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湖南省澧县兰江职业中专学校尹耀武415500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相关知识在高考中常有涉及。因该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只要抓住洋流的性质、变化和运动规律,问题便可应刃而解。

一了解洋流的性质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最显著的是墨西哥湾暖流。源于赤道附近的这股洋流,其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且会带动海面以下100多米深处的海水一起流动,声势之浩大,非其它洋流所能及。“湾流”所携带的热量是惊人的,即使在它横渡大西洋之后(被叫做北大西洋暖流)依然不减威风。据统计,它每年供给北欧海洋的热量,大约相当于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这就是欧洲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气温比其他同纬度地区会高出16~20摄氏度的主要原因,甚至北极圈内的俄罗斯港口摩尔曼斯克也受其恩泽,终年不冻。当西北欧大陆上的森林郁郁葱葱之时,同纬度的格陵兰岛却为冰雪所覆盖,引起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得热增湿,同时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一年要封冻9个月之久。像秘鲁西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

的西部,由于有寒流经过,那里的气候更加干旱,以至于沙漠广布。

由于洋流对流经地区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常会出现本应是某一气候的地区却为另一气候类型所占据的情况,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该岛远离赤道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应为热带草原或热带沙漠气候,但在岛的东部却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究其原因,除了受东南信风影响外,这与经过其东部洋面由北往南流的马达加斯加暖流为其提供足够的水汽不无关系。与此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等地区,其大洋沿岸均有暖流经过,并受其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发现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直达赤道附近。按常理,这应是热带雨林气候的“地盘”,为何沙漠气候却直逼赤道附近呢?由南往北的秘鲁寒流起了非常重要的减湿作用。

二分析洋流的变化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即当某一洋流减弱或增强时,洋流经过地区的气候也会随之改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冰川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向变化等原因,大量淡水流入北冰洋造成北大西洋暖流减弱。科学家认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将使整个欧洲平均气温下降5摄氏度。

近年来谈得较多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与上述情况相似。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西北流动。但是近年来,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由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因此这一暖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

子”。由于这股暖洋流减弱了秘鲁寒流的影响,导致了秘鲁天气的剧变。通常,秘鲁沿海年降水量为25~125毫米。厄尔尼诺来临时,某些地区年降水量可达360毫米,虽然这点降水对季风气候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秘鲁沿海缺乏应对措施,因此常常引起洪水泛滥。由于厄尔尼诺的出现,使部分地区的大气环流发生改变,还可能引起澳大利亚、非洲、印度等地区出现严重的旱灾。

拉尼娜,西班牙语的意思是“小女孩”。其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结果都与厄尔尼诺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出现后,赤道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增加了秘鲁寒流的势力,加剧了它的影响,使南美西岸和中太平洋各岛屿变得更加干旱。同时,由于海水变冷使得东南信风大大增强,加强了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澳大利亚东部带去更多水汽,因此,拉尼娜出现时,澳洲东部常常出现暴风雨。

三细究运动规律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似乎并非完全如此,有时我们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研究洋流的运动规律。譬如,在非洲几内亚湾的北岸,大部分地区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但为何加纳是热带草原气候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必须研究几内亚暖流。几内亚暖流大致与海岸平行,它是大西洋中部赤道以北的赤道逆流的延长部分,水温可达27摄氏度,水面蒸发旺盛,对吹经其上的气流有增湿作用,从而为几内亚湾沿岸地区提供了充沛的雨水来源。但在加纳附近,它的流向由东转而向东南,具有离岸性质,使底层的低温海水上泛。所以,在这一地

段,上泛海水起了寒流作用。加纳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是几内亚湾沿岸比较干燥的地区,其原因除海岸走向与风向平行外,肯定还有这股寒流的作用。

与此相似的还有索马里。在印度洋,南赤道暖流的一支在海岸线走向的控制下逐渐转向东北流去,在夏季得到西南季风的助力而加强了势力。当这股洋流流经索马里沿岸时由于逐渐偏离海岸而显示了离岸流的性质,底层低温海水上升,从而对那一带海岸地区的气候施加了类似寒流的影响。而在冬季,索马里沿岸海域由于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一股由东北向西南流的寒流。因此,索马里终年都在近岸寒流的影响下,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那么,洋流为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因为洋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且不断地与上空的气团进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暖流给气团提供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当这些气团移到陆地,会使陆地增温增湿;因寒流从气团中吸热吸湿,所以气团经过寒流上空时会发生变性,即气团会变冷变干。当这团又干又冷的空气移到陆地时,它会使陆地降水减少,气温降低。因此,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影响其上的气团而影响气候的。

注: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硕士

大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洋环流是维持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暖流 ...

大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洋环流是维持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暖流对大洋沿岸的气候可以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大洋沿岸的气候则起到减温减湿的作用。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通过环流流向南北极海域,极地寒冷的海水通过环流流向赤道海域,构成了世界大洋的环流。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衡。 例如,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二、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州西北部,使得 55°N~70°N 之间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均温比西岸高 16 ~20℃。因此,在此影响下,大西洋两岸自然景观截然不同,大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大洋东岸呈现森林景观。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例如秘鲁寒流,其水温比邻近海区低 7 ~10℃,受秘鲁寒流和地形影响南美洲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 三、海洋环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和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表示,270万年前地球的大严寒和北半球的陆地结冰现象与海洋环流改变正好吻合。这次环流改变将热量和二氧化碳转移至大西洋中,并在大洋底部从北至南将其输送并释放到太平洋。罗格斯大学通过对250至-330万年前的海洋沉积物岩芯样本进行分析,对当今气候变化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科学家们认为,在北半球冰川面积大幅增加、海平面大幅下降的同时,海洋环流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南极海冰阻止了海洋表面的热交换,并迫使其进入海洋底部,同时引发了当时的全球气候变化,而不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们学历史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在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挫折,他第一次去美洲时,像西直接横渡大西洋,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是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0天。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绕了一个大圈,时间却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得益于洋流的影响了,那么洋流除了对航行有影响外,对我们的地理环境还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内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洋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气候的学习中我们也知道洋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因素。那么洋流究竟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张图片,这是位于大西洋两岸的两个地方,一个位于大西洋东岸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尔根,另外一个是大西洋西岸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它们都是位于北纬60度附近,但是两地的景观植被却有很大的区别,大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呈现荒凉的苔原景观,而大洋东岸的挪威却是茂盛的森林景观,同纬度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尔根,人口稠密,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为什么两地的纬度相近而景观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两岸的洋流不同,那么流过北大西洋东岸和西岸的洋流分别是什么洋流?流过大洋东岸的一支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之一。它从高纬流向低纬,温度较高,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0—70度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均温比西岸高16~20摄氏度。由于暖流的影响,在北极圈之内出现了像摩尔曼斯克这样的终年不冻港。暖流温度较高,容纳的水汽含量较大,因此暖流控制的海区,成为大气温暖的下垫面,加之蒸发较强强烈,空气不甚稳定,因此降水量较多,挪威的卑尔根因降水丰富而成为挪威的雨城。所以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寒流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呢?外面先来看世界的自然带分布图,注意观察荒漠带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地方,尽管靠近海洋,却沙漠广布,你能说出这些地方分布有什么规律吗?仔细观察,这些地区附近海域的洋流有什么特点?洋流跟这些地区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 这些荒漠都分布在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比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下沉气流本来就比较干燥,在加上处于冷下垫面的上的空气特别稳定,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天气冷而干燥,陆地上的沙漠一直延伸到海边,甚至使这些海区内的岛屿也成了沙漠。所以说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南美洲3—30形成了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沙漠,在这个位置,原本应该有着三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洋流对海洋航运也有影响。哥伦布两次到达美洲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就是途径的洋流不一样,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洲,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花费时间较长。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速度快,所用时间少。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这条航线去美洲。 一般来说,轮船顺流航行较快,节省能源;逆流航行则较慢,耗费能源。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得影响的同时,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也许我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事件,它沉没的原因是遭遇冰山,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到美国的轮船,但是在横渡大西洋时不幸遭遇冰山沉没,它大致沉没的位置是北纬41度,西经49度,但是事实上北纬40度附近会不会形成冰川呢?冰川只是存在高纬高寒地区,北纬40度附加还处在中低纬地区,那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冰川存在呢?据考证,这块冰川是来自于格陵兰岛,

不同性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田刘章高一年级新授课1号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出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洋流性质的判断、不同性质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洋流性质的判断。 方法突破:从寒暖流的定义入手分析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弯曲关系,进而掌握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春节前后,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得知,在澳大利亚出现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森林大火。这次火灾造成了28人死亡,至少5亿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了2万只澳大利亚国宝级动物考拉)也在这次火灾中丧命,场面非常的触目惊心!从成因来看,这次火灾不排除人为原因,但是,由洋流导致的气候异常变干绝对是一个方面的因素。那么,洋流和这次火灾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 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出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学习洋流性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洋流。洋流是指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朝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定义里,我们对关键词进行了标注,目的是让大家区分洋流和潮汐、海浪等其它海水运

动形式。潮汐和海浪不具备这些特点。 知道了什么是洋流,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的分类。洋流分类有多种方法,可以按成因分,也可以按性质分。今天我们先学习性质分类。按性质,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复习《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得出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1、离赤道越近,水温越高;离两极越近,水温越低;2、不考虑其它因素,海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重点突破:根据洋流的定义,画出南北半球的暖流与寒流。并通过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关系,得出结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评价与检测:通过地理图表,判断洋流所处的半球与性质。 下图是两幅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2、从性质来看,甲洋流是,乙洋流是。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析 湖南省澧县兰江职业中专学校尹耀武415500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相关知识在高考中常有涉及。因该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只要抓住洋流的性质、变化和运动规律,问题便可应刃而解。 一了解洋流的性质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最显著的是墨西哥湾暖流。源于赤道附近的这股洋流,其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且会带动海面以下100多米深处的海水一起流动,声势之浩大,非其它洋流所能及。“湾流”所携带的热量是惊人的,即使在它横渡大西洋之后(被叫做北大西洋暖流)依然不减威风。据统计,它每年供给北欧海洋的热量,大约相当于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这就是欧洲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气温比其他同纬度地区会高出16~20摄氏度的主要原因,甚至北极圈内的俄罗斯港口摩尔曼斯克也受其恩泽,终年不冻。当西北欧大陆上的森林郁郁葱葱之时,同纬度的格陵兰岛却为冰雪所覆盖,引起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得热增湿,同时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一年要封冻9个月之久。像秘鲁西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

的西部,由于有寒流经过,那里的气候更加干旱,以至于沙漠广布。 由于洋流对流经地区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常会出现本应是某一气候的地区却为另一气候类型所占据的情况,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该岛远离赤道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应为热带草原或热带沙漠气候,但在岛的东部却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究其原因,除了受东南信风影响外,这与经过其东部洋面由北往南流的马达加斯加暖流为其提供足够的水汽不无关系。与此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等地区,其大洋沿岸均有暖流经过,并受其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发现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直达赤道附近。按常理,这应是热带雨林气候的“地盘”,为何沙漠气候却直逼赤道附近呢?由南往北的秘鲁寒流起了非常重要的减湿作用。 二分析洋流的变化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即当某一洋流减弱或增强时,洋流经过地区的气候也会随之改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冰川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向变化等原因,大量淡水流入北冰洋造成北大西洋暖流减弱。科学家认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将使整个欧洲平均气温下降5摄氏度。 近年来谈得较多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与上述情况相似。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西北流动。但是近年来,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由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因此这一暖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 一、自主预习环节 (一)定向示标 1、板书课题 0.5分钟第二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出示目标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5分钟 主要知识点: 一、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作用,例如暖流;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作用,例如寒流。 合作探究: (1)同纬度大西洋东岸自然景观是,西岸景观是。原因是 。 (2)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为不冻港的原因? (3)秘鲁沿岸气候为气候。形成原因是:。 秘鲁荒漠狭长分布的原因:。 秘鲁荒漠逼近赤道的原因:。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日本北海道渔场处于暖流和寒流交汇处; 欧洲北海渔场处于暖流和寒流交汇处;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处于暖流和寒流交汇处。 ②上升流形成大渔场:如渔场。 合作探究: (1)寒暖流交汇海区易形成渔场的原因? (2)上升流容易形成渔场的原因?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有利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 不利影响: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 带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影响。 纽芬兰岛东南沿海,形成海雾的原因是:。 4、对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加快速度,但使污染范围。 二、达标检测环节(15分钟) (一)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背诵,适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当堂达标: (8分钟) 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

2、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各地的影响? 。 3、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4、若一艘油轮在美国东部沿海附近发生严重泄漏,下列地区受污染最严重的是() A、西欧沿海 B、非洲西北部沿海 C、加拿大西北部沿海 D、墨西哥东部沿海 5、下列地理现象,由于受寒流影响而形成的有() A、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 B、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C、摩尔曼斯克成为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 D、东亚季风的形成 6、1月,自波斯湾到上海的油轮航行途中将会() 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 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 7、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箭头表示该海域的洋流。回答。 (1)该海区位于___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 (2)该洋流是___流,理由是____________。 (3)该洋流位于大陆___岸(东、西),在其影响下,大陆沿岸形成______环境。 (4)如果该洋流位于太平洋,则其名称为______,按成因它属于_____流。 8.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区属于___半球(南或北)。 (2)A从处为___流,B处为___流(寒或暖);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海域价值最大的海洋资源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洋流A为_______,B为_______。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道具课件;《世界洋流分布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自制道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小结】从实验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总结: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2.渔场的成因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以“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图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展开和知识的延伸。 3.影响海洋航行 “泰坦尼克”号沉没

2019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语文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洋流中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或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 1.C 2.C 【解析】1.图中50度有大面积的陆地,所以是北半球中高纬的海区洋流,根据分布规律是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故①是寒流,A错。图中根据23.5°,得出是中低纬度海区,方向是顺时针,所以是北半球的洋流循环。根据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所以②是暖流(增温增湿),③是寒流,B错、C对。图中④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又是中低纬度海区,根据④的箭头得出是顺时针运动的洋流,所以是北半球的,D错。故选C。 2.①的南部会有暖流和它交汇,形成渔场,A错。②是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 错。③是寒流,而同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所以会加大不同海区温差,C对。图中④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又是中低纬度海区,根据④的箭头得出是顺时针运动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D错。故选C。 读某国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3.乙城市纬度较低,但其气温却低于纬度较高的甲城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势高低 C.洋流影响 D.城市规模 4.甲城市降水丰富,其形成原因有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②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③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④海拔低,气温高,上升气流旺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3章 第2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构建模式图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AB线是30°纬线,甲洋流流经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该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上升流将海洋深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2.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洋流乙是( ) ①风海流②补偿流③暖流④寒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读“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完成3~5题。 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北暖流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D.向南寒流 4.F地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5.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7.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哥德堡港,自18世纪初随着瑞典海运业的发展和繁荣而逐渐成为瑞典第一大港。大航海时代以哥德堡港命名的“哥德堡”号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右图为1743—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航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途中,顺洋流航行的航段是 A.哥德堡→直布罗陀 B.直布罗陀→伊丽莎白港 C.伊丽莎白港→雅加达 D.伊丽莎白港→哥德堡 9.“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途中,对沿岸荒漠环境形成作用明显的洋流位于 A.哥德堡→直布罗陀 B.直布罗陀→伊丽莎白港 C.广州→雅加达 D.布雷斯特→哥德堡 下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0-11题。

河南省新乡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4: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南省新乡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4: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1题;共70分) 1. (2分) (2013高一上·绵阳月考) 如图中①②③④为非洲大陆周围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 洋流①的性质和流向应该是() A . 暖流、向北 B . 寒流、向北 C . 暖流、向南 D . 寒流、向南 (2) 组成副热带环流且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 A . 洋流①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 洋流②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 C . 洋流③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D . 洋流④变暖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 2. (2分)形成世界洋流系统最主要的动力是() A . 大陆轮廓和海岛的分布 B . 盛行风 C . 海水温度差异 D . 地球自转偏向力 3.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会考)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中() A . ①③为寒流 B . ⑤处盛行西南风 C . ②处盛行西北风 D . ②⑤为暖流

②洋流() A . 能与①附近的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B . 能缩短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 C . 进入北冰洋地区,使能见度转好 D . 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4. (2分)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支洋流的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 . 甲是南半球暖流 B . 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 . 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 . 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5. (2分) (2015高二上·桓台期中) 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 分布规律是() A . 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 . 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案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榆林高新完全中学高一年级高艳 【教材依据】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渔场形成、海洋污染、海洋航行及沿岸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带学生进行“海洋之旅”激发学生兴趣,每到一站,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个过程始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收 集、加工、处理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用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难点】 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小黑板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已有所加强。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思路】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9讲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方法技巧】表层洋流图的判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图1)和实际分布图(图2)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图3)。在地理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南北半球还是寒暖流,等温线弯曲方向都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4),由于冬夏季节的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考查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如图1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图。图2为北非西海岸洋流分布图。图3为大陆西岸洋流分布图(具体所在南北半球由T1、T2温度差决定)。图4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图。图1中a、b、d 为暖流,c为寒流,图2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 ) 洋流图的判读 (1)判定南北半球 ①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若某海区等温线的水温由南向北递减,则表明该海区位于北半球,如甲图所示;反之则位于南半球,如乙图所示。 ②根据纬度及洋流方向判定:若纬度数为30°(或23°26′),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此图位于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此图位于南半球(如下图)。若纬度数为60°(或66°34′),此大洋环流只在北半球存在,且呈逆时针流动。(如下图) ③根据特殊海区洋流的性质判定: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之下,形成大规模的洋流——西风漂流,而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冷暖性质不同,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2)确定冬、夏季节: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确定北半球的冬、夏季节。 (3)根据洋流名称、流向的分析判定 ①根据纬度判定 a.接近赤道附近地区的为赤道暖流,受信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流,南半球为南赤道暖流,北半球为北赤道暖流。b.在中纬度盛行西风的控制区,洋流自西向东流,且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②根据经度判定 根据经度可确定大致海域,根据洋流的大致流向来确定洋流的性质:一般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为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这样即可综合确定洋流的名称。 (4)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来确定洋流 ①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②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③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例题讲解】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