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赞叹三教九流碑

赞叹三教九流碑

赞叹三教九流碑
赞叹三教九流碑

刘延东为啥赞叹三教九流碑(图)

2014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少林寺视察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和《三教九流图赞碑》,赞叹不已。前碑位于少林寺院大雄宝殿左侧十余米处,有秦王赐少林主教原文,名驰中外,确实值得称赞。然而《三教九流图赞碑》刻于《小山禅师行实碑》的碑阴,如果没有导游的刻意引导,人们全然不知道它的存在,并不引人瞩目,到底有啥可赞叹的?

混元三教九流图

此碑有个响亮的名称——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主要是图,画面将佛、道、儒三教教主绘为一体,整体看为一人,分开看则为三人,艺术地表达了三教合一这一理念。从正面整体上看,中间一人,光头盘膝而坐,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其双手还持有一画卷,上面绘有九

流图。而单看右侧,一人头载道冠,屈身站立,乃道教教主老子;单看左侧,一人头带儒巾,屈身站立,乃儒教教主孔子。

三教圣像赞

画面上方刻有唐肃宗李亨的“三教圣像赞”: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岐,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这赞语告诉人们,三教九流最后归结为“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这就是三教合流的思想。

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开三教一致的先河。唐宋时,三教合一更成为一个趋势。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正如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所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更有学者称“理学以孔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来,难解难分”。到了明代,三教合一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明宪宗朱见深画了一幅《一团和气图》,此图乍一看是一个笑弥勒,其实绘了三人:中间的是惠远法师,代表佛教;左侧戴道冠的是陆修静,代表道教;右侧饰儒巾者是陶渊明,代表儒家。从这里可看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的作者应该是借鉴了这幅《一团和气图》的。

一团和气图

西方学者曾评出东方三大圣人:老子、孔子、慧能,他们分别是道、儒、佛三教的代表,对于“保命”、“明伦”、“见性”,他们虽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他们都是教导人们向善向上,教导人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可见,混元三教图赞碑的文化积淀有多深厚了,它是一座文化高峰,从中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

附: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白话解

『佛教见性』佛陀教育宗旨在于恢复自性圆满智慧德能,回归本觉本善。

『道教保命』道家教育宗旨在于保健、养生,使人长寿之法。

『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儒家教育阐明伦常大道的内涵。说明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应行的正道。

『农流务本』农流强调恪尽己分,以农为本。

『墨流备世』墨家提倡兼爱世人。

『名流责实』名流主张辨别名实同异,强调名副其实。

『法流辅制』法家提倡以严刑峻法、法律规章来辅助国家制度。

『纵横应对』纵横家以雄才辩论、华美辞令游说领导人,纵横国际。犹如现在的外交家。

『小说咨询』小说家收集各类奇闻佚事、街说访谈,自成一派,推行社会教化。

『阴阳顺天』阴阳家重视观察星象,教人随顺气候节令变化以成事。

『医流原人』医流以医术帮助恢复人体原有的功能,保持健康。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杂家者,对上述各种学派都了解,仅述说他人学说而不自我创作。

『博者难精.精者未博』凡是广泛涉猎者,就很难做到门门专精。专精一门者,就难免不能做到广博众览,知识渊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天地万物,天体如日、月、星;矿物如黄金、美玉;植物如稻黍

(shǔ)稷(jì)麦菽(shū)等五谷,乃至我们的心理、身体,身体的皮肤、鼻、口、耳、目等部位,都各有所长,分工合作使整个宇宙保持着规律的运作,共存共荣。这是自然自然和谐的启示。

『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某些人士不明事实真相,想法偏差,执着一面。凡是与自己想法相同的就自成一党,凡是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即加以排斥。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实际上,宇宙是一个共同体)不要忧患万物在事相上的种种差别。应知他们各有独特的长处,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有广大的心量,面面俱到,才能圆融无碍。森罗万象都有其一贯不变的真理。(都是心性所变现,同归于心性。)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追本溯源,儒释道三家本是一体,九流学派同出一源。百家学说无不是同一个理体,所有的方法都同归于和谐幸福美满的一门。

(材料编自网上)

江湖三教九流黑话大全

江湖三教九流黑话大全 谚云:“江湖话走遍天下,黑咕语寸步难行。”可见江湖语是流行于全国各地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覆盖面极广的一种通用隐语,是中国汉语中的社会方言。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群体性和隐秘性。除了江湖中人和少数专家、学者之外,一般人是难以通晓的,行家称之为“春点”或“切口”。 江湖上讲究八大门,即金、皮、彩、挂、平、团、调、柳。“金”指算命看相的;“皮”指行医卖药的;“彩”指耍魔术变戏法的;“挂”指习武练拳的(故称“挂子行”);“平”指说评书相声的;“团”指乞丐、卖唱的;“调”指搭棚子吹、拉、弹、唱的;“柳”指唱传统戏的。在八大门中,“挂子行”位列第四。虽然地位较低,然而江湖语却多出自社会贤达及文化名人之手,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的原因,江湖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而且在冷兵器的特殊年代,对于武林人士的思想沟通、技艺交流、走镖护院,甚至对于发展一方经济均发挥过特殊的作用。老一代武林前辈对江湖春点极其珍视,不肯轻传。谚云:“能送十吊钱,不教一趟拳;能送一锭金,不吐半句春。”话是拦路虎,有时候话比拳还重要。 譬如说,你是看家护院的,晚上看到房顶上有个人,那人说:“好美一池水。”如果你答不上来,近期必然出事;如果你懂得这是一句试探软硬的话(江湖上称院子叫做“池子”,“好美一池水”意为这个院子里有不少钱财,可以来抢),只要正确应对就可以避免一场灾难。正确的回答是,贼说:“好美一池水。”你应回答:“水里没有鱼(意即这个院子里没有多余的钱财让你拿)。”贼又说:“水里鱼不少(意为院子里钱财不少,我有足够的能力在这里抢很多东西)。”你又答:“鱼身上有刺(意为即使有多余的钱财,因为我有高超的武功,有我在这里看护,你是拿不上的)。”这样,贼人一听就“扯活了”(意为跑了)。 □对武林中人的称谓 练拳的称为“挂子行”,细分为: 支挂子——懂点武术,胆子大、敢护院的人;

隐语是一种语言变体

浅析社会方言之隐语行话 摘要: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关键词:隐语行话;语言生活;语言问题 隐语是一种语言变体,是某一社会群体为对外人保密而创制的专用语词。因此,长期以来隐语一直处于一种被封闭的状态;又由于当代的隐语基本上在违法犯罪人员中流行,甚至有人把隐语叫作“违法犯罪隐语”、“刑事犯罪隐语”,这就限制了对隐语的研究。本文拟就隐语的渊源、类型、特点、功能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隐语的渊源 隐语,是隐其事而假以他辞进行表达的语词。《汉语大辞典》“隐语”:“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它们的特点是回互其辞、隐伏诡诱,使他人难以理解,以达到对外保密的目的。例如:赶碟子(刮脸)、鞭托(动武打架)、不钻朵(说书的不识字)、挂丽(衣裳)、看花(窥探事主衣兜)等。 这里所列的隐语,有的是旧时行当、帮会的用语,有的是当代违法犯罪人员的用语。这些隐语的含义,外人是难以了解的,所以,隐语实际上就是某个言语集团即交际群体的一种交际工具,即文流信息的载体。 从广义上说,隐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谜语;从狭义上说,谜语已从隐语中分离出来,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隐语,除了谜语式的隐语,是不含其他谜语的。认清这一点,有利于集中认识隐语这个特殊而神秘的语言现象。 隐语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衍化出许多不同的称谓,如黑话、切口、行话、暗语、术语、春点(唇点)、市语、锦语、方语、俏语、杂话、秘密语、查语等。这些称谓,或反映了使用者的职事行当区别,或反映了流行的地域、范围,或反映了隐语内容的特点。⑴

事业编考试文学常识3 三教九流十家

三教九流十家 一、三教九流十家 1.三教:儒、道、佛。 2.九流: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出自汉代刘向、刘歆编撰的《七略·诸子略》。 3.十家: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二、佛教 1.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 2.创始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三、儒教 1.孔子:名丘,字仲尼,至圣,《春秋》,兴办私学(杏坛讲学)。学生三千,居于七十二圣贤之首的是颜回。 (1)儒家四配:颜回、曾子、孔伋、孟子。 (2)核心观点:仁、礼。

(3)《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思想) (5)《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 (7)《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 (8)《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 (9)《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 2.孟子:亚圣,孟子善辩。 (1)《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仁政) (2)《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义) (3)《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爱人) (4)《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论) (5)《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民本,民贵君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6)《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知性知天) (7)《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 各码头联络暗号 洪门为了保持其民间秘密的活动方式,各山堂之间的联络一概使用暗号。洪门弟兄如负责联络使命或因事外出,临时需要与外码头洪门组织取得联系,都必须对本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名称,和四大盟兄 恩、承、保、荐四位大哥的姓名,牢牢记住。此外,还必须牢记各种暗号,才能走遍天下,到处取得洪门兄弟招待照顾,帮助办事。关于洪门四柱名称和四大盟兄的姓名,对洪门以外的人必须绝对保密,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子儿女,这是洪门的绝密暗号。它主要用于在洪门各山堂之间的联络问答。 洪门各山堂为了彼此联系,在某些城镇或地区设立码头,内部称为“方首”(一方之首的意思)。在清代,洪门山堂在某地区设立码头“方首”,必须通报全国洪门各山堂,以便联系。清末,没有全国性统一的洪门组织,联系面不大,大致一省的洪n组织相互有联系,能够互通“方首”地址,大都以茶馆酒店为联络地点,各山堂接洽工作,联系事宜,一般不用书面联系,唯恐泄密,大都仍用暗号联络。码头“方首”

之间的联络,一般成员不堪胜任,必须由高层级别考如“红旗老五”主持或由“执法老五”代行,他们必须非常熟悉洪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特殊名称和各山堂的山主、坐堂大爷的姓名,以便盘问前来联系的洪门弟兄。 在外码头使用暗号联络的洪门弟兄,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组织派遣,负有使命者,组织会告诉他要联系的外码头“方首”的联络地点,以至茶馆酒店的名称字号,前往联络者易于寻找。其二,无组织交代任务的过路洪门弟兄,一旦遇到困难或缺乏路费时,因不知该地“方首”所在地点,只得到处找茶馆酒店,摆出暗号寻找。 凡是洪门弟兄到外码头联系“方首”者,进茶馆酒店时,必须以右脚向前跨门槛。如该店有当地洪门的红旗老五,必然留心来客进门时先迈哪只脚。来客坐下将两手分开扑在桌边,髙声喊请堂倌泡茶!”即使在酒店也称“泡茶”。堂倌问先生要什么茶?”来客回答广要红茶!”(红与洪谐音),“红茶”也属于暗语。如茶馆中有当地“方首”派的红旗老五,必须以盖碗茶杯送茶来(茶叶并不一定是红茶),同时拿一双筷子给来客,来客将筷子放在茶碗左首桌上,同时将茶碗盖子仰放在筷子左首。堂倌问先生要吃什么?”来客应答我要吃粮。”堂倌又问“先生从哪里来?”来客答从山里来”(由山堂来之意)。堂倌又问先生到哪里去?”来客答从

三教九流大观 洪帮 洪门暗号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 各码头联络暗号 洪门为了保持其民间秘密的活动方式,各山堂之间的联络一概使用暗号。洪门弟兄如负责联络使命或因事外出,临时需要与外码头洪门组织取得联系,都必须对本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名称,和四大盟兄 恩、承、保、荐四位大哥的姓名,牢牢记住。此外,还必须牢记各种暗号,才能走遍天下,到处取得洪门兄弟招待照顾,帮助办事。关于洪门四柱名称和四大盟兄的姓名,对洪门以外的人必须绝对保密,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子儿女,这是洪门的绝密暗号。它主要用于在洪门各山堂之间的联络问答。 洪门各山堂为了彼此联系,在某些城镇或地区设立码头,内部称为“方首”(一方之首的意思)。在清代,洪门山堂在某

地区设立码头“方首”,必须通报全国洪门各山堂,以便联系。清末,没有全国性统一的洪门组织,联系面不大,大致一 省的洪n组织相互有联系,能够互通“方首”地址,大都以茶馆酒店为联络地点,各山堂接洽工作,联系事宜,一般不 用书面联系,唯恐泄密,大都仍用暗号联络。码头“方首”之间的联络,一般成员不堪胜任,必须由高层级别考如“红旗老五”主持或由“执法老五”代行,他们必须非常熟悉洪门的 规章制度,以及各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 特殊名称和各山堂的山主、坐堂大爷的姓名,以便盘问前 来联系的洪门弟兄。 在外码头使用暗号联络的洪门弟兄,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组织派遣,负有使命者,组织会告诉他要联系的外码头“方首”的联络地点,以至茶馆酒店的名称字号,前往联络者易于寻找。其二,无组织交代任务的过路洪门弟兄,一旦遇到困难或缺乏路费时,因不知该地“方首”所在地点,只得到处找茶馆酒店,摆出暗号寻找。 凡是洪门弟兄到外码头联系“方首”者,进茶馆酒店时,必须以右脚向前跨门槛。如该店有当地洪门的红旗老五,必然 留心来客进门时先迈哪只脚。来客坐下将两手分开扑在桌边,髙声喊请堂倌泡茶! ”即使在酒店也称“泡茶”。堂倌问先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文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文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谘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於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白话解 『佛教见性』佛陀教育宗旨在于恢复自性圆满智慧德能,回归本觉本善。 『道教保命』道家教育宗旨在于保健、养生,使人长寿之法。 『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儒家教育阐明伦常大道的内涵。说明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应行的正道。 『农流务本』农流强调恪尽己分,以农为本。 『墨流备世』墨家提倡兼爱世人。 『名流责实』名流主张辨别名实同异,强调名副其实。 『法流辅制』法家提倡以严刑峻法、法律规章来辅助国家制度。 『纵横应对』纵横家以雄才辩论、华美辞令游说领导人,纵横国际。犹如现在的外交家。 『小说咨询』小说家收集各类奇闻佚事、街说访谈,自成一派,推行社会教化。 『阴阳顺天』阴阳家重视观察星象,教人随顺气候节令变化以成事。 『医流原人』医流以医术帮助恢复人体原有的功能,保持健康。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杂家者,对上述各种学派都了解,仅述说他人学说而不自我创作。 『博者难精.精者未博』凡是广泛涉猎者,就很难做到门门专精。专精一门者,就难免不能做到广博众览,知识渊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天地万物,天体如日、月、星;矿物如黄金、美玉;植物如稻黍(shǔ)稷( jì)麦菽(shū)等五谷,乃至我们的心理、身体,身体的皮肤、鼻、口、耳、目等部位,都各有所长,分工合作使整个宇宙保持着规律的运作,共存共荣。这

赞叹三教九流碑

刘延东为啥赞叹三教九流碑(图) 2014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少林寺视察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和《三教九流图赞碑》,赞叹不已。前碑位于少林寺院大雄宝殿左侧十余米处,有秦王赐少林主教原文,名驰中外,确实值得称赞。然而《三教九流图赞碑》刻于《小山禅师行实碑》的碑阴,如果没有导游的刻意引导,人们全然不知道它的存在,并不引人瞩目,到底有啥可赞叹的?

混元三教九流图 此碑有个响亮的名称——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主要是图,画面将佛、道、儒三教教主绘为一体,整体看为一人,分开看则为三人,艺术地表达了三教合一这一理念。从正面整体上看,中间一人,光头盘膝而坐,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其双手还持有一画卷,上面绘有九

流图。而单看右侧,一人头载道冠,屈身站立,乃道教教主老子;单看左侧,一人头带儒巾,屈身站立,乃儒教教主孔子。 三教圣像赞 画面上方刻有唐肃宗李亨的“三教圣像赞”: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岐,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这赞语告诉人们,三教九流最后归结为“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这就是三教合流的思想。 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开三教一致的先河。唐宋时,三教合一更成为一个趋势。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正如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所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更有学者称“理学以孔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来,难解难分”。到了明代,三教合一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明宪宗朱见深画了一幅《一团和气图》,此图乍一看是一个笑弥勒,其实绘了三人:中间的是惠远法师,代表佛教;左侧戴道冠的是陆修静,代表道教;右侧饰儒巾者是陶渊明,代表儒家。从这里可看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的作者应该是借鉴了这幅《一团和气图》的。

三教

三教 西汉《白虎通·三教》中说:“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之。”汉代儒学家认为夏代崇尚忠,商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他们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这是关于“三教最早的说法”。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儒教、道教发生论战。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后”问题,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从此后人说三教通常即为儒、释、道。 九流 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三教九流在民间的说法 三教:佛教、道教、儒教。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儒家创始人孔子 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 1.何谓三教九流? 解答:一、三教指儒、佛、道三教。见三教条。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见九流条。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

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亦作九流三教。资料来源:教育部国语辞典 二、“三教九流”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词语,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能完整表达出来的却不多。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根据相关资料解释,其具体内容为: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三、“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

江湖春点(唇典)江湖黑话大全

春点 春点,又称「春典」或「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臵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产生原因 春点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春点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江湖人士常常使用一些春点,这些春点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春点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物类 ◎人:丁。◎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如:西路川陜这趟线上、衡山这趟线。 ◎合(黑)字/老合:贼。通常非称呼在帮者,而纯粹指称一般盗贼。 ◎吃飘子钱的老合:水贼。

东北土匪黑话系统详解

东北土匪黑话系统详解 自古以来,我国五湖四海就繁荣着谜语,暗语等隐语文化。即将上映的徐克新片《智取威虎山》,就包含着大量民国时期的东北土匪(当地人也叫胡子)黑话,至少一半台词,都是“蘑菇”、“嘛哈嘛哈”,“插了你”这样的暗语。注意了,这个“蘑菇”不是我们吃的蘑菇,这个“插了你”也不是性暗示喔。东北小伙伴听的懂多少? 好在,徐克在电影里用字幕详细解释了这些匪话的意思,观众不仅不会看不懂,可能还会对东北土匪产生更多兴趣。这里,特别整理了东北土匪典型黑话,也介绍东北土匪的“吃喝拉撒”生活习惯,你知道吗?民国最成功的土匪头子是张学良老爸张作霖。你又知道吗?真实的土匪帮里很少有压寨夫人。闲话少叙,看完以下的东北匪帮秘闻,你就可以来俺威虎山了! Part1入门篇 梁家辉对张涵予说的“我要插了你”,可别想歪了 先说说徐克的新片《智取威虎山》,影片取材自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真实经历创作的小说《林海雪原》。我党英雄杨子荣,土匪头子座山雕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徐克也在电影中完整展现了民国东北土匪生猛刚硬的生活。 对东北土匪来说,枪法、武术和黑话是安生立命的三大必修课程。如果确定要把土匪当成一门职业,一句匪话都不懂,可能很快就会被“插了”(杀了)哟。 先拿《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和座山雕见面作为例子。土匪第一句话

就是“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杨子荣不慌不忙地说,“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找同行)到后面,土匪抛出暗语,“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杨子荣接上: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你们看看!经常一轮又一轮的盘审,杨子荣才初步被土匪们信任,你和我们是一路的。电影中土匪们都是用匪话对答的,所以当梁家辉霸气地跟张涵予说,“我要插了你”。大家可别想歪了。 东北匪话,曾经是东北寒地第二语言系统喔 实际上,东北土匪说的黑话远远不止这些。据当地志记载,东北匪话,曾号称寒地第二语言系统,范围很大,包括:日常的穿着打扮、行为动作、人际关系、匪部活动、物品武器、行业商号、牲畜野兽等,真可谓官私场合三教九流。 这些暗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强化匪部内部团结,保守机密,隐匿身份、弥补土匪欠缺文化、替代书面语等等。上面杨子荣和威虎山土匪说的话,就起到“识别敌友”的作用。 来来来,看懂这些基本就可以混土匪了 A:人称 并肩子——兄弟 斗花子——姑娘 裹章子、平头子——媳妇 崽子、马拉、把式——身边警卫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释教,道教。 谁知道九流是什么?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民间又按社会地位,将“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 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上九流: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中九流: 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 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民间又按社会地位,将“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1] 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

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 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 糖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分别指什么? 三教,在汉朝时,汉儒将“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成为三教,也有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后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指儒、释、道。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五行八作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载: “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果团、后市街柑子团,浑水闸鲞团。 又有名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城北鱼行、城东蟹行、姜行、菱行、北猪行、候潮门外南猪行、南土北土门菜行、坝子桥鲜鱼行、横河头布行、鸡鹅行。 更有名为…市?者,如炭桥药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义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鈒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

春点

春点 在形意拳界流传着一句话“宁给一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吐一个春”。这里的“春”即指“春点”。形意拳在过去是比较保守的,不轻易传艺,即使传艺但也不轻易传授春点。所谓的春点就是行话,也就是行业用语。在过去把形意拳学成后,可能就会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如果把技艺作为一种职业,自然要知道其行业规范及行业用语。在过去,如果有同门来访,接访者自然礼待,来访者走时还要给一些盘费;来访者自然也要留些技艺,这叫“人不亲艺亲”。在现代社会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可以使互相的关系一下拉近,便于交流。在过去以武艺为谋生者,刀口舔血实属不宜,能过去的就过去,这就需要口舌之功,“春点”便成为江湖者所认同。随着社会的进步,“春点”已成为历史的产物。但是他毕竟存在过,总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此“春点”为手抄本,是形意拳的一位前辈张峪山在清末时隐居北京密云时所留,敬请同门补充。此“春点”的内容有镖行走镖时的全过程行为及以武艺谋生者的行业用语。包括“七二春八八十点”;社会常识;医药秘方。形意拳是一个系统工程,古语说“不练不伤,久练久伤”,因为练功很苦,自然对身体有些伤害,需要一些药物辅助,这些就记载在“春点”里。因为我打字慢,如果帖子不沉下去我就继续写出来。。春点走镖者英雄也,白龙马梨花枪,走遍天下是家乡。德然力勇武艺强,江湖语也得说讲,遇事稳开口,总要升点把黄。走镖人样样得意,吃得山珍海味,穿得绫罗绸缎。走动骑跨骏马,腰中别着枪旗,到处要喊怕人不知,喊得合吾二字,走动大摇大摆,总要英雄架势。有人前来挡路,上前答语应敌,虽然说语不废力,但要艺高有胆气,常言艺高人胆大,猛虎拦路也不怕。全凭胆大武艺高,学会刀枪称英豪,如若有人来拦路,一杆长枪定不饶。走镖人全凭志亮高,走遍天下称英豪,江湖语要得知。吃得英雄饭,穿得豪侠衣,骑坐白龙马,手使方天戟,遇敌能打仗,不怕有人欺。言能平息刚强,再说遇事出口成章。走镖者遇事先要开口声点,先喊小号合吾二字。(待续) 在店里要收,更时叫起喊“合吾一齐都起了”;“合吾全起了”。什么东西装车喊“合吾各等其手了”;“----合吾”。我车不动,回看别丢下东西喊“合吾扫堂了”;“-----合吾”。我头车先喊,末车后喊“扫净了合吾”;“---合吾”。我上车喊“合吾请客押辕了”;“----合吾”。我要走(伙计)喊“合吾当家各着手”;“----合吾”。我要走喊“合吾着受条顺了”;“----合吾”。我出店走喊“合吾跟邦一六一六走了”;“-----合吾”。我看见房上有人喊“合吾云片麻撒着”;“----合吾”。我看胡同有人喊“合吾袖里麻撒着”;“-----合吾”。我往东看喊“合吾例念麻撒着”;“-----合吾”。我往西看喊“合吾窃念麻撒着”;“----合吾”。我往南看喊“合吾羊念麻撒着”;“----合吾”。我往北看喊“合吾墨念麻撒着”;“---合吾”。我出街顺道喊“合吾顺线一六跟邦了”;“——合吾”。我看到坟地有树喊“合吾丁林麻撒着”;“---合吾”。我见道路有沟喊“桶子里麻撒着”;“----合吾”。我见坟地无树喊“合吾般丁一六麻撒着”;“----合吾”。我看见土山子喊“合吾领子麻撒着”;“----合吾”。我见坟圈子喊“合吾丁栏麻撒着”;“----合吾”。我看见有窑喊“合吾孤堆宣屋麻撒着”;“-----合吾”。我看见有砖窑喊“合吾喷云宣空麻撒着”;“----合吾”。我看见土坯罗喊“合吾右拼麻撒着”;“----合吾”。我看见有院墙喊“合吾孤群神堂麻撒着”;“---合吾”。我看见庙无院墙喊“合吾孤阳神堂麻撒着”;“---合吾”。我遇河流喊“合吾漫坡一六麻撒着”;“----合吾”。我前面有拾粪的喊“合吾抢拿朋友,合吾后边抢杆着”;“-----合吾”。见路旁一死人喊“合吾粱子麻撒着”;“----合吾”。见车后人走喊“合吾扫帚倚麻撒着”;“---合吾”。路旁有人喊“合吾冷子麻撒着”;“---合吾”。车后走散了喊“合吾前拢着后盯着”;“----合吾”。(待续)我看是好人喊“合吾乌鸦跟邦一六”;“---合吾”。我见有反人喊“合吾雁子麻撒着”;“---合吾”。如有绿林之人说“前边恶虎拦路”,我说“朋友闪开顺旁而行,不可相拦去路,山后有山,山里有野兽,去了皮净是肥肉。是朋友听真,我是线上兄弟,你绿林朋友,你在林里我在林外都是一家”。他说“不是一家”,我说“伍佰年前俱无分家,是朋友吃肉别吃骨头,瞥着后悔”。他若不走喊“合吾全家兄弟一齐上前打狍

黑话

黑话(切口)大全 一、人物类 ◎人:丁。◎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翅子顶罗:官帽子。◎豆儿:姑娘。◎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并肩子:即朋友之意。◎老宽/空(倥)子:外行。◎点子:对象、敌人。◎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如:西路川陕这趟线上、衡山这趟线。◎合(黑)字/老合:贼。通常非称呼在帮者,而纯粹指称一般盗贼。◎吃飘子钱的老合:水贼。 ◎总瓢把子:在江湖上指称首脑、老大。瓢(把子)原为头、脑袋之意,此处引申意。 ◎马眼子: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黑水仙卖给玉观音郭彩绫,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长剑相思》) 二、数字类 ◎流月汪则中,神心张爱足(北省名「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干:千。

◎百:百。 三、生活类 ◎老瓜/居米:银子。◎亮子:照明用具,如千里火等。 ◎莲花子:碗。◎汤钵子:大碗。 ◎划十子:筷子。◎搬梁:拿筷子。 ◎水牙子:汤匙。◎扣盅:喝水。 ◎穿通子/顺腿:袜子。◎提头子/踢士:鞋子。◎飞蛾子:马挂。◎叉叉子/蹬空:裤子。◎通衫子:大挂。◎顶天:帽子。 ◎小罗考:衬衣。◎护脸:眼镜。 ◎海砂子:私盐。◎海砂窑:盐仓。 ◎姜片/马蜂子:肉。◎马牙:饭。 ◎番张子:饼。◎细苗条:鱼。 ◎拖条:睡觉。◎黏肤:擦脸。 ◎蹦火:吸烟。◎蹦台:上炕。 ◎领甲:烤火。◎卖鸡:跨门槛。 ◎溜狗:跳窗户。◎摆丢子:刮风。 ◎照相/朝相:见面。◎安了根:吃饭了。 ◎眩里圆:吃了。◎捏子攒:还没吃。 ◎东、西、南、北:倒、列、阳、漠。◎捕子:捕鱼的水禽。

三教九流

何为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通常指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各种学说的门类。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 何谓三教九流 “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三教九流 现在人理解为旧时代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一些白话小说中对其有时含有贬义,皆因其不知所以然。 事实上,古代“三教九流”之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三教”,据记载起于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儒家:是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以孔子学说,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适是着名的代表人物。 道家: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 暗号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三教九流大观洪帮洪门暗号 - 各码头联络暗号 洪门为了保持其民间秘密的活动方式,各山堂之间的联络一概使用暗号。洪门弟兄如负责联络使命或因事外出,临时需要与外码头洪门组织取得联系,都必须对本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名称,和四大盟兄 恩、承、保、荐四位大哥的姓名,牢牢记住。此外,还必须牢记各种暗号,才能走遍天下,到处取得洪门兄弟招待照顾,帮助办事。关于洪门四柱名称和四大盟兄的姓名,对洪门以外的人必须绝对保密,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子儿女,这是洪门的绝密暗号。它主要用于在洪门各山堂之间的联络问答。 洪门各山堂为了彼此联系,在某些城镇或地区设立码头,内部称为“方首”(一方之首的意思)。在清代,洪门山堂在

某地区设立码头“方首”,必须通报全国洪门各山堂,以便联系。清末,没有全国性统一的洪门组织,联系面不大,大致一省的洪n组织相互有联系,能够互通“方首”地址,大都以茶馆酒店为联络地点,各山堂接洽工作,联系事宜,一般不用书面联系,唯恐泄密,大都仍用暗号联络。码头“方首”之间的联络,一般成员不堪胜任,必须由高层级别考如“红旗老五”主持或由“执法老五”代行,他们必须非常熟悉洪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山堂的四柱——山、堂、水、香的 特殊名称和各山堂的山主、坐堂大爷的姓名,以便盘问前来联系的洪门弟兄。 在外码头使用暗号联络的洪门弟兄,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组织派遣,负有使命者,组织会告诉他要联系的外码头“方首”的联络地点,以至茶馆酒店的名称字号,前往联络者易于寻找。其二,无组织交代任务的过路洪门弟兄,一旦遇到困难或缺乏路费时,因不知该地“方首”所在地点,只得到处找茶馆酒店,摆出暗号寻找。 凡是洪门弟兄到外码头联系“方首”者,进茶馆酒店时,必须以右脚向前跨门槛。如该店有当地洪门的红旗老五,必然留心来客进门时先迈哪只脚。来客坐下将两手分开扑在

江湖黑话大全

江湖黑话大全 一、人物类 ◎人:丁。◎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如:西路川陜这趟线上、衡山这趟线。 ◎合(黑)字/老合:贼。通常非称呼在帮者,而纯粹指称一般盗贼。 ◎吃飘子钱的老合:水贼。 ◎总瓢把子:在江湖上指称首脑、老大。瓢(把子)原为头、脑袋之意,此处引申意。 ◎马眼子: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黑水仙卖给玉观音郭彩绫,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长剑相思》) 二、数字类 ◎流月汪则中,神心张爱足(北省名「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干:千。 ◎百:百。 三、生活类 ◎老瓜/居米:银子。◎亮子:照明用具,如千里火等。 ◎莲花子:碗。◎汤钵子:大碗。 ◎划十子:筷子。◎搬梁:拿筷子。 ◎水牙子:汤匙。◎扣盅:喝水。

◎穿通子/顺腿:袜子。◎提头子/踢士:鞋子。 ◎飞蛾子:马挂。◎叉叉子/蹬空:裤子。 ◎通衫子:大挂。◎顶天:帽子。 ◎小罗考:衬衣。◎护脸:眼镜。 ◎海砂子:私盐。◎海砂窑:盐仓。 ◎姜片/马蜂子:肉。◎马牙:饭。 ◎番张子:饼。◎细苗条:鱼。 ◎拖条:睡觉。◎黏肤:擦脸。 ◎蹦火:吸烟。◎蹦台:上炕。 ◎领甲:烤火。◎卖鸡:跨门槛。 ◎蹓狗:跳窗户。◎摆丢子:刮风。 ◎照相/朝相:见面。◎安了根:吃饭了。 ◎眩里圆:吃了。◎捏子攒:还没吃。 ◎东、西、南、北:倒、列、阳、漠。◎捕子:捕鱼的水禽。 ◎皮娃子爆豆子/皮子串:被狗咬了。◎火窑:店房。 ◎打尖:意指旅人中途吃饭。◎踏青子,斩盘带推包:串茶馆,相面带治病。 四、器官类 ◎瓢(把子):头、脑袋。「摘瓢」即为割脑袋。另可引申为一组织之首脑、领袖,称「(总)瓢把子」。 ◎招子: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另眼睛亦可称「湖」。 <招子不昏:眼睛不亮> ◎顺风子:指耳朵。◎海子/江子/樱桃子(女):口。 ◎金杠子:腿。◎南子:肚子。 ◎踢杞:脚。◎蚕子/定盘子:心。 五、武器类 ◎蛇儿:把兵器比做叫化子手上的蛇。◎暗青子:即暗器。 ◎青子:兵刃。◎片子:刀。

何为上九流,下九流

何为上九流,下九流 “三教九流”,通常指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各种学说的门类。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 何谓三教九流 "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三教九流 现在人理解为旧时代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一些白话小说中对其有时含有贬义,皆因其不知所以然。 事实上,古代“三教九流”之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三教”,据记载起于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民国时期成都茶馆的“黑话”

民国时期成都茶馆的“黑话” 到“安澜”吃茶的顾客大多是本街上担二分公事的有脸面的人物,因此它经常成为街坊上的议事场所。街坊邻里间有什么纠纷,总爱说:“走!到‘安澜’讲理去!”遂由双方当事人出面,约请一位街坊上的头面人物担任仲裁,等茶博士把茶叶一发起,双方当事人就分别陈述事情经过,然后由仲裁人评判是非曲直。如果哪家理亏,茶钱就由哪家开了。正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 ——刘振尧 这是一个老成都人关于西御街安澜茶馆的回忆,记叙了这个茶馆作为社区中心的角色。人们将茶馆作为解决争端和纠纷之地,称“吃讲茶”或“茶馆讲理”,不需要政府或官员的介入,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自治的观念和广泛的实践。这个传统产生于中华帝国时期,那时国家权力很少深入到地方社区和邻里。“吃讲茶”成为一个普遍的工具,给地方精英一个极好的机会在地方社区建立他们的影响和主导权。袍哥是茶馆的常客,他们甚至把茶馆作为公口,“吃讲茶”的活动经常有他们的参与。 在成都,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了袍哥的码头或公口。从一定意义上讲,袍哥促进了茶馆的繁荣,因为他们不仅自己开办了不少茶馆,而且还为很多茶馆提供保护,再加上他们以茶馆为据点,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给茶馆带来可观的客源。虽然人们知道袍哥是一个非法组织,但大多数茶客并不在意。那些需要袍哥保护的普通人,通过堂倌或其他茶客,在

茶馆里很容易便能与袍哥建立联系。因此茶馆也使袍哥的社会影响得到扩展,茶馆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者习惯于称袍哥为“秘密会社”,但实际上这个组织在相当长时期,特别是在民国后期,在四川几乎都是公开活动的。 袍哥在茶馆里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摆茶碗阵”便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联络方法。这种秘密语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把本组织成员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工具,与此同时也促进了袍哥成员的身份认同。当一个袍哥进入另一公口势力范围时,必须拜码头,那么“摆茶碗阵”便是拜码头的必要仪式。这个仪式中的“阵”显然是来自古代战场上军队的阵势,借用这个字显示了当袍哥在茶桌上用茶碗进行对话时,犹如战场上的厮杀,是生死的力量角逐。袍哥把秘密社会的活动带到这样的公共空间,使茶馆的社会角色更为复杂。但对一般民众来说,茶馆是一个令人充满好奇的地方,他们的活动也为人们增加不少话题,添了几分兴奋,使日常生活多了一些色彩。 袍哥为何喜欢以茶馆为基地 哥老会在四川称袍哥,社会动乱给了这个秘密社会组织扩大势力和影响以极好的机会。虽然袍哥在清代即被禁止,但他们在茶馆、烟馆、饭馆以及戏园等公共场所都很活跃。晚清制定的《清查窝赌、烧香结盟、传习邪教规则》称:警察如果发现任何三五成群、着怪服、表情凶恶、有暴力倾向者,必须截住盘查。这种描述告诉我们当局是如何辨别袍哥成员的。辛亥革命中袍哥与四川保路同志会及保路同志军合作,得以公开活动,但革命后又成为非法组织。不过,尽管政府进行控制和打击,但他们的势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