治市,因此可以视长治为狭义的上党。
苏东坡说:“上党从来天下脊。
”上党盆地,通称沁潞高原,与今日长治市的辖境大体相当。
盆地底部平坦,海拔900米左右,四周为太岳、太行两座山脉环抱,最高的为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
回顾|浊漳河谷传统建筑田野调查黄金之路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流经全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治市流域面积9 99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1.9%。
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分南、西、北三大支流,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
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
山西浊漳河谷地区有着百座自后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国保单位十处),还有很多古老村落民居,确实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中国传统建筑田野调查黄金之路。
浊漳河谷地区古迹主要分布如下:天台庵主殿天台庵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庵院的规模并不大,但它是目前仅存的后唐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天台庵位于王曲村中央高台之上的一个小院当中,除了主殿,其他建筑无存。
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屋顶加斗拱几乎占屋高的一半。
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
殿内原本没有一根柱子,后世添加了一些木柱用以稳固。
建筑整体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是典型后唐代建筑的特点。
原起寺原起寺在潞城市东北22公里辛安村内东北方的凤凰山顶,浊漳河水依山而去。
河上有一座22孔大石桥联贯S324省道,过河则入平顺县境。
大桥西紧靠着一处80多米高的土崖,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
台上是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古寺,即是原起寺。
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保护的比较完好,即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也是当地乡民祈福求安的重要场所。
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院内佛殿三间琉璃脊屋九盖,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
(5)浊漳河水系
浊漳河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
流域呈扇状分布,上游有南、西、北三大支流,俗称南源、西源、北源。
流经13个县市,在长治地区流域面积10035平方公里。
浊漳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石哲镇,太岳山之脉方山东麓,发鸠山以西的圪洞沟。
到襄垣古韩镇甘村与西流合流。
河道全长104公里。
支流包括:小丹河,陶清河,荫城河,岚河,雍河,石子河,黑水河,
绛河,余吾河。
浊漳河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
河道全长80公里。
支流包括:迎春河,圪芦和白玉河,郭河,淤泥河。
浊漳河北源发源于榆社县三县垴。
在襄垣县小峧村汇入浊漳河干流。
河道全长116公里。
支流包括:石盘河,涅河,西汤河,高寨寺河,松村河,马牧河,贾豁河,蟠洪河,石门河,史水河。
浊漳河干流从襄垣甘村算起,经小峧村与北流会合后,最后从平顺县马塔出省界进入河南林州市。
干流全长124.7公里。
支流包括:平头河,原庄河,小东河,平顺河,南大河,露水河,苤兰岩河。
浊漳河西源一.河流基本情况浊漳河西源流域地处北纬36o02′~36o54′,东经ll2o55′~ll3o44′夕问,北部、东部与浊漳河北源接壤,西与黄河流域的沁河为邻,南与浊漳河南源毗连,该区域水资源丰富,太焦铁路、沁沁铁路、208国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河道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流经沁县定昌镇(县城)、段柳乡、新店镇,襄垣县厩亭镇、夏店镇、在古韩镇甘村与浊漳南源汇合进入浊漳河干流。
在沁县漳河村建有水神庙,庙前有泉水出露,泉水在漳源村汇入浊漳河西源,当地习惯以此为浊漳西源之源。
在沁县安家岭~襄垣夏店镇f拍匕村之间,河流流向大致为东南方向,付北~甘村河段流向为正东。
浊漳西源河道全长8km,流域面积1669km。
梁家湾以上河道比降为11~2‰,梁家湾至后湾河道比降5~0.6‰,后湾~甘村段河道比降3~1‰。
经过多年对河道的治理,河床相对稳定。
浊漳河西源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郭河、徐阳河、淤泥河等。
河床两岸一级及二级台地是沁县和襄垣县的主要耕地,河床内砂丘密布,河势·变化迅速,主流变化频繁迁徙不定,是典型的山区河流。
二.流域地形地貌浊漳河西源流域地形总体为北部高、南部低,东西两边高,中部河谷低。
流域北部与浊漳河北源西汤河分水岭在海拔l400m---1500m 之间;西部与沁河分水岭海拔1400m--1700m,最高为中段的伏牛山主峰,海拔1754m;南部与浊漳河南源的分水岭仅海拔llOOm---1150m;东部与浊漳北源分水岭在海拔l050m---1200m间。
上游漳源村河床高程l000m左右,中游栋村、夏店河谷高程为927m、895m 左右,与浊漳河南源汇合处河床高程850m左右。
浊漳河西源流域按地貌形态划分,流域内土山区约400km2、土石山区约570km2、石山区约440km2,河谷平川区占259km2左右。
浊漳西源上游属砂页岩地层,产流条件较好。
三.气象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浊漳河流域污染状况及其治理
栗建华
【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9)002
【摘要】浊漳河是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安阳市等的水源地之一.文章对浊漳河流域1995~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浊漳河流域的污水排放以工业污水排放为主,占总排放量的81.3%;浊漳河大部分水域水质已不符合地面水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通过对浊漳河水质污染的成因及主要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浊漳河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栗建华
【作者单位】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山西,长治,0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5
【相关文献】
1.浊漳河长治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及水污染治理对策 [J], 康勇锋
2.漳河跨界突发水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研究——以浊漳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为例[J], 王少君;温玲;王乙震
3.浊漳河水质污染分析与治理保护建议 [J], 成春芳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浊漳河流域焦化化工等企业整顿治理工作方案的
通知 [J], 无;
5.漳河水系浊漳河段水域水温、DO、BOD_5值特征分析 [J], 刘瑞祥;常惠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浊漳合玉——辛安泉
佚名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
【年(卷),期】2008(24)6
【摘要】浊漳河因泥沙含量多而得名,但浊漳河一路穿山越岭夹沙带石,行至潞安市辛安村附近泉水出露地段遭遇泉群后,则锋芒尽敛,精灵般幻化出了一个清泉的世界。
在这里无论河水涨至多高,始终不淤泥沙。
辛安村附近有大小泉点170多个。
那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或大如碗口,咕咕咚咚,喷涌而出:或小如蝼蚁,连片成群,密密
麻麻也有不显山不露水,悄无声息,从地下渗出者……
【总页数】4页(P后插1-后插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西省辛安泉泉域三种泉溪大型藻类植物附生藻类的研究
2.辛安泉改扩建工程长治市屯留区供水配套工程水资源论证分析
3.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王庄调蓄池设
计综述4.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征地协调工作探析5.用灰关联法分析环境因子对
辛安泉泉溪大型藻类的影响(英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浊漳河)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漳河是海河流域卫河支流,发源于中国山西省东南山地,有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经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河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高原地区,水色浑浊。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
全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时,曾开凿引漳十二渠引水灌溉农田。
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
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
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
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
”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