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七课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4
9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7课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民族团结、中国梦的实现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具体如下:
1. 民族大家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2. 促进民族团结: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包括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
3. 中国梦的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健全社会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措施。
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4.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教材的基础理论,还包括了重要的考点和实践应用,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初一上册政治第七课复习要点整理:品味生活初一上册政治第七课复习要点整理:品味生活1、情趣和兴趣的关系?【主要理解两者的联系】答: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3、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4、高雅情趣对人生的意义或作用?5、低俗生活情趣有什么危害?答:生活情趣低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
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6、如何追寻高雅生活?①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②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高雅生活情趣;③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7、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①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爱护集体的情感。
③承担责任的情感。
匡扶正义的情感。
答: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深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
9、怎样看待从众心理?答: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
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0、几个知识点的详解:1、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
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2、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3、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4、我们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
5、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编辑:刘琨审核:韩同敬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指导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即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二、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知识梳理(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重点)(1)民族平等原则。
①内涵:②体现(理解):(2)民族团结原则。
①内涵:②重要性(重点):(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①内涵:②原因:③措施:(4)三者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重点)①②③(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态度。
2、行动。
(1)每个中国公民:(2)当代青年学生:四、五、巩固练习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编辑:刘琨审核:韩同敬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优越性,了解自治机关、自治权。
2、能力目标。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三、知识梳理(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什么?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4、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5、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6、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7、什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8、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9、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10、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1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知识点1、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什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4、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6、我国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9、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是什么?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
14、43、44、为主体, 共同发展是,45、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更加发展; 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更加殷实.即:。
46、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47、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8、作为中学生,在消费时更应,。
49、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其中,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第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全概述通过对本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可分为3个框题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三、我国的宗教政策新程学习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新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x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x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
(×)点拨: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并且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主权属性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
(×)点拨:社会主义民主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点拨: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6、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点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
(×)点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
(×)点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2、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发展社会主义XX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XX专政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XX主体和XX权利的广泛)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4、XX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XX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
统一:XX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XX的保障。
XX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X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XX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
(XX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XX(XX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5(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XX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XX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展开把握)政治义务(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
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七年级政治下第七课知识点政治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政治形势。
在七年级政治下第七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政治机构和政治过程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对七年级政治下第七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
第一部分:政治机构政治机构是指国家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础。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立法机关指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宪法和法律,并监督政府的工作。
行政机关则是指政府的各个部门和机构,它们的职责是执行国家法律、规章和政策。
最后是司法机关,它主要负责审判和处理各种刑事和民事案件。
第二部分:政治过程政治过程是指政治机构在实践中的运作过程,它是政治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国家政治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代表、参与和监督。
代表是指政治代表对人民的代表。
我们在选举中选出的议员、委员和领导人等都可以视为人民的代表。
他们的职责是在国家政治机构中表达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参与则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公民投票、示威游行、参加选举和参加政治讨论等。
这些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政治形势,并最终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
最后是监督,它是指人民监督政治机构的行为。
人民可以通过舆论监督、采访调查、申诉和投诉等方式来监督政治机构的工作,从而保证政治机构的公正和透明。
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七年级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政治机构和政治过程的知识点。
政治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政治过程包括代表、参与和监督。
这些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形势和政策。
八年级下政治第七课知识点八年级下政治学问点: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1、财产按归属划分为哪几类分类:个人全部、集体全部、国家全部。
2、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读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全部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什么是财产全部权?财产全部权是指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运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它包括:占有权、运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爱护公民的财产全部权?公民的合法财产干脆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
切实爱护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用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踊跃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国法律明确做出国家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的规定。
5、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
(p73--73)6、当财产全部权收到侵害时,公民应当怎么办? (P74第一段)当我们的财产全部权收到侵害时,应刚好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全部权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恳求确认其全部权。
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恳求法院强令非法占有人返复原物。
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损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其次框财产留给谁1、什么是遗产?遗产必需具备哪三个条件?(P76)遗产含义: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条件:必需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需是公民个人全部的财产; 必需是合法的财产2、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3、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人?法定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驻父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知识点汇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的内容,需要掌握并学会运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知识点《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p72—73其中,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重大问题、具体问题(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5—7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5)“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提醒】: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联邦制中的成员。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主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
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答:(1)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和宗教政策知识点
七课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了解即可)
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56个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二、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条)及地位
1.原则: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2.地位:“平等”是首要原则,“团结”是重要原则,“共同繁荣”是根本原则。
四、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
1.“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
2.“平等和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共同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障;
4.总之,三条原则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五、“民族平等”的原因、表现及理解
1.平等的原因: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各民族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2.平等的表现:①政治上: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3.如何理解“平等”?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但在经济和文化
上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六、“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3.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4.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七、“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
1.什么是“共同繁荣”?指的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2.为什么要“共同繁荣”?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八、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敢
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七课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其地位?
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既是我国的民族政策,又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的前提),在各少数民族聚居(不是“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两个),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三个)
1.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2.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没有司法机关)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总体上看,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七课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我国宗教的概况(了解即可)
我国是多宗教国家,有五大宗教并行流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基督教),其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我国信教人数所占比例不大,
但绝对数字不小,达一个亿之多。
二.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三.宗教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所以,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1.宗教信仰自由包括:①信与不信的自由;②信不同宗教的自由;③信不同教派的自
由;④放弃信教的自由。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办教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六.怎样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理解,不用背)
1.国家既保护信教自由,也保护不信教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
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
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国家只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宗教组织都不能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地方宣传有神论。
4.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和教育,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
职能的实施。
5.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我国鼓励信教。
国家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
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6.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要把宗教信仰问题变成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7.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教。
一旦信教,就应退党或退团。
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
1.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2.是为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八.为什么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宗教自身的要求。
九.宗教只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因为1.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制度,宗教可以与之相适应。
2.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属于无神论;而宗教属于有神论,所以不能与
社会主义相适应。
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哪些要求?5点
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2.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3.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
整体利益。
4.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5.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
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十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1.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
2.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3.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4.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十二.青年学生应怎样对待宗教?
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具体做到:
1.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第三单元总结
一.我国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
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民主管理)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哪三位一体构成?
由①道路②理论体系③制度这三位一体构成,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四.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要坚持一系列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三个基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