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生物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9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主要是以草履虫为例,详细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同时也提及了其他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衣藻等,使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引导学生关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理解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池塘中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池塘中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吗?2.提问: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细胞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适应性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如何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又如何影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通过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与系统:理解细胞如何组成组织,组织如何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介绍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详细探讨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通过人类起源的概述,理解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逐步构建人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人体的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作用及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与微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上知识点整理答案版第一章1.1一、认识光学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小,可使物象更清晰;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一面是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2.放大物像:目镜和物镜;3.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4.升降镜筒:粗、细准焦螺旋。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5×)。
2.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
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3.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
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4.制作、放置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
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报纸上的汉字纸片相当于生物体某种结构的薄切片)。
将显微镜的结构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
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点经验(1)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上图中,A、B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长短成反比,A倍数<B倍数;C、D有螺纹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长短成正比,C倍数>D倍数。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重要的知识点吧!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我们首先了解了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生物能够生长、繁殖、进行新陈代谢,对刺激有反应,还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像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生物。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现象背后的原理。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如绿色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来源。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它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动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方面与植物有所不同。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第四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但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上)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例:常见的非生物:电脑病毒、珊瑚礁、钟乳石、石笋、琥珀、化石2、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分布广泛。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排汗、落叶)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例: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影响水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水、光、温度、土壤、空气等)和生物因素(杂草、蝗虫、田鼠、稻螟、其他水稻等)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3)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系发达;竹节虫身体像竹枝;蚯蚓体表湿润,有刚毛,便于爬行。
(4)生物影响环境: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2)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健康状况等。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反光镜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8〕粗准焦螺旋和〔9〕细准焦螺旋。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七年级上册的苏教版生物教材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能够由小长大,都需要营养物质、进行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殖和遗传变异、具有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等。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第四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只要是通过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细胞这一生命基本单位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生理活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并阐述其相应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2.说出植物细胞各结构的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教学难点】:1.理解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与整体细胞功能的关系。
2.准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好奇心,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微观的细胞结构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植物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
4.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片和动画,增强直观感受。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小组合作: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2.生物的基本特征3.生物的分类4.生物与环境5.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生物学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课时【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点进行分类。
2.介绍生物的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
第三课时【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自然观察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时【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模拟实验。
2.介绍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生物学实验。
第五课时【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学的重要意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对于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介绍生物学的应用领域: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课时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1、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家园,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2、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以及无机盐等。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重要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质基质则是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的主要成分。
3、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中心,其主要成分是染色质和核仁。
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核仁则是RNA合成的重要场所。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物质的吸收、合成、分解和排泄等过程;能量代谢则是指生物体对能量的摄取、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3、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1、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2、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通过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完全相同的细胞。
3、生长是通过物质代谢实现的,它包括个体生长和器官生长;分化则是通过细胞去分化和形态建成实现的,它使得生物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五、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的现象,它通过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传递实现。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染色体则是DNA的主要载体。
2、变异是生物体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现象,它包括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由于DNA序列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表观遗传变异则是由于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所引起的变异。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 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特定的功能。
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 生长与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
- 遗传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便于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2. 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的主要分类:- 植物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动物界:以其他生物为食,具有感觉和运动能力。
- 微生物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生物。
三、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 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
-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和作用。
-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2. 植物的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茎:支撑植物体,运输物质。
- 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传播种子。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五、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
2. 动物的器官系统:- 消化系统:摄入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 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 排泄系统:排除废物。
- 神经系统:接收、处理信息,控制身体活动。
- 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
- 运动系统:支持运动和保持身体结构。
六、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生物特征的传递。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
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自测题A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病毒C.细菌D.真菌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特有的特点()A.能够生长发育B.能繁殖,产生后代C.由许多化学元素构成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所特有的是()A.菜豆种子发芽B.蝌蚪长出了后腿C.酵母菌一个变两个D.水分进入细胞4.下列不属于植物的是()A.绿藻B.苔藓C.金针菇D.无花果5.我国珍稀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6.蚯蚓属于()A.真菌B.无脊椎动物C.软体动物D.脊椎动物7.玉米属于()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低等植物8.判断水中微小物体是不是动物的最好依据是()A.看它是否能生殖B.看它是否运动C.看它是否有生长现象D.看它是否进行物质交换9.用小棒刺激鼠妇的身体,它作出的反应是()A.跳起来B.蜷曲成团C.用足反抗D.不作反应10.下列属于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捕食它的鸟类B.它捕食的树叶C.它生活的土壤D.它身体的刚毛11.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状,这主要是受什么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12.下列不属于影响山羊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狼B.草C.野兔D.寒冷的气候13.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A.生物一般都能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B.环境的改变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环境决定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14.仙人掌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A.根B.茎C.叶D.果实15.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D.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干16.下列哪些材料不是来自生物()A.煤B.木材C.钢材D.石油17.袁隆平对世界的突出贡献是()A.杂交水稻的培育B.转基因作物的培养C.试管婴儿的培养D.克隆技术的突破18.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生长,这体现了哪一种生命现象()A.生物体能生长发育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体能繁殖产生后代D.生物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9.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洞穴来晒太阳,蛇的这一行为,是受哪一生态因素的影响()A.光B.水C.温度D.空气20.约占动物种数95%的是()A.无脊椎动物B.脊椎动物C.哺乳类D.昆虫21.下列关于生物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B.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质(如细胞膜、活性蛋白质)都叫生物C.自然界中,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结构都叫生物D.自然界中,凡是能活动的,且能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物体都是生物22.下列各项中,表现出生物现象的是()①潮起潮落②铁钉生锈③养鱼缸内的水变绿了④桔子皮上长青霉⑤阳台上的盆花向外弯曲生长⑥山石水土⑦萝卜空心A.②③④⑦B.①③⑤⑥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⑦23.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分为四个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类B.生物分为无脊椎动物类及脊椎动物类C.地球上植物的种类最多约有150多万种,而动物种类则较少,只有30多万种D.根据生物的内部结构等特征,生物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类24.“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下列各实例中,除哪一项外,都是其真实的反映()A.热带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十分优良B.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叫骆驼刺,其根系非常发达,是其地上部分的几倍长C.当天要下雨的时候,有时池塘里的鱼便会跳出水面,因而有“鱼跳水,有雨来”的谚语D.南方一般水稻种植面积大,且一般有两到三次收获期,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大面积种植耐旱的小麦25.下列各种生物现象中,除哪一项外,都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A.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刻侧立不动,像一株植物,从而可躲过敌害B.在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上常刮大风,那里的植物一般都很矮小,有很多贴地生的藤本植物C.早些年,澳大利亚当地没有屎壳郎,而当地草原辽阔,畜牧业相当发达,于是牛粪大都堆积在草原上,风干硬化使得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还孳生了大量的苍蝇D.毒蛾的幼虫体色鲜艳明亮,使鸟类及其它动物不敢碰它26.下列各项人类的活动,除哪一项外都是我们身边的生物学()A.了解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从而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积极预防B.了解土壤的土质性质及当地气候特点找到最适于生长的植物,避免种植风险C.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掌握水稻的生长规律,科学种田D.了解危害葡萄的各种害虫及防治方法,从而在种植葡萄过程中,有效地预防27.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后来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生命B.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C.当前,生物学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从遗传物质、基因水平等方面来揭示生物的奥秘D.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只对生物本身有意义,对社会、生活等方面没有作用28.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29.每逢冬天,某鸟就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再飞回,影响这种鸟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空气、光照B.温度、水分C.水分、空气D.温度、光照30.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中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32种花的湿花盆底下20干草地中 4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其中46题7分,47题5分,48题8分,49题5分)判断题(对的记“√”,错误的记“×”,每题1分,共15分)31.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高等复杂的类型,也是种类最多的类型。
()3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3.生物学研究可解决粮食危机、疾病防治等问题,但对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却无能为力。
()3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物()35.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可能改变环境()36.鼠妇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土壤或石块下,主要是能躲过光线的照射()37.水可决定生物的分布,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地区要多()38.人可作为影响其它所有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39.动物对外界能作出反应,而植物则不能()40.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4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水是鱼生活的惟一非生物因素。
()42、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4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44、无脊椎动物要比脊椎动物的种类少得多。
45、在设计“湿度对鼠妇影响”的对照实验时,应该把鼠妇平均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对照进行。
()46.根据你对生物主要类群的了解及你的观察分析,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生物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藻类植物不产生种子,有根茎叶分化葫芦藓苔藓植物不产生种子,有假根、茎叶分化铁线蕨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无根茎叶分化,大部分生活在水中紫菜裸子植物产生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松树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桃树无脊椎动物身体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马脊椎动物身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椎河蚌47、请将左边的现象与右边的匹配起来:(1)牛吃草()A.应激性(2)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B.生长(3)植物的开花结果()C.营养(4)人体的排汗()D.繁殖(5)小虎长成大老虎()E.排泄48.毒蛇咬毒蛇,被咬蛇会安然无恙,苍蝇浑身沾满细菌,从不感染疾病,北极熊的皮毛能把阳光的95%转化为热能,荧火虫的萤光消耗能量极少,发光效率极高,远远超过人类制成的任何电灯......身边许多动物的某些功能人类只能自叹不如,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对我们人类有何启示?49.小明在学校围墙角的泥土中找到几只鼠妇,他发现这里的泥土很潮湿,而且刚一扒土,鼠妇就往暗处钻。
由此你可提出什么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⑴.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根据你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根据结果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章自测题A卷1—5ACDCC 6—10BCBBC 11—15ADCBB 16—20CA BCA 21—25ADDCC 26—30BDCDB 31—35×√×√×36—40√√√×√41—45×××××46略;47略48、都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经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的人类要善待动物,合理地开发利用动物资源49 该题较为灵活,只要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完成设计,并根据预期结果讨论即可。
如:⑴、光⑵、把装有若干鼠妇的纸盒的一面朝上,一半用不透光厚纸板盖好,一半用透明玻璃板盖好,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⑶、预期结果:A鼠妇在黑暗处分布多。
B、鼠妇在亮处分布多。
C、鼠妇在各处分布均匀。
⑷、讨论:若结果如A,则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处。
若结果如B,则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亮处。
若结果如C,则说明光对鼠妇生活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