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稿

内容:《观潮》《蜡烛》

时间:2010年11月22日

地点:教科室

发言人:某某

参与人:某某、某某

《观潮》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观潮》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3、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四、落实措施

(一)导入

(二)背景简介

(三)听读感知全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注意事项

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作业设计(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蜡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2、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3、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四、落实措施

1、导语

2、作者及文体简介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4、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五、注意事项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作业设计

用“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五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自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