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9.32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许多方面。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人文教育的意义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传统义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人文素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人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智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
二、文学艺术的教育文学艺术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参观艺术展览等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文学艺术的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文学艺术的教育力度,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体验和文化参与的机会。
三、社会实践的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感受社会,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四、讲究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培养人文素养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五、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配合。
家庭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第一场所,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参观艺术展览,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验。
它不仅包括对艺术、文学、历史等领域的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显得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一、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文素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学习文化艺术、历史知识等,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次,人文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接触到美的存在,激发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引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观,学生能够塑造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最后,人文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社会,并与各方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开设多样化的人文学科课程:学校可以开设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不同领域的文化。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音乐会、美术展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 重视跨学科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跨学科的支持。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在历史课上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或者在科学课堂上引入哲学思考,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 推广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交活动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关爱他人的能力。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当今社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职业和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操、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它关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
本文将探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教育的角色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学生知识和修养的主要来源,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道德修养,通过开设人文科目、课外活动和讲座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珍视。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和历史文献,学生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人文素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同时,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来整理思路、表达观点,并提高他们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的推广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跨学科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一节历史课堂上,通过引入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因素和价值观念。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习和社区活动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拓宽视野,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修养,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谈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讨如何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关心社会,乐于助人。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注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文学课、历史课、地理课等课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历史、地域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戏曲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人文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倡导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等。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人文素养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心态。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注重思维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素养。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善于表达。
通过开展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如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全面的。
人文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有所认识,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慈善机构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层面,增强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类创新科技大赛、文化艺术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四、倡导良好的道德与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注重道德与行为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规范,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分享道德模范的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修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写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言语和行动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互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真诚的态度去交流和沟通,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二、引导学生正视自我、了解自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面对基础人文知识的建立,学生更应该学会正视自我、了解自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懂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口语表达、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究自我内心,让他们感知自我情感,进而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三、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小学生虽然还未形成全面的人生观念,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现代优秀文献,开展主题讨论、阅读感悟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觉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同样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PBL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文化知识,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正视自我、了解自我,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等。
人文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综合素养引言人文素养是个人修养的核心,它意味着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认同。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综合素养,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探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定义和意义人文素养的定义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它包括对历史、文学、艺术和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人类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尊重和遵守。
人文素养的意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培养探究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创造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领导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并且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提高领导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多元化课程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相应的人文科学课程,如历史、文学、艺术和哲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培养对人文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实践与体验除了课堂学习,学校还应该提供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这可以包括参观博物馆、画廊、剧院和文化遗址等,参加讲座、研讨会和文化活动等。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文科学领域,并与学科专家和从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基本方法之一。
学生应该被鼓励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和哲学论文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对于人生的价值、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格调、情操、品位、艺术修养等具备的一种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其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各个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人文思维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了解人类文化的传统与发展,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内涵与价值,增强自身的人文底蕴。
二、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人文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艺术鉴赏、人文讲座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文的魅力。
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参观博物馆、参与室内外文化活动,培养他们对人文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人文素养也体现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交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公共意识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多元性和人类共同价值的认识。
四、推崇人文艺术的教育理念学校和家庭应当推崇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加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心灵的愉悦与快乐,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还包括对于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思辨讨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六、弘扬人文精神的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了解并尊重人文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一步是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不同的人文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历史、宗教和哲学等课程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对不同群体的认知,培养尊重他人观点的能力。
二、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和文化古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园进行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
三、鼓励学生参与人文艺术活动人文艺术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开设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课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艺术比赛和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通过参与人文艺术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还包括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辩论和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不仅是个人修养,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和专业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了解并尊重人文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鼓励参与人文艺术活动、培养人文思维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实现这一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有关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它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问题。
人文素养包括对美的欣赏力、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对人类智慧的尊重等多个方面。
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起始阶段就开始,而初中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播的载体。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和感受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了解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人文情怀。
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诗词、文言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感受到这些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语文课程强调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诗词鉴赏、文学阅读和语言表达等环节,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优美文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审美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语文课程强调道德情操的培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文学创作的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和人生哲理。
通过深入的探讨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善良宽容的道德取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关键所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研究报告执笔人:沈晓昕(在首页底部加横线注明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摘要:职业学校单纯注重技术培养,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策略、途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年制高职学校在确立人文教育实施途径,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及年龄特征。
关键词:人文素养;五年制高职生;培养策略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在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外民族,本国、外国,现代价值观、情感、理性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与高度。
它更注重的是学生文化底蕴、精神方面的修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
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
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方针,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培训中心论,导致职业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应急性特征。
职业教育强调专业教学,忽视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养不高,从而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广东省公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
在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杨叔子院士强调:教育的要义是育人,而非制器。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研究1. 引言1.1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
国学经典包括诗词、经史、哲学等各方面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国学经典教育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国学经典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2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养,不仅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对文化、历史、社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修养,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增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人文素养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人文素养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正文2.1 国学经典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国学经典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探索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修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途径,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强化人文课程的设置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安排,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精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人文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将人文素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倡导人文关怀与友善学校应该倡导人文关怀与友善的社会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关怀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推动跨学科融合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历史与文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跨学科融合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丰富教育资源,提供多元体验学校应该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人文领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自感受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邀请文化名人、知名教授等来校园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学习机会。
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是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知识,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以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并分析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信息。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发展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包括对人类文化历史的理解、对社会伦理的认同、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学校可以安排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培养社会伦理观念社会伦理观念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会议、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相互帮助。
同时,家长也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伦理观念,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权益,关心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音乐、绘画、舞蹈等课程,让学生接触并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参观艺术展览和演出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多陪伴孩子欣赏美景、聆听音乐,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生需要接触不同的文化,并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们。
学校可以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教授不同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增加他们的视野和开阔性。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拥有人文关怀、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特质。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科学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各个领域的人文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人文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人文科学教育的投入,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接受其他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关怀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或者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升他们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美育教育,让学生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艺术欣赏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画展、音乐会等,培养他们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四、推广人文知识普及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以积极推广人文知识普及活动。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节或者人文讲座,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视野。
五、重视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培养他们的道德感与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对人文知识、文化传统、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的综合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类文明、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文学作品、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要的。
在初中语文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内涵,关注人文情感,培养人文精神。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通过增加文学作品的选读,增加历史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习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方式来增加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投入和审美体验,无法真正领会作品的内涵。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探究和感悟。
1. 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文情感、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感抒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体验文学之美。
2. 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传奇和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
3. 多媒体教学和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则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就人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进行探讨,旨在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
一、人文素养:理解与尊重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广阔的人文视野以及对人文价值的理解与尊重。
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接触和了解经典文化、哲学思考、历史传承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和观念。
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使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和价值冲突时能够保持理性、宽容与包容。
二、人文精神:关爱与奉献人文精神是指个体具备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同理心,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以及担当责任的意识。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奉献的精神,通过参与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将使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韧不拔,以积极的心态去改变自己和社会。
三、实施策略: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以下几种策略的实施:1.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优化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开设文学、历史、哲学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2. 教师引导: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考和价值选择。
教师应该开展相关的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校园文化:学校应建立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奉献精神。
4. 社会参与:社会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社区服务等活动,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篇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感情、品德和审美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初中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以及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获得人文素养的熏陶。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可以为改进和完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修养和品质。
它不仅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传统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对人类文明、社会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与体现。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更包括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塑造和品质修养的培养。
它体现了个体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不仅是学科学习的一部分,更是人生发展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人文意识和道德素质,使他们在社会生活和学业发展中具备更高层次的素养和修养。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摘要人文教育就是将知识内化成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全面人才。
通过从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精神三个方向展开分析,分析当前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文素养;依托学校,开设家长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关注人文素质教育三个策略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其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人文;1 人文素养概述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等知识的习得而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稳定的修养和品质。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
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基本特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或口号式的人生点缀。
人文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基本前提。
2 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问题分析2.1 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知识,即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及相应的文化水平。
人文知识是各民族和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珍贵遗产,是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础。
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的必需要素,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人文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对人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文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文理科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的程度差异较大,学生对不同科目的人文知识了解的情况也不一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1 忽视经典人文作品,崇尚潮流作品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追求新鲜与刺激的东西,崇尚时尚与潮流,对传统的人文作品不感兴趣,对传统文化遗产不屑一顾,更不用说会通过古典文化的熏陶来提高自身修养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特别是理科生,阅读文学作品量明显少于文科生。
2.1.2 偏爱故事性较强的人文作品,冷落哲理性人文作品学生对不同种类的人文知识爱好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对文学、艺术类作品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作品的故事性较强,能吸引人;而对于哲学和历史类的则兴趣寥寥,他们认为这类作品的知识深奥,不好理解,缺乏趣味,因此他们在这些作品上了解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
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喜欢阅读故事性强、刺激、新奇、引人入胜的书籍,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历史人物传记等,而那些哲学、伦理学、艺术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书籍却无人问津。
2.2 学生人文精神呈现多元化人文精神所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对人类的生存意义与生存价值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与追求的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当前学生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确实令人质疑和堪忧。
2.2.1 学生的人生理想现实化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优越,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个人理想的看法,比起道德理想,学生一致认为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更为重要,男生把职业理想摆在个人理想的首位,更关注个人专业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女生把生活理想摆在个人理想的首位,把个人的健康、幸福、快乐等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过于虚幻,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对他们来说更贴合实际,更有诱惑力。
2.2.2 学生的道德观多元化社会转型期,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总体性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价值观的冲击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日趋向多元化。
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他们对诚信做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受价值多元化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某些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诚信意识淡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在遭遇困惑或矛盾时,他们难辩是非,忽视道德规范。
2.2.3学生人生价值观功利化人生价值观是指对人生价值所持的观念,即对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个人对社会所起的作用等看法,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活动方式的选择。
而当前学生价值取向往往只突出自我,他们认为:人是现实的,远大的理想太遥远,解决现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的选择更加考虑务实性,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定位明显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这就反映出了他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现实化和功利化。
2.2.4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化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
人格的协调发展就是一个人内在世界各因素的和谐平衡发展。
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很大的作用。
有些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在困难面前消极退缩,不能坚强地面对困难与挫折,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2.3 学生人文行为自我化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外在表现,正确的人文行为就是对自己负责,获得自尊、自爱、自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
2.3.1学生侍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很多学生他们从小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谦让、友爱与协作意识,因此在平时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却很少想到去照顾别人,不太懂得去尊重别人的需要和感受,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不强。
2.3.2 责任感和处事能力欠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当中,有的学生还缺乏对班级、对他人的一份责任感,还缺乏起码的道德素养与班集体合作精神。
校园里的学生,因为缺少必要的磨练,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是较弱,在生活学习中难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3 人文素养欠缺的原因3.1 社会环境及家庭氛围过于现实化一个人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其周围的环境,外因影响内因。
多变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网络、杂志是学生获取时事、舆论、新知识、生活、娱乐等内容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网络,网络带给了他们一个丰富的世界,也带给他们大量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观,这些信息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他们难以分辨。
负面的信息常常围绕着他们,所以他们有时的冷漠和玩世不恭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父母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受到家庭的过多保护,但绝大多数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健康和学习成绩,如果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事情,大多数家长会不遗余力的支持,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只要对学习有利的要求全部答应,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自我负责的能力和自我选择的权利,自然而然地,他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必将受到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所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出现一些偏差,学生容易出现迷惘,一旦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最常见的就是躲避。
3.2 学生对自身发展缺少思考和规划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家长、老师照顾指导,按部就班,生活的舒适、成长的顺利让他们变得依赖心重、自我感觉良好,常常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一些问题没有重视,一直以来的这种状况也造成了他们人文素养的缺失。
3.3 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虽然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但在学校的评价机制中,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仍然是获得高评价和获得家长口碑相传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多数学校仍未从应试教育中真正解放出来。
4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4.1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文素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尽管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公的现象,但是整个社会的正导向依然是旋律。
现在的人们过多地依赖网络,时常将网络上传递来的新闻和各种评价不辨真假,照单全收,虚拟世界的交流让他们的社交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感知社会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针对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有选择性地参加社会活动,真正走进社会、体验社会、提升思想,如走上街头当个小小志愿者。
4.2 依托学校,开设家长课堂专题讲座家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常说:“孩子身上反映的是家长的影子,孩子的思想有很多时候就是家长思想的影子。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从一出生,除了老师、同学,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父母亲。
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校必须和家庭紧密配合,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
只有取得家长的理解与合作,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真正获得较大的提升。
老师可以就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针对个别学生情况及时开设家长课堂,转变家长的思想,提升家长素养,为学生成长扫清障碍。
4.3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关注人文教育教师是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关键人物,教师的人文文化、人文思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教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师德,要言传身教,规范自身的品行,才能熏陶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身的文学、哲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在所有教育过程中,这些知识和能力融合在课堂上和课后,将带给学生无尽的益处。
参考文献[1]姬文利.人文素养与和谐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2]胡显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4]夏昌祥主编.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司继伟.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7]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8]尤西林.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0]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李彦琰.高中新生角色转换与适应之教育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12]曾佳佳.高中英语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沙:华中师范大学,2011.[13]刘旭坤. 在古代诗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4]林坚,黄婷.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