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doc
- 格式:doc
- 大小:876.01 KB
- 文档页数:28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表示电子能级,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 单位是摩尔(mol)。
2.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3.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4. 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体积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量(mol)与溶液体积(L)的比值。
5. 酸碱滴定- 滴定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溶液浓度的方法。
- 酸碱滴定是利用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进行的滴定。
三、无机化学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是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的现象。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0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 " 高中化学 " 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进入实验室前,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例如,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知道如何处理常见的化学事故,如火灾、烫伤、化学试剂溅到皮肤上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比如,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纯度;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等。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3)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水要“下进上出”。
(4)萃取和分液: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 602×10²³。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 或 kg/mol 。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单位:L/mol 。
(3)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
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mol/L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三、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一、化学计量基础知识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目,约为6.02×1023个。
3、摩尔质量:1mol某种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4、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无机化合物1、氢气:最轻的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氮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氯气: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6、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7、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
8、硫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大,不易挥发。
9、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三、有机化合物1、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乙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3、乙炔: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4、苯:无色、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
5、乙醇:无色、有醇香味,易溶于水。
6、乙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7、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易溶于水。
8、油脂: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难溶于水。
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可溶于水。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3、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4、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5.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的分区:分为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s区和p区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
5. 稀有气体:周期表中最后一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三、化学键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氢键: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四、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耗速度或生成物质的生成速度。
2.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3. 莱-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改变时,系统会自发地调整,使得这种改变被抵消。
4. 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五、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3.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4.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物质。
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盐能与酸或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ρ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气体与溶液、热化学与能量守恒、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的基本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 化学键与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 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态的概念
4.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与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概念-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比容定律
5. 气体与溶液: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6. 热化学与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内能、焓和焓变的概念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和晶体的特点
-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的影响
8. 化学与社会:
- 制药工业与化学
- 环境保护与化学
- 工业生产与化学
- 农业与化学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中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实验事故处理(1)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抹布擦干,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
(2)浓碱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4)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常用危险品分类(1)爆炸品(硝酸铵NH4NO3、黑火药)(2)易燃气体(H2、CH4、CO)(3)易燃液体(酒精、汽油)(4)腐蚀品(浓硫酸、NaOH溶液)3.常用仪器使用方法(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左物右码)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砝码与物体放反)(2)量筒(精确到0.1ml、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读数变小,实际量取体积偏大错误读数俯视读数:读数变大,实际量取体积偏小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过滤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注意事项:(2)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3)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1除去可溶性杂志:(1)除硫酸盐用BaCl2Na2SO4+BaCl2=BaSO4↓+2NaCl(2)除MgCl2用NaOHMgCl2+2NaOH=Mg(OH)2↓+2NaCl(3)除CaCl2用Na2CO3CaCl2+ Na2CO3=CaCO3↓+2NaCl (4)最后用稀HCl调节PH至中性。
注意事项:BaCl2一定要加在Na2CO3的前面2.蒸馏和萃取(1)蒸馏: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别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取的系统,叫分别系。
被分其他物质称作分别质(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别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别剂(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别系的比较分别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点可否经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牢固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牢固能有Fe(OH)3 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牢固不能够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各样各样的化学变化,依照必然的标准能够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 )依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能够分为: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相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可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定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其实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 、SO3 、CO2 )、大多数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本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但表示一个详尽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种类的离子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好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一.化学实验平安1.遵守实验室规那么。
2.理解平安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展,并注意对尾气进展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展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搜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考前须知:(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场加热。
弃去开场蒸馏出的局部液体,用锥形瓶搜集约10mL液体,停顿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搜集到蒸馏水。
考前须知: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翻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局部,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6.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与族。
2.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氢、氧、钠、氯等)和过渡元素(如铁、铜、镍等)的性质与用途。
- 常见化合物(如水、盐、酸、碱、氧化物等)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安全与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常见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3. 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
四、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
2. 酸碱理论- 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pH值的概念。
3. 化学平衡- 反应的可逆性,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
4. 沉淀反应- 溶度积(Ksp)的概念,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五、能量变化与热化学1. 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3. 燃烧热与中和热- 燃烧热表示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表示酸碱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
六、电化学基础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数的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公式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则:得失电子守恒。
3、常见氧化剂:强氧化剂(如O2、Cl2、KMnO4等)、弱氧化剂(如H2O2、Fe3+等)。
4、常见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如Na、Mg、Al等)、非金属单质(如C、H2等)、低价态离子(如Fe2+、S2-等)。
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离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且能电离出离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电荷和原子个数,删除不参与反应的离子。
4、离子共存:不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4、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
四、物质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放射性元素周期表。
2、分子结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3、配合物:中心离子与配位体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4、晶体结构:晶体的点阵结构及其性质。
五、酸碱盐1、酸的性质及分类:根据H原子在酸中的可电离程度进行分类。
2、碱的性质及分类:根据OH原子在碱中的可电离程度进行分类。
3、盐的性质及分类:根据盐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来酸碱对溶液pH影响的溶液。
六、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具有特定的碳氢键和官能团。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烃的衍生物、糖类、脂质、氨基酸等。
3、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消除、聚合等反应。
4、有机合成: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上)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laws化学:研究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质: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能够独立存在并参与物质变化的实体。
物质分类: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是同位素。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有稳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定量组成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只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形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基本 laws1. 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的体系中,物质的质量不变。
2. 恒量比例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例是恒定的。
3. 多比例定律:同种元素与同种元素化合时,固定质量的每一种元素的质量比例,均为整数比例或其最简整数比例的多个比例。
4. 互补比例定律:当两种元素分别与另一种元素化合时,固定质量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例,分别与另一种元素化合的质量比例,成为互补比例。
5. 等量比例定律: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其元素间立方体的比例是恒定的。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序数(Z):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质子数(p):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中子数(n):原子核中中子的数目。
质量数(A):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中,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电子:质量极小,带负电的粒子,电荷量等于元电荷(-1.6022×10^-19C)。
原子中电子的能级:n=1,2,3……基态电子:在最低能级中运动的电子。
激发态电子:从基态到高能级激发的电子。
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排列方式为周期性的。
周期:按照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不断重复的行。
必修 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 Na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 )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1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片。
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三、离子检验( 1) Cl -离子的检验:待测溶液 +AgNO 3生成白色沉淀 +少量稀 HNO 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 Cl -( 2) SO 42-的检验:待测溶液 + 稀 HCl无明显现象+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 42- 四 .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1.物质的量( n )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 摩尔( mol ) : 把含有 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6.02 X10 23 mol -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 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 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 A5.摩尔质量( 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 g/mol 或 g..mol -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 物质的量 =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 Vm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 L/mol2.物质的量 = 气体的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n=V/Vm3.标准状况下 , Vm =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2)单位: mol/L(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 B )= n ( B ) /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3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a. 检验是否漏水.b. 配制溶液1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冷却) 4 转移 .5 洗涤 .6 定容 .7 摇匀 8贮存溶液 .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 1 ― 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 C( 浓溶液 ) ×V( 浓溶液 ) =C( 稀溶液 ) ×V( 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nm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nm—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4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 、化合反应(A+B=AB )B 、分解反应( AB=A+B )C、置换反应( A+BC=AC+B )D、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5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CO 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 、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Ba 2+和 SO4 2-、Ag+-、和 ClCa 2+和 CO 32-、 Mg 2+和 OH -等B 、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 C O 32-,HCO 3-,SO 32-, OH -和 NH 4+等C 、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碱)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 +和 OH -、 CH 3 COO -, OH -和 HCO 3-等。
D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2+3+2+- Fe 、Fe 、Cu 、MnO 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
H (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6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4、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⑴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先准确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再调整配比系数,使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然后根据质量守恒,把其他物质配好。
⑵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所表示的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高压钠灯射程远,透雾能力强;过氧化钠 (Na 2O2) 是重要的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7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通常利用其碱性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也是食用碱的成分碳酸氢钠为弱碱,为吸收性抗酸药,制成小苏打片,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但维持短暂,并有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腹胀等缺点。
碳酸氢钠还用于制发酵粉。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利用铝的还原性,通过铝热反应制高熔点的金属钒、铬、锰;通过铝热反应焊接铁轨。
铝合金是用量仅次于铁合金的合金材料,其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常用于制飞机的外壳;明矾能净水。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铁合金是用途最广的合金;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或涂料;铁盐也能净水。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氧化钠: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白色粉末氧化铝:熔点高,是较好的耐火材料氢氧化铝:白色絮状沉淀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其中氧化亚铁( FeO)和四氧化三铁(Fe 3 O4) 是黑色的,氧化铁 (Fe 2 O3 ) 是红棕色粉末。
氢氧化铁〔 Fe(OH)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亚铁〔Fe(OH) 2 〕:白色沉淀3+2+2+蓝色 Fe :棕黄色 Fe :浅绿色 Cu3、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⑴金属与氧气反应 △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 4Na+O 2 == 2Na 2 O加热 2Na+O==Na 2O 2②铝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也能发生)4Al+3O 2 ==2Al 2O 3 ③铁与氧气反应: △3Fe+2O 2 == Fe 3O 4④铜与氧气反应: △2Cu+O == 2CuO⑵金属与水的反应:① 钠与水反应: 2Na+2HO==2NaOH+H8△+-2Na+2H2O==2Na+2OH+H2②铁与水反应:3Fe+4H 2O( g)Fe3 O4 +4H2 ⑶金属与酸反应:①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H2+2+Fe+2H =Fe +H2△②铜与浓硫酸反应:4 4 2 2Cu+2HSO==CuSO+SO +2H O (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③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Cu(NO3) 2 +2NO +4H203Cu+8H+ - 2+3 2 +2NO ==3Cu +2NO +4H 0④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 2+2NO +2H2O⑤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 2⑷金属与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铝是两性金属2Al+2OH - -+2H2O==2AlO2 +3H2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①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 4 2 2 4 2 2Na+2HO+CuSO==Cu(OH) +Na SO+H2+ +2Na+2H2O+Cu ==Cu(OH)2 +2Na +H2(金属钠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不活泼的金属)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2+2+Fe+Cu ==Fe +Cu4、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